第40頁
至于為何后三城沒有統一叫城,這又有一段淵源了。 天下分分合合自古有之,百年前大周國滅,一夕間被分裂為四大國,大大小小的江湖勢力也重新洗牌,以府宅所居地段為號,名則取自四大神獸,依附于四大新朝,倒也相安無事。 百年過去,東宸葉氏一度荒yin,其他三朝正想擴展領土,于是聯手兵臨臨沂城下。 不足一炷香,大唐國主便一劍斬落尚在溫柔鄉的宸帝腦袋,而南楚與北祁則一邊燒了皇城臨沂,一邊將東宸朝廷官員招降的招降,屠殺的屠殺。 自此東宸國滅,三家隨即瓜分東宸三州二十六城池。 覆巢之下無完卵,東宸都被瓜分完了,依附于東宸的玄武崖怎么會獨善其身? 恰好玄武崖在滎陽境,地處三家瓜分線地段,三家看似合作無間,實則背地里狗咬狗,都想得到玄武崖這塊肥rou,一度鬧得不可開交。 案板魚rou的滋味誰都不想嘗試,且被三國限制甚至孤立的玄武崖,財力物力根本得不到長期發展的保障,一時間只能任其他三城的譏諷嘲笑。 但他們能怎么辦?東宸都被滅了,他們想反抗也沒有反抗的能力。 恰好此時葉氏一位身受重傷的親王被城主所救,有了主心骨的玄武城大大小小再也忍不了,決定揭竿而起,徹底與三大王朝對立。 槍打出頭鳥,三大王朝對東宸余孽防之又防,他們被葉氏親王慫恿造反,恰好給了三大王朝理由。 想象是美好的,可惜等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趕赴邊城,卻被不知從哪學了一身邪功的玄武崖新任城主滅了個干凈。 三大王朝驚了,實在沒想到所有高手落了有去無回的下場。 理論上為了面子,他們會再次聯手向玄武崖宣戰,可惜戰爭消耗人力物力,滅東宸的損傷還沒喘過來,加上折在那位新任城主手里的強者數不勝數。 就算想圍剿,也純屬有心無力。 不過一時間不能圍剿,不代表他們就真的束手無策。 屠殺過后的一個月,不知是誰有板有眼說玄武崖那位新任城主是魔教余孽,這個消息就像插了翅膀一樣,一夜間傳遍九州的大街小巷。 百年前一批身懷異技的能士忽然降臨九州,憑借無人能敵的武修,像民間傳說當中與神仙對抗的魔教,從沿海直逼大周皇城咸陽,將燒殺搶掠做到極致,百姓苦不堪言。 為了覆滅這股來自蠻夷的魔頭,大周付出了慘絕人寰的代價,是以不久之后四大藩王兵臨咸陽,才沒了任何招架的能力。 天下重歸安寧,但這批扶桑魔教帶來的陰影經久不散,說是風聲鶴唳都不為過。 哪怕百年間九州與扶桑徹底劃清界限,只要提起這群魔頭,百姓都會聞之色變,恨不能將其碎尸萬段。 因此傳言那位玄武崖城主是魔教余孽,可想而知百姓會如何抵抗。 一時間看玄武崖仿佛看洪水猛獸,連帶三大王朝也對其避諱莫深。 有了大周這個前車之鑒,以防重蹈覆轍,也想穩定民心,三大王朝接二連三宣稱與玄武崖勢不兩立。 并非他們不愿平復禍亂,而是折損高手太多,誰敢舉全國之力與魔教對著來? 不過有個詞叫“欺軟怕硬”,剛不過被化為魔教的玄武崖,他們便將矛頭對準已經亡國的東宸。 玄武崖依附于東宸,那么玄武崖入了魔,豈有不怪罪東宸的道理? 誰讓他們連條自己養大的狗都拴不住,平白禍害了九州萬民。 搞不好玄武崖入魔早有預謀,就連東宸被滅都是一手策劃好的。 目的就想把皇室取而代之,自己做這東宸的一國之主,順道想效仿百年前的扶桑魔頭,一道吞并整個九州。 不得不說,人類想象力的擴張,往往伴隨著選擇性失憶。 能說出如此指責的話,可見他們真忘了當初東宸滅國,是他們一早看上東宸三州二十六城,又見東宸國主不思朝政才起了瓜分之心。 大概夜以繼日不停歇的漫罵,成功讓玄武崖覺得自己在老巢滎陽待不下去了。 于是沒過多久,被視為魔教余孽的玄武崖先是更名為長煉城,表明正式脫離四大城一行,與三大王朝劃清界限。 隨后將城池遷往臨沂一處斷壁,等同于主動與九州徹底隔絕。 三大王朝先是一驚。 第一反應就是玄武崖果然對東宸預謀不軌,霸占臨沂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很快心口一松。 還有什么能比得過不用再燒錢就平復禍亂更大快人心了? 玄武崖、哦不,是長煉城退居臨沂,三大王朝長舒一口氣的同時,心照不宣越發以禮對待依附本朝的三大城。 同時他們也明白,這些討厭的江湖勢力很強悍,但也很危險。 除又除不了,只能費盡心思拉攏。 于是三大王朝的帝王,用盡一切手段也要控制住本朝的江湖勢力,以免發生被九州萬民戳脊梁骨之事。 生怕某一日被江湖勢力踹下龍椅。 帝王又最多疑,江湖勢力不可忽視,最好的法子就是像掌控朝堂那樣,將所依附的江湖勢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這便導致帝王會以防賊之心,防止皇子與江湖勢力私下糾纏謀權篡位。 尤其是日益強盛的大唐,朝堂已經被攝政王掌控了,要是再放松對江湖勢力的把控,那還不如直接退位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