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節
之前北六省同德國的合作,辛慈沒少在其中出力。雖然華夏正與德國處于斷交狀態,卻不妨礙辛慈以個人身份登門拜訪,況且他拜會的不是樓大總統,而是樓少帥。 “歡迎,辛慈先生?!?/br> “很高興能夠再見到您,閣下?!?/br> 辛慈此行主要為試探華夏的態度。戰爭雖然結束了,凡爾賽和約就像是一座大山壓在德意志的身上。按照戰勝國的估算,單是巨額的戰爭賠款,就足以讓德國在四十二年內保持貧窮。 雖然小胡子元首曾在二戰時撕毀凡爾賽和約,但在二戰結束后,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德國才把所有的戰爭賠款還清?,F在戰爭才結束一年,德國政府在交付第一筆戰爭賠款之后,面對預期中的通貨膨脹,正急于尋找“自救”之路。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軍事力量做了嚴格限制,不許組建空軍,戰列艦不得超過六艘,潛艇不能有,重機槍不許制造,甚至要求德國取消總參謀部的設置。 不得進出口武器,德國的出口貿易也被限制。 若是德國人樣樣照做,也就沒有小胡子元首什么事了。 事實是,日耳曼人的執拗,讓他們想方設法鉆條約的漏洞,形式上解散參謀部,就另外組建“部隊局”,在本國內無法進行飛機坦克制造,就將目光投向國外。 若是沒有蝴蝶扇動翅膀,蘇俄會成為德國的最佳選擇。從魏瑪政府時期,德國就與蘇俄簽訂了友好條約,在經濟和貿易上實行互利,更發展到德國可以在蘇俄進行武器研發制造,訓練軍隊。 在這個時空中,蘇俄和白軍正“打得火熱”,誰勝誰負還不好說,魏瑪政府腦袋有問題,才會這個時候找上蘇俄政府。 歐洲不可能,美國也不行,蘇俄的路走不通,華夏成為了德國的唯一選擇。 如今的華夏和歷史上的蘇俄又不一樣。 和德國簽訂密約時的蘇俄,和某個時期的華夏一樣,堪稱一窮二白,對德國提出的交換條件自然歡迎?,F在的華夏,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德國能提供的交換條件相當有限,是否會對此感興趣很難判斷。 魏瑪政府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 辛慈此行算不上秘密,他沒有任何政府職務,只以私人名義來華,其他國家,就算是朱爾典也沒辦法多說些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國駐華公使走馬觀花一般,新面孔不斷時,朱爾典爵士卻始終屹立不搖,其政治手段和外交手腕可見一般。 誠如德國人所想,樓少帥對辛慈話中透露出的交換條件并沒表示出多大的興趣,這讓辛慈頗有些失望,不過也不全然是壞消息,至少樓少帥在談話中表明,華夏愿意同德國恢復正常的邦交。 只要恢復邦交,互派公使和領事,就證明路并沒有被全部堵死。 辛慈的心情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從政以來,他還沒體驗過這樣的“刺激”。 和辛慈一樣坐過山車的還有前沙俄駐華公使庫達攝夫。華夏舉辦閱兵式,蘇俄政府也派來了代表,若是華夏政府同蘇俄政府建立邦交,對于沙皇后裔與高爾察克一同建立的西伯利亞政府會相當不利。 只可惜沙皇俄國已經倒臺,即便作為西伯利亞政府的代表,也無法像尼古拉二世時期一樣與華夏政府進行交涉。庫達攝夫唯一能做的,就是擺低姿態,使出水磨功夫,希望華夏政府不會倒向蘇俄一邊。 除了歐美國家,加入華夏聯邦的國家和地區也被邀請觀禮。 中亞的部分國家不請自來,主動向華夏聯合政府遞交了國書,東南亞部分殖民地國家的獨立組織也積極同華夏邊境省份接觸,緬北地區的改變讓他們看到了加入華夏聯邦的好處。 沒有殖民,沒有重稅,土司不會被剝奪權利,新開的廠礦讓男人和女人都有活干。那些曾到過華夏的人,回來之后總是將華夏的綠卡掛在嘴邊,據說若是能得到這樣一張綠卡,就能到華夏生活! 想要綠卡的不只是界碑的對面,還有遠渡重洋的歐洲打工仔們。 從德國登船的里奧,在九月底抵達青島,輾轉來到關北,憑借從軍的經歷和尉官軍銜,在北六省軍官學校找到一份工作。 在關北看到的一切都讓他感到新奇,漂亮的建筑,四通八達的街道,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繁忙的行人,在路上指揮交通的警察。 這里讓他想起了戰爭前的柏林,陌生的語言卻提醒他,這是并不是德意志。 領到第一筆薪水,里奧在同事的建議下去關北的商業街轉了轉,鱗次櫛比的商店,琳瑯滿目的商品,幾乎讓他挑花了眼。 走進關北百貨大樓,一直拉著他衣角的兩個孩子同時歡呼一聲,長長的一排貨柜,上面擺的全是糖果,巧克力,包裝精美的點心和各種零食。 一旁的透明櫥窗后,還有新烤的面包和蛋糕,香甜的味道誘人極了。 “叔叔,那是保羅叔叔?!?/br> 果然,系著圍裙在柜臺后忙活的,正是曾和里奧在一個塹壕中戰斗過的保羅,一個槍法還算不錯的廚子。 “里奧,真高興能在這里見到你?!北A_笑著向里奧和他帶來的兩個孩子打招呼,“我現在在工作,不如等到下班,我們去喝一杯,我知道一家不錯的啤酒館,是一個巴伐利亞人開的?!?/br> “好的?!?/br> 能在陌生的土地上遇到熟人,總是一件高興的事。 在食品貨柜,里奧買了大量可以長期保存的食物,足夠一家五口吃上一個星期,如果不是實在拿不動,他還會買更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寄回國內。 親人,朋友,戰友,太多的人需要幫助,強烈的對比讓里奧覺得自己必須做些什么。 里奧的反應和許多經歷過四年戰爭,初到華夏的歐洲人一樣。那些在華夏生活了幾年,已經不再為家人生計發愁的,都在想方設法獲得一張華夏綠卡。除了申請條件嚴格,只要有任何不良記錄,哪怕其他方面再“優秀”,申請也會被駁回,之前有一名俄國水手,因為醉酒鬧事被抓進了警察局,出來后悔得想撞墻。 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為了今后的生活,俄國水手下定決心,再不喝酒! 只不過,俄國人戒酒,就像食rou動物下定決心改吃素一樣,難度非同一般。 里奧走出百貨大樓,站在路旁,看著來往的人群,或許,他也該想辦法,為自己和兩個孩子申請一張綠卡。 十月二十三日,“臨時工”芳澤突然接到華夏政府外交部照會,日本向華夏派遣留學生一事,華夏政府愿意考慮。 就像一個大餡餅砸到頭上,足足五分鐘,芳澤都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完全以為自己在做夢。 十月二十四日,閱兵式前一天,李謹言收到了第一筆貨款,三艘潛艇,十艘驅逐艦,正式歸入華夏海軍建制,余下的,李三少堅持必須給錢再交船。樓少帥堅定的站在李謹言一邊,誰說也沒用。 宋家和廖家的事也基本有了決斷,宋武于政治上有野心,卻沒有冒天下之大不韙,再挑起內戰的念頭。 廖祁庭卻向李謹言遞交了辭呈。 “比起一家獨大,難道三少不想要一個競爭對手?” 這番話讓李謹言陷入沉思,最終,他接過了廖祁庭的辭呈。 廖祁庭說得對,木秀于林,獨孤求敗,并非永遠是好事。最簡單的,豬欄中,總是最肥的一頭先去見閻王,話糙理不糙。 十月二十五日,天還沒亮,天安門廣場前就站滿了等待觀禮的人群。有了上次的經驗,記者們也早早就占好位置,每個人都在等待,等待著朝陽騰出地平線,禮炮聲響起的那一刻。 第二百五十一章 民國七年,華夏民主共和國舉辦了建國后第一次閱兵,向世界宣告,華夏,再不可欺! 民國十年,華夏將舉辦第二次大閱兵,華夏又會向世界展示出怎樣一面? 當華夏軍隊走出國門,其強悍的戰斗力和嚴肅的軍紀為參戰各國矚目,即便是傲慢的英國人也必須承認,華夏和清時已經完全不同。 當歐洲陷入戰后危機,美國盛行孤立主義,非洲仍被列強殖民時,華夏,這個曾淪為半殖民地的東方古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華夏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華夏政府的政治傾向,足以影響到戰后整個世界格局。 沒有任何國家,任何人能再以輕蔑的眼光看待這個國家。 英法的忌憚,德國的拉攏,美國的試探,一次又一次的表明,華夏已成為國際間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正躋身強國行列,遲早有一天會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 這一切,是華夏民族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任何國家,任何勢力可以否認,可以奪去! 擅長兩面三刀的東南亞小國,毗鄰華夏西部邊境的中亞,以及被“譽為”英國女王皇冠上,一顆最閃耀寶石的印度,這些或是被殖民,或是被半殖民的國家,都瞪大了雙眼緊盯著華夏,試圖找出華夏“成功”的秘訣。 沒有哪個國家愿意自己的頭頂壓著一個太上皇,當然,某些心甘情愿跪舔的矬子除外。 由于在派遣留學生一事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臨時工芳澤謙吉提前成為了正式工,小幡酉吉被日本政府召回,夾在中間的吉田伊三郎也不見影子,本該1923年才轉正的芳澤謙吉,提前被日本政府任命為駐華全權公使,將于十一月正式向華夏大總統呈遞國書。 據芳澤得到的消息,明年三月,華夏將正式與日本商談派遣留學生一事,還有四個月時間,磋商結果未定,大本營卻已經開始分批選拔人才。 日本政府對此事的重視非同一般,華族,有勢力的政治家,銀行家和大資本家,以及大地主的兒子,是最先被列入名單中的,下層的平民如果想到華夏求學,要么在某方面表現格外突出,要么就自己想辦法。 芳澤身負重任,被大本營寄予厚望,作為之前的表彰,還于不久前被授予爵位,成為男爵。吸取前任的教訓,每次同華夏官員見面,芳澤不只鞠躬超過九十度,頭都幾乎要點到地上。 作為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被安排在觀禮臺的邊角位置,和前沙俄駐華公使,現為西伯利亞政府代表的庫達攝夫,以及蘇俄派遣的外交代表裴克斯坐在了一起。 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或者只是因為位置不夠,也或者安排位置的人疏忽了,總之,庫達攝夫和裴克斯中間只隔了一個芳澤,還被排在犄角旮旯,不提英法美等國公使,連受邀而來的德國商業界代表,都比三人的位置和視野要好得多。 沒來得及為自己能有一個觀禮的位置高興,芳澤謙吉就差點被庫達攝夫和蘇俄代表裴克斯之間散發的火藥味“嗆”得跳起來。身邊坐著兩頭吹胡子瞪眼,隨時可能打起來的北極熊,矮小的芳澤,整個一受氣包,還是莫名其妙被波及的那種。 饒是如此,庫達攝夫和蘇俄代表也沒提出換位置的要求,芳澤更是不敢。能有個位置本就不容易,若是惹得華夏官員不耐煩,當場翻臉,那就大大不妙了。 歸根結底,做受氣包總比被請出觀禮臺要好。 英國公使朱爾典同法國公使柏卜正低聲說著些什么,美國公使克萊恩同身邊的一名華夏外交部官員相談甚歡。華夏與美國在爭奪世界市場上是競爭對手,卻也是商業上的“合作伙伴”,華夏修建鐵路的工程中,有一部分鋼材還是從美國進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雙方的關系十分微妙。 華夏政府和國會中的部分人,了解過美國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之后,逐漸意識到,華夏未來最大的對手,或許不在歐洲,而在相隔一片大洋的美洲大陸。 美國人同樣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在彼此并沒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也沒爆發戰爭沖突之前,警惕的目光總是被藏在友好的笑容之下。 總的來說,二十年代的美國,正是經濟繁榮,黑幫蓬勃發展,政府官員和警察高度腐敗的年代。 在十年中,美國人的口號只有一個,“快速致富?!?/br> 孤立主義恰好迎合了這個口號,爵士樂,禁酒令,芝加哥打字機的聲音充斥整個美國,未來的世界警察表示對戰爭不感興趣。等到經濟危機發生,小胡子成為德國元首,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和平被打破,孤立主義也將成為泡沫。 美國會再次對德宣戰,戰爭,也將成為美利堅的機遇。 對華夏而言,也是一樣。 九點整,天安門城樓前的觀禮臺已經站滿了人。李謹言本想同上次一樣,和商界同行們“擠一擠”,不想卻頂著“全國商界代表”的名頭,硬是被拉上了城樓,即便位置靠后,仍感到些許不自在。 白寶琦和展長青招手叫李謹言過去,一旁正說話的云南督帥龍逸亭見到他,也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樣,三人的舉動引起其他人的好奇,城樓上的目光全部聚集過來,李謹言臉上在笑,手心卻開始冒汗。 城樓上的人,沒一個是簡單的,尤其是各省督帥,別看年紀大了,早些年月,可都是親自上陣,刀槍棍棒,槍林箭雨中闖過來的,一身的殺伐之氣絕對假不了。 李三少心臟再“堅強”,也有些hold不住。 好在眾人的注意力并沒“集中”多久,九點三十分,隨著震耳欲聾的禮炮聲響,閱兵式正式開始。 長安街兩旁的大兵,身姿挺拔,持槍而立。 一輛華夏產的黑色敞篷車從城樓中駛出,一身大總統禮服的樓盛豐站在車上,背脊挺直,表情莊重而嚴肅。 另外三輛黑色汽車從長安街西側駛出,華夏陸??杖娝玖?,同時舉臂敬禮,不同的鄉音,卻同樣鏗鏘有力,“隊伍已集結完畢,請大總統檢閱!” 樓盛豐回禮,車子緩緩開動,接受檢閱的各省部隊,全部立正,目視樓大總統的車輛開過。 響亮的口號聲,不絕于耳。 保家衛國,定國安邦。 為國為民,浴血奮戰。 男兒使命,軍人天職! 不同的聲音,匯成一股,從今天開始,從這一刻開始,地域之分將被模糊,他們不只是保衛鄉里的兒郎,更是守衛國家的華夏軍人! 城樓上,各省督帥看到這一幕,目光中有復雜,也有慨嘆,但是,能看到今日之華夏,更多的卻是欣慰與激動。 三年前的閱兵,他們只看到了華夏的發展與崛起,今時今日,出戰歐洲,震懾列強,讓他們看到了恢復民族榮光,復興漢唐盛世,不再只是一個誓言,一個希望。 “華夏總是要大一統的?!毙陆綆浝罴巡彭毎l皆白,然精神矍鑠,“各省自立,或可保一家之榮,然國之一統,卻能保民族之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