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兩宗
龍虎山和武當山互不對眼可以追溯到開山祖師那個年代,傳聞這兩個祖師爺本來是默默無聞,住在一個低矮幽暗的窄巷子里,曾經還為了一碗紅燒rou破口對罵三日余。 后來戰亂,兩位祖師爺看著自己的家鄉被戰火燃及卻又不能為力,于是入江湖,拜師學藝。 龍虎山祖師爺觀雨創立龍虎山一派,武當山祖師爺觀云創立武當山一派。 在兩位祖師爺的年代,龍虎和武當被尊稱為兩大道教圣地。 一山不容二虎,兩個道教圣庭暗流涌動,明爭暗斗。 后來,龍虎山出了一名蘇姓天師,這天師南離之火修煉甚為精妙,自從此天師過后,龍虎山的氣運好像呈直線上升趨勢,穩穩壓過武當山一頭。 武當山雖勢弱,但相比其他道家組織來說,仍是龐然大物。 不過幾年前,有一件事情被武當山視為奇恥大辱,也正是因為這件事,龍虎山和武當山的恩怨更上一層樓。 華夏有兩大教會,一是佛教聯盟,禪宗。 另一個就是道教聯盟,道宗。 前幾年,龍虎山聯合一干道宗人等,也不知許諾了什么好處,將武當山從道宗趕了出去。 如今武當山一伙人的領頭長老李玉皮笑rou不笑,想不到在這里竟然遇到了千年老冤家,他審視了對面一伙人。 現在天下大多只知龍虎山,而少有人知曉武當山,武當山的知名率都低于嶗山之下,而嶗山又是龍虎山的忠實小弟。 如今李玉看著龍虎山的一干人等,心有萬千感想,這些年來,武當山江河日下,什么時候才能重返以前的榮耀。 凡事都講究一個機遇,武當山掌教耗費大半心力,借助于武當山等一些仙級資源,耗費十年修為,替武當山謀算出那一絲機遇。 武當山那一絲機遇便在這大金戈壁之中。 李玉在心里感嘆道:“世人都說賭博不好,可是人生何嘗不是一次賭博,成大事的人何嘗不是一直在賭,不敢賭的人只能一輩子活在自己的當下之中?!?/br> 武當山其實沒有多少錢財,龍虎山嶗山等一些道教會大力發展自身旅游業,每年都有一筆可觀的收入,而武當山卻沒有旅游業這一說法。 這是武當山開山祖師爺的遺訓。 本來武當山還要眾籌一下,誰知華夏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忽然登門而至,秘密送上了十幾張價值可觀的大金戈壁門票,替武當山省卻了一大筆開支。 看來這些年頭龍虎山風頭太盛,連華夏政府都看不下去了。 龍虎山帶頭長老名為趙,單子一個黃字,人稱趙黃。 趙姓在龍虎山是一個大姓,其門內還出過幾任天師,在龍虎山的地位很高。 “趙黃長老,多日不見,氣色依然可佳。龍虎山果然氣運如虹啊,前幾年我看你面相最多是一個短命相?!崩钣窈呛切χ?,每個長老都有每個人的脾氣,而李玉的脾氣就是綿里藏針,話里有話的那種。 趙黃養氣功夫也是俱佳,直言道:“每年都會吃上那么幾顆國寶級的人參,產自苗疆等地的黃蓮等等,不想活得長一點都沒辦法,等到李玉長老的百年大壽,我到時親自送棵人參過去?!?/br> 我嘲諷你會命短! 我嘲諷你沒錢! 兩人當著徒子徒孫的面就這么簡簡單單的說了兩句話就不再言語。 他們倆都不是脾氣好的人,再談下去恐怕會大打出手,一來是給徒子徒孫做了一個錯誤示范,而來他們倆這次是代表武當和龍虎山,這要是傳出去,可不要被禪宗笑話死。 道佛之爭,在現代的歷史書上也是持續了幾千年之久。 李玉向遠處黃沙地上一看,先前大漢吐出的幾口血在地上依然清晰可見,他雖然修道,但還沒有到那種悲天憫人的地步,“這家店鋪雖然裝修簡樸,卻是與我武當有緣,我們進去,就在這里解決一下飯食吧?!?/br> 李玉對著身后的徒子徒孫說著。 趙黃嘴角露出微笑,說著,“既然李長老說這店鋪與武當有緣,那么我也可以說這店鋪與我龍虎有緣?!?/br> 兩伙人進了店鋪中,發現店鋪中的座椅已經坐滿。 李玉大致掃了一眼,看樣子店鋪**有四伙人。 出門在外,切忌惹是生非,這是武當山掌教的說辭。 而龍虎山則不一樣了,這幾十年來,龍虎山威風慣了。 其中一個名為趙羊的龍虎山弟子看著王昊那一批人已經吃完了桌子上的食物,但是依然不曾有離座的意思,外面黃沙烈日,店鋪中還可以乘涼。 那趙羊是龍虎山趙姓一脈,平日作威作福,此時說話極為難聽,“幾位吃完飯就走吧,別站著茅坑不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