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李陵之敗
沒想到,李廣利這個讓漢武帝到最后都恨之入骨的人,居然最終還是被大漢朝的敵人給殺了,這對李廣利和漢武帝本人來說,卻都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蘇武出使匈奴后,衛律多次威脅蘇武投降匈奴,蘇武甚至被逼到自殺,好在,他最終被巫醫救活了回來,從那以后,衛律便沒有再逼迫過蘇武。 此次設計圍殲李陵軍所部,其中就有衛律籌謀劃策的功勞。 狐鹿姑單于此次出動兵馬的總數字,比其父且提侯在位的時候,還要少了一萬多,連七萬都湊不齊,足見,上一戰,匈奴人敗得有多么慘。 匈奴人雖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街畱鹬?,都沒有能夠獲得最后的勝利,甚至第二次?;街畱鹬?,匈奴人傷亡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漢軍在此戰中陣亡的人數,但是,縱觀兩次大戰,兩軍但凡是在?;礁浇l生的戰斗,匈奴人并未真正戰敗。 第二次?;街畱鸾Y束的時候,匈奴人是在離居延要塞相距一百多里遠的地方戰敗的。 故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匈奴人卻是塊福地。 御史大夫商丘陳所部在向北進軍的時候,卻被匈奴人主動投送來的誘餌,引到了歧路上。等商丘成醒悟過來到時候,其所部兵馬已經在塞外白白轉了一圈,此行除了浪費糧食和士兵們的體力之外,全軍別說毫無所得了,除了那幾百匹充當誘餌、引誘他們亂逛的匈奴精銳游騎之外,根本連其他任何匈奴騎兵的影子都沒有看到一個。 無奈之下,商丘成只能率軍準備按照原路返回。 而與此同時,狐鹿姑單于和其弟左賢王合兵一處,先后聚攏了超過十萬大軍,兩部人馬在?;絽R合后,沒過多久,就等來了他們此次的目標——李陵。 就這樣,匈奴人在?;礁浇c李陵軍所部交戰,雙方轉戰了整整九天九夜。 只是讓對陣的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戰的最終結果,大大出乎了幾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李陵軍所部漢軍,雖然殺傷了非常多的匈奴人,但是,因為雙方的兵力實在是太過于懸殊,漢兵一方才三萬人,而匈奴人一方到這場局部戰爭結束之前,已經聚集了超過十萬人。 雙方一直從?;酱虻搅似雅?,這一次,李陵軍再也無法向上次那樣幸運,既沒有有利地形,有沒有如同神兵天將的援軍,無法順利地逃脫。 李陵軍所部不但所帶的糧草不多,而且,全營士兵被敵人們挖掘的深溝高壘徹底斷絕了逃生的通道。 無奈之下,李陵經過整整一夜的痛苦抉擇,他最終還是沒有舍得死,舍得自殺,而是選擇向匈奴單于投降。 這一次,李陵軍之所以會落得全軍覆滅的下場,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此戰,因為新上任的狐鹿姑單于是有備而戰。 經歷了上一次慘敗之后,狐鹿姑單于汲取失敗的經驗,而且,他比其父且提侯學聰明了一些。 第二,這就是所謂驕兵必敗。 李陵過于驕傲,過于大膽。這一次,他自恃手中的士兵比上一次多出了六倍,在與匈奴軍隊碰面之后,便立即率兵與之交戰,而并沒有像上一次那樣,提前尋找對于己方有利的作戰地形。 第三,金知蟬沒有插手這一次的戰爭。 金知蟬非常清楚,無論她怎么勸,在沒有經過慘敗之前,漢武帝臨死前是不會舍棄掉繼續出兵征討匈奴的野心的。 此次出兵,漢軍士兵也許會陣亡很多人,但是,只要能夠讓漢武帝覺得痛了,他才能夠幡然醒悟,才能自己主動放棄繼續出兵進攻匈奴人的企圖。 故而,之所以用幾乎二字,是因為,李陵的名字一出現在三名主將的名單中的時候,金知蟬就預料到,兵敗之人就是他。 在金知蟬離開長安城之前,她預料到有這一天。幸好,這一次,倒霉的將領不再是主路大軍張次公,而是李陵,這讓漢軍一下子少傷亡了一半還多。 若是狐鹿姑單于把目標放在張次公的身上,張次公作為統帥的能力,其實比李廣利強不了太多,那么,一旦他所部出了事情,損失的可就是七萬人了。 故此,金知蟬離開長安城之前,就曾親自囑咐過其義弟金日磾。若是漢武帝一定要派兵出征匈奴,而且,其中一個將領是李陵的話,那金日磾只需要提前做一件事即可。 這件事,就是提前在暗中盡可能把即將加入李陵軍中的那些兵學院的畢業生盡可能多的調走,最好是一個都不剩,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態。 讓金知蟬沒有想到的是,經過上一戰,尤其是在最后時刻,兵學院畢業生韓延壽搶了李陵風頭這件事,對他的觸動非常大,一接到漢武帝的任命,李陵在挑選將領和士兵的時候,就主動把歷屆兵學院的學生全都刨除了。 以至于讓金日磾都沒有來得及插上手,這讓他覺得有些郁悶。 這一路漢軍全部被匈奴人所挖的深溝徹底斷絕了去路,故此,除了極個別幸運兒能夠從匈奴人建立的長圍中逃出生天之外,其余全部將士,要么戰死,要么就是不得不跟著李陵一起逃亡。 戰后,經過統計,李陵軍被圍困的地方,留下了一多半漢軍的尸骨,至于剩下的,自然都只能跟著李陵一起投降了匈奴人。 當商丘成大軍抵達天山之時,李陵軍早就已經被匈奴人的重兵團團圍困住了。 這一次,狐鹿姑單于并沒有像上一戰那樣,急著消滅李陵軍所部,因為,他在周圍放出了很多游騎,用來偵查另外兩路漢軍的動向,一旦商丘成所部或者張次公所部率軍想要馳援李陵的話,狐鹿姑單于便會派其他部隊在半路阻截他們。 故此,在這個時候,狐鹿姑單于命令其大將偃渠與左右呼知王將二萬余騎出擊,去執行兩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