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階段為求心安
齊桓公和趙武靈王,分別是華夏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兩位雄主。 齊桓公姜白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而趙武靈王將趙國帶向了最強盛的頂點??墒?,他們全都是晚景凄涼。 這兩位年輕時候叱咤風云的雄主,年老之后,都被他們的兒子圍在宮中,活活餓死或者逼死了。 對于此時的漢武帝來說,現在的情況,和當年齊桓公和趙武靈王所處的環境是如此的相像。 可是,衛皇后現在即便想明白了原因,又能如何? 經過這段時間的一系列事件,尤其是女兒和外甥的慘死,衛皇后早就已經對漢武帝心灰意冷了,這皇后位置讓出去,她也毫不留戀。 可是,衛皇后很清楚自己兒子的脾氣和秉性,她愿意,可衛太子一定不愿意就這么放棄太子的位置。 想了想,衛子夫輕笑了一聲,伸手撫了撫兒子的臉龐,輕聲說道:“兒子,你已經長大了,這件事,終究還需要你那主意。你只需要記住一件事,不管你做出任何選擇,娘都會在你的身旁一直支持你的?!?/br> 衛皇后能做的也就是這些了。 衛太子聞言有些懵,他來這里是想向衛皇后討個主意的,可是,母親卻給了他這樣的回答。 卜至忠給他的建議,的確有很大幾率讓他和衛皇后,以及所有人都活下來,可是,那個時候的他,所能夠得到的,至多也就是被漢武帝貶到偏遠地區,當一個隨時都有可能被削去爵土的諸侯國王。 若是聽了石德的建議,那就是在賭博,就是在賭此時此刻漢武帝真的已經死了,江充所作所為都是在狡詔行事。 賭贏了,天下就是他的了,可若是漢武帝未死,不管衛太子最終是否能夠殺了江充,他能夠得到結局都是一個死字而已。 掌握整個天下的權利和自己的性命,孰輕孰重,這對于任何人都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 這個時候,衛太子絲毫沒有考慮過衛皇后、以及他的妻子兒女的性命會如何? 這其實就是上位者的冷酷之處。 若是此時換做一個愛家愛妻兒更勝于愛江山之人,早在聽完卜至忠親信所說的話之后,就已經做出了這個時候最為正確,也是唯一的選擇。 衛太子之所以如此的猶豫不決,就是因為他不甘心,極度的不甘心因為此事而失去即將到手的皇權。 “娘,你我再去甘泉宮一趟,兒臣要親自見到父皇,不管江充說什么,兒臣直接向陛下請罪就是了。您看如何?”衛太子當然也擔心自己若是按照石德的建議做了,會造成無可挽回地結局,因此,他企圖用這種方法做出最后的掙扎。 衛皇后聞言也只是點了點頭,回答道:“嗯,就依我兒說得辦!” 話雖如此,可衛皇后心知肚明,此時此刻,即便是她和兒子親自去甘泉宮,也依然見不到漢武帝本人的面。在衛太子還未最后做出主動退位的決定之前,漢武帝是不會再見他們母子的。 身邊的人被江充抓走了不少,現在的衛皇后和衛太子出行的時候,也擺不出以往的車駕了。他們只能輕車簡從,衛皇后和衛太子同乘一輛馬車,其他人騎著馬,急匆匆趕往甘泉宮。 可到了甘泉宮外,衛皇后母子面對的依然是面無表情地把守宮門的禁衛,經過上一次事件之后,漢武帝已經撤換了不少身邊保護他的宮中禁衛,凡是過去做過衛青部屬的將領或者士兵全都被撤換了下來。 故此,這些人根本就不會顧及來人的身份。 沒有旨意,他們根本不會往漢武帝那里傳訊。這就是漢武帝自己親自所下的旨意,其他人怎么敢違背呢? 衛太子見把守甘泉宮大門的禁衛們一個個都不理他們母子,不由得怒火中燒,忍不住抬手揚鞭,就想打面前那個門候,可對方別說閃避,連眼睛都未曾眨過,就這么目視前方,看著鞭稍徑直朝著他的臉頰飛來。 張光一看,急忙上前一把抱住了衛太子揚鞭的那條胳膊,算是沒有讓衛太子的這一鞭抽在那個門候的身上。 “殿下,這個時候,您一定要冷靜??!您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他們不肯向陛下傳信,必然是陛下親自下得旨意,江充又哪有這樣的能力??!您犯不著為了這件事得罪了陛下的禁衛,若是您把他打了,陛下必然就會立刻知道此事。 你到底是來請罪,還是來逞威風的,到時候,又如何說得清呢?您這不是主動把把柄往江充的手里面送嗎?”張光在衛太子的耳邊苦勸道。 “太子殿下,大事不好了。江充那廝又帶著人去您的宮中抓人了?”就在此時,石德騎著馬急匆匆地趕了過來,到了衛太子近前,他跳下馬,上氣不接下氣地地稟報道。 這件事情上,石德并未說謊,江充一直派人盯著衛太子和衛皇后的一舉一動,他一聽說衛太子和衛皇后一起去甘泉宮求見漢武帝,他就認為這是個機會,便立即帶人分頭到衛太子和衛皇后的宮中,繼續抓人。 江充這么做,就是要繼續逼迫兩人犯錯。 衛太子聞言,仰天長嘆道:“罷罷罷!少傅,就按你說的做吧!” “太子殿下,您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這還是在甘泉宮的宮門前,張光不好說的太詳細,他只能極力大聲諫阻道。 “怎么,到了這個時候,連你也要舍孤而去了嗎?”衛太子聞言,扭頭死死地盯著張光,咬牙問道。 “臣,……”張光聽了衛太子的話,發現衛太子居然用這種眼神看著他,便什么都明白了。 衛太子這次來甘泉宮,恐怕,他早就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說到底,他此來也只是為求一個心安而已。 漢武帝接二連三地拒絕接見皇后和衛太子派來的使者,甚至是兩人親自也不肯讓宮衛們傳遞一個口訊,可見,這位陛下逼迫之心是如何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