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青鳥船廠出事了
可就算是這樣,金知蟬也沒有親自出府去觀看新船的試航儀式。ΨΨ 因為,即便有童忠一直盯著,青鳥船廠還是出事了。 當童忠把有關新船的所有詳細數據,以及金知蟬在府中培訓出來極善于素描的畫師,專門去船廠照著新船繪制出來畫,一并都交給了金知蟬。這個時候,金知蟬一看數據就什么都明白了。 這艘近海漁船,青鳥造船廠的工匠們在建造的時候,不但太過于保守了,而居然對金知蟬親自繪制草圖上的數據進行了大幅度的縮水。 金知蟬所繪制的近海捕魚船草圖,這些造船匠師們并沒有修改船體基本結構,可是,新船建造出來之后,其尺寸被縮減了近三分之二。她當然知道,那些工匠這么做的目的,無非就是怕新船造的過大,容易在海中傾覆,新船造了的話,在海上航行的時候就會平穩一些。 若是一旦翻了船,損失也會相應減很多。 這還不算,在童忠向她匯報之前,金知蟬派去的那個畫師其實早就已經向她匯報過了。青鳥造船廠此次建造的不是一艘船舶,而是兩艘。這件事童忠居然也向她隱瞞了,可是,他瞞得再好,可以堵不住這個船廠里所有人的嘴。 金知蟬事先在船廠里就安插了自己的人,她倒不是不相信童忠,而是因為,童忠畢竟不是工匠,也不懂技術。金知蟬專門從長安城將作大匠那里借走了一個年紀很的,卻有著豐富造船經驗的木匠。當然,這個年輕人以往參與造船的時候,全都是造的能夠在渭河和黃河里行船的船舶。 船匠雖然并不知道另外那條行船的詳細數據,但是,他經過口述,畫師大略畫出來的草圖,金知蟬事先已經看過了。她一看另外一艘新船草圖上的幾個數據,就知道這些匠師還是在按照過去的老方法,建造出來大型出船舶也還是淡水船舶。 海上情況與淡水江河湖泊完全不同,建得再大,也根本就無法適應海上更加洶涌的海浪和風暴。 “童叔叔,船廠的事情,是你一直在盯著,他們擅自將船體縮水,你就沒有想過阻止他們如此施為嗎”金知蟬手里緊攥著童忠交給他的那一摞書寫著數據的紙,第一次沖著童忠大聲埋怨道。 “這個,夫人,畢竟那些船匠才是專業人士,我知道也爭辯過,可是還是被他們說服了。畢竟這是船廠第一次建造大型船舶,還是謹慎一些為好?!蓖颐嫔行殡y地解釋道。 “呵呵呵”聞言,金知蟬冷笑了三聲,低沉著聲音質問道“童叔叔,你什么時候學得跟鐵叔叔一樣了,你認為如何,就應該如何,浪費了我的錢財,卻沒有按照我的意見,一下子就建造了兩艘行船,卻沒有如實告訴我,就連稟報我一聲這么簡單的事情,你都能夠直接省略掉了。童叔叔,你是變懶了呢還是我的話變得不重要了呢” “請姐恕罪”聞言,童忠立即跪在金知蟬的面前,低著頭什么話說不出來了。他心里面也非常明白,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做得有問題,而且,有很大的問題。 不過,童忠之所以會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考慮。金知蟬在其他事情上表現得非常驚艷,可是,她從來為建造過船舶,也為出過海,突然拿出一張海船的草圖,青鳥船廠里那些被招募來的絕大多數船匠在看了那張海船草圖之后,都認為她這是在異想天開,草圖上繪制的船舶,他們全都是聞所未聞。 于是,那些老船匠們紛紛表態,讓他們建造船舶可以,草圖必須做出大幅度的更改,若是不按照他們的意見修改草圖的話,他們就不參與新船的建造。 童忠知道金知蟬的脾氣,若是讓二姐知道這件事的話,非得也給船廠里安排一個酷吏當監工不可。雇工拿著雇主的錢不辦事,哪有這樣的道理。無奈之下,他只能相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建造兩艘船舶,一艘就按照船匠們的想法,建造一艘船體只及金知蟬草圖上船舶數據三分之二的老式海船。 而另外一艘船舶,就嚴格按照金知蟬所繪制的草圖,建造新船舶,不過,這艘新式海船的船體一下子就被縮減了三分之一。 青鳥船廠是從童忠辭官到東萊郡幫著卜至忠處理政務那時起,就開始建立的,一直到金知蟬三月份從長安城出發,四月份到東萊郡之后,才真正開始建造船舶。 事實上,因為在金知蟬的大力支持,不計成本流水一般的花錢雇傭船匠和木工、以及用料之下,青鳥船廠才能夠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就一下子建造出了兩艘中等型號的捕魚船。 “蟬兒,童叔叔想必也有難處,他才會這么做的?!币慌缘牟分林铱辞闆r,連忙出來替兩人打圓場。 可是,金知蟬卻一點不理會,反而淡然說道“郎君,你立即修書,派人加急送一封信到長安城,把木棟給我叫到東萊郡?!?/br> “童叔叔,多余的話我就不說了,從即日起,青鳥船廠立即停工。凡是參與改造我草圖的船匠,一律只付給他們事先說好工錢的三分之一。至于剩下的缺額,就把按照他們想法建造出來的船舶賣了,用賣得的錢彌補給他們。不管那條船最終的價格是不是賠錢,你都得給我盡快找到買家,將其賣掉。 還有,那些匠師,在木棟接收船廠之前,你就全都將他們開除,將他們及其家人趕出船廠,趕出東萊郡。我不想再在東萊郡看到他們。童叔叔,你若是認為做得過了,你大可以用自己的錢補償給他們?;ㄖ业腻X,卻不聽我的話人,堅決不能留。 童叔叔,你若是還想留在這里,就安心幫著郎君當好他這個郡守。至于我的事情,你在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后,就全都教給木棟接手吧”金知蟬好不氣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