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漠北之戰4
匈奴一只鞋單于實力大減,以后,他再遇到大隊漢軍的時候,就不會像這次一樣,與之硬鋼,而是提前跑路,況且,僅此一戰,幾年,甚至是十幾年之內,漠南也很難再見到匈奴人的蹤影。 此戰之后,也是衛青帶兵出塞的絕筆,他自己心里很清楚,外患基本清楚,剩下的,漢武帝就會交由新一代的將領,譬如霍去病等人料理,而他卻只能回去乖乖地在朝堂里當順臣,再也不會有領兵出塞的機會了。 看著漠北滾滾煙塵,看著這十余萬跟著自己廝殺終日的將領和士兵,衛青心中難免也有些悲涼。 正如東漢建國初,名將馬援說得那樣,‘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革裹尸,死于沙場,才是一個將領最大的榮譽,可惜,他衛青已經做不到了。 不過,該做的還是得做,衛青得知左路只有公孫敖一軍的時候,便立即名后軍立即出發,從后面追擊,以期能夠追上匈奴一只鞋單于的精銳部隊。 而他自己這率領剩余的部隊,步騎結合,繼續向既定目標挺進,直至顏山一座匈奴人修建的城池,在這里,衛青所部又殲敵近兩萬人,將城中的積粟焚燒一空,便率軍往后走。 此城原本應該被漢人叫做趙信城,可惜,在這個,真正的趙信因為金知蟬的諫阻的緣故,現在還在長安城里委委屈屈地窩著呢,不過,因為趙信之前是匈奴小王,故此,他也被漢武帝加封為翕侯,算是保住了自己在大漢的地位。 衛青所在的這路人馬,大勝之后,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有人憂愁,有人想要自殺。 張次公和趙食其按照衛青的命令,如約而至,雖然因為匈奴單于一只鞋猛攻西路,導致東路接敵不多,斬獲也并不多,可是,總歸是打了勝仗。 而郁悶憂愁的人,自然會公孫敖了。 一只鞋單于反應太快,而他反應卻較慢,立營防守的時候,差一點就被洶涌而來的匈奴精兵沖破了他的大營。若不是看著手下士兵拼命,此戰他的就會變成有過無功了。 戰后,經過清查,公孫敖手下一萬精兵,當場戰死了三千人,受傷無數。因為之前的緣故,他的軍中沒有醫務兵跟著,而衛青自己培養的醫務兵能力相較金知蟬培養的太差,普通的傷勢他們能夠處理,可面對有的傷勢,他們連手都不敢下。 公孫敖親自查看過后,心中悲憤已極,他自己都完全可以預期到,一旦他隨著大軍返程,越過大漠的時候,他手下的士兵死亡人數還會繼續增加。這個時候,他恨不得把耽誤了大事的郝賢親自抓過來,把他砍成千萬段,才能解心頭之恨。 也正是直到這個時候,公孫敖才真正對金知蟬心服口服,外加佩服,此女看人實在是太準了。 幸好,金知蟬讓卜至忠給公孫厚樂支招,讓他的小兒子又一次提前吃成了一個大胖子,在此次出兵的時候,同時被漢武帝和郝賢所厭棄,暫時只能留在長安繼續養馬?,F在在返回頭想想,若是這一次,他的兒子當初沒有聽從卜至忠的建議,還是繼續跟在郝賢麾下出塞的話,別說是他身上關內侯的爵位了,不死也得脫層皮??! 何況,就算是公孫敖自己這一次也未必能落到好處。 此戰,公孫敖是有功,可拋開傷亡士兵的人數不說,單是放跑了匈奴一只鞋單于這一條,他就吃罪不起。劉徹可不管郝賢,只問他,在得到衛青的命令行軍的過程中,他應該及時聯絡郝賢,若是沒有找到的話,便要立即通知衛青提前改變部署,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故。 這是金知蟬在兵學課堂上講過的應變之道,他們這些帶兵的將領當時也聽了,也都記在了心里。 可是,一旦上了戰場,這些老將便會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打仗,把金知蟬教過的東西全都置諸腦后。在他們陳腐的觀念中,在戰場上,管好自己就行,那還能管得了其他人呢? 故此,包圍戰失敗后,衛青得知他的情況,也沒有親自來到他的營中看過他,只是把醫務兵派了過來。公孫敖心里面很清楚,這是他的義弟在心里面生他的氣,如果他提前察覺郝賢沒有跟上的話,提前將這個情報承包給衛青的話,包圍圈的漏洞完全可以由他想辦法彌補上的。 公孫敖現在完全能夠想到自己在此戰后的結局,回到長安論功行賞的時候,絕對是沒有他的份,皇帝陛下也不會因此而處罰他,他身上的爵位也會原地踏步,被張次公、蘇建,甚至是趙食其甩在身后,而且,他再想領兵出征就不可能了。 頂多就像族兄公孫賀一樣,選一個邊郡當郡守還能力點小功。 想自殺的自然是郝賢。 因為他,漠北之戰,最終的戰略計劃,就因為他一味的求穩,而功虧一簣。 因為他,衛青辛苦了十幾年,卻始終為能抓住匈奴單于。 因為他,即便打了勝仗,公孫敖也會受到牽連。 也是因為他,劉徹舉全國之力,發動的這場大決戰,耗費了無數人力和物力,最終也沒有能夠完成他這個皇帝的宏圖大略。 當他終于趕到漠北的時候,衛青連見都沒有見他派人,也沒有免除他的官職,只是讓人在其營中監視并保護了起來。 這么做,一就是為了防止郝賢自殺,二是防止公孫敖真得派人把他殺了,三,是防止郝賢軍中將士把他給殺了。 辛辛苦苦一路艱難跋涉終于穿過了大漠,結果屁都沒有撈著,郝賢手下的將士也都能夠預期到自己這支部隊的結局,看著其他各路兵馬回到長安得到豐厚的賞賜,而他們卻成了罪人。 這種憤懣之情,郝賢所部將士能不憋屈嗎?能不心懷怨恨嗎?能不想殺了郝賢嗎? 他們一路拼了命行來,不就是為了立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