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主父偃,誅三族
劉徹率先走了,接著是衛青和諸將, 緊接著,金知蟬也走了。很快,大教室空了下來。 金知蟬接連兩場沒有攜帶任何書籍的兵法課,給了漢武帝、衛青、霍去病以極大的震撼。 也只有深明形勢的人,才能夠從金知蟬的課堂里真正聽出來點東西。 從漢武帝開始,以至于到了東漢漢和帝時期,大漢軍隊在與匈奴人的歷次交戰中,很多君主和將領們其實全都多忽略了金知蟬最后說得那個大漢軍隊的優勢,也是真正唯一的優勢。 人多力量大,漢軍與匈奴人交戰,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像個賭徒似得,分兵出塞尋覓戰機。 也就是衛青和霍去病的人品好,霍去病還未橫空出世之前,衛青歷次出塞,都沒有真正碰到單于庭的精銳部隊。等到霍去病能夠與他分庭抗禮的時候,衛青的運氣其實已經在衰落了。 元狩四年之后,漢武帝再也沒有派衛青出塞領軍,固然是擔心衛青的功勞過大,難以壓制,也與他最后幾次出征所獲得戰果越來越弱有關。 在返程的路上,劉徹把衛青單獨招進自己的玉輦當中,唉聲嘆氣地問道:“青卿,你實話告訴朕,之前朕所下的命令真得是亂命嗎?” 對此,衛青卻早有腹案,他低聲回答道:“陛下,您不必如此。二小姐的做法,不過是以結果論英雄而已。事實上,在出兵之前,滿朝文武,又有誰有出征塞外的經驗呢?高祖身經百戰,尚且也遭遇了馬凳之圍,文帝和先帝時期,也只是在被動防御而已。 不然的話,李廣將軍可以說是對匈奴最有經驗的了,他在出兵前,既沒有向您提出過任何建議,也沒有謹慎對待出兵塞外一事,才導致全軍覆滅。陛下,微臣不是再為我的好兄弟公孫敖辯解,那一年,臣領兵出塞的時候,也同樣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他也只是個菜鳥而已。老實說,在初次與匈奴交鋒中,他最后能夠為陛下您帶回來三千人馬,已經算是不錯了的結果了?!?/br> 衛青先是開導了劉徹一番,最后說了句大實話。 現在,這君臣二人已經知道,在元光年的那一戰中,公孫賀為什么能夠獲得比衛青還要多戰果的真正原因了。 “陛下,說實話,二小姐的言辭雖然犀利驚人,可她自己并未經歷過戰陣,現在的她頂多是個紙上談兵的趙括而已?!闭f完這句話,衛青猛然想道,之前金知蟬替趙括洗白的話,心里面就有點尷尬。 “哈哈哈,想不到,青卿你也有失言的時候??!”看到衛青尷尬的樣子,劉徹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劉徹醒悟道,連一向謹慎的衛青都在自己面前說錯了話,他又有什么好糾結的呢? “那好,青卿,朕與你不談過去,就談將來?,F在把剛才那丫頭說過的話,好好順一順,看看其中有什么可以補充的,朕之后照此辦理不就是了嗎?”打定了主意,劉徹拉著衛青商議了起來。 “陛下,這件事先不能急。大軍剛剛出過塞,還未修整,朔方城還在修建之中?,F在,還應該以穩固住河套地區的防務為上。何況,陛下,腹心之患還未除??!”衛青卻搖搖頭,給劉徹火熱的心頭潑了一盆冷水。 “劉安,劉建!”劉徹聞言,咬牙切齒地道出了兩個名字。 對于劉安,劉徹還只是怨恨,怨他自己有眼無珠,錯信了這個偽君子??墒?,對于江都王劉建,劉徹卻是憎恨,恨之入骨髓。 劉建可是劉徹同父異母的五哥江都王劉非??!這位在七王之亂中唯一一個立有軍功的王子,劉徹對其還是非常敬重的,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劉建如此不知足,居然暗中和劉安勾結起來,想要起兵反叛。這讓他如何不恨呢? 由此,劉徹又想到了早就已經死去的故武安侯田玢,現任中大夫的主父偃。這兩個狗東西,枉費自己對他們如此的信任,居然暗中都收受了劉安給他們的巨額賄賂。 朝中接受劉安和劉陵兩父女暗中賄賂的人數不勝數,這一點,劉徹也心知肚明,可他的幾個心腹當中,卻只有主父偃一人這么做,就連他的好同鄉嚴安和徐樂都沒有敢如此。 “嗯,朕知道了。青卿,你下去就立即準備,朕在秋收之前,就要聽到你的好消息?!眲匾е婪愿赖?。 與原本的歷史不同的是,劉徹已經不準備派國相去對付劉安和劉建了,他準備直接讓衛青帥大軍討伐淮南國和江都國。 衛青想勸,可是,他最終只是答應了一個字:“諾!”接下來了這個任務。 …… 結果,第二天,一上朝,朝廷里便傳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皇帝陛下聽從了丞相公孫弘的建議,將主父偃處死,并誅三族。 旨意中給出的理由卻是,主父偃先是因為一己之私逼死了齊王,又想要逼死趙王,于是,他被趙王告發。 可是,很多大臣卻從這道旨意里看出了很多蹊蹺之處。 首先,既然主父偃逼死齊王是因為私事,那么,劉徹就應該不應該廢除齊國,另選前齊王之子接位。哪怕陛下就此削掉齊國的幾個郡縣,也能說得過去。 可是,奇怪就奇怪在,主父偃死于這個罪名,可齊國依然還是被廢國立郡了。 其次,主父偃遭殃,可他的兩個好友嚴安和徐樂卻屁事都沒有,一個依然做著西河郡的郡守,一個還在朝廷里好好地當著郎中。 最后,也是最奇怪的是,趙王反告主父偃和公孫弘勸說劉徹殺了主父偃這兩件事,已經發生了好幾天了,陛下都一直沒有做出決定。 可為什么陛下剛剛從兵學歸來的第二天,就突然下令族誅了主父偃的三族呢? 劉徹下達旨意的時候,雖然是想讓趙王和公孫弘背這個鍋,可是,超內外的大臣們卻把主父偃被族誅這件事按到了金知蟬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