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第二日下午,海蜃居二樓。 大堂內不知何時起布了一方沙盤,韓子安將手中軍旗cha在晉北一處山頂,對著窗邊飲茶的帝盛天道:此處如何? 帝盛天望一眼,碰了碰杯蓋,只要拿下這座和北秦相鄰的景帝山,李家腹背受敵,必敗。 韓子安眼底露出滿意之色,說得不錯,和我所想不謀而合。 這兩日他和帝盛天于沙盤之上演算天下局勢,兩人出兵謀略竟十分相似,更讓韓子安對帝盛天刮目相看。此時他已隱隱覺察到面前這個才十八歲的帝家家主恐是他將來一統天下最qiáng勁的對手。但好在如今兩人一南一北,暫無jiāo兵之時。 你就不擔心永寧救了城南的乞兒后徑直回晉南?見帝盛天一派淡然,半句不提在城南奔波的帝永寧,韓子安忍不住開口詢問。饒是他,也不敢把家中獨子韓仲遠如此放養著來教,更何況帝永寧現今面對的并非一般難題,若受不住打擊,怕是下半輩子注定碌碌無為,怯懦怕事。 雖說是長輩,可到底也太年輕了些,韓子安飲著茶偷偷朝帝盛天瞥了一眼,這個帝家的小姑娘,真的會養孩子咩? 作者有話要說:寫文這么久,容許我賣一下萌,證明我也是個活潑的小蘿莉。 回見,姑娘們。 帝永寧(三) 擔心。帝盛天朝后一靠,指尖落于膝上輕點,我自然會擔心他過不了這個坎,但就算我是他姑姑,是他血脈最親之人,也沒辦法替他做任何決定,我會老會死,不能護他一世。他若是不能從當年父母雙亡的打擊里走出來,這輩子都站不起來。 不過帝盛天微微瞇眼,藏起琥珀色的深眸,看向窗外城南方向,聲音幽幽,他失了父母,我也失了兄長大嫂,我不過長他四歲,我能扛起帝家門庭,守住晉南,等他長大,他又為何不能?就憑他身上扛著帝永寧這三個字,五年時間也足夠了。 她的聲音篤定無比,像是從不懷疑后日莊家大婚前帝永寧會回到海蜃居一般。 看著逆光下面容凜冽的女子,韓子安有些晃神,端著茶杯的手竟有些發緊。半晌,他發現自己的失態,垂下眼。 好像太遲了些。他輕輕一嘆,嘴角勾出一抹苦澀的笑意,他遇上帝盛天,太遲了些。 又是一日,城主府書房。 莊湖正在和即將大婚的幼子對弈,管家莊泉走進小聲稟告了兩句。 莊湖放下手中的棋子,皺眉道:寧子謙還沒有找到? 爹,那個窮書生明日不會鬧上府里來吧?莊錦神色一急,起身道:不行,泉叔,讓城里的護衛隊去找,必須在婚禮前把這小子抓回來。 坐下!莊湖瞪了莊錦一眼,怒道:現在城里皆是各方貴客,一點風chuī糙動就會鬧得滿城風雨,你讓護衛隊大張旗鼓去找人,難道還嫌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多! 莊錦漲紅了臉就要反駁,又實在尋不出話來,悶悶將手里棋子一丟,爹,您說怎么辦,總不能讓那個寧子謙毀了明日的婚禮,這個臉您不是一樣丟不起! 急什么。莊湖沉聲道:一個文弱書生,諒他也不敢來莊家鬧事,就算他敢來莊泉,明日加派人手,嚴禁閑雜人等入府,決不能讓寧子謙混入府內。只要婚禮一過,賓客離城,我莊家還怕一個書生不成。 他說完朝莊錦看去,你明日只管好好完禮,旁的事少cha手,不準私自派人去尋寧子謙,更不準對此人不利。聽到沒有,下去吧。 莊錦心底不樂意,卻不敢反對,應了聲是退了下去。 老爺,這個寧子謙莊泉小聲開口,面上微有疑慮。 我知道,此事就這么定了。莊湖擺手,讓莊泉退下,臉色有些沉。莊家在蒼城只手遮天,卻尋不出一個寧子謙的下落,這也太奇怪了。他不愿莊錦下狠手,就是為了給莊家留了一條退路。 但愿那個叫寧子謙的書生,只是一個落魄無依的孤兒,不要橫生枝節。 城南破廟,韓仲遠帶出來的金葉子被帝永寧全換了藥材回來,好在舍得花重金,破廟內染病的乞兒身上浮腫和膿瘡漸消,唐老丈的孫子也終于退了燒,保住了xing命。 算是做了一樁好事,盡管兩人累得雙腳打顫,也生生忍了下來。 已過響午,韓仲遠在院子里巡視了兩圈,眼睛困得睜不開,悄悄藏在木欄后打瞌睡。他一身錦衣灰塵撲撲,早已磨損得破爛。 待他酣睡醒來,太陽西下,已至傍晚。鎏金的紅霞在破廟上空浮現,冬日里頭,罕見的溫暖瑰麗。 碎小的腳步聲從大堂中傳來,他半瞇著眼裝睡,見兩個小乞兒踮著腳走出,停在他身旁,個頭矮的乞兒從身后拿出一匹洗得發白卻很是gān凈的藍布,小心翼翼蓋在他身上。隨后兩人跑向院中立著的帝永寧,個高的那個從懷里掏出兩個白凈的饅頭,拉拉帝永寧的袖子,遞到他面前。 韓仲遠睜開眼,摸著身上蓋著的棉布,看著院中眼底驚訝卻含笑接過饅頭的帝永寧,一向堅硬的心底竟有些澀然。 亂世之下,人命如糙芥。他們救之道義,乞兒回之恩義。 院中,帝永寧拍拍兩個乞兒的腦袋,笑著讓他們回了大堂里休息,復又立在枯樹下,一動不動。 半晌,韓仲遠伸著懶腰爬起來,他想了想,把身上的棉布小心折好,放在木欄上后朝帝永寧走去。 仲遠,我們走吧。未等他靠近,帝永寧的聲音淡淡傳來。 韓仲遠停在他三步遠的地方,眉梢微帶笑意,去哪,你的晉南,還是我的海蜃居?明明已經知道帝永寧的選擇,但他卻偏偏要問一句。 帝永寧回轉身,盯著他,一字一句回:海蜃居。 少年眼底的沉郁鈍痛不知何時起悄然消散,只剩下安穩淡然,宛若破繭重生。 韓仲遠驚訝于他一夕間的蛻變,笑著問:喲,主意變得挺快的,前兩天還要死要活,像是沒有葉詩瀾就活不下去。怎么想通的? 帝永寧沒有在意韓仲遠的揶揄,只是道:仲遠,太不值了。 韓仲遠挑眉,不解其意。 帝永寧繼續道:這種亂世,人命什么的都太不值了。我們若心不存惻隱,這個破廟里的人一個都活不了,可是天下皆亂,誰又會在乎他們的xing命?這種世道,死了誰都沒有區別。 未等韓仲遠反應過來,他抬眼望向頭頂的枯樹,緩緩道:五年前,我父親入南海剿滅水寇,母親追隨他而去,都沒能活著回來。 韓仲遠一怔,安靜地聽下去。 從那時起,我以為只要自己不習武,不卷入紛爭,不喜歡上和母親一樣出身武將世家的女子,就可以避免他們的慘劇,哪怕再無用,也可以安然一世。所以我離開晉南,以孤子之身遠游四方,喜歡上了葉詩瀾。但是我忘記了,這是亂世,我父母亡于亂世,我卻希冀于亂世茍存,真是笑話。 我見過這么多城池,走過那么多路,卻一直對現在的世道視而不見。我邁不過的坎不是葉詩瀾,是五年前那場早就過去的戰役,是我父母的慘死。我逃避成為帝家嫡子,逃避擔起責任,其實我明白,我最不能選擇的是我出身帝家這個事實。但是我姓帝,得父母血脈,受晉南百姓的供養,我是帝家嫡子,晉南這一方土地上將來的庇佑者。我邁不過當年的坎,帝家必亡于我之手,天下亂世,晉南更無茍安之時。晉南不安,天下不安,如我一般喪盡血親者,必不會少。 仲遠,過去五年,我讓寧子謙取代了帝永寧的存在。 風chuī過,枯葉盤旋落下,飄在帝永寧掌心。他捏緊枯葉,重新攤開手掌,枯葉化成碎末,隨風chuī散。 帝永寧垂手,看向一直沉默的韓仲遠,輕聲道:世上從來沒有寧子謙,姑姑等我很久,帝家也等我很久了。仲遠,我該回去了。 少年清瘦的身影被夕陽拉得斜長,映在破舊的小院中。 韓仲遠卻從幾步之遙外的帝永寧眼底,瞧見了從未有過的認真和堅毅。 帝家世子,當如是。 他前行幾步,立在帝永寧面前,立下前半世錚錚鐵血的諾言。 帝永寧,天下安寧之路,我韓仲遠,舍命當陪! 月上柳梢,帝盛天不知從何時起立在海蜃居二樓窗邊。 她靜靜望著自城南而來的官路,神qíng里有抹連她自己都未察覺出來的緊張。 直到兩個少年的身影伴著月色在街道盡頭出現,她眼底才浮出極淺的笑意。 五年了,那個在帝家宗祠對著父母靈牌逃走的永寧,終于回來了。 138 138、第一百三十一章... 帝承恩不善飲酒,滿身酒氣回了靖安侯府。 洛銘西還在書房里等她,見她一入書房便滾在榻上睡著了,無奈地搖搖頭開始思索京里的現狀。按他們的部署,帝梓元以任安樂的身份入京是第一步,立足朝堂揭露弊端是第二步,平反帝家冤案、讓皇室失盡民心是第三步,這些全都按計劃完成。 這些年北秦、東騫和大靖多有jiāo戰,嘉寧帝的二十萬鐵騎駐扎在西北和東北牽制兩國,京師附近不過駐守著十萬禁衛軍。反觀晉南,休養生息十年,在安樂寨和南海秘密訓練的兵士早有二十萬之眾,嘉寧帝就是因為摸不清晉南深淺,才會對帝家忌憚至此,否則也不會容忍帝梓元在京城放肆。 要奪帝位,根本沒有不流血的方法。只有晉南大軍長驅直入,在西北鐵騎和各地勤王之師回援之前攻破京城,誅殺嘉寧帝和韓氏皇族,才是帝家重新崛起最穩妥的方法。 戰火重卷是百姓之災,梓元不愿走到最后這一步,可是從她十一年前立誓必破韓家那一日起,她就沒了選擇。 韓家掌控江山二十載,余威猶在,無法輕取之。 明日宴會嘉寧帝賜婚后,他和梓元必須盡快離京,回晉南主持大局,在三國正式締結盟約前拿下京師。好在如今京城里外有半數朝臣已是帝家暗子,將來攻城之際里應外合也是上策。 正在這時,榻上的帝梓元醒了過來,她揉著額頭問:什么時候了? 洛銘西看了一夜天色,道:入夜了。梓元,現在朝堂格局已被打破,嘉寧帝提拔的多是我們安cha入朝的暗子,留下的老臣也大多是中立派。父親昨日送了密信來京,言祟南將營的大軍已將晉南各城接掌。宮中暗衛已有異動,怕是嘉寧帝容不下靖安侯府了,梓元,你準備什么時候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