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恩,咱們不比剛入京城之時,小姐如今是上將軍,想必所有人都在看小姐會站在哪一派。 陛下忌諱朝臣弄權,與其選擇一派,不如和京城諸侯jiāo好,不理朝堂之爭,這些人大多是開國元勛,德行厚重,和他們來往,陛下不會有芥蒂。苑琴,備車,我去拜訪拜訪幾位侯爺。 是。 安王府后院,遠遠傳來幼童嬉鬧之聲。 安王妃面容和藹,坐在涼亭里,望著玩樂的孫子孫女,笑得很是滿足。 愛妃,你前幾日才染了風寒,怎么不回房休息。安王從東宮回來,憂心王妃身體,不免叮囑幾句。 陛下遣了太醫來問診,昨日便大好了,王爺不必擔憂。安王妃起身,忙迎安王坐下,太子請王爺入東宮,可是出了事? 安王搖頭,朝庭院中撒丫子跑的孩子看了幾眼,無事,太子只是說陛下和太后年紀大了,喜歡兒孫繞膝之樂,讓你這幾日挑個時間帶孩子入宮給陛下和太后瞅瞅。 安王妃一愣,這等小事怎么也輪不到日理萬機的太子鄭而重之將王爺請入東宮吩咐吧。 可是所有孩子? 不。安王搖頭,我臨走時殿下有吩咐,只帶嫡系入宮請安便可。 安王妃點頭,有些疑惑,不安問:王爺,殿下此舉? 愛妃勿用擔心,太子殿下胸中有丘壑,你照辦便是。安王摸著花白的胡子,敦厚的眼底劃過一抹狡黠。 嘉寧帝素來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主,見他這個兄長兒孫繞膝,總該念及東宮無嫡系,退一步才是。 次日,嘉寧帝在上房批閱完奏折,想到幾日未向太后請安,吩咐趙福擺駕慈安殿。 慧德太后在大靖享譽甚高,她出身北方詩世家,十五歲嫁給太祖,乃大靖開國元后,太祖崩逝后便退慈安殿。 普天皆知,嘉寧帝對慧德太后極為孝順,凡太后所言,必會應諾,是以滿朝上下對太后尊崇有加,只可惜太后身體素來欠安,極少接見外臣。 韶華,你這只八哥真有趣,老太婆我每日都指著它來陪我解悶呢! 皇奶奶,韶華天天都來看您,您這是嫌棄我還不如一只八哥! 你呀,都成大姑娘了,還要和只小鳥置氣。 慈安殿內,請安的宮妃坐了滿殿,韶華嬌憨的靠在上首的慧德太后身上,不依不饒的撒嬌,太后眉角含笑,對著孫女直揶揄。 不得不說皇家駐顏之術冠絕天下,太后五六十歲的年紀,卻發如黑綢,容顏不顯老態,只是瞧上去有些蒼白孱弱。 哪有哪有,皇奶奶慣會取笑我。 你祖母說得不錯,韶華,都快招駙馬了,還一副小孩子心xing。嘉寧帝從殿外走進,笑道。最近韶華日日都來慈安殿陪太后,他很是滿意。 見嘉寧帝走進,眾妃慌忙起身見禮,韶華見嘉寧帝神色愉悅,暗舒了口氣,又聽他提及選駙馬,一時害羞,跺著腳道:父皇,你和皇奶奶一樣,都取笑我,兒臣不和你們說了。說完紅著臉跑出了慈安殿。 嘉寧帝和太后看著韶華一溜煙跑個沒影,相視一眼笑得有些無奈,他朝眾妃擺手:你們回去吧。 嘉寧帝是個勤于政事的皇帝,平日里宮妃見他的時間不多,也就能在太后這碰機會,此時都有些悻悻,沒jīng打采的退了出去。 太后瞧在眼底,搖頭道:皇帝,政事固然要緊,可后宮和前朝gān系緊密,也別冷落了諸妃。 嘉寧帝點頭應是,坐到太后旁邊,關切道:母后近來身體可還安好? 好,只要朝廷安穩,百姓康泰,哀家自然會好。太后抿了一口嘉寧帝遞過來的參茶,道:聽說太子立了大功,百姓都在稱頌。 嘉寧帝笑了起來:他還算爭氣?;卮痖g與有榮焉。 知道嘉寧帝素來對太子格外不同,太后只是笑笑,漫不經心問:哀家還聽說朝廷出了個女將軍,你將她賜給太子,但太子和她都拒絕了。 嘉寧帝斂住笑容,淡淡道:母后,任安樂確有大才,入東宮為妃可惜了,此事是兒子考慮不周,也不怪太子會拒絕。 女人相夫教子乃是天經地義之事,朝廷也不缺這么一個人才,他為何不迎妃入東宮你難道不知道緣由不成?太后眉眼肅冷,手中杯盞落在案桌上,碰出清脆的聲響。 大靖初立時,太后雖為中宮之主,卻遠不及帝盛天在大靖的威望聲明,她平生最不喜女子談論朝政,持劍沙場,更何況太子一直為了帝家女拒選別家貴女為太子妃,此事一直為太后心底的一根刺。 嘉寧帝知道此話觸及太后心里隱痛,嘆了口氣,母后,任安樂確于朝廷有功,此事和她無多大gān系,只是太子如今還對靖安侯的事放不下。 亂臣逆子,何須對他們仁慈?太后不悅。 太子心慈敦厚,當初太祖就是念及此,才會將他立為皇太孫。 當年嘉寧帝yù效仿帝家禪讓天下之佳話,立靖安侯為太子,曾令朝堂動dàng。 好在韓燁自小聰慧,同時得太祖和帝家家主喜愛,太祖將帝位傳于嘉寧帝,也是顧念于此。太后念及當年帝位之爭的兇險,面容總算緩和下來,卻嘆了口氣:皇帝,東宮無太子妃無嫡系,實在太過荒唐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來不及申請QQ群,下章再建,好吧,我確實比較懶。。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太后,陛下,安王妃攜小世子前來請安。 太后話未完,殿外有聲音奏請。 讓他們進來。太后揭過這個話題,笑道:安王府的幾個小家伙機靈得很,你也一起見見。 嘉寧帝點頭,見跑進殿的小娃娃個個憨態可掬,臉跨了下來。 這個安王,明知東宮無嫡系,他還成日里把他府上的小崽子送進宮來膈應人!抬眼看太后摟著安王府的小世子笑得挪不開眼,嘉寧帝瞇著眼,不知在想些什么。 安王妃陪著太后說笑,見太后喜愛自家孫兒,也很是高興。 皇上,聽說貴人快生了,若是生個小皇子,宮里也能熱鬧些。太后感慨,見嘉寧帝未答,不由加重聲音喚道:皇帝? 嘉寧帝回神,朝安王妃略帶深意看了一眼,回頭笑道:母后,您說得對,皇家無嫡系確實荒唐,東宮該選太子妃了。 太后和安王妃同時怔住,東宮太子妃?太子一直不肯迎娶任何一家的貴女,皇帝如今松口,難道是要迎回囚禁在泰山的帝家孤女不成! 皇上,你此話何意?太后放開手中的小世子,聲音沉下,慈祥的面容微帶肅冷。 安王妃眼觀鼻鼻觀心,像是絲毫沒有看出大殿里瞬間冷凝的氣氛。 母后。嘉寧帝拍拍太后的手,笑道:您放心,朕定不會選讓您不喜的女子入東宮為太子妃。說完告退離去。 安王妃如坐針氈的留了片刻,見太后沒了興致,抱著小世子告退。 慈安殿恢復了往日的清凈,蘇嬤嬤端著御膳房剛燉好的雪蛤盅走進來,見太后神色懨懨,勸道:太后,您放心,帝家當年犯下謀逆大罪,即便太子再堅持,陛下也不會將帝家孤女立為太子妃。 她有先帝留下的遺旨。太后睜眼,不急不緩,聲音中滿是冷意:你以為真的是太子堅持,陛下才不擇定東宮太子妃人選? 蘇嬤嬤不解:若不是為了殿下,陛下何必忍讓至此? 糊涂,當年先帝留下的遺旨里,除了立帝梓元為太子妃,還寫了什么,你忘了不成? 蘇嬤嬤回:還有立陛下為帝話到一半,蘇嬤嬤愣住。 沒錯,處死帝梓元、將她入主東宮的資格剝奪,就等于違背了先帝留下的最后一道遺旨,陛下不僅會為史官所諫,就連他繼承帝位的正統xing,也會受萬民質疑,朝中王侯當年有大半曾受帝家恩惠,若非當年靖安侯謀反之事罪證確鑿,你以為韓家的天下還能坐得穩嗎?將帝梓元囚而不誅,不是顧念太子,而是為了大靖朝堂的安穩,這一點,陛下很清楚。 太后,那我們該怎么做? 什么都不做。太后接過蘇嬤嬤遞來的補品,聲音淡淡:到如今還有什么好擔憂的,她被皇家養了十年,你以為還是當年的帝梓元不成?大靖天下,永遠都只能姓韓! 也只有此時,才能在這個頤養天年的太后身上,看到曾經母儀天下的威嚴深沉。 嘉寧帝要為太子擇定太子妃的消息在朝堂上下不脛而走,各家王侯聞之興奮,想來也是,太子二十有二,尚無嫡子,無論是為朝堂安穩,還是國祚延綿,都應該早日解決此事。是以消息一出,各府適齡待嫁的貴女皆停止議親,觀望太子的應對,哪知處于流言蜚語中的東宮這次卻保持了緘默,無論朝臣如何旁敲側擊,太子殿下都是一副清風淡月、事不關己的模樣。 倒是民間堂口因這事熱鬧紛呈,他們將各王侯府家的貴女列出三六九等,為太子妃的擇定興起了賭局。 半月后,賭盤開出,位其首的是左相幼女姜蝶云、遠東東安侯府的三小姐趙琴蓮、晉南洛老將軍長女洛銀楓。 此三女名冠大靖,文采出眾,是東宮太子妃的上佳人選。 除此之外,為了讓這場賭局更加盡興,地下賭莊還列了兩人的名字在盤口上,當然,因為這二人的身份,沒人敢將她們的名字放到明面上來。 帝梓元,太祖崩逝之前親自擇選的太子妃,如今是個罪女。 任安樂,千里求娶太子名聲斐然的上將軍,前身是個土匪。 此二人名諱的出現讓京城的地下賭莊沸騰起來,雖然賠率驚人,敢下注的人卻極少,無他爾,眾人皆知,他們能入東宮為太子妃和六月飛雪的奇跡恐是相差不遠。 上最近遞進的折子比以往半年都要多,左右不過是些老臣言太子年長卻子嗣稀少,希望陛下能從王侯府里擇出品行德厚的貴女入東宮的言辭。嘉寧帝這幾日翻看折子,總算知曉了自家兒子雖不受他待見、卻被一朝文武當成香饃饃成日惦記的事實。 趙福在一旁磨墨,見嘉寧帝神色有異,垂下眼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