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書迷正在閱讀:蟲星第一司法審判官、特殊世界檔案、領主大人今天召喚玩家了嗎[星際]、流落異空(異能、機甲、穿越的神祗)、鎮國醫神、我死后,他后悔了[重生]、葉總你老婆跑了、名門眷寵:嬌妻養成、在異位面刷裝備的那些日子、都市超級女婿
“什么忙?”寧和塵隨口問道。 楚服:“借我點錢,五十金,我回頭還給你,這些錢對你來說不是什么事吧?我知道,皇上讓你處理長安游俠,你收了那些人不少黑錢?!?/br> “哦,”寧和塵客客氣氣地問,“與你何干?” 楚服慪了一口氣,問道:“你搞什么?你不是江湖人了嗎?真要替劉徹做事了?” 寧和塵再問:“我替誰做事,又與你何干?” 楚服還是個小姑娘,再厲害也只見過一些怕自己的人和想要利用自己的人,沒見過寧和塵這樣的。 寧和塵開門見山,一撩眼皮問道:“楚鐘琪是你什么人?” 楚服啞了啞,一時沒說出話來。 “你那個短命哥哥?”寧和塵再問一句。 楚服氣勢矮了下去,說道:“你既然知道他,那也該知道我的難處?!?/br> 寧和塵笑了,是真的覺得她挺有趣地,問道:“再問你一遍,與我何干?” 茅山上下來的人,氣氛都有些不尋常,散發著死氣。那楚鐘琪就是不尋常中的不尋常。據說他是胎里帶毒,生下來是個死胎,讓他爹給度了一口氣救活了,將就著長大,但也沒有活人的溫度,人說他是借尸還魂,又或者說是活死人,都有。寧和塵看到楚鐘琪的第一眼就猜到了這個人的身份,他走得匆忙,把楚鐘琪留到了李冬青身邊,算是做得最不負責任的一件事。 楚服湊到他身邊,神神秘秘地說:“他需要一味藥,我只缺錢了,我求你?!?/br> “什么藥?”寧和塵問,“不會是大漢天子的心臟吧?” 楚服嘿嘿一笑,說道:“沒有那么邪,是正經的藥,到時候我用陣法就可以將他救活?!?/br> 寧和塵沉默了,楚服就當是有戲,拍著胸脯說道:“只要你給我錢,你想做什么缺德事,都可以放到我頭上,我是不怕損陰德的。我知道,你肯定有事自己不方便下手?!?/br> 寧和塵看了她一眼,還是個毛頭小丫頭。 楚服可憐扒拉地看著他,寧和塵忽然改了主意,道:“好罷,就給你找些活兒做?!?/br> “幫我殺一個人?!?/br> 楚服當即應允:“好辦啊,這么簡單?” “我要他不得好死,”寧和塵說,“我要他受人間地獄,折磨他至少一個月,然后凄慘離世?!?/br> 楚服也覺得好辦,笑道:“誰???得罪了你這個小人?” “宰相田蚡?!睂幒蛪m說。 楚服愣了一下,然后說道:“是誰對我來說都一樣……但你不能加點錢?田蚡是宰相,下術的話,有天命護著?!?/br> 竹簡燒得只剩下一小截,寧和塵隨手攥碎了,扔在一邊,說道:“第二件事,讓你哥離李冬青遠一點,他想干什么,別以為我不知道?!?/br> 第61章 收拾山河(四) 李冬青對付流言的法子就是不去管它, 是死是活, 不耽誤他吃飯睡覺。如果流言不灼燒他的心, 那肯定就是在灼燒別人。 今年的樹又蔥郁起來了,萌出新芽,傍晚的時候,在月光下,樹影綠茸茸的, 大院方方正正,唯獨冒出了幾根樹的枝丫,李冬青從樹影下鉆出身來,他今天晚上回來晚了, 從墻頭翻了進來,結果一進院子,發現自己屋里亮堂堂的閃著燈光。 他推門進去, 果然看見大歌女坐在里頭。 李冬青沒有關門,走進去,讓屋里的光投射進院子里, 他走進去說道:“你有事找我,叫我就行了,怎么了?” 他已經長開了, 已經到了懂得了不能和女人在晚上共處一室的禮節, 大歌女看著他,有時候也會覺得感慨。 “你要是那么好找,”大歌女說, “也不至于爬墻回來?!?/br> “怕吵醒阿伯,沒別的意思,”李冬青坐下了,伸了伸筋骨,說道,“什么事?” 大歌女:“這么晚才回來,出去喝酒了?” “喝了一點,”李冬青說道,“鐘琪帶了酒去拉練場找我們幾個,練場的將軍們已經喝大了,現在還在唱歌呢,我累了,提前回來了?!?/br> 火尋酈道:“多交些朋友,也好?!?/br> “嗯,”李冬青說,“你找我有事?” 大歌女說:“竇太主死了,我這心里沒著沒落地,與你來聊聊?!?/br> 李冬青就給她添了點茶,聽著她念叨那些往事。竇太主是壓制劉徹的勢力的最后一道枷鎖,竇太主在世的時候,不讓他討伐匈奴,也不讓他進軍江湖,劉徹憋著一股氣,這股氣等她死了,肯定都會反噬的。 火尋酈說:“小月氏又能既是外邦,又是武林中人,實在不能不防啊?!?/br> 李冬青覺得她有些杞人憂天,說道:“劉徹如果想動月氏,去年親自來東甌的時候,就不可能是當時那個樣子,他是不把月氏放在眼里,才會覺得無所謂?!?/br> 火尋酈道:“可是現在你在這里?!?/br> “我?”李冬青無不自嘲,說道,“在他眼里,我可能跟個廢物無異,他沒把我當回事,你不用自己嚇唬自己?!?/br> 火尋酈沉默片刻,說道:“無論如何,這里也不是我們的故鄉,來這里的第一天,我就說:‘此地不宜久留’,可沒想到,這一待就是十八年!” 她還是盛年的時候走出了大月氏,在這個小國把自己的皺紋等了出來,也沒有回過家。像火尋昶溟和火尋真這一輩人,有很多孩子壓根就沒見過故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