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風華 第947節
“宋朗將,你說遼東軍為什么只有那么點人攻打漳河城?”陳芝泰騎著馬,與宋世信齊頭并進,“消息會不會有錯誤?” 兩人都是魁梧健壯的猛人,相較而言,其實宋世信比陳芝泰更健壯,騎馬齊頭并進,倒像兩尊鐵塔一般。 “陳校尉是說情報不準確?” 陳芝泰道:“幾百號人就去攻打漳河縣城,遼東軍是不是太將自己當回事了?” 宋世信是皇甫云昭的嫡系部將,在遼東軍中那也算得上是能征善戰之輩,雖說上次敗在秦逍之手,甚至被活捉,但說到底還是輕敵所致。 吃過那次大虧,他現在可是謹慎許多。 比起陳芝泰只知道砍人,宋世信在軍略之上那是遠遠高出陳芝泰,微笑道:“那幾百人肯定是精兵。漳河縣的城墻低矮,城防薄弱,要打起來,縣城還真不好守。遼東那邊只派出幾百人,應該是擔心大動干戈,會讓我們察覺,所以兵力越少,才越能對漳河城發起突襲。上次趙校尉帶人拿下吉平城,不也是輕騎突進,人數極少?” “你這樣說,我就放心了?!标愔ヌ┻肿煨Φ溃骸拔沂菗那閳蟛粶蚀_,對方人多勢眾,我們才兩千多號人,到時候就不好打了?!?/br> 宋世信道:“陳校尉多慮了。我是遼東軍出身,知道他們的伎倆,你放心,咱們的兵馬足夠打勝仗?!?/br> “那就好?!标愔ヌ┑溃骸八卫蕦?,你手下都是精兵,那肯定是所向披靡。我手下這些人,還沒打過多少硬仗,這次我想借機會好好練練他們,不知你是什么意思?” “皇甫將軍有令,陳校尉是這次領兵大將,你說什么,我遵令就是?!彼问佬诺故呛軓娜?。 陳芝泰道:“我的意思是,殺到漳河城之后,如果他們的兵馬真的不多,就讓我手下這些人先殺上去,如果打贏了自然更好,若是敵人太頑抗,你的人馬再殺上去?!?/br> “陳校尉既然如此安排,自當從命?!?/br> 軍中為了爭奪戰功,多少人爭破腦袋做先鋒,宋世信倒是習以為常。 一百多里地,說遠也不遠,但說近肯定也不算近。 陳芝泰手下的這些兵士這一年來也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行軍打仗倒也不成問題,雖然是急行軍,但所有人倒也是體力都跟得上。 不過從順錦出發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兵馬雖然挺進迅速,不過終究有上百里路,那也是不能飛起來,走到傍晚時分,倒也走出了百里來路,距離漳河城也還有幾十里地。 陳芝泰手下雖然有三百騎兵,但剩下的一千多人都只能徒步而行,陳芝泰自然不能將那上千人拋下,只帶著三百騎沖去漳河城。 “校尉,他們的行軍速度很慢,要不要等一等?”有人向陳芝泰道。 陳芝泰安排宋世信的兵馬斷后,宋世信也是不多說,回到自己的隊伍里,帶隊跟在后面。 先前陳芝泰就感覺宋世信的人馬速度慢了不少,不過好在回頭還能看到隊伍,但此刻天色昏暗,再回頭時,后方的宋世信一部人馬卻已經被丟下了很長一段距離,甚至都難看到對方的人馬。 陳芝泰有些著急,他立功心切,恨不得匪盜漳河城殺個痛快,這時候讓他停下來等待后軍跟上,那可實在是做不到,吩咐道:“派人去告訴宋世信,讓他帶人速度快些,別在后面磨磨蹭蹭?!?/br> 便有傳令兵奉命而去。 陳芝泰抬頭望向前方,依稀看到遠處有一片茂密的森林。 東北山多林密,這種地理環境他是司空見慣。 “你們說那林子里不會有人埋伏吧?”陳芝泰忽然問道。 這倒不是他真的有多小心。 只不過當年他在西陵的時候,干的就是伏擊打劫的買賣。 西陵的山林也是眾多,他最喜歡的就是埋伏在各條道路邊上的叢林之中,就像等候獵物的虎狼般,只等到有路人經過,立刻殺出劫掠。 多年的習慣,讓他看到叢林,就會下意識地懷疑是否有人埋伏在里面。 身邊幾人都是面面相覷。 “還是小心點好?!标愔ヌ┑溃骸斑@是我第一次指揮殺敵,可別搞砸了?!毕蛏磉呉蝗朔愿赖溃骸澳銕蓚€人快馬過去,查探一下,小心駛得萬年船?!?/br> 那人立刻領著兩騎催馬上前。 陳芝泰倒也不讓隊伍停下,繼續前行。 走了一段路,這時候看的更加清楚,前方的密林蔓延頗廣,是一片大樹林,天色昏黑,林中也是黑漆漆一片。 只是方才派出的三騎,一直沒有回來。 如果不是從前有過做山賊在山林中埋伏的經歷,陳芝泰還真不會防備林中會有埋伏,畢竟他得到的消息是漳河城被敵軍襲擊,自己要領兵迅速趕到救援,這種情況下,他當然不會想到敵軍會在半道上埋伏。 “停下!”陳芝泰望著黑乎乎的山林,竟然感覺到了不安,抬起手臂,大聲道:“等一等!” 按理來說,三名斥候騎馬偵查,這段距離足夠來兩個來回,但到現在都沒有回來稟報,陳芝泰還真覺得不對勁,先不急著過去,先等一等那三人回來再說。 “宋世信的人怎么還沒跟上來?”先前就已經派人去傳過令,讓宋世信加快速度,傳令兵回來后,也說宋世信答應了,但此刻兀自沒有看到宋世信的兵卒跟上,陳芝泰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粗聲道:“他在后面搞什么鬼?” 其實他現在心里還真有些忐忑。 雖說他心里狐疑,但還是相信那林子里不可能有敵軍埋伏,畢竟遼東軍要調動大規模的兵馬布下陷阱,皇甫云昭不可能一無所知,遼東那邊有兵馬進入營平,皇甫云昭肯定會做好防備,不至于如此輕易就派人救援漳河城。 第1596章 紕漏 涂司馬此刻就在茂林之中。 他與皇甫云昭商議過后,快馬加鞭趕回遼東,將計劃向汪興朝詳細稟明。 正如皇甫云昭所料,在汪興朝召集幾名心腹部將商議此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對皇甫云昭存有懷疑之心,對于皇甫云昭送上的厚禮,都持有疑竇之心。 就連汪興朝也是猶豫不決。 營平之戰后,遼東軍損兵折將,而且丟失一郡之地,可說是遭受重創。 皇甫云昭和竇雄等人歸附秦逍,更是讓遼東震驚。 不過還是有人懷疑,皇甫云昭和竇雄等人降敵,很可能是迫于無奈,假意投敵。 否則這些猛將都投向龍銳軍,遼東軍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 龍銳軍剛出關的時候,遼東軍上下只是將其當做眼底之屑,只覺得那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甚至用不著遼東軍出面,直接由黑山匪就可以將他們逼回關內。 可是這一年來,形勢急轉直下,許多遼東將領只覺得宛若一場噩夢。 帶甲兩萬控有四郡的遼東軍,短短一年間就丟失一半地盤,而且折損了過半兵力,更致命的是,這折損的兵馬,并非都是戰死沙場,而是投向了龍銳軍。 遼東諸將實在沒有想到自己的兵馬竟然如此毫無斗志。 涂司馬見過皇甫云昭之后,帶回去的消息讓眾人又喜又憂。 歡喜的是如果皇甫云昭果真是詐降,那么現在正是遼東軍重新奪回營平的好機會。 誰都知道,龍銳軍如果僅僅控有遼西,遼東軍還能有機會一較高下,但若是連營平郡也徹底落入龍銳軍之手,那么遼東軍在這場兩軍之爭中幾乎注定會落敗。 所以遼東軍想要存活下去,營平郡勢必要奪回。 皇甫云昭在順錦城如果能重新豎起遼東軍旗,那當然是讓遼東諸將大感振奮之事。 但皇甫云昭的計劃,卻又讓不少人心中疑竇,懷疑這其中是否有什么貓膩。 遼東軍在與龍銳軍的數次交鋒之中,連連落敗,兵無斗志,損失的兵馬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補充起來。 雖說遼東軍已經開始征募青壯,補充兵力,但要訓練出真正的可戰軍士,那絕非一年半載就能夠做到,所以遼東軍如今所能依靠的只能是那一萬人左右的老兵。 如果說在營平丟失之前,遼東軍還有進取之心,存有攻克遼西的打算,那么丟失順錦之后,遼東軍上下已經是恐慌一片,許多人都知道遼東軍已經失去了主動權,再想扭轉局面已經是難上加難。 但皇甫云昭卻是一個希望。 皇甫云昭的立場,對遼東軍至關重要。 如果皇甫云昭是真的投向龍銳軍,鐵了心要追隨秦逍,那么遼東軍幾乎再無翻盤的機會,可是只要皇甫云昭重歸遼東軍,即使扭轉局勢的希望也不算太大,但卻至少還有一搏之力。 皇甫云昭以陳芝泰的兩千兵馬作為回歸遼東軍的投名狀,如果遼東軍不去配合,不予調兵伏擊,那么皇甫云昭當然會感覺到遼東軍對他的不信任,自然也不敢回歸。 所以為了是否出兵,遼東諸將也是好一番爭論。 涂司馬自然是力主出兵。 本來他與皇甫云昭就有私交,而且皇甫云昭的這次計劃如果順利實施,真的吃掉了陳芝泰這支人馬,皇甫云昭固然是立下大功,他涂司馬也同樣是功勞不小。 汪興朝賞賜麾下有功將領的時候,倒也是素來慷慨,涂司馬知道一旦配合皇甫云昭順利達成目的,汪興朝少不得要重賞自己,所以對此計劃自然是異常熱心。 他在說服遼東諸將的時候,心知要出兵,就必須讓諸將放下對皇甫云昭的疑竇之心。 要讓眾人放下戒心,在涂司馬看來并不難,只需要從皇甫云昭的利益上去分析。 皇甫云昭是遼東軍中的幾位巨頭之一,雖然并不熱衷于遼東諸將跑馬圈地之事,但皇甫家在遼東軍的根基太深,影響力太大,本就擁有大片的土地。 汪興朝雖然對皇甫云昭一直有戒心,甚至利用軍中其他派系制衡皇甫系,但卻也對皇甫云昭一直籠絡,多年來也是時常賞賜土地,所以皇甫家在遼東的良田也是極為豐厚。 而秦逍在遼西施行均田策,從一開始就禁止軍中將士占田霸地。 所以皇甫云昭投在秦逍麾下,肯定也不可能賞賜田地。 在遼東諸將的意識中,金銀再多,也比不上握有大片的良田。 汪興朝派出涂司馬面見皇甫云昭的時候,就已經向皇甫承諾,會將營平郡交給皇甫云昭,這當然是一份龐大的賞賜,以遼東諸將的思維,皇甫云昭不可能不動心。 涂司馬也正是一針見血指出這一點,堅信皇甫云昭不可能放棄這樣優厚的條件,而諸將也正因為涂司馬這樣的說辭,從利益上考慮,也都放下了戒心,覺得皇甫云昭應該不至于放棄如此利益。 汪興朝在涂司馬的勸說下,思慮再三,顯然也知道皇甫云昭回歸對遼東軍意味著什么,錯過這次機會,無法接納皇甫云昭,那么皇甫云昭就無路可走,只能是死心塌地追隨秦逍,這是他絕對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皇甫云昭如果不回來,營平郡肯定是拿不回來,更要命的是,皇甫云昭身上可是流淌著遼東軍的血液,對遼東軍的情況可說是了如指掌。 此人一旦鐵了心投入龍銳軍,勢必成為龍銳軍用來打擊遼東軍的殺手锏,而且皇甫云昭在遼東軍中的威望極高,連他都投敵,這對遼東軍的士氣也將造成致命的打擊,也許會讓許多人生出遼東軍大勢已去的想法,如此很可能會導致更多人暗中勾連甚至投向龍銳軍。 汪興朝知道自己只能賭一把。 這位大將軍從自己的嫡系之中調出了三千精銳,交由涂司馬指揮,配合皇甫云昭的這次計劃。 這三千人馬當然是精銳中的精銳,無論戰斗力還是裝備,在遼東軍中都是佼佼者。 遼東鐵騎也曾是威名遠揚,這三千兵馬有近半是騎兵,騎兵都是配有甲胄,弓馬嫻熟,畢竟是汪興朝的嫡系兵馬,也是汪興朝能夠坐鎮遼東的根本,如果不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要一口吃下陳芝泰,確?;矢υ普鸦貧w,否則汪興朝還真不會輕易調動自己的這支嫡系。 雖然涂司馬說服了遼東諸將,讓大家相信皇甫云昭回歸很有誠意,但汪興朝行事小心,知道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他尋思再三,雖然也覺得皇甫云昭大概率可能想回到遼東軍,但沒有到那一步,就不能說大局已定。 而他也明白,這中間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吞掉陳芝泰。 皇甫云昭的計劃中,是以漳河縣被襲擊為借口,必須要調出援兵救援,如此便可將陳芝泰派出,而遼東軍這邊則是在半道上埋伏,打陳芝泰一個措手不及,繼而將之徹底吃掉。 如果陳芝泰確實帶兵進入伏擊地,那么遼東軍迅速出擊,以最快的速度將之吞下,一旦達成這樣的目標,那么皇甫云昭也就沒有退路,就只有回歸遼東軍一條途徑。 道理很簡單,陳芝泰是被皇甫云昭派出才中了埋伏,此事過后,不管秦逍的態度如何,龍銳軍上下肯定不會再相信皇甫云昭,到時候皇甫云昭肯定也就無法繼續待在龍銳軍那邊。 所以汪興朝給涂司馬的軍令也很簡單,如果陳芝泰的兵馬當真如計劃中那般進入了伏擊地,那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將陳芝泰所部徹底擊垮,這不但是收下了皇甫云昭的厚禮,也讓皇甫云昭不可能有退路。 涂司馬領兵出發后,為免大張旗鼓引起龍銳軍那邊的警覺,一直都是晝伏夜出,白天休息,夜里則是連續趕路,在主力向漳河縣伏擊點挺進之時,就派出了數百騎兵日夜兼程先行趕到漳河縣城外,故作聲勢,卻并不攻城,目的就是迫使漳河城派人前往順錦城求援。 事實上目的也順利達成,遼東騎兵在城外的動靜,讓防守薄弱的漳河城立刻派人趕到了順錦,而涂司馬也按照和皇甫云昭商議的計劃部署,在趕往漳河城的途中設下了埋伏,只等著陳芝泰進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