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風華 第904節
第1533章 北方有援 馬蹄聲如疾風驟雨般,不但敲打在遼東軍的心頭,也是讓龍壩上的龍銳軍精神一緊。 秦逍神色冷峻,居高臨下俯瞰。 低沉的號角聲清晰地傳入他的耳朵里,他一顆心也是緊繃起來。 當號角聲響起之時,他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幾乎在一瞬間就能判斷出來,那號角聲絕非大唐兵馬發出。 唐軍的號角聲一旦發出,聲音會逐漸變得高亢嘹亮起來,遼東軍如此,龍銳軍也同樣如此。 但突如其來的號角聲緩慢而低沉,那聲音似乎在悶鼓之中,欲要破鼓而出,卻似乎差那么一口氣,而且節奏極為緩慢,隨著號角聲拉長,那沉悶至極的聲音逐漸向天地間彌散。 草原騎兵! 秦逍很快就記起來。 這號角聲似曾相識,只因為他當初在草原上聽到過。 北方錫勒人進軍之時,響起的號角聲正是如此。 突如其來宛若黑色洪流般的騎兵隊伍,竟然是草原騎兵。 難道是不死軍? 莫非另有一隊不死軍前來增援? 但這個念頭很快就被否定。 他很清楚,步六達部的不死軍雖然威名遠揚,但只有三千兵馬,這不但是錫勒人訓練的極限,也是他們財賦所能承受的極限。 即使步六達部真的將三千不死軍全都調給了汪興朝,但龍壩已經有兩千不死軍,剩下另有部署的不死軍最多也就一千人。 可是現在席卷而來的草原鐵騎,那可絕對不止千騎,少說也有兩三千之眾。 這股突如其來的騎兵,自然是讓遼東軍和龍銳軍都感到吃驚。 竇雄沒有耽擱,無論對方是什么來路,都要迅速做出反應。 他迅速上馬,亦是向麾下騎兵緊急傳令,立刻列隊戒備。 遼東騎兵畢竟也是訓練有素,倉促之下,也都是迅速作出反應,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戰馬,迅速上馬,在各隊隊正的呼喝聲中,上千騎兵迅速列陣,為了防備龍壩上的敵軍趁勢而下,依然有不少騎兵正面朝向龍壩,隨時準備應付敵軍從壩上沖下來。 隆隆的馬蹄聲中,竇雄一顆心很快就往下沉。 雖然自北方而來的騎兵尚有些距離,但他已經看到了對方的旗幟。 陽光之下,旌旗招展。 “龍”字旗在風中飄揚,陽光之下,異常顯眼。 那是龍銳軍的旗號。 龍銳軍之名,乃是當今圣人所賜,而且圣人更是御賜了一面戰旗交給秦逍。 那面御賜戰旗,自然是由秦逍親自打出,現在也就豎立在龍壩之上。 但龍銳軍其他各部兵馬,雖然也都以“龍”字旗為號,卻與御賜戰旗頗有些不同。 但無論如何,在東北大地上,有資格豎起“龍”字旗的兵馬,就只能是龍銳軍。 竇雄看到陽光下飄揚的“龍”字旗,就已經知道奔襲而來的騎兵乃是龍銳軍的援兵。 遼東軍與周邊諸部打交道多少年,那號角聲響起,竇雄當然也能聽出是草原騎兵的號角聲,草原騎兵打著“龍”字旗,自然也是讓竇雄震驚不已。 但他很快就判斷到,不出意外的話,來的是真羽騎兵! 賀骨的刀兵、真羽的騎兵、步六達的箭手,這是錫勒人最強的三股力量。 雖然不死軍也都是能騎善射,但是戰馬的品質卻及不上真羽人,真羽騎兵甲天下,這也并非虛言。 遼東軍鎮守東北之后,威懾周邊諸部,錫勒諸部對遼東軍自然也是畏懼有加,而遼東軍為了平衡錫勒諸部的力量,一直也都是采用分化離間的手段,讓錫勒諸部互相掣肘。 這幾十年來,真羽部在錫勒諸部中的實力首屈一指,也正因如此,遼東軍背后一直在扶持步六達部,用以制衡真羽部。 這樣的策略,厚此薄彼,自然也導致真羽部與遼東軍的關系出現極大的裂痕。 當初為了打擊真羽部,遼東軍更是誘騙真羽部對步六達發起襲擊,卻落入遼東軍和步六達聯手設下的圈套,真羽部兩位塔都戰死沙場,部族損失慘重。 如此仇恨,真羽部自然是悲憤不已,只不過忌憚于大唐,雖然真羽部面上卻也不敢撕破臉,但仇恨的種子卻是深埋心底。 竇雄自然知道,秦逍領兵出關之后,很快就與真羽部搭上了關系,雙方甚至建立了絲馬貿易,真羽部出人意料地開始向龍銳軍提供大批戰馬。 遼東軍得到這個消息之后,雖然震驚,但細細想想,卻也知道并不算太意外。 遼東軍和真羽部的仇怨難以解開,雖說真羽部乃是錫勒諸部中實力最強的部落,但處境卻十分嚴峻。 雖說如今真羽與賀骨兩部的關系頗有緩和,但雙方積怨太久,談不上和睦友好,此外真羽與步六達更是水火不容。 除此之外,西邊的圖蓀人一直覬覦漠東大草原,再加上與遼東軍結怨,真羽部環顧四周,可說是處在四戰之地。 此種情勢下,真羽部為了部族的利益,靠攏龍銳軍,其實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只是竇雄卻想不到,真羽部竟然真的敢出兵前來增援。 更讓他吃驚的是,龍壩之圍,不到兩天,而真羽部要集結兵馬再派兵前來增援,即使日夜兼程,騎兵突進,沒有個五六天時間,那是根本不可能趕到。 也就是說,在吉平城落入龍銳軍之前,真羽騎兵就已經開始調動,而且出兵南下。 竇雄心中駭然。 難道秦逍早就洞悉了汪興朝的計劃,暗中從真羽部借兵? 遼東軍本想設下圈套伏擊秦逍,可到頭來,難道反被秦逍設計,真羽騎兵一直在埋伏? 但局勢已經容不得他多想,真羽騎兵的速度越來越快,他已經看到無數勇悍的真羽騎兵揮舞著馬刀,嚎叫著向自己這邊沖過來。 錫勒人上了戰場,勇悍異常,這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但他卻也看到,在真羽騎兵之中,卻也有一小部分龍銳騎兵,那支龍銳騎兵甲胄鮮亮,當先一人黑甲在身,就宛若一頭猛虎領著無數惡狼席卷而來。 他甚至能夠看到,那隊龍銳騎兵沖鋒在前,一面旗幟在空中飄揚,上面寫著一個龍飛鳳舞的“姜”字,只一瞬間,他就知道對方的來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領兵而來的大將,駭然就是龍銳猛將姜嘯春。 姜嘯春的威名,竇雄自然是知道的。 就如同龍銳軍對遼東諸將進行了調查一樣,遼東軍同樣對龍銳軍的諸多將領也都做了情報調查。 宇文承朝和顧白衣自然是秦逍麾下的左膀右臂,但姜嘯春、趙勝泰、陸小樓諸將也都被遼東軍重點調查。 這其中,姜嘯春自然是威名最大。 畢竟曾經是麝月公主看中的人。 姜嘯春的履歷很豐富,在邊軍待過,也被編入過龍鱗禁軍,此后又被麝月公主賞識,領兵鎮守江南內庫。 江南平亂之戰,以兩百輕騎突襲叛軍,一戰名動天下。 而且竇雄也知道,姜嘯春來到東北之后,一直都被秦逍委以重任,跟隨顧白衣在松陽草場練兵,那絕對是龍銳軍中一等一的騎兵大將。 姜嘯春一馬當先,風馳電掣般。 而真羽騎兵在突進之中,隊形迅速形成,兩翼早已經迅速展開,就像是展開翅膀的雄鷹,比起中路騎兵,兩翼騎兵的速度更是越來越快,看此情景,竇雄便知道敵軍是要用鶴翼陣包抄過來,這陣勢肯定是要將自己所部兵馬吞下去。 他對草原騎兵頗為了解,知道草原騎兵最擅長使用的就是鶴翼陣。 這與他們在草原上的習性有關。 圍捕獵物之時,草原人最喜歡中路慢慢推進,兩翼則是迅速包抄,最終將獵物圍在中間獵殺,插翅難飛。 這樣的習性,也融入了草原騎兵的作戰方式之中。 也許草原騎兵并不知道什么鶴翼陣,但他們的這種戰法,恰恰契合了鶴翼陣的要領。 竇雄的瞳孔收縮。 真羽騎兵的出現,那是致命的存在。 面對氣勢如虹的真羽騎兵,竇雄此時最大的念頭便是立刻逃離。 可是他知道已經錯失了機會。 戰場情勢瞬息萬變,將領需要敏銳地判斷出戰場的形勢,時刻掌握戰場的變化,當機立斷做出決策,許多時機稍縱即逝,一旦錯過,就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竇雄此時明白,如果在發現真羽騎兵出現的那一刻,立刻領兵向東撤走,興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但沒有弄清楚援兵到底是哪路人馬之時,他又如何甘心說撤就撤? 等到判斷出援兵是真羽騎兵的時候,再想撤走,已經來不及。 現在撤離戰場,麾下將士立刻就會陷入混亂,而且敵軍左翼已經突進過來,再往東撤,肯定會被對方的左翼騎兵截住。 撤離之時,陣型全無,一旦被真羽騎兵沖殺,后果肯定是一場噩夢。 他沒有選擇。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正面迎敵,同時期望不死軍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從兩翼殺過來增援,若是如此,還有可能扭轉局面。 不死軍與真羽騎兵乃是死敵。 他相信只要不死軍發現攻來的是真羽騎兵,肯定會激起不死軍的戰意。 竇雄握刀在手,回頭看了一眼,上千騎兵早已經是列陣待命。 “事到如今,唯有拼死血戰?!备]雄高聲道:“諸位,竇雄愿與諸位血戰到底?!痹俨华q豫,高喝一聲,催馬向前,迎向了奔襲而來的真羽騎兵。 第1534章 獸吼 真羽騎兵的出現,讓秦逍驚訝之余,更是振奮。 堅守龍壩,目的是為了拖延時間,等待局勢變化。 他想到顧白衣率兵攻打順錦城,圍魏救趙,迫使竇雄退兵,也想到顧白衣有可能根據形勢直接率軍來援,卻萬沒有想到竟然等來了真羽騎兵。 雖然他知道真羽騎兵對遼東軍很是不滿,甚至存有憤恨之心,但烏晴汗敢直接派兵來援,還著實出乎秦逍的意料。 但他很快也和竇雄一樣,想到了同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