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這事是擺在明面上的,除了九大隊的隊員,公社的喬書記、徐醫生他們也知道。 因此這門課,他來教也是可以的。 徐醫生還專門問過他小菜園栽種的藥材品類,正好適合教授培訓的赤腳醫生們。 赤腳醫生的管理和考核一直是衛生院在做,他們遇到的問題自然是清楚的。 只其中就有關于一些藥材短缺的問題。 隨著各個生產大隊都配備了赤腳醫生,其大隊上的一些藥材也被采摘了不少。 常見的藥材,倒是沒有短缺的,但一些不常見的藥材,卻難免供不應求。 而通過醫療站向上級采購,卻也是有些困難。 這個時候,自己在栽種就是一個解決辦法。 不過藥材的種植和種莊稼又有些不一樣,沒有相關的知識,赤腳醫生們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于是培訓班這邊,就決定開設藥材的栽培技術的課程。 為了準備這門課,況葉翻出了他前些年買的一本書。 《藥用植物的栽培技術》,1963年出版的。這是本省出版的,里面很多的藥用植物,安瓊縣當地都能進行栽培。這其中也有不少,正是目前赤腳醫生們短缺的藥材。 他準備根據此書,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備課。 就在他備好課,時間來到十二月,培訓班再次開課,關于這次招工的事也有了結果。 第185章 這次招工, 九大隊只有知青宿舍的朱靜和姜雨參與了競爭。 至于知青宿舍剩下的幾人,周光旭因為有長輩在此,幾次招工就沒有參與過;王月蘭和羅佳是七零年下鄉的,目前還沒有資格參加。 況葉和陳繁儀就更不用說。 目前九大隊的知青加起來也就他們七人, 今年隊里也沒有新知青。 年初三月的時候, 豐水公社也來了一批知青, 總共十四人, 都分配到其他的生產大隊。 而這次兩人中的姜雨被選上, 獲得了一個招工名額。 同時和她一起被選上的還有豐水公社的其他九個知青,這一次招工豐水公社總共有十個名額。 十個名額看起來不少, 和第一次招工的兩個名額相比,甚至是它的五倍,但競爭同樣不小,因為誰都不想落選。 被選上的姜雨自然是高興萬分。 不過和她一起競爭的朱靜的心情就不那么好受了。 好在姜雨和朱靜是同一批下鄉的知青,這幾年關系處的還不錯, 兩人也沒有因此事鬧出什么矛盾。 況葉得知姜雨被選上,去恭喜的同時,也稍稍打聽了一下這次招工的具體信息。 十個招工名額,相對于豐水公社符合招收條件的知青來說,的確有些少。 但這十個名額其實不算小, 要知道當初許誠他們那一批被招工走的知青,還是因為鐵路修建以及相關的產業需求的人多,也才二十個名額。 況葉雖然這次公社有招工名額, 但具體是招什么樣的工,以及是哪個單位招工, 都不是很清楚。 經過一番打聽,才知道這是一個將要投產的鋼鐵大廠在招人。 而這個鋼廠其實也是三線建設的一個項目。據說當初其實在六五年的時候已經開始建廠, 其名下的二分廠在當年年底就投產了。 但剩下的幾個分廠,卻因從六六年開始的動蕩,施工建設進度受到嚴重的影響。 后面還是因為局勢穩定了一些,省上重新啟動三線建設的相關工程建設,剩下的幾個分廠才得以修建完成。 幾個分廠的建設即將完工,也即將投產,自然新增了不少崗位。 因為廠區離安瓊縣不算多遠,所以這次得到了名額相對要多一點,豐水公社才能有十個招工名額。 招工的名額定下來之后,姜雨等十名知青,也很快的通過了體檢、審查,辦理了相關的手續后,就離開了豐水公社。 姜雨的離開,對整個九大隊來說,沒多少影響。 除了知青宿舍的朱靜等人,隊員們更多的還是關注眼前的事物,地里種的糧食可是關乎到切身的口糧。 而況葉也沒有對此事再過多的關注,他每天的事也不少。 培訓班那邊上課,每天雖然只有一節課,但花在上面的時間可不僅僅只有那四十五分鐘。課堂外的工作,才是最消耗精力的。 回到九大隊,除了制藥也還要忙不完的事。 小菜園需要打理、果樹需要剪枝、房前屋后需要清理、消耗大半的柴火需要補充、糧食需要加工脫殼等等,這些繁雜的小事,也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打理。 這也就是一個人住的壞處了,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來。 當然也可以擺爛,但況葉又做不到。 收拾屋子,把周圍的東西打理的井井有條,讓他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而時間就是這樣的悄然流逝,七三年的元旦到來。 元旦后的第五天,隊里組織所有人分口糧,況葉這次也是早早的去排隊。 最終拿到手上的糧食,也和他之前預料的那般。 小麥、玉米這類的主糧占比少了很多。就是雜糧比如豌豆、胡豆這類,也因為減產的關系,在口糧中的占比也下降了少許。 今年口糧中占據大頭的就是紅薯,足足快有一半的占比。 又因為減產,今年能分到足夠三百六十斤口糧的隊員,也只有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