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插隊下鄉的知青,極少有真正愿意在當地扎根的。到時候培養出來的醫生,有機會就會離開,豈不是一場空。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讓況葉有了這個決定。 那就是,他對于醫學的觀念,和這個時代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在他原來的時代,有句話叫作“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的說法,它實際上是在調侃學醫的艱難。 正所謂,醫學生的考試老師是不會劃重點的,因為課本上的知識點都是重點,任何一個知識點都是關乎健康性命的。 培養一個醫學生,最短五年起步,這只是本科,后面還有研究生、博士生,期間還有醫院的規培。 要想成為一個醫生,是需要很長的學習時間。 而赤腳醫生的培訓時間,就豐公社來說,只有半年。況葉甚至還聽說一些公社的時間更短,兩三個月、甚至幾個星期的都有。 這么短的時間,讓況葉根本沒有那個勇氣開始行醫。 這或許是一種膽怯,但況葉卻也知道自己做不到。這不是他制藥,有空間中的測試靈器,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而是治病救人,活生生的,無法用具體數據估量的生命。 “真的不想?”聽到況葉拒絕,喬書記看著況葉再次確認了一下。 這算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在農村醫生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身份,雖然赤腳醫生半農半醫,掙得還是工分。但比起一般的隊員,還是要輕松不少。 “真的?!睕r葉點頭。 “好吧?!笨粗鴽r葉的表情,喬書記知道他是真的不打算參加,也就沒有再勸。 畢竟當赤腳醫生,對況葉來說算不上多大的誘惑。 其他人或許不清楚況葉的收入情況,但喬書記卻相當的清楚。 況葉每個月都會找夏辦事員辦理繳納稅款的事,因此他每個月的收入情況都很明確。 這幾年時局的動蕩,并沒有太影響他制售藥品的收入,每個月繳完稅款之后,純收入大約在四十元上下。 四十元左右的收入,在城鎮中都算得上十分不錯,要知道一級工人也才三十二元左右的。 而一個工人的工資,在這個時代可以養活一家人。 況葉現在算得上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每個月的開銷其實不算多大。 他的口糧都是參與農業勞動,大隊上分配的,這更是減去了一大筆開銷。 除了普通制售藥品的收入,如今他還增加回生丸這項收入。 回生丸的收入,為了保密工作,被要求不進行記賬,這筆收入不用繳稅,雖然交易的間隔長,但也不是一筆小數。 有了這樣的收入情況,況葉不想參加赤腳醫生的培訓,喬書記這邊也能理解。 況葉和喬書記再聊了一會兒,就提出了告辭。之后去夏辦事員那稅款繳了,就離開了公社辦公處。 和往常一樣,再在場鎮上逛了一圈,添置了些生活用品,在飯店吃了頓午飯,他就回了九大隊。 回到九大隊后的第二天,況葉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采藥。 這一次就沒有陳祥富和陳繁興兩人跟著了,少了兩人的助力,多少有點影響。 不過很快況葉就調整過來,畢竟這事他早就做習慣了。 隊里被選中的三人,去公社參加培訓去了,關于赤腳醫生的討論,也逐漸開始降低。 另外一件事,成為了大家談論的焦點。 元旦已過,每年元旦后不久,就是一年一度分口糧的日子。 這個時候,每家每戶的糧倉也基本上快要見底,甚至一些隊員家快斷糧了。 看著糧食一點點消耗,每個隊員們的心都期盼著,分口糧的日子早些到來。 隊里也沒讓所有人久等,五號下午,各個生產小隊的隊長就通知各家各戶,明天隊里分口糧。 況葉這幾天沒有上工,小隊長陳繁榮為了通知他,還特意的在傍晚上門說了一聲。 于是,六號的一早,整個九大隊就熱鬧非凡,各家各戶的隊員們早早的來到二小隊的倉庫位置排隊。 況葉帶著籮筐扁擔來到此處的時候,倉庫前邊的曬壩已經聚集不少人。 他趕緊排到隊伍后邊,然后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在等待的時候,隊伍的最前方不時就傳來欣喜的笑鬧聲。 這其中的原因,正是今年隊員們分到的口糧數量比去年要多一分。 和之前預估的一樣,多出來的這一分,不是小麥、玉米、水稻這三種主糧,而是紅薯。 等到輪到況葉的時候,他稍稍計算了一下。 這一次他分到的口糧,有四百斤出頭一點點,這其中紅薯占了約四分之一。 薯類換算成口糧,是按照5:1的比例來計算的,也就是說,他實得紅薯有近五百斤。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要是紅薯能保存一年的話,算下來他每天約有一斤三兩的紅薯可以食用。 一斤多的紅薯,對況葉來說也許就塞塞牙縫,但對一些隊員來說,甚至可以是一天的口糧。 當然實際情況不能這么算,畢竟不是每一個隊員都能分到況葉這么多的口糧。 但僅僅是這樣,就已經讓隊員們相當的高興了,紅薯保存時間雖然不能太長,但也是飽腹的食物。更何況稍作加工后,也能延長保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