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這幾天因為身份轉變的沖擊,以及盡量適應周遭的環境,這件事一直沒有想起來。 如今想起來了,他明天趕集的時候,也得寫封信寄給況家父母。 想到這,他一時間有些糾結。他不是原主,對于況家父母自然也沒有太多的感情,但他繼承了原主的身份,父母親緣自然也承載過來,該有的責任也需要擔起來。 不過他和原主畢竟有些不一樣,到時候寫信的時候,自然也會有所差別。他雖然有著原主的全部記憶,但卻模仿不了原主。 不知道倒是后信件寄過去,況家父母那邊是什么反應。 這封信到底該如何寫,況葉在心中盤算了許久,直到下午收工的時候,才大致有了輪廓。 還工具的時候,況葉和小隊長陳繁榮請了個假,說他準備明天去趕集。 對此陳繁榮倒是十分痛快,新來的知青的情況他也清楚。 帶來的行李雖然不少,但生活上的東西并不齊全,趁著這次趕集添置些才行。 晚上休息前,簡修文交給了況葉一個信封,這就是他拜托其郵寄的信件。 收下信件兩人閑聊了一會兒,就各自回到房間休息。 回到房間后,況葉拿出行李中的鋼筆和本子,然后進入空間,他也準備把信寫好。 第11章 坐在空間小院的堂屋中,況葉攤開桌上的本子,擰開鋼筆的筆帽,先在本子的扉頁上試了兩下,書寫還算順暢。 之后他還查看了一下鋼筆的墨管,原主再帶著這只鋼筆的時候,就把墨水吸滿了,應該能夠支撐他寫完今天的信件。 這封信他寫起來還算順暢,畢竟今天下午已經打好了腹稿。 信件的大致內容,先是和況家父母以及其他手足問了一聲好,之后就是表示他已經平安抵達了下鄉的地點,接著在信件中大致描述了下鄉途中的一些見聞。 關于原主發燒這件事,他考慮了下,最終還是寫在信件中。不過言明他如今已經恢復,這段時間還感覺身體好了不少。 同時也大致寫了一下關于九大隊這里的情況,隊員還算比較好相處。還介紹了一下同住的兩名知青,兩人對他的照顧也在信件中有所提及。 還有他如今在九大隊的一些日常,言明自己雖然有些不適應,但情況也還好,正在逐步的適應,相信不久后就能夠安穩下來。 信件的最后,也祝福各位家人安康。 寫完信件等紙張上的墨水晾干,況葉看了一眼上面的字跡。因為他不是原主,這些字跡和以往有些不同,但差別也不算多大。 一時間況葉倒是松了口氣。 他和原主的書寫習慣有些不一樣,但好在身體還是原主的,寫字的肌rou記憶讓他的字跡保留了原主的七八分形。 這點變化應該能糊弄過去。 如今他在觀市,離況家父母等人離了兩個行政省的距離,不需要擔心他們察覺其他的不同。 至于之后再見面,那也應該過去了不少時間,到時候性情上有變化,也能說的過去。 把有信件內容的幾張紙從本子上撕下來,折疊兩下把其收撿好,如今他手上沒有信封,只能明天在郵局寄信的時候買。 寫完信后,他在堂屋繼續坐了一會兒,用鋼筆中剩余的墨水,在本子上寫寫畫畫了一陣。 明天趕集的時候,他要添置些東西,提前計劃一下要賣些什么,以免到時候遺漏。 確定好明天要買些什么后,他還把放在空間中的錢票找出來。把明天要用到的拿出來,特別是有關的票據。 到時候這些要用的就貼身放著,以免暴露空間的存在。 做好這一切后,況葉才準備去弄育苗床的事。 昨天晚上他翻出來的那塊地,剩余的地方,不足以育辣椒、玉米、水稻三種作物,他得再翻一些地才行。 再翻了一平米左右的地,速度比昨天晚上要慢上不少,主要是受制于他有些磨傷的雙手。 不過加上今天晚上翻的地,應該夠三種作物育苗。 之后花了半多小時的時間,他把三種作物的苗床做好。其中辣椒的育苗床占地最大,大卻是最容易弄好的。 一平米出頭田地,把泥土細細的打碎,然后澆一遍透水。 之后把辣椒籽細細的灑在苗床上,然后在覆蓋上一層約一厘米的細土,最后再次澆水潤濕細土即可。 玉米面苗床稍微要麻煩些,但它需要的面積不大,很快就弄好。 玉米苗床的濕度要比辣椒的大,而且為了之后方便移栽,每一粒玉米種子的苗床要進行分割。 好在玉米粒只有一小把,總共也才不到六十粒,費不了多少功夫。 把苗床用竹條分割成寬約5厘米的方塊,然后把一粒粒玉米按壓進苗床中,然后辣椒一樣覆蓋上細土,不過要比辣椒稍厚一些,之后再把這些土打濕。 最后是水稻。 況葉準備用旱地育苗的方法,而且也不準備浸泡水稻種子,為其進行催芽等工作。 一是這樣的活計,他雖然聽了他人講解,但cao作起來有些困難。 二是空間中的這些田地都是旱田,在里面種植水稻他只打算試一試,如果實在不行的話,也就不打算在空間中種水稻。 畢竟想要把旱田改成水田,耗費精力不說,還有可能對空間造成一些未知的影響,到時候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