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謝玨心如刀絞,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席卷而來,壓在他心頭透不過氣來,鳳妤柔聲說,“二哥,這畢竟是方家的事,外人也無權干涉,明日在葬禮,知許原本想親臨以示莊重,可君君說……說盡可能低調,旁人就都不要去了?!?/br> 謝玨心如明鏡,鳳妤說的是謝珣不要去,其實是告訴他,方家不歡迎他,謝玨眼底一片沉靜,淡然說,“放心,我不會去!” 他絕無可能去方楚寧的葬禮! 鳳妤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覺得愧疚不已,二哥該多難過呀,可他們也沒有什么辦法,若是不委婉提示,二哥去了,被大帥驅逐,那二哥心中更難受。 謝珣有心問他回城途中,大帥可和談過,這樣的流言大規模地傳開,天下皆知,大帥這樣嚴人律己的性子,不可能會給二哥好臉色。 可他也不敢問,即便大帥為難謝玨,他又能做什么呢? 第846章 質問 方楚寧的葬禮低調卻莊嚴,除了方家的親屬,沒有邀請外人,因沒有尸身,方家為方楚寧立了一個衣冠冢,勉強算是一個寄托與慰藉。鳳妤在深宮也有些心不在焉的,其實她怕葬禮出什么問題,大帥在京旁人應該沒這么不識趣,且方楚寧是英勇戰死,他與謝玨的事在朝中也算定調,民間的傳聞控制不住,氏族中是不會有人敢鬧事的,就算是李家與方家不對付也不敢鬧事,李家在新朝地位已大不如前,更不敢去挑戰謝珣的權威。 謝玨一直在宮中陪如意讀書,玩耍,問明珠的功課,外界的事仿佛不知曉,狀態如常,能吃能睡,他越是如此,鳳妤越是擔心。 林和禮奉旨接手和談,與韓子期就和談細節商榷交涉,韓子期想見謝珣卻不能如愿,只能與內閣相商,謝珣連一場正式的宮宴都沒有邀請過韓子期,韓子期也知道桑南大祭司把北寧得罪狠了,他在北寧京都得不到什么好待遇,只是沒想到謝珣真的不顧禮儀,把他晾在一旁。 他數次求見謝珣,都被拒了。 除了簽歸降書時,怕是見不到了,韓子期干脆也爽快答應簽了歸降書,至此桑南和談大局已定,接下來就是內閣安排官員前往桑南赴任。 謝珣看過林和禮整理的和談條件,比他在使團出發前預計的好,大軍定會大規模地進入桑南境內,如今就是愁著安排哪支隊伍過去! 林和禮和內閣商定過后,再來與謝珣商議,希望寧州鐵騎與北蠻大軍重新改編,讓一支混編的大軍進駐桑南防衛。 謝珣一聽倒是可行,可這樣大規模的改編,怕會給雙方都帶來非常大的挑戰,畢竟寧州鐵騎與北蠻大軍打了這么多年,新仇舊怨交織,不知道會不會鬧出事來,林和禮覺得這樣最快能增進雙方的合作,更加增強他們的歸屬感,且把一部分大軍帶到桑南,十二州至少能減少一半的動亂,北寧安定后十二州發展中的重心,決不能生亂,因此北蠻人在十二州若是影響力減弱,也有利于穩定,壯丁都去桑南了,他們的戰斗力自然就會減弱。 朝廷這樣的安排是削弱他們力量最高明的辦法,北蠻人還沒辦法拒絕,北蠻大軍也想著在北寧找一份歸屬感。 “行,朕會與將軍們商量對策,盡量出一個解決方案?!?/br> 哪些人負責奔赴桑南,也是一個大問題,謝玨心中也還沒有最好的人選。 “皇上,您要見韓子期嗎?”林和禮問。 謝珣不見韓子期,于禮不合,謝珣心中也有分寸,并未太過堅持,答應見了韓子期,他和韓子期也算是一對冤家了,在謝珣初出茅廬時就與韓子期在柳州第一次見面,且結了仇,韓子期氣性大,有仇必報,且當時寧州鐵騎還依靠桑南的糧食,謝珣還是鎮北侯府的小侯爺,韓子期在他面前自然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被謝珣擺了一道后都敢上京來尋仇,要殺謝珣報仇雪恨,那時的韓子期一點都不怕得罪鎮北侯府,他們在鎮北侯府面前非常有底氣。 如今,今非昔比! 韓子期見到謝珣要跪地行禮,當年謝家叛出京都時,桑南王就說潛龍在淵,已斷定寧州鐵騎靈魂仍在,有一日必然會殺回京都,改朝換代。韓子期還不當一回事,覺得寧州鐵騎沒了鎮北侯和謝璋就是一盤散沙,謝珣與謝玨一沒錢,二不沾正統,如何能夠成事,就算在西州見到謝珣,他也不覺得謝珣能登基稱帝,他承認,他看走了眼,低估鎮北侯府的凝聚力也低估謝珣,謝玨的能力。 韓子期這人算是能屈能伸,當年得意時,會千里追殺謝珣,如今仰人鼻息也能做小伏低,規規矩矩地磕頭,稱吾王萬歲。 謝珣只覺得滑稽,倒不覺得出一口惡氣。 “朕聽林將軍說,韓王想定居京都?”謝珣暗忖,那正好,人在京都為質,就在眼皮底下,他有的是辦法整治他。 韓子期想要定居京都是桑南王活著,那他愿意如靖北王一樣在京都為質,雖不是謝珣與謝玨所提,他主動識趣點也好,總歸沒什么壞處,謝珣日理萬機怎么可能有空理他,他只要當一個閑散世子就好,如今他是王室的支柱,自然不能定居京都。 韓子期說,“承蒙皇上恩賜,在京中為臣與家眷選定府邸,可如今臣是家中支柱,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久居南方,很難適應北方的水土天氣,臣想留在牡丹城照顧家人,以盡孝道,還請皇上準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