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中州反了?”林和禮震驚,中州雖說是宇文皇族的地盤,宇文氏族的老家就是中州,所以幾百年來掌控中州。每一任帝王都會派遣最信任的兄弟,或兒子當藩王駐守中州,直到百年前,中州要塞地位慢慢提成,十六城成了腹地要塞,若是藩王駐守,威脅到皇權,藩王在中州極容易屯兵造反,宇文皇族就派遣自己最心腹的左膀右臂駐守中州。 氏族陳家和宇文家族姻親最緊密,利益相關,且最忠心于宇文皇族,百年來一直駐守中州,只聽皇命。 謝珣登基,改朝換代的消息傳到中州后,陳家就密謀造反,如今江南混戰,新舊朝更迭,謝珣把宇文景的子嗣囚禁在秋山。中州舉兵,打著勤王救駕,清君側的名義,名正言順。 京畿的高將軍也有五萬兵馬,響應號召,舉兵后沒有朝京都進軍,而是朝中州匯合,一路拿下瀏陽,羨州,陽關,彭縣,向醴陵出兵,如果高將軍攻下醴陵,沭陽和通州,很快就和中州匯合,雙方兵馬一旦匯合,京都就會被孤立圍困。 如今陳川將軍在中州號令天下義軍,隨他一起進京勤王,聲勢浩大,許多擁護正統的有志之士紛紛涌向中州與陳將軍匯合,聲討謝珣。 顧嘉明已然有些慌了,江南戰事未平,這時萬萬不能起戰亂,“皇上,派人去勸降嗎?” “不!”謝珣冷笑說,“朕要御駕親征!” 眾人,“……” 謝珣骨子里的戰意飆升,他剛大敗北蠻,囚獨孤靖為質,又孤身上京,造反成功,拿下京都稱帝,登基大典剛過不久,中州既反了。 他也預料到中州會有動作,所以趁著中州沒收到消息,讓五萬鐵騎連夜進京駐防,這些城池,他要一座一座地打回來! 林和禮不了解謝珣的作戰風格,卻也有耳聞,聽聞謝珣行軍打仗總是帶頭沖鋒,武將看來勇猛無敵,文臣看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絕對不能如此莽撞冒險。 “絕對不行!”林和禮第一個起身反對,張伯居和顧嘉明也反對謝珣御駕親征,外敵未退,林和禮和張伯居等人更傾向于曉之以理,勸降中州。 謝珣拿出地圖攤開在他們面前,“中州十萬兵馬駐扎在腹地,只要和高將軍的兵馬匯合就會涌向京都。他們一定會切斷寧州向京都救援的通道,也會把中州以東的城池全部占領,同時隔開京都和江南,這是北寧糧倉。只要孤立京都,圍困數月,京都就會淪陷。這一戰要速戰速決,不能影響到秋收和江南戰局。朕不能帶著五萬鐵騎死守京都被困,防守等待救援,只會失了戰機,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高將軍的兵馬如今到了醴陵,醴陵還沒淪陷,后方的幾座城池薄弱,形同虛設,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駐防?!?/br> 謝珣在地圖上畫出了中州最東邊的城池柳城,“朕御駕親征,把他們堵在中州,攻下中州,這是最好的方案?!?/br> 謝珣的軍事敏銳遠遠超越于林和禮,張伯居等人,鎮北侯府的兒子們好像天生就有敏銳的軍事嗅覺,總能一眼做出最好的進攻,或防守方案。 林和禮認真聽完后,沉聲說,“就算要出戰,也可以派崔蘭宋將軍領兵出征,您不必御駕親征?!?/br> “那不一樣,我的江山,我要親自打回來!”謝珣一錘定音,傲氣凌人,“所有人都會知道,誰才是能守護北寧的君王?!?/br> 謝珣登基后,好不容易壓下的戰意澎湃洶涌,他骨子里就是好戰的,當年剛上戰場就敢去伏擊北蠻,熱血,又好戰。 中州既要挑戰他的底線,他就奉陪到底! 謝珣霸道又狂傲,本就是武將出身,一旦決定御駕親征,金鑾殿上哪怕跪了一半朝臣,他也執意出征。 新朝剛立,還未立太子,如意年幼,謝珣把朝政托付給了林和禮。 他相信林和禮,在他出征時能夠壓得住群臣,也能壓得住氏族,維系京都地區平穩,謝珣帶崔蘭宋,鳳長青等六名武將出征。 飛影和暖陽全留在京都,與張伯熙一起統帥京都衛,禁軍和錦衣衛。 鳳妤沒想到謝珣要御駕親征,心中難免忐忑,卻也沒有阻攔他,她也明白謝珣御駕親征是眼下最好的解決方案,中州一定要徹底收復,死了擁立宇文氏的心,北寧才能徹底平定。 “阿妤,等著我,在你生辰前,我一定回家?!?/br> 第574章 委屈 大軍星夜開拔趕路,鳳妤站在城墻相送,黑夜月高,沁涼如水,鳳妤站在城墻上看著浩浩蕩蕩的寧州鐵騎如潮水涌向遠處的天邊,幾乎已看不到謝珣的身影了。她想起兒時坐在寧州家門前的樹下,目送父親和母親遠處的情景。 那時年幼,心生憤恨又不舍,總是怨他們為什么頻繁離家,如今心境卻不一樣,她知道謝珣這一戰是為了北寧的安穩,也知道這一戰萬眾矚目不能輸,她盼著謝珣早日凱旋,她會在城墻上等他早日歸來。 謝珣御駕親征后,京都就是林鴻遠和林和禮做主,比起林鴻遠,謝珣更信任林和禮。京中倒是平靜,并無一點風聲鶴唳,百姓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謝珣離京后,如意就在鳳府常住,由鳳妤和蘇月嬌來照顧。 蘇月嬌和鳳妤都把如意當成掌中寶,幾乎是溺愛的,要星星不給月亮,且或許是跟著謝珣耳熏目染,性子也霸道許多,他在西州時乖巧懂事,如今在京都就快變成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