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鳳妤又病倒了。 她本就體弱,不宜cao勞,到了西洲后嘔心瀝血,事必躬親,十月的西洲天氣轉冷,晝夜溫差極大,鳳妤又起熱在府中歇息。春露和秋香都按著她在屋內休息,這幾日風也大,鳳妤堅持想去山上看一下耕種的情況,秋香怕她吹風又著涼,不讓她出門,威脅鳳妤若執意出門就讓小侯爺過來。 鳳妤,“……” 她家侍女們膽子越來越大! 京都。 林和禮入仕,進內閣,取代林閣老理政且重組內閣。原來的內閣以林閣老,林鴻遠為主,幾乎都是世家。林和禮重組內閣后,有張伯居,顧嘉明,前狀元劉安等年輕一輩的官員,有世家子弟如張伯居,也有寒門清流劉安。 在六月初六那場大變后,燕陽新生代這批官員終于在四個月后穩定局勢,燕陽各地休養生息,天公作美,江南雨季也無洪水,十二州在休養生息,整個燕陽也是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張老太傅從寧州鎩羽而歸,又病倒數日,游說失敗,元惠帝心情極差,早朝時公然問林和禮。 “謝家兄弟劍指十二州,意圖謀奪江山,難道諸卿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在寧州擁兵自重?朕要興兵討伐逆賊,林卿,內閣可有良策?” 燕陽朝堂分兩派,一是主戰,興兵北伐,二是主和。希望朝廷派人感化謝家兄弟,只要謝氏兄弟不出兵十二州,沒有意圖染指宇文家的江山,就當謝家兄弟駐守寧州。 金鑾殿上,隔三差五就要為主戰,或主和吵一架。 主戰派以林晟為主,主和派是安遠侯為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燕陽紙面兵力有一百一十萬,包括寧州鐵騎的四十萬。這一百一十萬兵力分部在寧州,中州和江南,再加上各個城池的駐軍。 這紙面兵力不是作戰兵力。 真正的精兵就寧州鐵騎,江南駐軍和中州駐軍,西南邊防。元惠帝想要打寧州鐵騎,江南和中州駐軍就要傾巢而出。 朝中諸卿各有態度,可元惠帝看不出林和禮到底有什么態度,他更注重民生,并不熱衷于戰事,只要談到是否要出兵寧州,林和禮三緘其口。 “今年秋收還算豐盛,糧倉略有富足,皇上想要北伐,江南和中州駐軍傾巢而出,糧倉勉強能供給半年。半年內是否能拿下寧州存疑,若半年內不能結束戰火,大軍就被牽在寧州,無法動彈。江南駐軍傾巢而出,若桑南有異動,如何應對?”林和禮問,“皇上為了討伐謝氏兄弟,寧愿放開桑南門戶?” “林卿意下如何?”元惠帝慢條斯理地問。 林和禮說,“臣愚見,眼下最重要的是冬耕,燕陽苦戰已久,百姓需要安居樂業,不宜興戰?!?/br> 吳大人冷笑問,“不宜興戰,就看著謝家兄弟在寧州自立為王,劍指十二州?來日他們兄弟若攻占十二州,我們也能眼睜睜地看著?等他們攻占十二州,是不是就要越過中州防線,攻到京城?” “中州有方楚寧駐守,謝珣哪有這么容易就攻破防線?”安遠侯冷笑,“吳大人未免杞人憂天,謝家兄弟如今又不曾興兵,你怎么知道他們一定會攻占十二州?” 太常寺少卿張大人說,“這就要問問鳳侍郎的好侄女鳳妤了,在西洲平匪患,建商貿,真是謝珣賢內助啊,已經幫他在十二州收攏民心,西洲,黃州,云州已施行寧州新政和律法,謝家兄弟劍指十二州之心,路人皆知?!?/br> 鳳長林已官至吏部侍郎,誠惶誠恐地說,“鳳妤在十二州所做之事,鳳家全然不知,皇上恕罪?!?/br> 安遠侯垂眸,淡淡說,“一個剛及笄的小姑娘盤活西洲商貿,建立四州互市,把一座即將荒廢的城池盤活,也沒做什么傷天害理的事。依我看,張大人為官多年,政績還不如她呢?!?/br> “你……”張大人惱怒說,“她就是打著謝家兄弟的旗號在十二州拉攏人心,皇上,此女居心叵測,鳳家難逃罪責,應該全部下獄,以儆效尤?!?/br> 鳳長林冷汗滲透官袍,鳳妤在十二州的事情早就傳遍燕陽,鳳長林就怕大禍臨頭的一天。 沒想到終究是沒躲過。 不少官員也紛紛用矛頭指向鳳妤和鳳家,要求元惠帝嚴懲鳳家。 林晟是主戰派里最激進的,這事上卻聰明地沉默,他知道元惠帝投鼠忌器,不會對鳳家怎么樣。 林和禮眼觀鼻,鼻觀心,也也不作聲。 “吵什么?”元惠帝叱喝,“鳳妤狐假虎威,藉著謝家兄弟的名號在西洲辦事。歸根結底是寧州的問題,只要平了寧州,一切迎刃而解。張老太傅已從寧州回京,勸降失敗,謝家兄弟意圖謀反,朕不能放任他們在寧州擁兵自重,來日越過中州防線向京都進軍,林卿,朕要北伐,希望內閣能盡快擬定一個方案出來,退朝!” 林和禮,張伯居相伴從金鑾殿出來,張伯居頭疼不已,“局勢剛穩定下來,咱們這位陛下又要興風作浪,這節骨眼上拿什么北伐?” 林和禮說,“別管他,眼下最重要的是冬耕,抓好民生?!?/br> “他是陛下,哪能說不管就不管?!睆埐诱f,“我爺爺去寧州吃了閉門羹,病了數日,謝玨和謝珣就明著說了,要……他的命?!?/br> 張伯居指了指天,“咱們也不能真的拿這條命去填他們兄弟的怒火,那就只能開戰?!?/br> 第307章 自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