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林閣老想起那豐神俊朗的白楓,那本該是燕陽王朝少有的宰輔之才,卻年紀輕輕死于權力傾軋,是他一直的心結。他清明獨祭時,總忍不住在想,若白楓沒死,他和他齊心協力,如今的燕陽會是什么樣。 “這一場變革已勢在必行,北蠻和談,邊境停戰,天時地利人和?!绷珠w老知道兒子們要維護林家的權利,“侯爺要推行變革,由聽風主導,已勢在必行。變革是為了燕陽的長治久安,如今燕陽荒地十里,十室五空,朝廷要推新政,重農桑,興科舉,提高生產,恢復活力,這是局勢所向。若世家一意孤行,也是和百姓為敵,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鴻遠,鴻成,為了阿寶,配合侯爺一起推行新政吧?!?/br> “侯爺推行新政后,若不交兵權,擁兵自重呢?”林鴻遠問。 “不會!”林閣老說,“他會交還兵權?!?/br> “誰能保證!”林鴻遠非常理性,“父親,世家繁榮百年,不愿失去財力,權力。那侯府掌軍權幾十年,將心比心,他愿意交還兵權嗎?人心思變,誰能保證新政后,時局如我們所愿,既要推新政,侯爺就要先交兵權?!?/br> “交出兵權有什么意義,有侯爺在,他就是兵權,你們拿到虎符,也號令不了三軍?!绷珠w老搖頭。 這就是軍權系于一人之上的弊端。 林鴻遠說,“父親,虎符交出,我們都無法號令三軍,若不交,我們怎么放心推行新政?” 鎮北侯離開皇宮后,去了趟林府,他和林閣老,林家兄弟密談到子時,回來時已夜深人靜。謝玨在前院等他,鎮北侯一五一十地說了林閣老和他商談的結果。 世家和侯府相互不信任,雖要推新政,卻不想血流成河,林閣老希望由內閣來調整新政,圍著土地,賦稅和農桑,制定出一條兩全之路。 謝玨在北蠻打算和談后,就一直在研究新政,心有丘壑,林府的態度他能理解,可沒有兩全之路。 若有兩全之路,前幾次就不會血流成河。 “父親的意思呢?” 鎮北侯略一思忖,“和談后要推行新政,近日你若得空,去內閣隨外祖父和兩位舅舅商議,他們都是長輩,不得無禮?!?/br> “是!”謝玨平靜地說,“父親,新政沒有兩全法?!?/br> “尋一個緩沖帶,徐徐圖之?!辨偙焙钜裁靼?,新政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沒有兩全其美的法子,只能拖。 “好!” 鎮北侯憂心忡忡,要推新政,就要先交兵權,世家和侯府對峙多年,誰也不信誰,要交兵權,他家三個兒子絕不答應。 他們都想新政推行,塵埃落定后,再交出兵權,先帝被燒死宮中,若無兵權,誰知道侯府會遭遇什么。 其實交出兵權,世家和皇室短時間內也無法號令鐵騎,沒有虎符,只要他活著,鐵騎總是莫敢不從。 鎮北侯左右為難的是,新政推行迫在眉睫,幾十萬鐵騎遠在寧州,遠水救不了近火,若真出點什么意外,他們全家在京中,孤立無援。 可不交兵權,新政難推。 要賭一把嗎? 賭輸了,就是侯府全家的命。 賭贏了,就是百年國運,孰輕孰重? 鳳府,鳳妤近日都在府中看十二州的賬冊,數目龐大,且繁瑣,耗費時間,她看到一半時察覺到一點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只想把賬目快速理清,鳳姝讓她不要著急,十二州的賬目一時半會沒那么輕易能夠理清楚。 第175章 博弈 鳳妤聽聞和談僵持,皆因北蠻要殺謝玨,鳳妤和滿朝文武一個想法,北蠻怕不是失心瘋,你是戰敗國,還敢如此囂張! 北蠻和談,難不成是為了復仇。獨孤靖有什么底氣要求殺謝玨,就這和談的架勢,他怕是想死在燕陽京都。 鳳妤對邊境局勢不太了解,卻因心系謝珣所致,有意無意地問和談的事情,鳳長青說,“北蠻王庭的軍師斯蘭特不是等閑之輩。獨孤靖要殺二公子,絕不是意氣用事。我們想要北蠻的紅砂礦,這一條肯定在和談條款之內,這是北蠻大軍的核心命脈,他絕對不會拱手相讓。北蠻王死后,北蠻大軍有一戰之力,卻要求和談,這事不合常理?!?/br> 鳳妤其實知道,北蠻要和談不合常理。她在寧州長大,熟知北蠻人的作風,他們彪悍,強硬,寧死不屈,每一名北蠻士兵都愿意為了族人戰死沙場,絕不愿意來和談。若是和談,北蠻和燕陽打這么多年,早就和談了。 “北蠻要求和談當晚,侯爺軍帳中全是親將,商談北蠻和談意圖,這群神山下的狼群,絕對不會對燕陽俯首稱臣。六王子也好,九王子也好,都繼承北蠻王的狼性,總不能北蠻王一死,他們就變成軟骨頭。二公子覺得和談是一個騙局,就算是騙局,是北蠻的試探,我們也要停戰,寧州不能再打了?!?/br> “為何?”鳳妤問,“北蠻王一死,他們士氣大減,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機會?!?/br> 蘇月嬌輕笑說,“阿妤,你人在京都,看不到戰場時局,北蠻王雖死,北蠻大軍士氣是有低迷,可在獨孤靖趕到交戰地,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后,氣勢大增。為了復仇,北蠻大軍或能一鼓作氣,勢如破竹??善珔s要和談,他仿佛已看穿了我們的疲態,繼續打下去,再打一年,北蠻能拖垮燕陽的國運?!?/br> 蘇月嬌無奈地說,“我們沒有紅砂礦,裝備不了紅紗甲和戰車,每一場大捷,都要血rou鋪成路。世家控制國庫,就是掐住了鐵騎的補給命脈。鐵騎需要燕陽全境的補給,而世家大族占據大部分的土地,糧食。姝兒籌備糧草已力有不逮,前兩年開始從桑南偷偷運輸。世家想要鐵騎永遠抵抗北蠻,最好不要回京,卻偏偏要在軍糧上作假,那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