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書迷正在閱讀:紈绔女世子的養妻手冊、被迫攻略心理醫師O、深情種、和戀愛腦攝政王先婚后愛了、蕭長引GL、同時交往兩個男朋友后我翻車了、[綜漫] 我的好閨蜜治醬和悟醬、咫尺(純百H)、[綜名著] 卡米莉亞教書指南、公主與騎士(1V1強制)
黎洛慣常溫和以對,面上沒有絲毫不耐。 “嗯,不急?!?/br> 到前面帶路,梁叔帶她去家里烤火,好生招待著。 梁家條件簡陋,連像樣的家具都沒兩樣。他們進去時,梁叔的老伴正在搟面皮,準備包餃子。瞧見黎洛來了,老伴連忙熱情擦擦手,泡茶遞過來。 黎洛沒嫌棄,接到手了就喝,溫聲道謝。 老伴笑笑,說:“別見外,多大點事,本來我們也沒啥能上桌的東西?!?/br> 來都來了,老兩口讓黎洛留下吃餃子,順便拉拉家常,陪著嘮嗑。中途,老伴對梁叔說:“晚點也給小于送一碗,別忘了?!?/br> 梁叔到桌邊打下手:“記著了,煮好了就去送?!?/br> 南方來的黎洛不會包餃子,她坐在炕上,慢條斯理地喝茶,暖暖手。 晚上去送餃子的不是梁叔。 黎洛有空,便單獨前往。 那碗餃子理所當然送不出去,放在門口冷了也沒被端進屋里,到了第二天早上還是原封不動。 知道是誰送的飯,宋祁于連門都不開,十分有骨氣。 黎洛不煩人,點到即止,餃子送到了就走。她前腳剛踏出院子,還沒走遠,沒多久,宋家二樓陽臺的積雪就連片往下落。 敏銳聽到響動,黎洛駐足,回頭看了下。 宋祁于在陽臺上,不知何時出來了。 隔著十幾米距離,雙方一上一下對望。 小鎮的夜晚昏黑,最近的路燈壞了,遠處的光亮照不到這一隅。瞧不清宋祁于的臉,更無從看到這人此刻的神情,黎洛與之遙遙相對,什么都揣摩不透。 心知積雪是人為弄下來的,是給自己的警告,黎洛也不生氣,還挺淡定。 當年的倔小孩兒長大了,成了一個渾身帶刺的危險分子,不再是只會怯生生地躲在屋里偷看。宋老太的死是一道坎兒,兩輩人間隔閡會很難消除。 宋祁于對黎洛的敵視很重,厭惡她的出現。黎洛感覺得到,很久之前就心知肚明。 巷口駛出一輛車,朝著這邊開。 黎洛斂起視線,退兩步,到那路邊上站著。再仰頭,陽臺上的身影已然沒了。 又一次單獨見面是在圓墳這天。 按照本地的習俗,圓墳只能自家親屬動手,宋祁于是一個人拎著祭品和香火到山上,沒找梁叔幫忙。 黎洛清楚該去哪里尋她,一早就等著了。 宋祁于慣例不搭理這位,無視外人的存在,等搞完了,余光瞧見黎洛走近的身影,忽而開口:“太閑了就找點事做,別整天陰魂不散?!?/br> 黎洛坦然:“來看看宋姨?!?/br> “省點功夫,還輪不到你來裝好心?!彼纹钣谧I諷,毫不掩飾自個兒的抵觸,“也別這么叫我姥,誰同意你喊她了,少攀關系?!?/br> 黎洛不過多辯解,仍輕言細語:“沒裝?!?/br> 宋祁于問:“葉知文呢?” 黎洛說:“在多倫多,出差去了?!?/br> “她倒是忙?!?/br> “那邊有案子沒敲定,還需要一段時間?!?/br> “看來還混得挺好的?!?/br> “她問你了?!?/br> 宋祁于對此不感興趣,沒接話。 黎洛挑明:“你的電話打不通?!?/br> 宋祁于說:“不想接?!?/br> 黎洛:“你應該跟她聊聊?!?/br> 不是真的在乎這些有的沒的,宋祁于再往火里放紙錢,漫不經心的,隨口再問:“你這趟來,做了這么多,葉知文給了你多少好處?” 黎洛不回答了。 像是沒聽清,又像是不想講。 輕哧一聲,宋祁于不慢不緊說:“你憑什么替我做主?” 雙方站得近,再往前一點就能挨到了。 “還真當自己是什么好人了?!彼纹钣诖蠓街币曀?,“有意思嗎?” 黎洛安靜得出奇,只是看著。 懶得浪費口舌,宋祁于轉身就走,不屑這種裝模作樣的把戲。 剛走出兩步,黎洛在后面說:“你不能再住這里了?!?/br> 宋祁于接道:“能不能,不是你說了算?!?/br> 黎洛:“兩個月前,宋姨把房子賣了?!?/br> 宋祁于頓住。 “宋姨讓我來的,不是葉知文?!?/br> “……” “她不放心你?!?/br> “……” 黎洛:“接你到江北市讀書,也是她的決定?!?/br> 宋老太生前沒講過這些,全瞞著了。宋祁于不信,抓竹籃的手緊了緊,憋了片刻:“你騙我?!?/br> 黎洛面不改色:“可以問梁叔,他也知情?!?/br> 用力到指節發白,宋祁于腳下像生了根,直直扎在那里。她穿得單薄,大冬天的,身上也沒兩件厚實點的衣服,整個人繃緊了如同一根隨時會斷掉的弦。 黎洛說:“都是宋姨做的主?!?/br> 等壓下情緒,宋祁于還是堅持,拒人于千里之外,語氣很是冷淡。 “那也不需要你管?!?/br> 第3章 宋老太真把房子賣了。 頭七后的第二天,買主就找上了門。 大清早,中年女人一手牽著孩子,一手拎著牛奶餅干,專程到這兒探望,捎帶提一嘴收房的事。對面算準了時間,特地等喪葬徹底收場才出現。 中年女人外地來的,年前丈夫出事故死了,她在那邊掙不了幾個錢,孩子大了也沒戶口在當地就學,所以轉回家鄉另謀出路。宋家的房子是她用亡夫一半的賠償款買的,一共六萬七,等開春了,她和孩子就會搬進這兒,也算是有個落腳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