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這就是初始八年發生的第三年大事。 ...... 沈安終究是沒有熬過去,她們剛到三天,人就駕崩了,可惜在云丞淮跟沈流年的威懾下,終究沒有發生政變,熄了不少想看熱鬧的人的心。 沈安是西梁的第一人皇帝,謚號太圣誠孝皇帝,被稱為梁高祖。 至于謚號誠孝,這是沈流年故意的。 雖然沈安沒有什么太大的功勞,能當上皇帝基本上靠的都是沈流年,但是用一些上佳的謚號也不是不可能。 誰讓沈安老了老了,又納了兩個十八的妃子,沈流年就把謚號定成了誠孝。 大概就是待人以誠,又孝順的意思吧。 沈流年很清楚的表明了,先帝沒什么大功德,只能這樣了。 沈流年在先帝靈前繼位,一個月后舉辦繼位大典。 這一日,天地色變,早上下了幾滴小雨,春雨意味著希望,是個好兆頭,特別是下完雨還出了彩虹,更讓人認為這是吉兆。 彩虹之大,惹的天空變了色,是極美的彩色。 史記——西梁新帝登基,天地同賀。 盡管很少有坤澤繼承家業,但也不是沒有,只是坤澤繼承帝位的,沒有先例。 這一次,上天作美,讓沈流年更加的名正言順。 云丞淮一個文科生,也體驗了一把,把自己曾經學過的簡易理科知識化為實cao。 當然了,還是魯家家主厲害,制作的機器派上了用場。 更是天地在慶祝,這個世界的主角,達成了目標。 一開始是云丞淮運用了機器加物理知識,后來是真的自然美景。 對古人來說,特殊的日子,遇到了特殊的美景,自然代表著吉兆。 沈流年是繼其母位,且知道內情的人都清楚,西梁天下是誰打下來的,又是誰做主。 表面上的吉兆,再加上切切實實的權力,讓沈流年順利的繼承了皇位,成為了一代坤澤女帝。 初始八年,兩帝同朝,史稱奇跡。 ...... 時間這種東西,想留是留不住的。 初始九年,二圣遷都至神都城。 初始十一年,云丞淮下令建造沿海碼頭。 在有海的地方建立了各個碼頭,倉庫等,造船處的船一年比一年好。 由皇家組建船隊進行海上貿易,商人民眾都可以參與,當然不是免費的。 想要進船隊,就得交錢,不想交錢的呢,那你自己出海吧。 云丞淮當年就下令練的水軍有成,有水軍的護送,再加上裝備的吊打,想黑吃黑?那就等著被滅國吧。 武秦成為海上的霸主,普通商戶跟著官方船隊,份子錢是貴了些,但是安全有保障。 少賺點兒,總比死了強。 不僅是貿易的發達,船隊還從海上帶回了各種種子,就是把別的國家的好吃的好用的都帶回來,然后改造發展。 就像另一個世界,被稱為老祖宗嚴選的好東西。 按照慣例,官方的船隊是由二圣跟船隊合資,二圣占小頭,國家占大頭。 海上貿易開啟后,武秦的財富每年都翻倍的增加。 取之于海,用之于民。 百姓的生活富足起來,到了初始十一年,武秦的識字率到達了百分之四十。 再過十年,云丞淮有信心讓武秦的識字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哦,不光是武秦,西梁盡管不靠海,但是兩國是兩姓之好。 兩人都是皇帝,卻只有彼此,關系自然好。 武秦有的好東西,能不給西梁一份嘛。 同樣的道理,西梁有的好東西,也會給武秦一份。 兩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初始十二年春,立二圣之坤澤云知蘊為西梁太女。 年僅七歲的西梁太女,開始跟著二圣身邊學習政務,等到學有所成,便到西梁監國。 只是武秦太女遲遲未立,讓人心焦。 按理說,二圣三個孩子,一個成了西梁太女,還有兩個呢。 可這兩個,怎么說呢。 老大今年十三歲,喜愛道法自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開講壇。 由于載赫年齡小,一個月會在京城周圍的各個地方講書。 載赫一身道袍,仙風道骨,講著孩子讀書的好處,不僅是乾元,還有坤澤和元。 朝廷仁善,免孩童費用,只管讀書就好,日后靠考了功名,福至全族,乃至后人。 就算不能當官,現在不僅是國有企業,還有各個書院,私人的企業,也都要人,識字的工資高。 為了高薪,難道你不讓孩子們去讀書嗎?還是免費的?。?! 再加上坤澤和元當官的現成例子,雖少,但隨便一打聽,身在京城附近的百姓,還是能得知名字的。 如今坤澤和元當官多的地方,也就新法的開始地湘州,還有上都城跟神都城,別的地方數量是極少的,整個府衙找不出三個。 也是很多人的固有思想。 到了初始十二年,歷經幾屆科考,做官的坤澤和元,一屆比一屆多。 從第一屆取進士的只有三個,到現在占比取進士的百分之十到十五之間,這個數量是曾經想都沒有想過的。 南北一統后,每屆取進士大概在一百五十人到二百人之間。 比起云丞淮登基的那屆恩科,多了七八十人的樣子,可南北統一,取士數量沒有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