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沈流年抬手拍了拍云丞淮的頭,“好了?!?/br> 這時,北竹快速走進來道:“王妃,安慶戰報傳來了?!?/br> “說?!?/br> “最新消息,截至到兩日前,安慶已經失去了六座城,但官府的人出發時,安慶才失去了兩城?!?/br> 也就是短短一日的間隔,安慶接連有六城陷落,一半的安慶都落入敵軍之手了。 云丞淮放下澆花的工具道:“影衛那邊也傳來消息,湘州失去兩縣的消息,很快就能傳回來?!?/br> “只是沒想到安慶居然這么容易就被攻破了,支援大軍的路程應該才走一半?!?/br> 邊境城池都有一萬守軍,越往里守軍會少一些,大概在三五千的樣子,不是有一句話嘛,三千可據守,五千可死守。 有一萬軍的城池,憑借城池堅固,就算北齊有十萬軍,也沒有那么容易拿下城池。 南秦駐軍的規矩,一州軍隊有三到十萬軍,靠邊境的州地,會再增加,主要囤兵在邊境。 六座邊境的城池算起來少說也有七八萬軍,居然都無法抵抗北齊軍嗎? 北齊號稱有八十萬大軍,探子回報說只有三十萬大軍,畢竟北齊后方還有北方的游牧民族,比西涼人還要好戰。 每年都會進攻幾次北齊,有北方賤類之稱。 除了南秦外,北齊還有兩個國家是心腹大患,再往北的北狄,跟東邊靠北的東胡,這兩個國家統稱北境,說是國家,其實就是兩個政權,這也是北齊刻意為之,要是北境統一,那北齊將不堪其擾。 就跟南秦一樣,每每在西涼要呈現統一趨勢的時候,就會橫插一腳,讓西涼繼續分化。 在北狄跟東胡的牽制之下,北齊能調出三十萬大軍,足以證明北齊此次要攻打南秦的決心。 三十萬大軍,可不是一時就能集結起來的。 南秦只派了六萬軍,按理說死守的話,未必不能借助城池堅硬,地勢艱險阻擋大軍。 畢竟北齊的三十萬大軍,有二十萬在湘州,湘州承受了大半的壓力,這也是湘州駐兵最多的原因。 老鎮國公的意思,安慶危難,湘州不僅能自守,還能救援。 湘州所在南秦的中心位,哪里有難都可以及時支援,進可攻,退可守,足以看出當初為云丞淮選擇湘州為封地,老鎮國公,先皇后這些人廢了多大的力氣。 沈流年走到木桌前,今天天氣好,花開的也好,適合作畫,云丞淮不會,但沈流年的畫技很高。 畫出來的畫栩栩如生,令人移不開眼睛。 沈流年拿起一支毛筆,在一張空白的紙上畫了下了南秦北齊的大概地圖,然后在一筆分為二。 “上為北齊,下為南秦,兩個國家都有外患,可相比于外患,兩國才是生死大敵,都想吞并對方?!?/br> 自古以來中原為正統,北齊霸占中原,自持正統,當然想南北一統,南北戰爭也多是由北齊開啟。 北齊對外患多以伐為主,南秦對外患以安撫為主。 不能說哪個策略更好,前者是奔著斬草除根去的,可北狄野火燒不盡,總能給北齊造成麻煩。 而北齊東邊的國家多是屬國,只要北齊依舊強勢主導,就造不成什么麻煩,可還是得分兵看守,以防叛亂。 因此北齊能動用的軍隊在五六十萬,能拿出三十萬大軍攻打南秦,頗有跟南秦不死不休的意思。 至于南秦,對南邊的蠻夷只要給個蒼蠅小利,就能安撫下來,何況蠻夷之地內亂不止,不成大器,對西邊的態度是,南秦認為西涼都該是南秦的國土,就算西涼不發動戰爭,南秦也總是打西涼。 跟北齊停戰十年,南秦沒少西討。 相比起來,南秦的外患要好的多,又以安撫為主,不用太多的兵力鎮壓。 對南秦來說,心腹大患只有北齊一個,能動用的軍隊也不會少于三十萬,可是南秦攤上了這么一個皇帝。 沈流年在紙上畫了幾筆,“前朝南北統稱為夏,北邊為敵國,東邊為心腹大患,向來都是以滅國去打的,西邊是屬國,南邊蠻夷不尊教化,多是征討安撫,但只要不改朝換代,中原百姓向來安定?!?/br> 自從大夏一分為二,成了現在的南秦北齊,連西北都分成了幾個國家跟部族。 大夏時期,西北跟西南的部分土地,都是大夏的。 而國土分裂以來,邊境百姓常受外敵滋擾,中原百姓也要面臨戰火連天。 歷朝歷代打仗,百姓都是最慘的,現如今北齊長驅直入南秦,敵軍入城向來燒殺搶掠,南秦百姓會遇到什么,想也知道。 這個時候的南秦皇帝在做什么?在跟自己的皇女博弈,只為了區區鳳令。 在云丞淮看來,萬千百姓的命,比鳳令重要的多。 可如果她把鳳令交出去,那么沈流年必定要留下做人質。 不行,關鍵時刻一定要沉住氣,只要湘州也失守的消息傳來,皇帝就不會再挺著了。 云丞淮想到這場博弈,可能會死更多的百姓,她的心里就莫名的煩躁。 “夫人,要不我去找太女jiejie?”她覺得太女jiejie一定會有辦法。 戰況激烈,一刻都不能耽誤,盡管三路大軍已經前往。 但不知道三路大軍的主將能不能機靈應對,不然整個安南都有可能被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