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47節
根據張斐的觀察,京東東路的公檢法,比陜西路還要徹底一些,百姓對公檢法的接受程度,是高過任何一個州府。 這就是武力所帶來的,在推行公檢法的過程中,就屬京東東路打得最狠,因為這里草寇最多,順帶就打擊了很多大地主,地頭蛇,一切不服,都給擼平了。 河中府雖然發展的很好,但當地地主階級還是非常穩固的,內心還是有所躁動,但是在京東東路就完全感受不到。 無論是百姓,還是地主,都徹底接受公檢法。 對比河北地區,這里就能夠看到,很多地主狀告普通百姓,也有百姓訛詐地主的官司。 可見動用武力,也是有很大的好處,能夠更加徹底。 但這也只是因為京東東路的特殊民情,要敢在河中府這么干,那肯定要壞事,因為那邊軍閥多如牛毛。 全都是惹不起的。 轉悠一圈后,他們又去到青州,結果發現王珪還在那里。 這禮部尚書王珪第一站就是青州,因為他是要去指導各地執行官制改革的,青州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模板,因為上回青州債務重組,導致官署得以精簡,王珪就先來這里考察考察,看看留多少人合適。 結果張斐都已經轉了一個大圈回來,他還在青州。 這。 “王尚書,你你還在呀?” “張檢控,你河北就已經考察完了?” 二人相見,是異口同聲。 旋即二人都覺得有些尷尬。 是我太慢了嗎? 是我太快了嗎? 張斐先說道:“我是從登州來的?!?/br> “登州?伱不是先去河北的嗎?” “呃是,考察完河北,我就直接去了登州?!睆堨秤樣樀?。 王珪是徹底無語了。 饒是青州庭長錢顗,都有些看不下去,“張檢控,你這巡察未免太過草率了吧?” 剛剛回來的范純仁,也是稍稍點頭。 張斐道:“不管是河北,還是登州,公檢法都建設的非常好,就沒有什么可說的?!?/br> 范純仁道:“你身為法制之法的創始人,怎會沒有什么可說的?!?/br> 張斐訕訕道:“但是現在他們比我自己都要清楚,那程庭長還寫了一本關于法制之法的書籍?!?/br> 天賦還是很重要的,程頤他們對法制之法的解釋,比他的解釋還要更加完美,理解的也非常透徹,透徹到很多地方他都沒有想到。 說著,他又言道:“其實我們公檢法只是守住最后這一條底線,至于上限還是在于官府,現在就得看官府如何想辦法,提升當地的民生。所以,壓力現在都在王尚書這邊,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王尚書為何會在青州逗留這么久?!?/br> 范純仁和錢顗相視一眼,倒也覺得張斐說得頗有道理。 王珪趕忙道:“慚愧!慚愧!” 又坐得一會兒,王珪便借故告辭了,他這一走,錢顗、范純仁、張斐三人頓時是面面相覷。 過得一會兒,張斐雙手一攤道:“是吧,沒什么可聊的?!?/br> 錢顗不禁笑道:“官家派你來巡察,就是沒什么可聊的,你好歹也說上幾句啊?!?/br> 官場是講究形式主義的,皇帝讓你來巡察,怎么能夠不與當地官員交流,這你也沒法交差啊。 張斐硬生生憋出一句來,“目前公檢法發展的非常不錯,而且公檢法是有利于商業發展,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更需要發揮這方面的優勢?!?/br> 錢顗和范純仁相覷一眼,呵呵笑了起來。 張斐郁悶道:“你看,我說了,你們又笑?!?/br> 只有這種時候,他們才會想到張斐的年齡,這小子沒有什么經驗。 要換個人來,不得風光一把,京城派出來巡察使,是最令地方官員害怕的。 當然,這在目前的公檢法系統中,也都不成立,錢顗、范純仁會討好張斐? 不可能呀! 其余地方的公檢法也都是這類人,畢竟都是司馬光千挑萬選出來的,人人都是道德楷模。 這些人當行政官員未必能行,肯定是不如王安石、薛向、呂惠卿這類人才,因為他們唯一的經濟手段,就是休養生息,但是當司法官員是再適合不過。 錢顗主動找了個話題,“對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就是地方規矩,我們公檢法又該怎么如何應對?” 張斐瞧了眼范純仁,“這一點我跟范檢察長在京城已經談過,《臨時法》已經頒布,地方法就非常簡單,就是不能違背臨時法,就這么簡單,只能說是根據當地風土人情,作為一個補充罷了?!?/br> 主要還就是《臨時法》頒布了,也就不需要張斐個個去教,除了商討一些案例,確實也找不到什么話題。 關鍵這些案例,多半都是小農經濟的產物,都不是很復雜,想顯擺一下,也都沒有太多機會。 在青州就更不用說,該聊的,在京城他就已經跟范純仁交流過,三人就只是吃了一頓便飯,然后張斐屁顛屁顛跑去邸報院。 “哈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br> 晏幾道聞言張斐求見,立刻是出門相迎。 “晏先生,別來無恙?!?/br> “別來無恙???,三郎里面請?!?/br> 入得屋內,張斐便道:“晏先生,你現在真是名揚天下,你那什么剿匪故事,還有什么打官司的故事,在京城也是非?;鸨?,幾乎已經成為文人必讀之物,也激發了許多小孩對于認字的渴求?!?/br> “哪里!哪里!晏某能有今日,全憑三郎當初的點撥,晏某實在是感激不盡??!” 在晏幾道心里,張斐可以說是他的一個伯樂。 最初就是張斐告訴他,借詩詞寫幕后的故事,如此才被趙頊看重,讓他來邸報院,來到青州后,他又以此為基礎,發展出短篇,不再拘泥于詩詞,更偏重于現實。 這文人其實還是現實主義。 他將皇家警察、稅務司剿匪和公檢法審理的一些案件,寫成故事,是大受歡迎。 事業署最初就是憑借邸報院在輸血。 光輪名氣的話,要勝過王安石他們,因為普通百姓也知道他。 張斐笑道:“但是晏先生也已經投桃報李?!?/br> 晏幾道道:“此話從何說起?” 張斐道:“正是因為晏先生的故事,使得皇家警察形象深入人心,不但令百姓更加信任皇家警察,同時也提升皇家警察心中的榮耀感,故此目前為止,皇家警察表現的是越來越好?!?/br> 這可是大實話,關于晏幾道的故事,確實對公檢法起到很重要的宣傳效果。 “哪里!哪里!” 晏幾道很是羞愧道:“這或許只是無心插?!?/br> 張斐卻道:“若是有心的話,晏先生可否有把握種出一片森林來?!?/br> 晏幾道一臉困惑地看著張斐。 張斐問道:“晏先生認為遼國可會認同公檢法?” 晏幾道很是不屑道:“北人乃蠻夷也,他們難以明白此中道理,更不可能效仿?!?/br> 張斐道:“但是我想兩國百姓的想法,肯定都是一樣的,身為弱者自然都希望自己的正當權益得到保護?!?/br> 晏幾道微微皺眉道:“我不大明白三郎這話的意思?!?/br> 張斐道:“據我所知,當今遼主昏庸無道,使得遼國百姓民不聊生,如果這時候我們在遼國內部大力宣傳公檢法,那么可能會引發遼國內部的動蕩?!?/br> 晏幾道眨了眨眼,“但是遼國肯定不會允許我們這么做的?!?/br> “故此我們需要包裝?!?/br> 張斐道:“首先,我們在登州的商船,已經打通與遼國的海上往來,其次,我們當然不能明說,故此我希望晏先生寫一些關于蘊含著公檢法理念的故事,尤其是對百姓的好,對商人的好,然后通過海上通道,送往遼國?!?/br> 晏幾道眼中閃過一抹激動,這不就是文人最愛干得事么,可隨后又道:“這是官家的意思嗎?” 這種輿論戰,必須得皇帝的同意,畢竟宋朝也管控輿論的,那剛剛成立的大宋安全司,正愁沒法立功。 張斐如實道:“我也在登州才得知此事的,尚未跟官家說,待我回去之后,自會向官家稟報此事,如果晏先生答應的話?” 晏幾道思索一會兒,道:“如果我能夠得知更多關于遼國內部的問題,我想就能夠寫得更加具有針對性?!?/br> “那就這么說定了?!?/br> “但必須得到官家的允許?!?/br> “當然?!?/br> 張斐點點頭。 就算晏幾道不說,他也會如實跟趙頊說的,他對趙頊幾乎是開誠布公,只不過他省去了一些副作用,也就是關于制度的最終演變。 接下來幾日,張斐根本就沒有去去管什么公檢法,是天天跟著晏幾道,去看了看醫院和學院。 事業法最早就是在青州頒布的。 雖然學院已經被京城是后來居上,那邊都已經了學貸,讀書的人也是更多了,但是這青州醫院卻是一枝獨秀,根據晏幾道所言,當初許多士大夫都慕名而來,甚至還有不少士大夫,將自己珍藏的書籍貢獻給這里的醫院。 這里面歐陽修幫了很多忙,他憑借自己的關系,邀請很多對醫學有研究的士大夫來這里。 再加上與高麗、倭國等地的貿易,使得這里藥材品種也變得更多。 這里的藥已經達到成品出口的階段。 離開青州后,張斐又順路去到齊州,基本上就照例與蘇軾互懟一番,然后就直接南下,前往淮南路。 這期間,曹棟棟也是一個勁地在催促,因為京東東路太安靜了,曹棟棟沒地方發揮,目前淮南路比較動蕩,曹棟棟就想著趕緊去那里,與符世春和馬小義會合。 其實張斐比王珪快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年輕,行路都是快馬加鞭。 很快,他們就抵達淮南路。 “張三,這里不像似有人鬧事,跟京東東路也沒啥區別?” 來到海州(連云港)附近,曹棟棟是大失所望,不是說這里打得很厲害么,結果來到這里,發現百姓和皇家警察相處的很好。 “三哥!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