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43節
經過一月多的暗訪,他們終于來到大名府,這里倒是看不出什么重災區,城里也是非常繁榮的。 直到來到皇庭,遇見程頤,張斐他們這才表露身份。 “程庭長,這河北公檢法建設的,可比我們預計的要好得多?!睆堨呈怯芍缘卣f道。 “哪里!哪里!” 程頤拱拱手,正欲開口解釋,曹棟棟突然插嘴道:“你們河北地區有多少皇家警察,怎看著比京城還多?!?/br> 程頤點點頭道:“確實是要比京城多,目前整個河北地區有五萬多名皇家警察?!?/br> “這么多?” 曹棟棟睜大雙眼。 程頤點點頭道:“主要是前兩年殿帥來了之后,將留守在河北內部的禁軍士兵,都慢慢轉為皇家警察?!?/br> 曹棟棟又問道:“那北人打來怎么辦?” 程頤道:“他們每三個月,就會針對北人突然南下,各縣皇家警察趕去軍營集合,接受指揮使的調度,目前看來,這效果還不錯?!?/br> 說著,他又道:“也是幸虧有這么多皇家警察,以及當初由曹警司當初訓練出來的警長,公檢法才能夠普及的這么快,否則的話,還是很難??!” “哪里!哪里!”曹棟棟頓時是得意洋洋。 這確實是公檢法成功的一大秘訣,首先就是宋朝但凡科舉入仕的官員,都得通曉律法,在司法方面,是有著足夠的人才儲備。 其次就是這職業軍人非常多,那么轉換禁軍,是不會增加國家成本,甚至還能減少成本。 恰恰好,禁軍也有這方面的需求,因為禁軍內部早已腐朽,而整頓內部,代價太大,就不如直接另起爐灶。 趙頊最初是讓殿帥宋守約去京東東路嘗試一下,結果效果拔群,禁軍變成皇家警察,紀律性和戰斗力反而能夠得到提升。 宋守約又上書趙頊,不如就借皇家警察之名來練兵。 當然,這里面宋守約也是功不可沒,如今的皇家警察訓練手冊,就是他親自寫得。 張斐也看過,里面最為強調的就是紀律,這當然是非常正確的。 張斐問道:“不知程庭長遇到怎樣的問題?” 程頤道:“剛來的時候,我們遇到的最多問題,也都是債務問題,如今也是,而我們是根據張檢控的判例進行判決,這導致許多地主豪紳不服,故意鬧事,他們專門找一些潑皮無賴,無視皇庭的判罰,借高利貸繼續行兇?!?/br> 曹棟棟不屑道:“就這手段?” 程頤道:“曹警司莫要小瞧這手段,若是沒有足夠的皇家警察去制止,就會導致百姓認為皇庭的判決根本無效,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人會將皇庭當回事。這其實是我們公檢法的立足之本?!?/br> 說到底,就還是打出來的,以德服人,那都是哄小孩子的。 曹棟棟眨了眨眼,突然看向張斐道:“張三,咱們去河中府的時候,怎么就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張斐笑道:“怎么沒有,你們也被趕出來過好吧。而且,當時我們是第一回 出門,誰也不知道公檢法是怎么回事,而且高利貸法,還是給我給判的?!?/br> 程頤又道:“還有就是那場災荒,確實也幫了我們不少忙?!?/br> 張斐好奇道:“災荒幫了你們的忙?” 程頤點點頭道:“那場災荒導致許多百姓都得出村乞討,正好當時朝廷又決定以工代賑,使得百姓們都集中在一起,而他們出得鄉村,唯一能夠依仗的就是公檢法,而公檢法才能快速深得人心,后又經口口相傳,如今是越來越多百姓信任公檢法?!?/br> 張斐點點頭,“原來是這么回事?!?/br> 程頤又道:“當然,最為主要的還是張檢控的法制之法,否則的話,再多的皇家警察,也都無濟于事。因為法制之法是捍衛所有人的正當權益,無論是地主,還是百姓,我以為這才是公檢法能夠成功的真正原因?!?/br> “過獎!” 張斐又問道:“如今這河北的賑災情況如何?” 程頤點點頭道:“還算不錯,這其中功勞,七成都得歸呂尚書,他首先是釋放出大量官田來,與一些受災的百姓的地契進行交換,讓他們可以繼續種田,等于是將這損失轉移到官府。 但后來我才知道,他之所以要置換那些田地,主要是采取水利學府的建議,在河道邊種植樹木,鞏固河道。 他們現在那邊河道旁大量種植桑樹林,興造絲莊,所得絹絲又可與北人貿易。 他還招了不少人發展軍備,河北地區的軍器監擴大了不止十倍,不管是皇家警察,還是禁軍士兵的軍備都得到改善?!?/br> 這其實是很有魄力,一般官員可不敢直接將官田拿出來去交換百姓受災的田地。 難怪遼國最近比較緊張,肯定也是偵查到,呂惠卿在大名府大規模興造武器。張斐又問道:“那不知程庭長認為,公檢法還需要那些改善?” “原本最缺的就是這部《臨時法》。如今有了,目前最缺的就是檢控官,其實庭長的人選倒是好安排,關鍵還是檢控官,許多才華橫溢、正直清廉的官員都無法勝任,因為這里面是有著很多的技巧,可能也就蘇家兄弟那種人才才能夠立刻勝任?!背填U回答道。 張斐又道:“京城已經在加緊訓練檢控官,這還需要時日,不過我在來的時候,發現很多庭長在沒有檢察員的情況下,也表現的非常不錯?!?/br> “但少一環總是難以做到盡善盡美,而且庭長若是心術不正,那可就難辦了。還有就是?!背填U突然瞧了眼曹棟棟,“曹警司,你莫要怪我直接?!?/br> 曹棟棟錯愕道:“這與我有何關系?” 程頤道:“雖然公檢法的成功,是基于皇家警察,但目前最大的隱患,也是皇家警察的隊伍過于龐大,長久下去,皇庭和檢察院只怕難以制衡警署?!?/br> 曹棟棟聽罷,當即道:“程庭長,你別怪本警司直接,我們皇家警察天天為你們跑來跑去,你卻天天想著防著我們,你們文人可真是如傳言一般小心眼?!?/br> 程頤只是微微一笑,不與之爭論。 張斐笑道:“程庭長勿怪,他最近也比較窩火,因為御史臺要建一個監法司,專門來監督公檢法?!?/br> 程頤喜道:“是嗎?” 張斐點點頭,又道:“而且皇家警察里面也是會細分的,如警署內部最為強大的武裝力量,是直接隸屬兵部,一般警長是指揮不動的?!?/br> “那就!” 瞧了眼曹棟棟,程頤終究是沒有將那“好”字說出口。 只能說宋朝的祖宗之法,是深入骨髓,這些文人,總是想著怎么去制衡,使得權力達到平衡。 程頤就很擔憂,幾萬皇家警察,他們要是為非作歹,我們皇庭能降得住他們嗎? 在皇庭吃過一頓便飯后,程頤又帶著張斐去打水利學府,曹棟棟沒有跟著去,他跑去警署那邊指導工作去了。 只見這水利學府里面得年輕學子比國子監都還要多。 “想不到這水利學府發展的這么好?” 張斐不禁驚訝道。 程頤道:“這里多半都是河北子弟?!?/br> 張斐不明所以地看著程頤。 程頤嘆道:“這河北一直飽受水患,導致這里的百姓做夢都想解決家鄉水患,聽到朝廷要在這里建設水利學府,專門治理水患,這些河北學子就紛紛趕來這里,希望能夠出一份力,如今這學府已經達到上千人之多?!?/br> 張斐問道:“那財政壓力不是很大?” 程頤道:“有不少士紳、財主支助,基本上已經不需要朝廷出錢。當然,這也是大家看到,這水利學府是認真在幫助河北治理水患,而不是為求政績,不惜民力?!?/br> 張斐稍稍點頭。 這古人對于家鄉的情懷,其實時遠勝于國家和君主的忠誠,而河北這些年真是被水患折騰的,是要勝過當年遼軍南下,所以河北百姓都期待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張三!” 忽聽得一聲喊。 尋聲望去,但見呂惠卿走了過來。 “呂尚書?!?/br> 張斐拱手一禮。 呂惠卿笑道:“我方才還在想,你什么時候到,不曾想,你這都已經來了?!?/br> 張斐笑道:“我也剛到一會兒?!?/br> 呂惠卿又瞟了眼旁邊的程頤,“程庭長也在?!?/br> 程頤微微拱手,道:“你們先聊,我先失陪了?!?/br> 說罷,他微微頷首,然后便離開了。 張斐疑惑地看著呂惠卿。 呂惠卿冷冷道:“此人道貌岸然,乃偽君子也?!?/br> 張斐道:“此話怎講?” 呂惠卿道:“自從他來到大名府擔任庭長后,便大肆舉薦他們洛人來這里擔任公檢法的官員,如今河北地區,各縣庭長,十之七八都是他們洛黨中人。這不是結黨營私是什么。 更可惡的是,他為求收買人心,不惜與那些富戶勾結,暗中抹黑恩師的新政,又表示公檢法能夠捍衛他們的利息,以此來獲得那些富戶的支持,幸虧我在這里,否則的話,哼,恩師只怕是聲譽不保??!” 張斐只是笑道:“但是程庭長方才可是呂尚書贊不絕口?!?/br> 呂惠卿卻毫不領情,哼道:“他當然這么說,當初他來到大名府,直接借用你的判例,將百姓的債務變成分期還,這引得當地地主非常不滿,導致大名府一度沒有人借錢。 許多百姓立刻面臨危機,還是我開放糧倉,以青苗法之名借錢給百姓,才讓百姓度過難關??墒钱攤鶆盏狡跁r,百姓若還不上,這廝卻還給予百姓更長的還款期,其實許多百姓并不是還不上,但他卻也讓百姓每月還一點,還說朝廷不應以盈利為主。這簡直就是欺人太甚?!?/br> 張斐聽罷,很是好奇道:“這呂尚書能忍?” “我?!?/br> 呂惠卿道:“去屋里說吧?!?/br> 來到屋內,呂惠卿坐了下來,“我之所以忍下這口惡氣,也是為大局著想?!?/br> 張斐表示理解地點點頭道:“看來呂尚書在這里過得是如履薄冰??!” 呂惠卿點頭道:“當初我就幾度建議恩師,別將河北治水納入新政,可惜恩師沒有聽從我的勸告,我在這里跟程頤鬧起來,就怕會有人將河北之亂歸于新政?!?/br> 熙寧黨爭時,他可是沖在前面第一人,他就是認為一定要斗爭下去,才能夠收攏人心,掌握實權。 他能忍程頤? 但他沒有辦法,他是來擦屁股的,所以他在河北真的是兢兢業業,同時也在想方設法,將治水跟他們新黨撇清關系。 張斐笑道:“不過呂尚書的苦日子也要到頭了,相信呂尚書馬上就要回京了?!?/br> 呂惠卿詫異道:“你如何知道?” 王安石的書信已經送到,讓他們準備回京,同時也告訴他,張斐會來這里。 張斐道:“如今戶部尚書一職,是至關重要,而鄧侍郎是根本無法勝任,還得呂尚書回去?!?/br> 這話呂惠卿聽得比較開心,道:“聽聞這兩年朝廷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br> 張斐只是點了點頭。 呂惠卿走的時候,制置二府條例司還在,結果如今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