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986節
程頤回過神來,趕忙起身,拱手道:“司馬相公有何事指教?” 司馬光問道:“這聽證會都已經結束,你為何還坐在這里?” 程頤愣了愣神,“下官,下官正在思考?!?/br> “思考什么?”司馬光好奇道。 程頤道:“思考這公檢法?!?/br> 司馬光不明所以道:“公檢法?” 程頤點點頭,笑道:“不瞞司馬相公,此番程某接受司馬相公的舉薦,只因這公檢法,但可惜我赴任之時,張三郎正好在陜西。今日可算是見識到這公檢法?!?/br> 司馬光笑問道:“那你有何感想?!?/br> 程頤思索半響,搖搖頭道:“我只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其中學問更是博大精深,我還得回家好好想想?!?/br> 司馬光笑道:“那你可得趕緊一點,說不定你此番再回大名府,就是公檢法的官員?!?/br> “文公,你方才為何什么都不說?” 盛陶很是不解地向文彥博問道。 文彥博瞧他一眼,旋即閉目不語。 盛陶很是委屈地又瞧向一旁的呂公著。 呂公著眼中閃過一抹笑意,忙幫著道:“文公何等身份,怎能去與那幾個巡河卒辯論,只能說張三那小子太過狡猾,他這般安排,就是故意讓文公他們無法開口,忌憚文公的學問?!?/br> 文彥博偷偷睜開眼,瞪了呂公著一眼。 盛陶并未主意,覺得呂公著之言,也有道理,又是質疑道:“這公檢法自稱公正,我看也未必??!” 呂公著忙道:“那也談不上不公正,只是!”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圓。 文彥博也不傻,雖然他也懂治水之術,但是那些巡河卒都有著十幾二十年的經驗,他們的供詞,可全都是經驗之談。 不怕放下身段,去反駁他們,畢竟這聽得人都是朝廷大員,可就怕辯不過,那就非常尷尬。 因為主持人是張斐,文彥博只要開口反駁,張斐肯定就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到后面肯定是回答不上。 可傳出去,就是堂堂三朝元老文彥博,竟然辯不過幾個巡河卒,但其實他面對的是張斐。 那邊張斐剛剛回到家,挺著大肚子的許芷倩就迎了上來,急切地問道:“怎么樣?” 一旁同樣懷孕的高文茵,則是遞上一塊帕子來。 “多謝夫人?!?/br> 張斐接過帕子來,又向許芷倩道:“晚上再說,你們趕緊先去后院,待會有人上門找麻煩?!?/br> “誰?” 許芷倩驚訝道。 張斐無奈地聳聳肩道:“除了王學士,還能有誰?!?/br> 果不其然,剛剛將許芷倩、高文茵送到后院,來到廳里,這屁股都還未坐熱,就見王安石氣沖沖地走了進來。 見到張斐,便是道:“看來你已經知道我會來找你?!?/br> “王學士快請坐?!?/br> 張斐站起身來,非常尊重地說道。 王安石拂袖道:“你知不知道你方才在干什么?你是暗示朝廷放棄東流,改為北流,你可知道這會對朝堂造成多大的影響嗎?” “我當然知道?!?/br> 張斐道:“所以我才這么做?!?/br> 王安石懵了,鼓著眼道:“你知道你還這么做?” 張斐不答反問道:“王學士為何這般緊張?” 王安石道:“你心里清楚?!?/br> “是,我很清楚?!?/br> 張斐道:“因為最初是王學士力排眾議,支持東流,并且也是王學士要求大興水利,推行自己的水利法,一旦東流計劃失敗,那新政也將會變得岌岌可危?!?/br>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所以你這是要害我?!?/br> “恰恰相反,我這是要救王學士?!?/br> 張斐道:“方才那羅堅已經說得很清楚,任憑你堤壩修得多么堅固,只要老天爺多下幾場雨,還是會發大水的,天變是不足畏,但人心是可怕的。 只要發大水,所有的責任都記在王學士頭上,我也不明白王學士為何要將新政自己壓在這種事上面?!?/br> 王安石道:“你這說法亦可用于任何情況,依你之意,我就什么都不要做,淪為跟那司馬老賊一個德行,光說不練?!?/br> 張斐道:“我并非此意,青苗法有問題,是可以彌補,均輸法有問題,亦可彌補,但天災造成的后果,這是無法彌補的,而且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支持農田水利法,我甚至認為這就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的精髓所在,但我堅決不贊成,王學士將新政賭在這治水上面,這是必輸無疑的。 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這兩年來,河北還是不斷決口,雖然沒有造成很大的水患,但這就是一個重要信號?!?/br> “你休當我看不出你在想什么?!?/br> 王安石哼道:“用你的話來說,那邊河防工事是用法家之法在推動,這必然會與你的法制之法沖突,因此你才想出此策,渴望將河防工事也納入法制之法中。 那你可真是異想天開,河防工事肯定會增加不少百姓的負擔,但也能夠令更多百姓受益,如果你期望以公正方式,來治理河道,那我們可以告訴你,這工事是一萬年都動不了。 當年范文正公去江南治水,也是遇到重重阻礙,即便最終范文正公力排眾議,改善當地河道,令無數百姓受益,但仍舊未有徹底貫徹,就是因為因工事而受損的大地主仍舊反對?!?/br> 張斐苦口婆心道:“王學士這回真是猜錯了,我真的沒有想著什么法制之法,如果我是這么想得,那我可以選擇開審,直接將所有有過失之人問罪,豈不是更加可以伸張公檢法的權威。 我這是在幫王學士,讓王學士能夠繼續推廣農田水利法,繼續治理河道,但同時離開那危險的河邊,不至于冒著新政全盤失敗的風險,來推動這項工事?!?/br> 王安石聽得滿面困惑,既握有權力,又不擔責任,有這種好事,問道:“你在說什么?” “王學士請坐?!?/br> 張斐伸手示意道。 王安石這才坐下。 張斐道:“王學士急于來此,主要是為了后面那幾個巡河卒的幾個供詞,因為他們的供詞,全部不利于東流計劃?!?/br> 王安石沒有做聲,顯然是默認了。 之前關乎程昉的供詞,他倒不是非常在意,因為那些話,御史也經常說,而且張斐到底明確指明,沒有成文法規,可以認定程昉有罪。 張斐道:“但我對天發誓,我完全不知道,他們會做出怎樣的供詞,我只是讓人去從相關工事中,找來幾個經驗最為豐富的吏卒,如果他們的供詞都對東流計劃有利,那王學士還會找我嗎?” 王安石道:“關鍵是他們的供詞,對東流計劃非常不利?!?/br> “但這不是關鍵?!睆堨车?。 王安石錯愕道:“這不是關鍵?” 張斐道:“關鍵是他們這幾個人,是用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經驗來做供,難道這不就是王學士所追求的嗎?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提升農田水利技術,來創造更多的財富。相比起來,程都監的治理是一塌糊涂,他只是依靠人海戰術,換我上我也行,這是無法給官家足夠的驚喜。 如果幾個人,且在不傷及民生的情況下,就能夠將堤壩修好,如此才叫做驚喜?!?/br> 王安石震驚道:“這如何可能?” 張斐道:“難道王學士是在質疑自己嗎?” “!” 王安石頓時無比尷尬。 張斐又接著說道:“這場聽證會,表面上看,北流是最大的獲益者,但其實王學士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那幾個吏卒當真懂東流和北流之爭嗎?他們并不懂,他只是憑借自己的經驗,給出自己的判斷,這是無法說明東流計劃就是失敗的。 但是這可以說明一點,河防工事技術才是構成一切的關鍵。 王學士應該趕緊寫一篇文章,極力推崇這幾個吏卒,將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與技術革新捆綁在一起。 無論是東流,還是北流,都用技術和經驗來說話,這么一來,王學士將跳脫現在困境,可以站在一個更高更安全的位置,去推動河防工事。 這將會得到非常多人的支持,而且對方無人可以反駁,適才文公為什么不愿做供,很簡單,就因為他反駁不了那幾個吏卒,他對河北水勢的流向,肯定不如都那東二叔,一旦他進行反駁,那很容易就會暴露出自己是在紙上談兵。 不過文公非常聰明,他未有做出任何爭論。 同理而言,一旦王學士掌握所有的技術和人才,就會讓反對派變成跳梁小丑。 王學士可以在飽受水患的大名府,建造一座水利學府,吸引天下英才,做到對技術的絕對掌握,從而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同時確保新政將永世長存。 因為技術永遠都是正確的,反對派不可能因為王學士用更優良的鐵耙,他們就選擇用落后石棍。 將技術成為新政的推動力,新政將會立于不敗之地?!?/br> 王安石沉默良久,臉上的怒氣已經漸漸消失,道:“但是東流計劃肩負著御遼重擔?!?/br> 張斐道:“我在河中府時,曾與當地一位通曉水利的官員草草談論過幾句有關水利方面的問題。 他說黃河之中的泥沙,在于上游河道的破壞,導致大量得泥沙順河流而下。而事實已經證明黃河水患泛濫,就是在于下游淤泥過高,那么想要徹底根治,就必須要治理好上游,可上游在誰手里?” 王安石一怔,“西夏?!?/br> 張斐點點頭道:“我說這個故事,就是證明,有關東流御遼,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遠沒有‘若治水患,須滅西夏’更為令人信服,因為治理好上游,水里面的河沙一定會減少。 這才叫做理由。 而東流御遼就只是一個笑話。河水東流,就保證遼國不能南下嗎?其實史書已經證明,真正能夠防御遼國的是完整燕云十六州,而不是那段極其不穩定的河道,如果那邊河道泛濫,水往咱們這邊流,那遼軍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過來??! 所謂的東流御遼,那只是出于對遼軍的恐懼,給自己增添一點心理安慰。我是最害怕戰爭的人,但東流并不給我哪怕一絲的安全感?!?/br> 王安石緊鎖眉頭,突然抬起頭來,呵呵道:“你這么做,是想讓自己置身事外,平息這場風波,兩邊都不得罪?!?/br> 張斐直接笑了,“所以王學士認為自己現在沒有被我得罪?” 王安石神情一滯,稍顯困惑。 張斐苦笑道:“實際上我現在是兩邊都得罪了,唯一支持我的是一個已經鐵了心要致仕的上一任宰相。 王學士應該非常清楚,司馬學士他們也都贊成東流,只是他們認為該緩慢執行,他們可能比王學士更加看重東流計劃對御遼的作用。 區別在于,他們現在本就是置身事外,是毫無風險的攻擊王學士,公檢法根本就不可能定程頤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