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884節
在司馬光的催促下,張斐一行人也只能日夜兼程地趕路,忽忽數日,終于抵達汴京的郊外。 剛剛入界,就被一人給攔了下來。 正是司馬光。 “哎呦!司馬學士?!?/br> 張斐下得馬車,快步上前,行得一禮,又往司馬光身后瞧了瞧。 司馬光愣了愣,“你在瞧什么?” 張斐道:“司馬學士在此,不是在為那些準備去往河中府學習公檢法的青年才俊送行的么?” “?” 司馬光咳得兩聲,帶著一絲愧疚道:“這并非是我有意拖延,我其實是在為你著想?!?/br> 張斐一本正經道:“愿聞其詳?!?/br> 司馬光尷尬地瞧他一眼,也是認真地解釋道:“我之所以未來得及派人去,那是因為我想挑選出一批才華、品行上佳之人,防止公檢法里面出現害群之馬,畢竟你一個人在河中府,也看不過來,若是去了一些心術不正之人,很可能會使得你的努力付諸東流。 而品行上佳之人,縱有錯誤,也不會破壞公檢法。其實這人選原本也已經定下了,只是后來我又聽說,你自己培養了一批人才,故此我將那些人派去了青州?!?/br> “原來是這么回事?!睆堨成陨渣c頭,然后道:“我完全贊同司馬學士所想?!?/br> “真的?” 司馬光自己都不相信。 張斐非常嚴肅地點點頭道:“真的。對于公檢法而言,天賦只是其次,關鍵是嚴謹、品行。這也是我從河中府得來的經驗,河中府法院學的學生,天賦是遠不如蔡卞他們,但他們同樣也能夠做好這分內之事,只是需要耐心和虛心。故此我建議往后公檢法在人選方面,都應該如此?!?/br> 司馬光見張斐也不像似在開玩笑,不禁感到十分寬慰,真是理解萬歲,笑著點點頭道:“難得你能想得這般透徹,我是甚感欣慰??!”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那司馬學士為何在此?” 司馬光神情一滯,突然激動道:“我在這里,當然是為了等你??!” “等我?” 張斐頓時受寵若驚道:“張三何德何能,敢勞司馬學士來此相迎,張三真是愧不敢當??!” 司馬光沒好氣道:“你還好意思說,你怎么不明年才來?!?/br> “呃?!?/br> 張斐訕訕道:“我沒有想到,這么快就讓我回來,我那邊的事,都還沒有處理妥當。所以?!?/br> “行了,行了,這怪不得你!” 話說至此,司馬光左右瞄了眼,突然一把抓住張斐的袖子,“咱邊走邊說?!?/br> 便是拉著張斐上前。 許芷倩只能吩咐龍五驅車,慢慢跟在后面。 張斐問道:“怎么?青州那邊遇到麻煩了嗎?” “這不都怪你小子?!彼抉R光哼道。 “司馬學士明鑒,我來信是說,京東東路必然出問題,但沒有說讓公檢法單獨去青州??!” 張斐是一臉委屈道。 司馬光道:“你以為我想,這不都是讓那王介甫給逼的,況且,若是公檢法離了你就不行,那還有什么必要推行下去嗎?” 張斐點點頭道:“這事我已經聽說了,但我只是想說,青州的問題也不能怪我啊?!?/br> “不怪你怪誰?!彼抉R光道:“你那判決,根本就無法執行,范純仁他們要是這么判,即便官府愿意賠償,青州財政必然會出大問題,到時人人都會指責,這都是公檢法導致的,后果不堪設想?!?/br> 張斐道:“司馬學士,我一個人在那邊,只能做到如此?!?/br> 司馬光道:“我沒說你做的不好,恰恰相反,是你做得太好,可是其它皇庭也得遵循你的判例,但問題是他們做不到,財政什么情況,你難道不清楚,這怎么去賠償?!?/br> 張斐緊鎖眉頭道:“其實當時我也是利用新政,才獲得如此成功,因為當時元學士去到那邊,也追求在河中府立足,他偷偷借我的判決,去團結那些官員,后來我又去跟他私下商量,先將解決問題方案商量好,我再去判的?!?/br> 他與元絳的勾當,是不需要瞞著司馬光的,他在京城就這么干過,他是一個臥底,他跟王安石的關系,也從未破裂,司馬光也是知道的。 司馬光心里也清楚,道:“青州知府是支持公檢法的,但財政開支就那么多,公檢法此去,已經占得很多開支,根本就拿不出錢來賠償?!?/br> 張斐道:“其實我跟元學士能夠成功,關鍵不在于配合,如果讓那蔡知府跟我配合,也是很難成功的?!?/br> 司馬光忙問道:“此話怎講?” 張斐道:“因為蔡知府并沒有改革權力?!?/br> 司馬光疑惑地看著張斐,“也就是說司法改革當真離不開王介甫的新政?” “不是離不開,而是不應該離開?!?/br> 張斐道:“司馬學士可還記得我提過的法家之法和法制之法?” 司馬光點點頭道:“當然記得?!?/br> 張斐道:“法制之法只是法家之法中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就僅僅是司法權力,不涉及其它任何事務。 換而言之,司法改革,就是從法家之法中,將這一部分權力給抽出來,形成政法分離,亦或者說司法獨立。公檢法只是為了確保這一點,因為舊司法制度,是無法從法家之法中,抽離出司法。 區別僅在于此,其余的是大致相同,公檢法和舊司法制度都是遵循《宋刑統》,求的是也公平、公正。 但是在國家看來,這還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br> 司馬光皺眉道:“也就是說,我們之前輸在,錯誤的將法制之法和法家之法弄混淆,認為法制之法也能夠解決這些問題?!?/br> 張斐道:“或者說,你們是拿著法制之法,當法家之法在用,這不但會出問題,同時也是在破壞法制之法?!?/br> “哎呦!” 司馬光一拍腦門,頓時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他終于明白為什么青州會問題頻出,公檢法只能是糾錯,但怎么改,那屬行政權力。 一旦公檢法擁有行政權力,就成法家之法,那些人就是將法制之法當成法家之法在用,認為不要新政,光憑法制之法,就能夠解決問題。 可事實上法制之法壓根就沒有這權力,青州的困境就在于此。 其實那范純仁也困在其中,他要求裁減官員,這是對的,但這不是庭長該考慮的事,那都屬行政,庭長只需要考慮該怎么判決。 張斐在河中府是一直謹守這一點,這就是為什么,翻開財政報告,全都是新政的功勞。 想通之后,司馬光就更加著急,這一步已經走出去,收也收不回,問道:“那現在該怎么辦?” 張斐沉吟半響,道:“在來的時候,我也有想過,目前可能就只有一個辦法能夠破局?!?/br> 司馬光忙問道:“什么辦法?” “比誰更爛?!?/br> “什么?” “簡單來說,就是比誰先死?!?/br> 張斐道:“據我了解,其實青州本身并沒有太多問題,問題都集中在公檢法,但是京東東路不同,在信上我已經說過,京東東路官員的所作所為,就押上全部家當賭這一把,堅持不了太久,青苗法的弊端就會暴露出來。這樣,王學士就會上門求助,那我們就能夠趁機解決青州的問題?!?/br> 司馬光道:“可如今看來,是我們快要堅持不下去了?!?/br> 張斐道:“青州押著不判,當然是堅持不下去,讓錢庭長他們判就是了,一個個判,暫時是影響不了財政,同時還能收獲民心,只要對方先出問題,我們穩住就是贏?!?/br> 第六百四十七章 形勢比人強 慌! 司馬光有點慌。 本次競爭,原本比得是誰得制度更加優秀,哪知道張斐剛回來,這畫風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直接開始比爛,看誰先暴雷。 這大起大落,著實有些難以接受??! 這也有違他的政治理念??! 亦非君子之爭。 但形勢比人強,這政法分離,導致司法不能干預行政,但問題的本身,又是在于行政制度方面的缺失,范純仁他們可以輕易的做出非常公平、公正的判決,可是,怎么去執行這些判決? 雖然拖欠軍餉,高利貸,都是律法所不允許的,但恰恰又是制度所默許的。 假設在河中府,元絳不調整政策,張斐那些判決怎么執行? 直接派法警去倉庫里面搶么?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公檢法判了,然后官府就做出調整,但現在的問題是,青州官府是直接躺平,你罰,你隨便罰,你罰多少,我賠多少,出問題你負責。 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我只是一個執行者,我又無權改變任何制度。 司馬光現在也想通了,他跟王安石是可以不共戴天,這是人與人的關系,但是司法和行政,是必須要配合,各司其職,這二者要是不共戴天,那這個國家就肯定完了,也是不可能的。 “唉?!?/br> 司馬光嘆了口氣,“是我想得太過簡單,我原本以為憑司法改革,肅清吏治,便能革除弊病?!?/br> 張斐道:“其實司馬學士這么想,當然也是沒有錯的,只是司馬學士忽略一點,就是吏治的腐敗,是在于制度的不完善,而非是司法上的漏洞,那些吏有權無錢,這就是逼著他們去貪污受賄?!?/br> 司馬光點點頭,又問道:“也就是我們始終要與王介甫合作?” 張斐搖搖頭道:“這一步不是錯在我們沒有追求與對方合作,司法是強調獨立,而非是合作,我們是錯在想用司法去直接干預行政,但這對公檢法而言,又無異于自掘墳墓?!?/br> 司馬光稍稍點頭,突然偏頭看向張斐,呵呵笑道:“上你這么多節課,還是未能弄明白法制之法和法家之法??!” 張斐笑道:“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一樣,都是非常難改?!?/br> 要真說起來,這場競爭,其實是他們保守派先挑起的,因為他們天真得認為司法改革可以取代新政,這無疑激怒了王安石。 如果是法家之法,他們這么想是正確的,因為法家之法就是一套以法為主的政治理念,儒家之法,就是一套以德為主的政治理念,這里面包括行政和司法,其實王安石的新政就是屬法家之法。 但法制之法只是司法,不涉及行政,可以理解為從法家之法或者儒家之法中,將司法抽離,然后賦予到公檢法的程序。 這個理念,聽著很簡單,就是政法分離,司法獨立,但是要貫徹這一理念,其實是非常非常困難的,要做到司法獨立,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形成的。 “對了,你此番回來,有什么安排?”司馬光又問道。 張斐立刻道:“我的安排,就是聽候安排?!?/br> “聽候安排?”司馬光呵呵笑道:“你在河中府立下大功,就沒有想過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