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832節
蔡延慶道:“因為他們認為官府之前只是虛晃一槍,讓他們低息借貸給農夫,穩定住鄉村,官府則是將更多的錢寄給利息更高的商人、富戶,再加上目前借貸的商人、富戶與日增多,故此他們不愿意低息借貸?!?/br> 元絳皺眉道:“可是那些鄉紳會容許他們胡來嗎?” 蔡延慶道:“他們只是約定利息不超過一分五,但他們可以選擇不借,這并不違反約定,如今很多大地主也是將更多的錢投入到自己的商鋪?!?/br> “我就知道?!?/br> 元絳一拍桌子,激動地站起身來,“他們不會真的低息借貸,好啊,好??!” 蔡延慶問道:“你打算怎么做?” 元絳神色一變,道:“蔡知府有何看法?” 蔡延慶道:“目前大家都在歌頌公檢法,我覺得這是咱們官府贏得民心的一個好機會?!?/br> “蔡知府與我想得一樣?!?/br> 元絳又坐下來,低聲道:“不瞞蔡知府,不僅僅是河中府的人這么認為,朝中許多人也都是這么認為的,風光全讓公檢法給搶走了,我就是在等這一刻,一旦他們內部不和,我們就趁虛而入?!?/br> 蔡延慶道:“但是真正需要借貸的,多半都是貧農,他們也不一定還得起,元學士對此可有準備?” 元絳道:“我是這么打算的,不直接借錢,而是給他們找生計,我們不是要興修水利,就專門選在這青黃不接時,去修水利,官府能省些錢,百姓也能得到一些生計,不至于去借高利貸?!?/br> 蔡延慶道:“但是這幾月都是農活最為忙碌之時,如果讓他們去修水利,這農活又怎么辦?” 元絳一怔,不禁眉頭緊鎖,“這我倒是沒有想到” 說著,他又向蔡延慶問道:“蔡知府有何妙策?” 蔡延慶道:“我以為既可以幫他們找生計,也可以借錢給他們,這農活的多少,是在于自家農田的多少,農田多一點,那咱們就借錢給他們,雖然提舉常平司將錢都投到馬家解庫鋪去了,但我們可以借鹽鈔給他們,讓他們拿著鹽鈔去買自己所需,如此一來,就可以讓更多人習慣于用鹽鈔。而那農田少的農戶,就可以幫他們找生計?!?/br> 他雖然一直非常低調,但他也只是避免卷入雙方的斗爭中,而對于河中府變化,他可是一直關注,也在研究。 “此策甚妙?!?/br> 元絳呵呵道:“就這么干。咱們官府被公檢法打壓了一整年,也該露個臉了?!?/br> 蔡延慶笑道:“這不是你心甘情愿的么?!?/br> 元絳心虛地瞟了眼門外,低聲道:“我心甘情愿,是因為要借公檢法為新政打下基礎,但最終百姓看到的,還是那富麗堂皇的屋檐,這一筆買賣其實咱不虧,只不過是先抑后揚?!?/br> 蔡延慶苦笑道:“可惜王學士等不及了?!?/br> “人在高處不勝寒,他也有他的難處??!” 元絳嘆了口氣,似也不愿就此多談,又道:“對了,這與韓寺事有何關系?” 蔡延慶道:“如今那些大地主現在反而盼著韓寺事早點來,繼續執行青苗法,這樣他們就可以脫身,免得被那些鄉紳盯著,到底很多鄉紳還是非常支持這個約定的?!?/br> 元絳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具體又說不上來,忽然,他瞟了眼蔡延慶,“蔡知府有話但說無妨?!?/br> 蔡延慶笑道:“韓寺事來此,肯定是要為我們官府做主,強行推動青苗法,可振聲威,那咱們何不將這份大禮留給韓寺事,算是給他接風洗塵?!?/br> 元絳笑道:“甚妙!甚妙!” 蔡延慶道:“但首先我們得聯系到韓寺事,這青黃不接馬上就要到了,韓寺事必須在此之前趕到河中府?!?/br> 元絳立刻道:“這你放心,我馬上安排人送信給韓寺事?!?/br> 而那邊王安石也派出兩員大將,呂惠卿與章惇趕往京東東路。 這章惇可是王安石非常器重的,在制置二府條例司,地位僅次于呂惠卿,原本來說,他們二人都可以獨當一面,但這回情況非常特殊,不容有失,王安石一下子派出兩員大將。 由于他們還得趕在青黃不接前,抵達京東東路,二人也是馬不停蹄,此時剛剛抵達濟南府,說來也真是憋屈,京東東路的治所是在青州,結果歐陽修一道奏章,導致青苗法都無法在青州執行,只能將總部設在離汴梁比較近的濟南府。 “其實新法與公檢法并不沖突,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鬧成這樣?!?/br> 馬車內,章惇嘆道。 呂惠卿感慨道:“關于這一點,其實我們都知道,但是恩師眼中是天下蒼生,是富國強兵,而他們則是視恩師為眼中釘,rou中刺,不除不快,他們不但不愿意配合我們新政,同時故意刁難我們。如果繼續等下去,新政遲早被廢棄,然而,財政危機,已經是迫在眉睫?!?/br> 章惇點點頭道:“是呀!就常理而言,也應該是他們配合我們的,畢竟財政才是最重要的?!?/br> 呂惠卿道:“這回咱們一定要完成任務,否則的話,后果不堪設想?!?/br> 正當這時,只聽得車外有人道:“來了!來了!” “是不是?” “不會弄錯了吧?” 呂惠卿掀開車簾來,但見遠處的府衙門前站著一大群官員,翹首以盼,當見到掀開車簾的呂惠卿,頓時激動不已。 這是章惇不曾想到的。 因為在一年前,各地都有不少官員反對新政。 但此一時彼一時。 二人下得車來,被一群官員擁護到大堂,非常熱情,唯恐招呼不周。 呂惠卿非常清楚他們為何會這么熱情的迎接他們,原因很簡單,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寒暄過后,便拱手道:“諸位,我與章檢正此番來到京東東路,其主要目的就是推行青苗法,嚴格來說,這是青苗法的第一次試行,因為在河中府,青苗法是受到公檢法阻礙,甚至于官府的政令,難以得到執行?!?/br> 濟南知府李恭建道:“我怎聽聞,新政在河中府非常成功?!?/br> 呂惠卿苦笑道:“不瞞李知府,今年青苗法才會在河中府執行,這成功從何談起,不過公檢法倒是取得不錯的成果,并且還駁回官府為推行青苗法所下達的政令?!?/br> 李恭建道:“公檢法駁回官府的政令,這都是真的?” 呂惠卿點點頭道:“此事千真萬確,最終官府被迫改變青苗法的一些條例,不過朝廷也已經派韓寺事前往河中府調查此事?!?/br> “這成何體統,官府的政令能被一個掌管司法的官署駁回?!?/br> “是呀!這么做的話,不全都亂套了嗎?!?/br> 一眾官員紛紛表示不滿。 其實他已經聽說河中府的情況,而且就是呂惠卿派人來傳得消息,故而才會轉變支持新政,這公檢法一來,他們就要靠邊站,這誰受得了??! 呂惠卿道:“諸位之所以新政在河中府取得成功,乃是有人在京城散播謠言,說新政在河中府取得成功,原因是在于公檢法,朝廷應該以公檢法為先。導致王學士肩負著巨大的壓力,如果此行不成功的話?!?/br> 不等他話說完,那些官員便紛紛表示,將全力支持青苗法,用事實戳破那些人的謠言。 章惇心里有數,雖然呂惠卿有些危言聳聽,但能換得大多數的官員支持,這對于推行新政,有著相當大的幫助。 宋朝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執行效率。 如果大家是眾志成城,那必然是事半功倍??! 第六百二十一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 這新法在京東東路的進程,完全與王安石預計的一樣。 整個京東東路,除了如范純仁那少數保守派骨干成員,其余官員官吏幾乎都倒向革新派。 雖說治國先治吏,但如果大家都支持你,并且是真心實意的以你馬首是瞻,這其實也是一種治吏,雖然是不可長久的,但至少可以有一個非常美妙的開局,這對于王安石而言,可是至關重要。 其實這呂惠卿來此,就是專門負責,向官員們講述其中利害關系,游說他們全力支持新法,如果青苗法失敗,司法改革馬上就會降臨京東東路。 到時你們就自求多福。 這賬不難算,你們肯定血虧。 章惇則是負責,全面推廣青苗法,他才是真正的執行者。 至于他們采取推廣新法的方式,就還是通過行政令去驅動。 他們到來之后,沒過幾日,就直接在各地頒布他們制置二府條例司制定出來的行政命令,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借戶貧富搭配,10人為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15貫,末等戶1貫。當年借款隨夏秋兩稅歸還,每期取息2分。 同時將各地常平倉里面的錢糧作為本錢,全部都用于青苗法。 這與河中府是有一點點不同,河中府是每年取息兩分,而這里是每期,一年有兩期,其實就是半年兩分息。 當然,這也是因為河中府那塊地沒有這邊的好,農業也遠沒有京東東路發達,但是收債,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 另外,河中府的關鍵是鹽利,王安石雖然拗,但在理財方面,他其實是很懂得變通的,經過張斐的勸說,他也認同,要改善河中府的財政,關鍵是在于鹽債、鹽鈔,而不是借貸。 這也導致河中府的提舉常平倉還保留著賑濟的錢糧,反正有人借就借,沒有人借,那就算鳥。 其實河中府現在都還沒有頒布這條法令,就這方面業務直接下放給商人,讓商人替自己放貸,但同時又與馬家解庫鋪簽訂相互查賬條例,使得馬家解庫鋪愿意接受鹽債抵押。 但這其實還是遵循王安石的策略,如果王安石不點頭,元絳也不敢這么干。 然而,隨著愈發接近青黃不接的時段,河中府也出現一些問題。 皇庭。 “什么情況?” 張斐與許芷倩來到辦公室,向留守在河中府的葉祖恰問道。 葉祖恰趕忙起身,“我們方才收到一份訴訟,有一農戶狀告當地鄉紳不講信用,不愿借錢給他?!?/br> “是嗎?”張斐問道:“具體原因是為什么,你們可有問明?會不會是因為對方沒有抵押物,亦或者此人信用不好?” 葉祖恰道:“根據那農戶所言,去年他也借了錢,也都按時還了,可今年卻借不到了,應該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目前我們還沒有派人去調查?!?/br> 張斐道:“那就派人去調查,我們皇庭是講證據,不是講猜測的?!?/br> 許芷倩好奇地問道:“他們當初不是信誓旦旦的保證,從今年開始將以一分五的低息借貸給鄉里的農戶嗎?” 葉祖恰道:“據我所知的消息,是因為那些大地主眼看官府將青苗錢投入給馬家解庫鋪,再加上他們中不少人,也都在擴大自己的皮革、羊毛、藥材等作坊,于是他們就不想以這么低的利息借貸給鄉里的普通農戶。但這只是傳言,未有得到證實?!?/br> “真是豈有此理!” 許芷倩氣憤道:“我們皇庭當初真不應該相信他們這些人?!?/br> 她是最看不慣這種行為,因為她見過太多太多被這些大地主逼入絕境的百姓,對此真是恨之入骨,所以她是堅定支持王安石,現在也是如此。 “你在說什么?”張斐苦笑道:“我們當初不是相信他們,而是他們贏了官司?!?/br> “真是好人沒好報,壞人活千年?!痹S芷倩小聲嘀咕了一句,氣歸氣,罵歸罵,但她也很能忍,不然的話,許遵早就被她坑死了。 葉祖恰訕訕道:“說到那場禁令官司,老師也只是否決了官府的禁令,但是對于鄉紳地主并沒有多少限制。 根據他們的規定,但凡在鄉里借貸,利息不能超過一分五,可沒有強制大地主必須得借貸給鄉戶,就如此案,現在那大地主是不借,而非是要求高息,其實也不違法他們的約定?!?/br> 許芷倩眼眸一轉,向張斐問道:“如果違反,我們皇庭又能否介入?” 張斐沉吟道:“如果違反的話,就是屬于民事糾紛,就看得他們是怎么約定的,是否有責任明細,如果沒有的話,我們也管不了。但如果不違反,那我們就肯定管不了?!?/br> 許芷倩略顯失望,突然靈機一動,“要不,找范學士來問問,那場官司就是他打的,而且他就是其中的支持者,他也應該為此負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