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783節
陸曉生道:“河東縣隱泉鄉?!?/br> 范鎮點點頭,又問道:“為何貴鄉會有此規定?” 陸曉生道:“因為我們鄉的宗法中是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惠及鄉民,同時鄉里長老見到許多鄉村因為高利貸,而導致大量的鄉民逃亡,為求鄉里保持人丁興旺,同時執行好宗法,故而規定借貸鄉民,只能放一分五的利息?!?/br> “原來如此?!?/br> 范鎮點點頭,又拿起一份文案來,向張斐道:“張庭長,這是有關隱泉鄉低息放貸的具體證據,足以證明,這一分五的息其實早就存在的,而并非是大家特地想來針對青苗法的?!?/br> “呈上?!?/br> 張斐看過之后,稍稍點了下頭,又道:“范先生可繼續詢問?!?/br> “是?!?/br> 范鎮又道:“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 陸曉生點點頭,道:“還有就是,雖然目前各鄉村是高利貸泛濫,但多半都是集中青黃不接和天災之時,平時鄉里放貸,其實也就是一分五到兩分,約定這個利息,我覺得大家都還是能接受的?!?/br> 范鎮問道:“平時鄉里放貸,就只有一分五和兩分?” 陸曉生點點頭道:“一分五和兩分也能得不少錢,你若不借,自有別人會借。而在天災之時,借錢的人變多了,一些大地主就會坐地起價,趁火打劫?!?/br> 其實民間交易,不管是借錢,還是交易,都還是會遵循一個市場規則,平時百姓缺點錢,但又不是那種救命錢,這一分五息,到處都是。 不可能說,我借個應個小急,去借百分之兩百的利息。 而富戶也是圖錢,所以他也知道,平時利息太高,百姓也不會來借。 百姓和地主之間還是有一個博弈的,只是說如果遇到天災,那普通百姓就完全沒有應對能力,這才給了那些地主可趁之機。 導致高利貸泛濫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地主窮兇極惡,而是百姓抗風險能力太差,國家又沒有太多救助政策,這才給高利貸創造出一個巨大的需求市場。 范鎮問道:“所以陸先生定此利息,并非是為了破壞青苗法?!?/br> 陸曉生搖搖頭道:“不是。老拙是希望減少高利貸?!?/br> “我問完了?!?/br> 范鎮坐了下去。 這回那邊站起來的不是李敏,而是邱征文,到底他們不同于范鎮,對于朝廷制度,鄉間制度都非常熟悉,了如指掌,故此他們只能每人研究部分內容。 邱征文道:“陸先生,關于隱泉鄉的利息規定,在下也是有所聽聞的,據說是通過鄉里的義莊來進行放貸?!?/br> 陸曉生點點頭:“是的?!?/br> 邱征文道:“而最初隱泉鄉的義莊就是由你們陸家組織建立起來的,不知是否?” 陸曉生點點頭:“是的?!?/br> 邱征文笑問道:“如此大善之事,相比也為陸先生帶來鄉民們的尊重和敬愛吧?” 陸曉生不太好意思道:“也也可以這么說?!?/br> 邱征文繼續問道:“另外,聽說官府也有撥糧食給你們的義莊,不知是否?” 陸曉生點點頭道:“是的,若遇災荒,官府通常會先將糧食撥給義莊,再由義莊分發給鄉親們?!?/br> 邱征文道:“那如果我說義莊借貸的錢糧中,也包括官府撥給義莊的糧食,陸先生是否認同?” 陸曉生猶豫一會兒,才道:“官府撥糧主要還是在災荒之時,平時不常撥糧給義莊,但我也不敢說,用于借貸錢糧中,就沒有官府的接濟,但是義莊所有的錢,都是用于幫助鄉民,決不能挪為私用,官府也會派人來監管賬目的?!?/br> 邱征文點點頭,又問道:“陸先生,可支持青苗法?” 陸曉生愣了下,思忖半響,“不瞞閣下,老拙并不支持?!?/br> 邱征文道:“但是陸先生難道沒有發現,其實義莊這種借貸方式,跟青苗法是有些類似嗎?” 陸曉生遲疑片刻,道:“是有些類似?!?/br> 邱征文故作驚奇道:“這就奇怪了。當官府撥錢給義莊進行放貸時,陸先生不但不反對,反而是非常支持,甚至為之感到驕傲,認為這能救濟鄉民。 可是當官府要自己進行放貸,目的也是為救濟鄉民,且利息不過是高了半分,但陸先生卻又明確表示不贊成?!?/br> 陸曉生道:“這不一樣?” “有何不一樣?”邱征文立刻問道。 “這?!?/br> 陸曉生很是掙扎。 他是有苦難言。 他總不能說,我們義莊是真心為鄉民著想,而你們青苗法則是要為國斂財,關鍵如今青苗法還未開始執行,他這么說,也沒有任何證據。 邱征文笑道:“此二者區別就僅僅在于,義莊是由鄉紳掌控,而青苗法則是由官府掌控。而這就是陸先生反對青苗法的原因?!?/br> “老拙?!?/br> 陸曉生面露訕訕之色,他不大會說謊,這還真是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官府要進行放貸,換個人來,誰會反對。 他們這一派就是反對官府親自下場。 邱征文等了片刻,才道:“由此可見,真正原因是陸先生害怕鄉紳失去對于鄉村的掌控,而非是什么高息或者低息。其實只要在你們鄉紳的控制之中,高息能夠使得鄉民成為你們的佃農,亦或者方便你們兼并土地,而低息也可為自己獲得名望。 你們害怕青苗法的出現,會使得鄉民脫離你們的控制,更多地依賴官府,故此才以這拙劣壟斷之術,來破壞青苗法?!?/br> 這一番話下來,不少鄉紳都情不自禁的哆嗦了一下,望著邱征文是咬牙切齒,面目猙獰。 你小子這是要挖我們的根??! 陸曉生是個慢性子,又不善與人爭論,很委屈地看著邱征文,攤手道:“老拙絕無此意?!?/br> 院外的一位鄉紳突然忍不住了,直接叫嚷道:“陸先生一生清廉,德高望重,豈容得了你這小珥筆在此造謠誣蔑,真是豈有此理?!?/br> 張斐瞧了一眼,一瞧木槌道:“院外何人喧嘩?” 那人立刻抬頭望天。 畢竟梁友義已經做過示范,他們再生氣,也不敢公然跟張斐叫板,真的會被抓的,這小子一點也不尊老愛幼。 “我問完了?!?/br> 邱征文也坐了下去。 一旁的元絳激動壞了,差點沒有忍住,起身為邱征文搖旗吶喊,上午他可是憋了一肚子氣啊。 官府這邊也是士氣大振。 許芷倩見罷,小聲道:“張三,你這是教得吧?” 張斐回頭皺眉看她一眼,“我會教這種拙劣的招數?” 許芷倩愣了下,“怎么?他問得不好么?” 張斐道:“還欠缺一點火候??!反倒是范學士的表現,超出我的預計,看來他在檢察院學了很多?!?/br> 第五百九十五章 三法之爭(九) 當陸曉生站起身時,范鎮是立刻投以歉意的目光,陸曉生卻是羞愧地瞧他一眼,嘆了口氣,緩緩下得庭去。 這陸曉生乃是范鎮的知己好友,為人非常正直,一生高風亮節,故此范鎮才第一個傳他上來作證,意圖借他展現他們鄉紳的風范,扭轉上午造成的惡劣影響。 可哪里知道還是被對方找到破綻,還連累了老友受罪。 這在鄉紳們看來,可真是很傷士氣。 不過范鎮還是一副胸有成竹,運籌帷幄的神態,絲毫不慌。 接下來又輪到辯方傳召證人,而這回則是由陸邦興來負責,他直接傳召對方一位名叫徐慶年的鄉紳,也就是上午那位以身體抱恙,拒絕出庭作證的鄉紳。 不過在中午的時候,經過范鎮的一番勸說,他才答應出庭。 畢竟他是屬于原告之一,身為原告,要都不愿意出庭作證,這也太沒說服力了。 這老頭上的庭來,完全沒有方才梁友義那般囂張,是規規矩矩地坐著,那委屈的眼神,宛如一只待宰的羔羊。 這些鄉紳也有今日?陸邦興差點笑出聲來,站起身來,就直接問道:“聽聞徐老先生在城里開了一家解庫鋪,專門從事放貸?!?/br> 徐慶年點點頭道:“是的?!?/br> 陸邦興又問道:“不知徐老先生的解庫鋪一般都是收多少利息?” “有高有低?!?/br> 說罷,徐慶年立刻補充道:“我承認其中有些利息是比較高的,如果以皇庭的折算方法,也有超過一倍的?!?/br> 我全都承認,你別問了。 陸邦興微微一笑,又道:“不知此次宗法所約定的利息,是否約束徐老先生的解庫鋪?” 徐慶年搖搖頭道:“并不約束,因為那規定只是針對我槐樹鄉的鄉親,解庫鋪在城里,這兩邊是毫無關系的?!?/br> 陸邦興道:“也就是說,徐老先生不會將解庫鋪的利息調到一分五?!?/br> 徐慶年道:“不會?!?/br> 陸邦興又問道:“如此說來,徐老先生并非是真心實意地支持那一分五的利息?” 徐慶年道:“那也不是,為鄉民做一點事,我是很樂意的,而我在城里的解庫鋪,就只是買賣,不違法就行?!?/br> 陸邦興低頭瞧了眼文案,道:“可是據我所查,你們徐家在約莫五年前的災荒時期,也就是鄉民最困難的時期,曾向鄉民們借出高達兩倍,甚至于三倍的利息,并且兼并了數十戶百姓的土地。那時候徐老先生似乎沒有想到為百姓做點事?” 徐慶年瞧他一眼,我都已經這么老實,你還要這么做,真是殺人誅心,當即是生無可戀地回答道:“當時許多人都這么干?!?/br> 平時他可不是這么說話的,也是跟梁友義一樣,滿口仁義道德,但是他知道在這里說些,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堪,索性就舍棄儒家的外衣,直接講利益。 院外頓時噓聲四起。 “肅靜!肅靜!” 張斐立刻敲了敲木槌,好像這就是他唯一的工作。 等到院外的百姓安靜下來后,陸邦興又繼續問道:“聽聞此次約定利息的草約,正是徐老先生擬定的?!?/br> “是是的?!?/br> 徐慶年稍稍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