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742節
“誰說的?!?/br> 張斐哼道:“這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得寫封信去諷刺他一下?!?/br> 許芷倩當即嚇到了,道:“你那文筆,還是免了吧?!?/br> “不是有你在么?!睆堨车溃骸澳銕臀蚁胂肟?,什么詩句文章,亦或者禮物,可用來隱喻便秘的。馬桶?這表達可能不清楚,要不上面再蓋個蓋子?” “????” 確實如張斐所言那般,他不是第一回 這么干,司馬光也就是憤怒,但也不會因此將張斐棄之不用,在張斐出發之前,他是非常擔心的,張斐能夠這么快站穩腳跟,他也知道很不容易。 關鍵公檢法要沒有權威,也遏制不住新法,而且青苗法是肯定會通過的。 但司馬光也不想裝作蒙在鼓里,這必須得諷刺張斐幾句。 而此時,司馬光也沒有心思再想張斐,這元絳的奏章剛剛被批準,那王韶、郭逵的奏章,又是馬不停蹄,接踵而至。 軍政這種事,若想變動,必然是屬于朝廷的最高決策。 而且這回王韶要動的可是祖宗之法,也就是那更戍法。 這可以說是北宋軍制的核心內容之一。 “此一時,彼一時?!?/br> 這回王安石可沒有讓呂惠卿出來打頭陣,當司馬光表達完自己憂慮之后,他是當機立斷站出來,“更戍法成于建國之初,那時當以國內安定為先,革除前朝弊病,故而推行更戍法,但如今國內已經安定下來,且最大的威脅,源于外敵。 而更戍法使我軍戰斗力銳減,內耗極大,實在是不適用于當前的局勢,朝廷應該及時做出調整。 而若想革除冗兵之禍,就必須裁軍,但貿然裁軍又有可能被敵軍趁虛而入,這就必須要提升我軍戰斗力,那么就必須改變更戍法,否則的話,我軍戰斗力是無法得到提升,裁軍自也無從談起。 此中弊端,王經略的奏章,說得已經是非常清楚?!?/br> 這回面對王安石的強勢,文彥博、富弼他們都未吭聲。 這真的是事實。 更戍法完全是對內的,但是如今邊境戰事連連,兩面受敵,又由于戰斗力堪憂,從而又間接影響到國家財政、行政,甚至百姓的生計。 可謂是萬惡之源。 趙頊點點頭,問道:“不知卿有何法,來革除此弊?” 王安石立刻道:“首先,縮減我軍編制,將之前禁軍的廂、軍、營、都四級編制,改為將、部、隊三級編制,一來,可使將知其兵,兵知其將。二來,亦可在軍營并入的過程中,淘汰那些弱者。 其次,每將可設正、副二職,挑選經驗豐富的將領專門訓練士兵,其所屬州縣且不能干預軍政。 最后,應以禮義獎養,而不應使其不樂。故應廢除刺青制,給與士兵更多尊重,確保軍餉獎賞足額且及時發放?!?/br> 他侃侃而道,顯然是早就想好的,這倒是跟張斐沒有什么關系,張斐對于裁軍是一竅不通。 這本就是王安石變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法,也就是將兵法。原本這前后還會接著保甲法和保馬法,是一整套的強兵策略,但如今警署與保甲法、保馬法矛盾,故此他決定暫時先不說,且看看警署是否滿足自己的要求。 司馬光質疑道:“如此一來,又如何防止地方將領專權?” 王安石急切道:“哪有那么容易專權?唐朝節度使能夠割據一方,那是因為他們手握財政、軍政、行政三大權。 而我們只是將軍政歸還給將軍,行政不能干預軍政,但是軍政亦不能干預行政,同時財政還是在三司手中,若能給足軍餉,士兵怎么可能會隨那些將軍謀逆,你們可莫要忘記,根據元學士的改革計劃,士兵家屬都是到提舉常平司領取軍餉。 軍餉不再進入軍營,士兵只需聽從軍令,將軍要扣罰士兵軍餉,也需要向提舉常平司說明,士兵不需要依仗將軍鼻息而存,同時又有軍事皇庭從中制衡,其利是遠勝于其害?!?/br> 富弼微微點頭。 其實他本就反對這個,因為這個思想的根源,跟慶歷之時,他與范仲淹設想的軍政改革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的。 再加上如今是雙管齊下,雖然將軍的權力是有所提升的,但是僅限于軍政,而掌管財政的轉運司,權力也變得更加強大,同時還有軍事皇庭掌管軍法,這似乎能夠更好的限制。 文彥博道:“王學士言之有理,更戍法終于內,而王學士之法是重于外,那么可先西北、北邊實行此法,畢竟那邊是以外敵為重,南方則不動,如此亦能使得后方穩定?!?/br> 他也贊成,但他也覺得應該變中求穩,糧倉是在南方,那里可亂不得,關鍵公檢法也還未徹底站穩腳跟。 而相比起宋仁宗,趙頊顯然是更具有魄力,他甚至比王安石更渴望強兵,其實也是因為這一點,才令他們君臣能夠“一見傾心”,最終的訴求,是完全一致的,當即拍板道:“就依文公所言,暫且在西北、北方實行,此事全權交予制置二府條例司?!?/br> 王安石拱手道:“臣領命?!?/br>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完) 其實就制度而言,這北宋的軍制,只能用離譜來形容,至今沒有崩潰,可真算是奇跡了。 募兵制再加上動輒百萬數量的禁軍,就別說王安石,財神爺來了,也都滿足不了??! 哪怕是現代社會,也沒法這么干。 這王安石嘴上說是開源,但你若仔細看他的新法,裁軍其實也是勢在必行的。 他最初不提這事,就是為減少阻礙。 可見,裁軍一事,其實是保守派和革新派的共識。 可為什么之前一直辦不下來。 就是因為這冗官還擋在前面的,冗官不但給財政增加負擔,而且使得執行力也是一塌糊涂。 這么大的手術,若不精確,極有可能會出大亂子的。 這個責任,大家都怕。 如那司馬光是一針見血,給趙頊挑明這冗兵之害,但隨后他馬上就明說,此非朝夕之事。 言下之意,我知其害,但基于我朝現狀,現在肯定辦不到。 這回為什么如此順利,倒不是說達到司馬光的要求,只是因為皇庭的出現,是拿著鞭子,逼著朝廷去改。 當然,這其中還是有皇帝和王安石暗中支持。 那么接下來,就要看河中府的執行。 從此足以看出,這北宋第一文官天團,也絕非浪得虛名,他們都是很有智慧的天才,只是很多問題積重難返,若不先肅清吏治,也是難以有所作為。 河中府。 那元絳在收到朝廷的詔令后,興奮的如同一個孩子一般,立刻借與張斐商量賠償一事,急急跑來皇庭。 “好小子,如此年紀就有謀國之智?!?/br> 見到張斐,元絳便是狠狠地夸贊。 在最初得知這個計劃時,他其實很是忐忑的,這真是太復雜,他從沒有這么玩過,因為其中涉及諸多利益,以及朝中還有黨爭,要是失敗,這責任扛不住??! 張斐是榮辱不驚,拱手道:“元學士真是過獎了,在我看來,真正的考驗其實才剛剛開始,有道是這伴君如伴虎,官家給予這么大的支持,若是失敗了,這后果不堪設想??!” “這倒是的?!?/br> 元絳點點頭,那還是難掩興奮之色,至少他能有所作為,身為文官,又是這把年紀,此時不搏,更待何時,坐了下來道:“近一個月,我仔細研究過轉運司的賬目,如果從明年開始賠償,以每人每月每貫錢來算的話,只要裁軍達到三成,財政就毫無壓力。 即便裁軍未能這么快,也不打緊,只要規劃道下半年,可以達到三成,現有財政也是足以支持。哪怕下半年沒有達到,也就只需要發放三十萬鹽債,便可補足。 可見只要裁軍,是百利無一害??!” 說到后面,他語氣又激動起來。 裁軍等于是輕裝上陣,他能不激動么。 張斐笑道:“看來元學士已經做好準備?!?/br> 元絳道:“若是秋稅不減,我們轉運司還是比較輕松的?!?/br> 轉運司的錢,全都是稅錢。 張斐道:“河中府的秋稅是沒有問題的,至少是不會減少,至于增多多少,我也不敢保證?!?/br> “那就行了?!痹{稍稍點頭,“那么接下來最為關鍵的就是,如何安置那些被裁的士兵?!?/br> 張斐稍稍一愣,道:“關于這一點,我之前也有向元學士建議過,如今的提舉常平司就是要用錢生錢,那么其它方面就可以利用商業,轉運司只需要支付錢財,再加上警署和差役法的到來,可以吸納大量的勞動力?!?/br> 元絳皺眉道:“但是商人不一定會非常配合我們,去及時吸納那些被裁的士兵,防止他們因怨作亂。而我們提舉常平司也需要賤買貴賣,其中就不乏大量的貨物,我們是否也可以雇一些工匠,那軍營里面可是有不少能工巧匠。 此外,若要強軍,這軍備也是一大問題,這里又可以留一部分人生產軍備?!?/br> 張斐搖搖頭道:“我不贊成自產自銷,因為事實已經證明,這種做法,就極容易產生腐敗,以及壓迫、剝削,那些鹽戶下場,元學士應該比我更加清楚?!?/br> 別得他不太懂,但是有一點他很懂,就是法制的強勢,商業是必然會走向繁榮的。 如今商人就是被壓著的,很多商販若無背景,只會被官府剝削,若有公檢法,商人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利用裁軍再拱火一波,一定發展迅速。 他給提舉常平司設計的,就是純金融機構,放債、放貸、收利,玩得就是這錢生錢,如果再加上生產自作,以目前的技術,很難防止其中的腐敗。 元絳又問道:“那軍備生產也交給商人?” 張斐也有些糾結,這軍備生產交給商人,好像是有些不太好,但是不交給商人,官方生產,腐敗、次品,是可想而知,道:“軍備生產,可以不交給商人,但是也不由轉運司自己做。 要不這樣,交由地方官府來管,亦或者建議朝廷在地方設專門官署,往后由軍營向轉運司申報所需軍備,轉運司再負責向那官署購買,如此一來,便可相互掣肘,能夠杜絕一些腐敗的現象?!?/br> 他說得有些猶豫,這個相互掣肘,不是那么容易,因為到底是三個官署在轉,這只能依靠他們公檢法和稅務司在旁監督。 元絳點點頭道:“如此也行,最好還是算作地方財政,西北地區常年戰亂,土地肥沃亦不如江南各路,地方財政是捉襟見肘,若將軍備生產放在西北,可使其繁榮,給當地百姓帶來福澤。這融我再考慮一番?!?/br> 稍稍一頓,他又道:“另外,我們還要負責青苗法,這放貸收利,可不是一個輕松的活?!?/br> 張斐道:“我的建議就是還能借則借,不能借也不能勉強,不要局限于農夫,亦可以放商貸,純粹視為一門買賣,我們公檢法會協助你們,斷定是否延緩百姓的還款期限,避免官民矛盾?!?/br> 元絳點點頭,道:“但是我還有一個想法?!?/br> 張斐道:“什么想法?!?/br> 元絳道:“就是將青苗錢與裁軍聯系上,比如說,普通農戶若申請兵役,平時接受一定的訓練,并且在戰時,有義務趕赴戰場,可優先在困難時,申請這青苗錢,這么一來,就能夠裁掉更多的士兵?!?/br> 張斐搖搖頭道:“這我不贊成,如果這么做的話,在討債的時期,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因為這里面存在這兵役的義務,這也會影響到我們皇庭的判決。而且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軍餉充足,必然能夠隨時招募到士兵?!?/br> 有皇家警察在,搞這個是很多余的,因為公檢法若要成型,就需要不少皇家警察,如果增加一點點皇家警察,又能夠在戰時發揮作用,這其實是很賺的。 元絳稍稍點頭,但并未給答復。 因為這不是他的想法,而是王安石的想法,那保甲法沒了,王安石就想著借青苗法來暗中發展保甲法。 他還是比較信任自己的辦法,警署是什么鬼。 張斐突然又想起什么似得,“對了!轉運司可以盡量用小面值的鹽鈔來賠付士兵?!?/br> 元絳問道:“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