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629節
“對??!” 張斐笑著點點頭:“到時這正版書鋪也會一分為二,老侯就只負責管理印刷方面的事宜,而至于內容方面,就全都由晏先生來定,這方面的招人,晏先生自己決定就行了。關鍵這種事,你來我問,我也不清楚,王學士的文章,在我看來,也跟我寫得也差不多?!?/br> “???” 晏幾道不禁震驚地看著張斐,過得片刻,他才反應過來,呵呵笑了笑,“那那我就自己定了?!?/br> 張斐笑著點點頭。 晏幾道又問道:“那這酬勞方面?” 張斐道:“這個我到時會給一個最低酬勞,同時給予他們提成,他們參與多少就拿多少,這樣也比較公平?!?/br> 在整個開封府,如晏幾道這樣的人,其實是非常多的,許凌霄也是這類人,對當官沒啥興趣,就對這詩詞書籍感興趣。 晏幾道的成功,也令他們有了想法,又能干自己喜歡的事,又能賺不少錢,名利雙收,一舉兩得,也都想嘗試一下。 當然,這本現象級的書籍,并未轉移大家對于當前局勢的關注,畢竟權勢在任何時代,都是最為寶貴的東西。 如今免役稅已經接近尾聲,成功已經是勢不可擋,問題是接下來該怎么辦,這才是大家最為關心的。 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免役稅的成功,是來源于司法改革,那么是先施行司法改革,再執行新政?還是怎樣? 也是當下朝廷所熱議的議題之一。 垂拱殿。 “免役稅試行的成功,關鍵是在于司馬學士所推行的司法改革,故此臣建議朝廷先以司法改革為先,等司法改革完成之后,再執行新政?!?/br> 趙抃率先站出來的道。 他現在是公檢法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司法改革才是正道。 王安石當即就樂了,心想,恐怕等到司馬老兒入土了,這司法改革都不能完成,我可是等不起??! 呂惠卿馬上站出來反駁道:“趙相公此言簡直就是本末倒置,此次免役稅的成功,稅務司、公檢法的確是功不可沒。 但是諸位不要忘記,不管是稅務司,還是公檢法,都是需要先耗費大量的財政支出,之前警署招人,財政都是由司農寺和三衙負擔了大部分,而且在最初階段,司農寺其實已經快要發不出工薪,好在一切都很順利,才勉強度過難關,可只要中間稍微出點問題,只怕又是另一個結果??墒窃诘胤缴?,還能這么順利嗎?地方財政也根本負擔不起。 故而,還是當以新政為先,先改善財政,然后再建設公檢法和稅務司?!?/br> 頓時就有一大批官員站出來支持,其中還包括很多曾經的保守派。 既然新法已經頒布,阻止不了,那就先阻止那要命的稅務司,稅務司加公檢法,太令人頭疼了。 趙頊稍稍點頭,又看向王安石,“王學士怎么看?” 王安石道:“臣以為呂??彼陨跏?,公檢法和稅務司比之之前的官署是更需要財政支出的,而在其它州縣,即便一切都順利,也收不上這么多稅,但所需人力物力,只怕也比開封府少不了多少,還需先改善財政?!?/br> 趙頊又偏頭看向司馬光。 司馬光道:“公檢法的確需要耗費不少財政支出,故此臣也不建議像警署一樣,大規模招收輔警,而是應該盡量安排一些熟知律法的散官就職于公檢法,將一些刀筆吏、衙役轉變為警察、稅警、檢察院,這不宜cao之過急,以免給州縣帶去負擔?!?/br> 張斐那屬于藝高人膽大,誰敢在地方上先招一萬個輔警,這簡直就是賭博,一旦發不出工薪,可能輔警就會變成起義軍,然后又變成禁軍。 司馬光賺錢遠不及王安石,但省錢絕對是一流的,他也看出來,公檢法確實需要燒錢,不如啟用一些閑賦的官員,反正平時也要發錢給他們,也就是多發一點,而且,將京城閑賦的官員調去吃地方財政,也是能夠減輕中央的負擔。 其實很多地方上財政是不錯的,但由于當下這運費喜人,只要運到京城來,中間就得耗損一大部分。 趙頊點點頭道:“是??!沒有錢,這公檢法也難以普及?!?/br> 趙抃道:“可是在此次執行過程中,就出現諸多問題,若無公檢法,只怕處理不了這些問題?!?/br> 是先錢,還是先法。 這就好比雞生蛋。 王安石立刻道:“臣建議先在整個京東路推行這募役法,若如趙相所言,朝廷可以再進行調整?!?/br> 言下之意,若是你們不行的話,那就送你們公檢法加稅務司。 而且這么一說,到時哪怕出問題,那也不是新政的問題,而是吏治的問題。 趙頊是心領神會,點點頭道:“就依王學士之意,先在京東路推行募役法?!?/br> 其實他也不會等司法改革,且不說司馬光那磨磨蹭蹭的性格,當下財政才是關鍵,相比較律法,他也更迫切是要改善財政。當初他愿意推動司法改革,也是為了整頓吏治,改善財政。 財政財政還是財政! 正當這時,諫官陳慶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近日西北不少官員彈劾左藏庫副使種諤擅弄兵權,奴役士兵?!?/br> 馬上又有一名官員站出來道:“種諤之所以無法無天,完全是因為陛下對其的縱容。當年他不聽詔令,擅自出兵,被延州守帥陸詵揭發后,陛下不但沒有嚴懲種諤,反而將陸詵調往秦州,長此下去,只怕那西北將軍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不聽朝廷指揮?!?/br> 趙頊神色不悅道:“當時朕也給了種諤懲罰,只是后來西北方面正是用人之際,故此朕再度啟用種諤,這縱容又從何談起?!?/br> 一大批諫官立刻站出來,從各種角度談起,從法律談到政治,從政治又談到軍事,從軍事又談到財政。 好像若不處罰種諤,國家就要亡了。 趙頊也是無語了。 但這在北宋的朝廷,真是司空見慣。 文彥博也站出來道:“陛下,當年此案的審理確實過于草率,臣也建議重審?!?/br> 趙頊皺眉道:“但這都幾年前的案子,沒有必要再大費周章吧?!?/br> 司馬光立刻站出來道:“審刑院的每個案子,幾乎都是幾年前的,這法有不公,理應重申,此乃朝廷法度?!?/br> 審刑院無疑是最有資格說這話,因為審刑院干得就是這事。 幾乎所有大臣都表示,要重申此案。 其實這事已經發酵了好一段時間,滿朝文武都已經有了默契,必然是要重申的,今兒就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趙頊故作郁悶,猶豫半響,才道:“好吧,既然諸位都這么說,那就依諸位的意思,重申此案,但無論此次審理的結果是什么,往后都不能再提了?!?/br> “臣遵命?!?/br> 大臣們齊聲言道。 司馬光立刻站出來道:“陛下,前不久由開封府審理的許州私鹽一案,引發百姓熱議,也說明解州鹽政存有諸多弊病,故此臣建議在河中府建設公檢法,治理鹽政,若是陛下應允的話,何不將此案也交由河中府去審理?!?/br> 趙頊點點頭,道:“但不知司馬學士打算推薦何人去河中府建設公檢法?” 司馬光道:“國子監博士張斐?!?/br> 這理由都還沒來得及說,只見殿中幾乎所有大臣都站出來表示支持。 不要理由! 就他。 就讓他去。 哎,讓這小子去禍害別人去,或者被人禍害。 趙頊嘴角微微抽搐了下,強忍著笑意,向司馬光道:“此事就交由審刑院全權負責?!?/br> “臣遵命?!?/br> 第四百七十一章 龍潭虎xue 此事定下之后,可以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不少大臣是松得一口氣。 “唉可算是將那臭小子給弄走了!” “誰說不是呢,也不知道你小子是從哪里蹦出來的,自從他來了之后,是一事接著一事,就沒有停過,事事透著詭異,鬧得是人心惶惶啊?!?/br> “這話說回來,他一個珥筆,憑什么折騰咱們這些大臣?!?/br> “是呀!他憑什么呀?” “會不會因為他與司馬君實和王介甫的關系都非常不錯?!?/br> “事已至此,你們還說這些作甚,河中府那群人也都愛折騰,就由他去折騰吧?!?/br> “河中府?” 出得大殿的孟乾生不免道:“這未免也太便宜那小子了?!?/br> 一旁的謝筠道:“孟知院想他去哪?” 孟乾生道:“最好是延州,那里更危險?!?/br> 謝筠笑道:“你還指望那黨羌把這小子干了?!?/br> 孟乾生呵呵道:“那是最好不過了?!?/br> 想著就開心。 “那也是很難的,真要打起來,那小子肯定第一個跑?!?/br> 謝筠道:“去延州的官員,多半都是晉升,但去河中府的職事官,哪個不被彈劾,原因就在于那解州就歸河中府,而延州的軍糧和鹽也都跟河中府息息相關,在那里可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怎么做,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張三若真想在那里建設公檢法,簡直就是癡心妄想?!?/br> “說的也是??!”孟乾生稍稍點頭,又道:“而且他這公檢法只怕當地文武官員都不會喜歡的,呵呵,這回有他受的。咱們得趕緊聯系河中府的人,將張三的事告訴他們,免得又被張三打個措手不及?!?/br> 最后出來的王安石和司馬光,望著他們的交頭接耳。 王安石不禁笑道:“我怎么感覺你是要將張三往火坑里面推??!” 司馬光不爽地瞧他一眼,“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你也幫了把手,至少要負三成責任?!?/br> 王安石呵呵笑道:“不瞞你說,我倒也不反對讓他去河中府?!?/br> “你當然不反對?!彼抉R光道:“張三將你的風頭都給搶走,你又怎容得下他?!?/br> 王安石眉頭一皺:“我就是這般狹隘之人嗎?” 司馬光問道:“那你有沒有因此感到不爽?!?/br> 王安石咳得一聲道:“你這么一說,倒還真有一點?!?/br> 司馬光輕輕哼得一聲,言下之意,我還不了解你么。 王安石又趕緊道:“但我要說的是,這小子在京城折騰,全靠咱們護著他,也得讓他出去闖闖,瞧瞧他是否能夠擔得起重任?!?/br> 司馬光皺了下眉頭。 其實他對這個選擇,還是有些疑慮,正如王安石所言,在東京有他和王安石,還有許遵護著張斐,但是去到河中府,他們可就鞭長莫及了呀! 一切都得靠張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