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543節
司馬光點點頭道:“還記得張三的第一堂課,他將法制之法和儒家之法那條線畫在上面,而法制之法那條線則是在其之下,只要不觸碰法制之法這條線,法制之法將無權干預儒家之法和法家之法?!?/br> 富弼呵呵笑道:“看來張三的教育之法,更令人深刻?!?/br> 文彥博道:“但是王介甫在文章提到的一點,也有其道理,差役法的弊病,使得百姓寧可自殘身體,也要取得下五等戶的身份,躲避衙前役,從而使得百姓種田積極性不高,貧戶一年多過一年。如果設免稅戶,只怕會使得這種情況會變得更加嚴峻?!?/br> 富弼道:“這只能將免稅戶設到足夠低,我甚至認為王介甫也不可能會去突破這條底線,這只能是防止官員以此為由剝削百姓?!?/br> 司馬光道:“但是判定免稅戶,這也會給官府帶來許多負擔?!?/br> 富弼道:“這就要配合公檢法才能執行,法制之法只是給予百姓保護自己正當權益的權力,但是這個權力必須要在公檢法下才能夠得到較好的執行?!?/br> 司馬光苦惱道:“但是這公檢法也得是由人去執行,我必須得讓那些道德品行上佳,且志同道合的官員去執行法制之法,如范純仁、蘇軾,我不可能直接下令,將地方的司法改為公檢法。 目前大多數地方官府,都是吏在辦事,而那些吏是不拿俸祿的,繼續讓他們來執行公檢法,只會讓公檢法毀于一旦?!?/br> 他也真是有苦難言,其實朝中許多官員都質問他,你的司法改革,改了半天,外面也就兩個試點,一個登州,一個揚州。 而且你也只派兩個檢控官過去。 這能監督新政嗎? 其實公檢法具體的框架都已經成型,再加上法制之法,那就是如虎添翼。 但是司馬光又是那種非常傳統的儒家學派,他對于官員道德層面是看得很重,對于用人方面真是慎之又慎。 富弼點點頭道:“不錯,警察能夠取得成功,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他們是能夠拿到穩定的收入,而不需要去盤剝百姓,維持自己的生計?!?/br> 說到這里,他又安慰司馬光道:“慢慢來吧,以免得不償失?!?/br> 相國寺。 只見一個身披紅袈裟的白須老僧快步走向西北角落里面的一個菜園。 來到菜園門前,門口兩個小沙彌立刻行以佛禮,“住持?!?/br> 這白須老僧正是相國寺的住持慧明, 慧明道:“止諍可在?” 兩個小沙彌相視一眼,又瞧了眼慧明。 慧明閉目一嘆:“一刻鐘后老衲再來?!?/br> “是?!?/br> 慧明前腳剛走,立刻就有一個小沙彌反身入得菜園內。 過得少許,但見一頂轎子急急從院內行出。 轎子離開不久,慧明再度來到菜園。 只見一個肥頭大耳、膀大腰圓,滿面通紅的大和尚站在院中,雙手合十,“止諍見過住持?!?/br> 這人正是魯斌魯大師。 慧明打量了下魯斌,問道:“你現在可還清醒著?” 魯斌立刻道:“清醒。主持屋里請?!?/br> 慧明站在院里都聞到一股酒色之氣,“罷了,就在這里談吧。你可知道老衲急著找你是為何事?” 魯斌遲疑半響,“募役法?!?/br> 慧明又問道:“你怎么看?” 魯斌抹了下腦門上的汗,“住持,俺以為這錢也不是很多,又何必與王介甫發生沖突?!?/br> 慧明沉眉不語。 魯斌撓撓自己的光頭,道:“馬上就是青黃不接之際,百姓急缺糧食,一般這時候,糧價都會上漲。 如果我們降低糧價出售糧食,將會在短時日內收獲大量的銅錢,若還能聯合其他大地主一塊降價,那么鄉村里的銅錢將會變得缺少,到時朝廷收免役錢時,是必然會出現問題的?!?/br> 慧明道:“此事就交由你去辦?!?/br> “是?!?/br> “老衲先走了?!?/br> “住持慢走?!?/br> 慧明行至門前,突然回過頭來,“這大白天的你就少在院里廝混,讓人瞧見可是不好?!?/br> 魯斌點點頭道:“是?!?/br> 慧明走后,魯斌急急撓撓自己的大光頭,“都已經躲在這廟里,還是離不開這些破事。唉?!?/br> 說著,他又向外面喊道:“云云!云云!” 只見一個小沙彌進來,“師父有何吩咐?!?/br> 魯斌道:“快去將那婆娘喚回來,老子今兒很上火?!?/br> “是?!?/br> 外城,城西。 在一間大宅院內,只聽得里面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 這間宅院就是當初張斐租下準備自己住,結果被王文善伏擊的不祥之地。 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汴京律師事務所的會計部,畢竟內城寸土寸金,只能將會計部搬到外城來。 雖然是律師事務所,但是會計部已經成為事務所最為核心的部門,因為事務所最賺錢的業務就是計稅的業務。 如今已有百余人之多。 其中八成都是從官府里面挖來到刀筆吏。 “余江見過三郎,范員外?!?/br> 但見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來到廳堂,向坐在正座的張斐和范理行得一禮。 “余先生請坐?!?/br> 張斐伸手引向身旁的座位。 “多謝?!?/br> 余江是坐得筆直,這坐姿跟司馬光是一模一樣。 張斐問道:“聽說余先生之前在開封縣擔任押司?” 余江點點頭:“正是?!?/br> 張斐又問道:“不知余先生是負責什么事務?” 余江道:“在下之前在衙里專門負責民戶等級的判定?!?/br> 張斐好奇道:“我聽說干這活的押司,可都是非常有錢的,余先生為何要來我這里?” 一個等級判定,可能直接關乎到百姓的生死存亡,這種事是非常賺錢的,尤其是在開封府,喝點湯就能過得很滋潤。 余江道:“在下就是不愿意與那些同流合污,故而受到那些人的排斥,所以選擇來這里做事?!?/br> 張斐呵呵道:“余先生可想過報復?” 余江愣了愣,搖搖頭道:“未有想過?!?/br> 張斐道:“如果我給余先生一個報復的機會呢?” 余江道:“我與他們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但是并無恩怨,而且他們是不拿俸祿的,若不這么做,何以維持生計,我也不會做違法的事?!?/br> 張斐呵呵道:“如果違法成為一種習慣,那么合法就成違法?!?/br> 余江不明所以地看著張斐。 張斐道:“你應該知道朝廷最近要頒布募役法?!?/br> 余江點了點頭。 如今看報,已經成為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 張斐又道:“屆時朝廷會重新評估百姓的戶籍等級,余先生應該知道,這種評級里面有很多貓膩,而我們事務所也將會展開這方面的業務,確保百姓得到一個公正的評估。 到時我成立一個專門小組來辦此事,我打算讓余先生來當這組長,不知余先生可否愿意?” 余江皺眉道:“我倒是愿意,但是這么做,會得罪很多人的?” 張斐笑道:“我不是要得罪他們,我是要淘汰他們?!?/br> 第四百零五章 輔警 這北宋的吏治,確實是有些離譜。 其實在地方上管事的,多半都是吏,甚至許多決策上面,吏還具有決定權,官員天天都知道吃喝玩樂,那張斐的大舅哥許凌霄也屬于這部分官員。 許凌霄就好詩詞文章,處理公務并不擅長,是遠不如許芷倩。 在這個制度下,的確不太可能出現節度使之類的官員。 其實這也沒啥不好的,誰管不是管,在許多細節上,吏比官員靠譜的多,但是關鍵就在于,吏是沒有俸祿的,他們只能拿到一些補貼,當然,官員自己聘請的吏,就自己發錢,那就得看官員的財力,跟著韓琦混,那必然是吃香的喝辣的。 這兩點結合在一起,問題就大條了。 這一方面有權,但另一方面又沒錢。 結果不言而喻。 百姓找官府干點什么事,那不得塞點錢。 導致一般情況下,百姓也不愿意去官衙求助。 這一點要不改的話,就是再好的法令,也沒有任何意義。 但余達說得也很對,那些吏也沒有辦法,不撈錢,怎么去維持生計。 對此朝廷心里其實也有數,但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有一說一,這時期的北宋官員貪污的確實比較少,但是污吏卻是多不勝數,遠勝于唐朝。 在歷史上王安石頒布募役法時,中間還藏有一條不太起眼法令,就是“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