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386節
甚至可以奏請官家開放御街,給予那些沒有店鋪得百姓更多謀生的地方,這也必將得到多數百姓的支持?!?/br> 曹評微微一驚,“這如何能行?” 張斐道:“總警司現在可去御街看看,跟開放有什么區別?!?/br> 御街是明文不準百姓走的,但是現在御街的情況是車水馬龍,這才導致真宗、仁政他們出行時,百姓在路邊上跟皇帝嘮嗑。 自古以來,也就獨此一家。 曹評兀自搖頭道:“話雖如此,但朝廷要明文規定開放御街,可就收不回來了?!?/br> “如果我們總警署能夠保證,每天都保持御街清潔,以及在特殊時期,可以立刻封禁御街,給皇家出行,提供很好的路況,遠勝于現在,那為什么不行呢?” 張斐早就盯上御街,那么寬,那么長,不開放民用,這太離譜,要知道汴京城內本就土地不夠用。 曹評沉吟不語。 張斐又道:“其二,就是權貴侵占公共區域,建造房屋。這一點相信總警司非常清楚?!?/br> 曹評當即雙目一瞪。 張斐嘿嘿一笑,又繼續道:“那么這種情況就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來判定,第一,是否堵塞交通,以及會不會有安全隱患。如果沒有,也不必拆除,但必須每年繳納土地稅。 根據法律而言,土地不是屬于他們的,而是屬于國家的,必然是繳納一定地稅的,這也能令總警署獲得更多的經費。 第三種情況,就是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不管是權貴,還是百姓,一律拆除。 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不是一桿子打倒,如此一來,便可做到恩威并施,一舉數得?!?/br> 曹評聽完之后,突然看向張斐,“我現在越來越懷疑,這場官司就是一個陰謀,而你就是幕后的主使者?!?/br> 你這說得太完美了,顯然你是仔細考慮過的呀。 張斐面不改色,問道:“敢問總警司,我能從中得到什么?” 曹評眉頭一皺,好奇地看著張斐:“這一點我也很好奇,你為得是什么?” 張斐笑道:“當然是為了不辜負大家的期待?!?/br> 曹評困惑地看著張斐。 張斐道:“人人都可以雇人服役,唯獨我張三不可以,就是因為我有特殊才能,比如說鏟糞。那些大臣如此看重我,給予我這么高的期待,我當然也不能令他們失望,得做點成績出來。 正如這場官司,我們之前已經是卑躬屈膝,但他們仍舊糾纏不休,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滿足他們的愿望?!?/br> 曹評這才幡然醒悟。 就兩個字---報復! 純純的報復,不含一絲雜質。 曹評不禁是好氣又好笑,好心勸道:“這年輕氣盛,未必是好事啊?!?/br> 張斐笑道:“但事實卻是,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我只能全力以赴?!?/br> 唉……這都是你們自找的,將他弄到這里,結果……曹評笑了笑,道:“你先在將你的整改計劃詳細寫出來,我好好考慮一番?!?/br> “遵命?!?/br> 張斐說得很直白,但恰恰點中了曹評的軟肋。 皇帝的信任。 這對于曹家而言,是至關重要得,別看曹評擔任總警司以來,非常低調,啥也不干。 但其實他是非??粗剡@個職位的。 這個職位關系到整個東京汴梁的治安,哪怕就是個九品,也非同一般,因為肯定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來擔任的。 只要他在位子上,代表著曹家的地位就穩如泰山。 曹太后也是支持他擔任總警司的。 故此他首先要考慮的是,皇帝在此事上面的態度。 于是,他將張斐的計劃,擬寫成奏折,秘奏皇帝。 你要答應的話,那我就好好干,你若不做聲,那就算了。 然而,這個計劃,張斐早就稟報趙頊。 若沒有趙頊在后面兜底,張斐怎么可能敢這么干。 趙頊是絕對支持的,他就是要推動法制改革,拿到奏折之后,立刻召集他的宰相天團商議此事。 不得不說,這份計劃書,令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等人皆是眼前一亮。 開會之前,趙頊說要討論這事,他們都顯得非常緊張。 他們以為是要做違法處理,全部拆除,但沒有想到,卻是要做合法處理,在交通和安全的必要基礎上,全部都合法化。 這非常溫和。 王安石率先站出來道:“臣非常贊成這個計劃,其實人人皆知,里坊制度已經不適用于我朝,空有其法,等同于無法,故而才有這么多侵街的現象。若想合法管理,首先要使其合法?!?/br> “卿言之有理?!壁w頊點點頭,又看向文彥博、司馬光、趙抃等人。 司馬光沉默不語,他其實很喜歡這份計劃,但他心虛,他不好意思開口。 趙抃孑然一身,沒有任何顧慮,直接回答道:“臣以為這份計劃中,每一條都寫得非常好,非常合理,只要總警署確保他們能夠嚴格執行,那臣絕對支持,但如果他們執行不力,或者本就另有目的,那臣也會第一個站出來彈劾他們?!?/br> 文彥博道:“臣附議?!?/br> 司馬光這才開口也表示支持趙抃的說法。 這一批保守派,是深受慶歷新政的影響,他們雖然身為宰相,但是對于官府的執行力,是完全不信任。 這份計劃寫得非常詳細,條條都非常合理,但里面涉及到太多利益,太多貪腐的機會。 趙抃的話說得其實是非常直白,另有目的,指得就是總警署借機斂財。 能不能嚴格執行? 保守派始終對這個存有疑慮。 王安石是肯定支持的,這也是變法,跟他是統一陣線的,越多人希望改變,他就越開心。 至于執行問題,他認為自己一定辦得到,他骨子里就很傲。 沒有這個性格,他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他最終敗也是敗在這個性格上。 司馬光就剛好相反,芝麻大的事,他都謹慎再謹慎,糾結來,糾結去。 比如說,他非常認同王安石那份論弊政的奏章,只是他不認為,在短時日內,可以改變這些弊政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如同侵街一事,他內心也想改,但他又怕出亂子,走到今天這一步,他完全是被逼的。 此時此刻,他都很焦慮。 你張斐到底能不能行??! 這個計劃雖然不錯,但也很復雜,你怎么去判定是否存有安全隱患?又存在多少安全隱患? 既期待,又擔心。 趙頊改革的決心,是母庸置疑的,他也非常信任張斐,道:“這樣吧,先讓總警署試試看,只是勞煩諸位卿在旁好好監督,若總警署那邊有執行不當之處,當立即指出?!?/br> 一眾宰相拱手道:“臣遵命?!?/br> 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市改革 試試看。 也就是說不行就算了。 趙頊的語氣,在文彥博等人看來,也是充滿著擔憂,不是那么的堅定。 殊不知這趙頊一手明,一手暗。 畢竟這宋朝的皇帝,權力是受到諸多制衡的,這上有祖宗之法,下有士大夫階級,不是那種說一不二的,但趙頊想做得事,又特別多。 所以他必須要謹慎的使用自己的權力。 而他對于王安石的改革,那是給予了十分的支持,不管反對派說什么,他都是不為所動。 就是要改。 這也導致在與張斐的合作上面,他其實是沒多少力量的,也給予不了張斐太多支持,只能幫著張斐兜底,以及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支持。 不管是車牌,還是侵街,他都是順勢而為,順水推舟,表現得也是非常低調。 如果兩邊他都給予充分支持,那大臣們都會將矛頭指向他。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也承受不住。 然而,趙頊這種軟綿綿的態度,令整個政事堂,在對待此事上面,也是比較保守的。 王安石雖然叫得兇,但他可不會在這事上面出太多力,也就是嚷嚷幾句,表明一下態度。 僅此而已。 他此時也得保存實力。 但是目前的制度,是總警署隸屬政事堂,治安政策,必須得經過政事堂。 文彥博他們商議之后,就給總警署下達了一道非常保守的政令。 簡單來說,就一句話,你的奏章,得到官家的允許。 他們本來就對此持有保留態度,而皇帝的態度又那么的軟弱,他們就更沒信心,他們也不愿意背這鍋。 這奏章是你曹評上的,那就你來背吧。 我們可不是支持你的,而是要監督你的。 歸根結底,就是執行,執行,還是他媽的執行! 每個人對于官府執行力,都是充滿著懷疑。 也包括曹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