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322節
呂惠卿話剛出口,王安石就激動道:“那司馬君實真是好生卑鄙,竟然用女人的文章來襯托自己的文章?!?/br> 呂惠卿聽得是一臉錯愕,“恩師,此話怎講?” 王安石道:“平時也沒見誰吹噓他司馬君實的文章?!?/br> 呂惠卿忙道:“恩師說得是,司馬大學士的文章,可不能與恩師的相比?!?/br> 王安石瞪他一眼:“誰與他比了,只是他寫得確實不好,遮遮掩掩,藏東藏西,有話又不敢明說,寫得比佛經還隱晦,此非大丈夫的文章?!?/br> 司馬光的文章,他也看過不少,雖然有那么一絲絲鄙視,但他之所以這么生氣,主要是因為司馬光在里面夾帶各種私貨,大肆吹噓藏富于民,節流等政治理念,真是太不君子了。 這不是消費人家許仲途么。 “是是是?!?/br> 呂惠卿是連連點頭。 王安石突然問道:“你方才想說什么?” 呂惠卿道:“方才官家派人 傳信來,讓恩師待會去垂拱殿議事?!?/br> …… 司馬光本人倒是沒有在乎此事,他都不知道今日發,可很快,他就不得不知道了。 此時,司馬光正被文彥博、趙抃、呂公著等人的簇擁著,往垂拱殿行去。 “別說了,別說了,就當在下求求各位了?!?/br> 司馬光朝著文彥博等人是連連拱手,都恨不得給他們跪下,欲哭無淚地求饒道:“我那真不過是隨手一寫,也只是針對此事,絕無賣弄之意,還望各位高抬貴手,莫要再提了?!?/br> 他是真不喜歡出這風頭,皇帝開宴會,他都不愛參加,能推則推,渾身起雞皮疙瘩。 其實他們都知道司馬光的個性,難得出個風頭,肯定是要消遣他一番。 得虧蘇軾沒資格參與這個會議,否則的話,那肯定熱鬧極了。 文彥博兀自不肯罷休,一臉嚴肅道:“君實??!這好與不好,你說了可不算,世人自有公斷?!?/br> 呂公著撫須笑道:“文公言之有理,如今大街小巷,可都在談論你的文章,范公、歐陽永叔的文章,也未達到如此?!?/br> 司馬光真的快要哭了,“文公,晦叔,你們就放過我,都說了一早上了,你們就不累么?!?/br> 他當時真的就是手癢,寫了一篇,都沒有怎么去修改,他就沒有想到引發這么大熱議,真是悔不當初。 “咳咳!” 忽聽得兩聲咳嗽聲,司馬光偏頭一看,只見王安石走了過來。 “君實??!我這可要說你幾句?!?/br> 王安石板著臉道。 司馬光忐忑不安地問道:“說什么?” 今兒他非常害怕王安石。 王安石道:“你這平時也藏得太深,不顯山,不露水,可隨手一寫,那便是千古佳作,我方才拜讀了你的那篇文章,真是極為震撼,受益匪淺?!薄?, 只能說,在打擊司馬光這一塊,他是專業的。 反之,亦然。 司馬光真是臉都紅了,別人也就罷了,你王安石說這話,特么鬼信呀,就直接對臉噴,“我呸!你王介甫少在這里含沙射影,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br> 王安石揮起大袖抹去臉上的唾罵,委屈道:“君實,你這真是誤會我了,我對天發誓,你的那篇文章比倩兒那篇可真是好太多了,令人嘆為觀止。佩服!佩服!” 最后兩個“佩服”,他直接用爆破音,給噴了回去。 司馬光一抹臉,整個人就要抓狂了。 剛剛走馬上任的呂公著趕緊站出來,攔在中間,“時辰快到了,我們快些走吧?!?/br> …… 他們剛剛到垂拱殿不久,趙頊就來了,都不等大臣行禮,便笑著向司馬光道:“司馬學士,朕方才拜讀過你的那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令朕也受益匪淺??!” 司馬光還未反應過來,王安石先傻了。 司馬光也是一臉錯愕道:“陛下也看了那小報?” 這早上才出來的,你這就收到了。 太夸張了吧。 邸報也沒有這么快??! 趙頊點點頭:“今兒一早藍貴人出宮采辦貨物,聽到大街小巷都在議論這小報,就拿了一份給朕看,寫得真是非常好,故此朕才臨時決定召開這會議?!?/br> 什么? 原來這場會議的主題是小報??! 王安石人都是懵的,這小報的威力這么大嗎? 司馬光真是受寵若驚,紅著臉道:“陛下過獎了,那不過是臣的涂鴉之作,讓陛下,以及諸位見笑了?!?/br> 趙頊 笑道:“司馬學士過謙了,卿之所言,亦是朕之所想,朕委任卿修改此法,并非是要針對何人,而是希望能夠避免重蹈覆轍,又引發民怨。 至于許寺事所言,朕也有所聽聞,在朕看來,是無傷大雅,畢竟我大宋祖宗之法,事為之防,曲為之制,雖只是一條律例,但也要考慮周詳。而在討論之時,未曾考慮太多,也是可以理解的。 朝廷當然不會那么做,地方治安,當屬官府的職責,若生動亂,自然是官府管理不力,又怎能推卸給他人?!?/br> 曾公亮、文彥博、趙抃他們聽罷,是長出一口氣。 趙頊一表態,這事自然就平息了。 而王安石也松了一口氣,趙頊這最后一句話很賊,暗藏的意思,就是如果有人借機鬧事,你官府要管不了,我就拿你問責。 換而言之,就是說官府要管住這些大地主們,不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你要不懲治他們,朝廷就懲治你們。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歸主旋律 塵埃落地。 趙頊金口一張,佃戶修法一事基本上就算是塵埃落地。 之前大家所擔心的,還就是趙頊的態度。 如果只是許遵口嗨,那大多數人都不會放在心上,但是在這個時機,這話就非常敏感。 到底是不是趙頊讓許遵這么說的? 這才是關鍵。 大家那么鬧,那么叫喚,其實也就是希望引趙頊出來表個態。 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千呼萬喚沒有將趙頊會喚出來,一張小報,將趙頊給勾引出來。 而趙頊的態度,也很明確,朝廷是不會這么干的。 大家就都放心了。 他們哪里想得到,這里面其實藏著兩個三角關系。 張斐、許遵、司馬光一個三角。 張斐、許遵、趙頊又是一個三角。 司馬光圖的是,這條律例頒布,不會引起太多阻礙。 而趙頊圖的就是這一張小報,也就是未來的輿論權。 因為趙頊也從那場官司發現,這輿論權是多么的重要。 佃戶一事,所引發的民怨,其實就是輿論主導。 不錯,朝廷是不干凈,但地主也絕非是白蓮花,但當時朝廷是處于極其不利的情況,地主明明不仁,卻能占得輿論優勢。 在京城,是可以通過一場官司給扭轉過來。 但在地方上呢? 大臣的嘴就是皇帝的嘴,大臣的眼睛就是皇帝的眼睛。 這令趙頊感覺有種被束縛感覺。 而宋朝又沒有培養東廠、西廠的土壤,因為唐末宦官之亂,使得宋朝皇帝對宦官就非常防備,以及宋朝祖宗之法,也注定宦官是很難專權的,哪怕是大太監童貫,其實也就那樣,當時真正權傾朝野,玩弄權術的是宰相蔡京,這老頭才是六賊之首,也從未說哪個宦官可以凌駕于宰相之上。 這導致趙頊認為自己得在民間有專門的喉舌,為自己發聲,不能完全依靠大臣,當然,也沒有想過去依靠宦官。 張斐提供的小報戰略,是很好滿足了趙頊的野心。 然而,就沒有人想得到,這一套流程下來,為得竟是小報的誕生。 在會議結束之后,他們是倍感驚喜,他們認為是小報引發轟動,才引來皇帝的,才有這場會議。 這小報只是神來之筆。 關鍵還是司馬光運籌帷幄,出奇制勝。 大臣們對著司馬光又是一頓彩虹屁。 文章寫得太好了。 這一篇文章,就解決大家所憂,能不好嗎? 司馬光這保守派的掌門人,反而因此變得更加牢固。 司馬光也沒有察覺到趙頊與張斐之間的默契,因為他現在也有些心虛,這里面是有貓膩的。 他很想翻過這一頁,于是他回到審刑院立刻召開會議,繼續商議修改佃戶律例一事,并且希望速戰速決。 他認為這么一鬧,時機已經成熟。 此事鬧得這么兇,如果今后那些大地主還以辭退佃農來威脅朝廷,那真的打他們士大夫的臉,同時證明許遵說得才是對的?!?, 這都不用司馬光出馬,那些士大夫就會給制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