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33節
得虧張斐不是官員,不然的話,非得被趕了出去。 在坐的每個官員,都能夠倒背如流。 可話說回來,這個論證,確實比較完美。 等了一會兒,張斐見無人反對,這才繼續說道:“可見太宗是深明大義,且清楚的知道祖宗之法的唯一性?!?/br> 韓琦捋了捋胡須,低聲道:“此子之辯術,不在你我之下??!” 富弼笑道:“韓相公切勿妄自菲薄,許多話,他能說,韓相公不能說?!?/br> 韓琦謙虛一笑,又道:“也是??!他能坐在這里,其實就已經贏了一半??!” 確實也是,張斐的劣勢,其實也是他的優勢,他沒有那么多顧忌,反正都已經這樣了。 不少官員神色一變。 這真的是要定調??! 方才唯一性是張斐說得,誰承認呢? 你張斐算老幾? 但這么一解釋的話,可就不好說了。這太宗都認了,他都沒說自己的治國之道,他是說太祖的治國之道。他本也屬于開國之君,但他仍遵從太祖之策,試問誰又敢不認? 哪怕是從法制角度來看,這個邏輯也是可以具有法律效力的。 嗯……怎么有點熱。 這才剛剛開始,不少官員就已經非常后悔,跟張斐打這場官司。 他們寧可認錯,賠錢,免罪。 祖宗之法,竟然被一個耳筆之人給定調,這真是太離譜了。 也是他們所不能允許的。 第一百一十二章 疏議論 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娃,給他們講述他們所提倡的祖宗之法。 本就是很丟人的一件事,若還讓他給弄成了,那真是不如自殺算了。 但是這小子用太宗之詔令,去論述太祖之策,從而定義這祖宗之法。 這一招真是非常妙??! 是一環扣一環。 “嗯……你說得確實有理??!” 御史中丞呂誨撫須笑了笑,又道:“此條詔令確實是祖宗之法,但是你身為耳筆之人,應該知曉,律文之下,還有疏議。又作何解???” 這疏議首創于唐朝,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法制建設上,是有著極大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對律文的補充和解釋。 誰也不能否認,太宗的這條詔令是對祖宗之法的最好詮釋,不過張斐是從法制的角度去闡述,法制必須條例化。 于是呂誨以法制法,這詔令是為律文,那疏議呢? 疏議就是對律文的解釋,可見這些官員可不傻,打到現在,他們也知道是在打祖宗之法的解釋權。 張斐一臉從容淡定,反問道:“不知呂中丞對此有何看法?” 呂誨道:“祖宗之法與刑法有別,其作用主要是對于國家的建設和安定,祖宗之法的疏議,就應該是太祖太宗所行政策?!?/br> 不少官員聞言,是紛紛點頭,面露微笑。 但是門外的趙頊和坐在上面的王安石,則是略顯緊張。 王安石是決不能認這疏議的。 若將太祖太宗的政策視為疏議,那就沒得變。 這革新就得破故。 趙頊就更加不能認了,原本這祖宗之法還是模模湖湖的,他至少可以去爭辯,這么定調的話,他就必須得認。 張斐搖搖頭道:“我認為這不能作為疏議,只能作為一種參考,若是作為疏議,那將是違反祖宗之法?!?/br> 此話一出,全場人都懵逼了。 呂誨納悶道:“你說什么?太祖太宗所行之政策,違反祖宗之法?” 那眼神仿佛在說,再給你一次機會,把舌頭擼直了再說。 張斐搖頭道:“我可沒這么說,我的意思是,我們若是將太祖太宗所行之政策,去作為祖宗之法的疏議,則是違反祖宗之法?!?/br> 呂誨道:“你這與我說得有何區別?” “區別大了!” 張斐向許芷倩道:“勞煩許娘子,將紅色標記的文案發給諸位一份?!?/br> 許芷倩點點頭,捧起一沓文案,一桌桌發過去。 門外的趙頊著急??! 我的呢? 這事弄到現在,他也很緊張,可沒有方才那般閑情雅致。 他不是局外人,恰恰相反,如今爭辯得本質,乃是皇權與臣權。 還是許遵機靈,他知道皇帝就在邊上,這些文案,他也都是看過的,于是悄悄將手中文案遞出去。 趙頊激動翻開一看,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這上面寫得就只是太祖太宗的關鍵性政策。 說透了,大致可分為三條。 其一,武將勢大。 解決之法為:崇文抑武。 其二,外重內輕。 指得就是唐朝的節度使和五代十國的藩鎮割據。 解決之法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 說得殘酷一點,那就是讓你除了妹子,其余方面幾乎是一無所有,全都收歸中央。 其三,君弱臣強。 解決之法為:分化事權。 這些政策,就是那條詔令的最好補充??! 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等到他們看得差不多了,張斐才道:“這是我根據一些史料,總結的一些太祖太宗的政策,諸位可否認同?” 呂誨點點頭道:“不錯,不錯,你這寫得還挺詳細的,此為疏議,難道不對嗎?” 張斐反問道:“敢問呂中丞,這些政策,是不是都是對歷史弊政的修改?” 呂誨點頭道:“當然是的!” 張斐又道:“是不是也可以說是對歷史的總結,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br> 呂誨點頭道:“也是可以這么說的?!?/br> 張斐環目四顧,又問道:“諸位可否認同?!?/br> 除王安石和司馬光外,其余官員紛紛點頭。 哎喲!你們兩個老頭是睡著了嗎?張斐不依不饒地盯著他們兩個問道:“似乎兩位主審官并不認同?” 王安石、司馬光太了解這小子,上回盤問林飛時,一個個看似八桿子打不到的問題,愣是給他扯上了關系。 面對這小子的問題,最佳的方式,就是能不答盡量不答。 他們主審官,又不是嫌犯。 這樣就能夠為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官司打到這里,非常敏感,王安石也不敢盡信張斐。 可惜張斐盯著他們兩個的。 二人無奈之下,是充滿怨氣地點點頭。 好似受到莫大的委屈。 能不點,他們當然不點,問題是這不能不點,這真的是太祖太宗的政策,也是他們口中所提到祖宗之法。 “那好!” 張斐點點頭道:“諸位都認同太祖太宗所行之政策,都符合祖宗之法,也就是事為之防,曲為之制。 而太祖太宗所行之政策,是對歷史上所行之弊政,進行改正,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得遵從祖宗之法,對之前的弊政,進行更改?!?/br> “……” 這回輪到呂誨、劉述他們焦慮了。 而王安石、趙頊則是聽得心花怒放。 這解釋的可真是太絕了。 好小子! 果然是有套路的??! “不對!不對!” 呂誨搖頭道:“太祖太宗只是對前朝的弊政做出改正?!?/br> “非也!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