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我默然聽著他的話,任何的回應都無從說起。 “葉清川,你覺得我好笑嗎?”胡淵笑得陰慘,和著淚一起,“胡楊的尸體都沒找到,命理先生說他是意外死亡,陽數未盡,至少還有三年,所以魂魄在世間游蕩。他讓我花錢供燈,讓我請師父超度……我難道不知道這幫人坑蒙拐騙嗎?但是萬一呢……萬一是真的,萬一有用呢?” 林梁嫌林渡舟是累贅,把九歲的他丟在深夜無人的荒山上;胡淵愛他的孩子至此,甚至忍心犧牲另一條鮮活的生命。 我問,“所以你就信了那些無稽之談,甚至要用林渡舟的命來換?” 胡淵道:“你不是愛他嗎?葉清川,你也認識渡舟十年了,你不是說愛他嗎?渡舟死后你會變成什么樣?到時候你就明白我的心情了,我有什么不能信的。林渡舟和胡楊同月同日生,我只要讓渡舟和胡楊一樣,溺亡在29歲的10月15日上午,說不定就能讓他頂替我兒子的身體,胡楊就可以轉世,靈魂不用再游蕩。至于渡舟……他是我最偏愛的學生,我會感謝他,但我永遠不可能為他念《往生咒》……林渡舟不冤啊,他不是殺死了他父親嗎?他本來就犯了五逆罪之一,我做錯了嗎?” “林渡舟沒有殺死他父親!”掌心拍擊在扶手上,空氣炸開悶響,“你從林沉巖那里知道了林渡舟的過去?你早就知道林沉巖的存在,是嗎?” 初次見到林沉巖的時候,胡淵感到驚異。 比起書里寫的、臨床經驗中遇見的,胡淵從未見過任何一個分離性身份障礙患者像他這樣。 林沉巖承擔了林渡舟絕大部分的痛苦記憶和感受,并且毫無怨言,在任何必要的時候,都會出現占據主人格,并展開自我保護。 “我研究了一輩子的學問,第一次覺得真正派上了用場,”胡淵微微勾起嘴角,露出了志得意滿的神態,“讓林沉巖從堅定走向分裂,花了我好幾年的時間。途中為了避免他提前顯示出自毀傾向,我每個周末都要到劇院看你的演出,我知道渡舟也一定會來,我要持續地確保他還好好活著,一直到今年的10月15日?!?/br> “你想讓林沉巖占據主人格自殺?”我問。 可據林沉巖所說,他在每一次循環中,都會在最后的一段時間失去意識,到了溺亡的時刻,他在海水中醒來并自救,自救未果,進入下一次循環。 林沉巖沒有自殺。 那么在最后的時刻,代替林沉巖占據主人格、并且被暗示和催眠的人是誰? 在飄著燉湯的香味的院子里,白深坐在我對面,溫聲道:“至于你所說的第四個人格,如果他只是偶爾出現,而其他人格對他毫無記憶,那么這可能是一個‘出走’人格。其實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行為叫做‘漫游’,是指病人從自己無法排遣的心理困境或者無法承受的生活壓力中逃走,于是時常離開自己當前的狀態去漫游。他可能有比其他人格更加豐富的人生,完全具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飽滿的身份,有詳細的既往經歷,甚至可以用這個人格特點擁有自己的生活?!?/br> 難道是葉帆? 在他正式與林渡舟相遇之前,他和其他人格之間并不認識,而他只負責一次次的“出走”,占據主人格,消除林沉巖自毀的可能,關上他房間的門。無論最后被催眠的和決定投海的是林渡舟還是葉帆,或者陪伴著林渡舟的小黃豆,都并沒有進入循環,因為在溺海的最后時刻,是林沉巖醒來并死亡,因此他進入循環。 但為什么葉帆會進入第五次循環? 他說他在第四次循環出現的時候,主動認識了林渡舟。他們有了交集,可林渡舟并沒有進入循環。 ……對了,如果說死亡會進入循環的話。 那夜木棧道的燈光又晃進了記憶里,我想起葉帆說的話,“你在將近三年后的8月29日,開林渡舟的車去接他下班的路上,發生了意外,醫治了一段時間,還是離開了。林渡舟不堪忍受,在10月15日這天上午自盡?!?/br> 我在第四次循環中死亡,而葉帆是十九歲的我,我們一起進入了循環,不是因為他曾寄給我手表,或者說起碼不僅僅是這樣。 我說出了自己的推測,“如果林渡舟在29歲的時候沒有如你所愿溺亡的話,你是不是要等到3年之后,命理先生說你的孩子陽壽盡的這一年,再想辦法讓他出事?” 胡淵眼皮一顫,嘴唇開合,卻半晌沒有回答。 看樣子我猜對了。就連第四次循環中的意外,也并非偶然。 我下了定論,“你還真是喪心病狂?!?/br> “你的出現并不在我的計劃之內,”胡淵斂了情緒,聲調聽上去毫無波瀾,“葉清川,你就好好地待在這里,等到15號一過,你自然也就安全了。十年前你在我的課堂上聽到過‘分離性遺忘’吧?你放心,這不過是心理應激的一種反應,我能讓你忘記這段時間的所有事情。我對你夠好了,你只需要聽話。如果在我面前耍什么把戲,我自然也奉陪,反正我并不抱著一定要全身而退的打算?!?/br> 腳腕上鐐銬的刺痛越來越重,電流竄向全身。陰慘的燈光左搖右晃,我看見他手里的針管。時針還在走動,嘀嗒,嘀嗒,萬籟俱寂。 世界在漫長的沉默后倏然變得嘈雜,外面似乎下起了瓢潑大雨。 第66章 【1天】我來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