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俠且慢 第794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炮灰女配擺爛后爆紅全網、離婚后還是選擇同居(H)、不逞之徒(高干骨科NP)
夜驚堂在外面掌著船舵,回應道: “要去雪原那邊一趟,剛好從承天府路過,帶你回去看一眼?!?/br> 華青芷見只是回去看看,不是把她遣返退貨,心底暗暗松了口氣,不過還是有點茫然: “我跟著夜公子也幫不上忙,就為了帶我回家看一眼,便如此大動干戈,是不是……” 夜驚堂此行帶著華青芷往回走,是因為從青龍會那里收到了華老太師時日無多的消息。 他此行帶著鳴龍圖,如果能救自然得救,以華老太師的名望,對以后兩國一統有莫大益處;而如果已經為時已晚,華老太師是華青芷的爺爺,這種血脈至親,肯定得帶著盡快趕回去見最后一面。 不過目前尚未確認華老太師的情況,夜驚堂也不好直接說這種噩耗,當下只是道: “這有什么大動干戈的,順路罷了。再者你是我的幕僚,萬一再又遇上看不懂的東西,你也能當參謀不是?!?/br> 華青芷可不覺得自己能幫上什么大忙,但如今都已經出來了,她也沒選擇余地。見夜驚堂渾身濕透,便往里面挪了: “你要不也歇一會兒?” 夜驚堂是想在船艙里休息,但有上次讓鳥鳥掌舵,船直接沖上岸的經驗,他還是放棄了忙里偷閑的想法,回應道: “得有人開船,你要是無聊可以試著打坐練功,現在是順風,只要方向對,晚上就能靠岸?!?/br> “哦……” 華青芷也幫不上忙,當下依言收腿盤坐,學著陸jiejie的模樣開始慢慢練起了功…… …… 與此同時,北荒雪原。 時值盛夏,兩匹快馬一前一后,飛馳過泥土道路,來到了蒼東鎮上。 折云璃騎乘高頭大馬,頭戴斗笠提著長刀,打扮如尋常江湖俠女,轉眼打量著北地風光,有些失望的道: “這也沒雪,怎么能叫雪原呢?” 薛白錦依舊女扮男裝,在江湖人聚集的鎮子外翻身下馬,解釋道: “這里八九月份就開始下雪,來年四月才會解凍,所以叫雪原?,F在正值盛夏,再等一兩月就能看到了?!?/br> “哦……” 上次在海角港,薛白錦從江湖人口中聽到北云邊‘可能身藏奇遇’的消息后,便帶著云璃朝雪原疾馳,準備看看北云邊到底藏了什么大寶貝。 雪原位于北梁的崇北道關外,算是北荒唯一一塊能住人的地帶,其他地方都是積雪終年不化的高寒地區。 因為地理位置偏僻而苦寒,雪原基本上和天南一樣,算是劃在北梁版圖內的飛地。 不過和天南不一樣的是,天南有奉官城坐鎮,雖然沒王法,但沒人不守江湖規矩,治安甚至比梁州燕州這些邊境地區都好。 雪原則不然,因為北梁朝廷鞭長莫及,又沒有奉官城這種正派人物坐鎮,基本上就是群雄割據的局面,門派就是各路諸侯,手握一切生殺大權,不講道理也沒規矩,誰拳頭大誰就是王法。 此時兩人抵達的蒼東鎮,就是雪原的門戶,距離北梁的‘瞭北關’約莫兩百多里,而項寒師的師父薄鳳樓,當年就是被天瑯王釘在了瞭北關的城頭上。 雖然剛入七月份,但蒼東鎮已經相當涼快了,給人感覺似乎已經入了秋。 薛白錦帶著小云璃進入鎮子,可見小鎮上隨處可見帶著刀兵的北朝武人,其中大多數人是五大三粗的糙漢子,不過時而也能看到些衣著得體的武人,帶著門徒從街上飛馬而過。 折云璃向來好奇心重,提著刀走在薛白錦身側,一路傾聽著街邊的江湖消息,途徑中心的揚塵客棧門口時,發現里面坐著幾個看起來有點地位的小掌門,正在隔桌交談: “朔風城大張旗鼓擺英雄宴,邀請各路豪雄赴會,朝廷卻沒半點動靜,要我看,朔風城怕是已經受了招安……” “這不廢話,要是朝廷沒點頭,朔風城在打仗的時候,忽然在北疆集結這么多人物,和密謀造反有什么區別?我從鈞天府那邊得了點消息,據說是準備封北云邊大俠為‘北賢王’,用以制衡南朝的夜大魔頭……” “不可能,招安是真,但頂多和國師平起平坐。不過用來制衡夜大魔頭,應該是真的,朝廷如今真缺人……” “話說朔風城動靜這么大,會不會把夜大魔頭引過來?” “開什么玩笑?這里可是雪原!夜大魔頭來這里,不亞于咱們國師跑去天南撒野,只要敢露頭,南朝武圣就過來包餃子了。你讓夜大魔頭過來找死不成?” “那可是夜驚堂,燕京都敢去的人物……” “去燕京是出其不意,世上沒人料到他膽子大到這種地步,國師又在閉關,才讓他給鉆了個空子。咱們要相信上面的智慧,這次朝廷必然有所準備,夜大魔頭要是還敢來,我把桌子吃了……” “倒也是……” 折云璃悄悄聆聽片刻后,湊到薛白錦跟前,低聲道: “師父,你說驚堂哥會不會過來?” 薛白錦在異國他鄉聽到夜驚堂的名字,難免回想起了彼此往日的點點滴滴。 說起來,出門跑了這么久,她沒看出云璃的牽腸掛肚,自己倒是有點cao心那小子當前身體狀況的…… 聽見云璃詢問,薛白錦回過神來,斟酌了下: “聽江湖傳言,夜驚堂剛在大漠揍完神塵和尚,為你師娘報了仇,如今西海又在打仗,等他收到消息跑過來,英雄宴早就開完了?!?/br> “哦……” 折云璃好久沒見驚堂哥和鳥鳥,心底其實還是很想念的,當下輕輕嘆了口氣,又道: “那咱們就速戰速決,先去朔風城看看北云邊到底藏了什么大寶貝,沒有的話,咱們就順著北荒往西走,繞到西海諸部……” “北云邊不容小覷,還是得步步為營,先摸清朔風城的底細?!?/br> “哦……” …… …… 時間轉眼入夜。 華家莊園內燈火通明,原本散在各地的華家子侄,都已經趕了回來,聚在老太師的院子外,面帶愁色等著消息。 而同在承天府的世家大族,也派了人過來慰問老太師當前的情況。 華俊臣作為華家的嫡長子,此時則坐在正廳之內,招待著李嗣等貴客,眉宇間愁云不散。 月牙灣一戰后,華俊臣帶著殘部‘僥幸’逃脫,用了近十天時間躲躲藏藏,才繞過西海諸部,從落日峰一帶回到了西海都護府。 結果一行人屁股都沒坐熱,就從趕來的管家口中,得知了華老太師臥床不起,時日無多的消息。 華俊臣作為嫡長子,父親病重不可能不歸家。子良公公都死了,李嗣和寅公公等人,也不想留在西海都護府白給,于是便向燕京申請撤退,收到許可后,便一起返回了湖東道。 李嗣在華府停留探望,并非感恩華大劍仙一路不離不棄,而是華老太師確實有這個資歷。 華老太師如今已經年近八十,在大魏開國前,就已經入仕,一路從地方官坐到宰相的位置,執宰多年,也曾當過梁帝的老師,在梁帝繼位前,可以說北梁就是華老太師在一手把控。 后來告老還鄉,也并非華老太師干不動了,而是君權與相權之間存在沖突,梁帝剛繼位還是‘主少臣強’的局面,以梁帝的性格,必然會動刀子。 華老太師教過梁帝,也已經看透了官場,未等梁帝動手,就干凈利落的選擇了自己體面,辭官歸鄉開始頤養天年,連家中子侄都沒入仕,一直到今天。 雖然早已經不在朝堂,但華家的地位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畢竟主動辭官歸鄉,合了梁帝的意,如果有必要,華老太師再度復起,也不過是梁帝一句話的事情。 就算至死都沒再度入朝,那等到華老太師壽終正寢,華家就陷入了衰落的境地,必須依靠君主來維持地位。 而胖太子母系出身低微,斗不過幾位皇子,同樣需要一個大世家當左膀右臂。 華老太師已死沒法再獨攬大權,華家又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無疑是托孤的最好選擇。 可以說如果不是華青芷莫名其妙和人私了奔,這太子妃之選根本跑不掉,而華家再度得勢也是必然。 李嗣坐在正堂中,分析著華府的局勢,忽然有點明白,夜驚堂為何把華青芷擄走了——這是一步釜底抽薪的大棋! 只要擄走華青芷,太子就沒法和華府結姻。 沒有華家當背景,太子選擇其他太子妃,很可能斗不過有王家當背景的三皇子。 三皇子勢頭太猛,只要梁帝一死,必然出現奪嫡內亂。 內部陷入奪嫡之亂,外部還大敵當前,這不就妥妥的滅國之兆? 這布局之長遠…… 南朝背后有高人啦…… 李嗣越想越是驚心,同時也思考起,到底是什么高人,給夜驚堂出謀劃策,指點出了‘擄走華大小姐’的妙計…… 而與此同時,華府莊園之外。 踏踏踏…… 星月之下,一道黑色殘影,沿著河道往燈火通明的山莊飛馳,沿途只在河面上留下一串蜻蜓點水般的細微漣漪。 鳥鳥飛在高空之上偵查情況,夜驚堂則背著華青芷在河面起落,自從下午在湖面靠岸,已經如此奔行了近兩個時辰。 華青芷趴在背上,也不清楚跑了多遠,雖然夜驚堂輕功極好,幾乎感覺不到顛簸,但胸口和脊背細微磨蹭,這么長時間下來,還是感覺奶奶都蹭麻了…… 發現夜驚堂已經汗氣蒸騰,依舊沒有停步歇息的意思,華青芷也意識到了不對,湊在耳邊詢問: “夜公子,你怎么這般著急?是不是我家里出事兒了?” 夜驚堂眼見距離府城只剩十余里,此時也沒再隱瞞,柔聲道: “沒大事,就是華老太師年事已高,身體不太好……” “???” 華青芷聽見是爺爺出事,柔雅臉頰當即慌了。 華青芷因為幼年習武落下殘疾的事情,和華俊臣關系其實并不是十分親密,再加上華俊臣不怎么通文采,讀書識字、琴棋書畫,乃至為人處世之道,基本上都是華老太師閑賦在家時手把手教的,祖孫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 瞧見夜驚堂不計代價千里奔襲的模樣,華青芷只以為爺爺已經駕鶴西去,眼淚都出來了,想詢問卻不知從何問起。 夜驚堂感覺到了華青芷的情緒變化,連忙道: “沒事沒事,我帶著鳴龍圖和安宮丸,只要趕到就絕對能救回來?!?/br> 華青芷聽見這話,便想催促夜驚堂再跑快點,但夜驚堂一路緊趕慢趕,雖然沒告訴她消息,但必然已經盡了全力。 華青芷嘴唇囁嚅幾下后,最終還是抱住了夜驚堂的脖子,什么也沒說,只是望向華府的方向。 踏踏踏…… 夜驚堂為了及時趕到,一路上都是高速巡航,直到距離華府還有三五里后,才放緩腳步,以免被附近的高手察覺。 華青芷趴在背上,看著故鄉熟悉的景色,心底也愈發緊張,生怕入眼就看到滿院披麻戴孝的場面。 但好在情況比她預想的要好一些,雖然華府門外停滿了各大家族的車馬,也有不少文人仕子在外面圍聚,但管家仆人還是保持著笑容待客,并沒有換上喪服。 華青芷暗暗松了一口氣,忍不住輕拍夜驚堂肩膀: “快點快點,爺爺就住在后宅的文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