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長媳 第76節
虞憐原先想著,趁著皇帝后宮亂起來的時候,搞點肥皂發明賣,掙點銀子,她還隱約記得從前從網上科普視頻里看到的肥皂制造辦法,這個想法準備等搞完酒再折騰,后來也沒準備弄了,她只想低調低調再低調,希望安安穩穩蝸居在這一方天地,等著亂世過去。 是的,亂世。 她看出來了,亂世忽然就來了。 外面亂成一片,皇帝要么國土被各地起義軍分割而治,要么能忽然雄起,把所有起義軍都滅了,不然他的皇朝休矣! 至于勝利者是誰,下一任皇帝誰來當,下一任國號是個啥,那都不是她這等小屁民能考慮的。 算一算,前一世她最高成就也就是個年薪百萬的hr高管,比起一般人收入是不錯,但總歸在正常人范疇,穿來這里,她唯一干得比較出格的,就是算計了所有人演了一場戲,逃離了原身尷尬的處境,給自己找了一方容身的天地。 從此以后,她最大的想法就是當個有錢一點的地主,歲月靜好,一直到老。 千算萬算本以為剛收了大片田地成了地主,會是事業上大展拳腳的時候,卻沒想到會碰上亂世…… 虞憐想到自己該死的運氣! 小時候有錢親爹剛找到貧民窟的她準備領回去繼承億萬家產,還沒呢她爹破產了;長大后剛拿到年薪百萬的合同,就穿了;穿到出身不錯的魏國公府千金小姐身上,原身卻處境尷尬,四處危機開局不利…… 再一次長嘆出聲。 這會兒她正站在農田上,第三年,她說啥也不管了,怕繼續鬧災,第三年所有田地都種上了大麥,只留了小十來畝上等田種了點小麥和栗米,準備自家留著吃,哪怕遇上災害,就十畝地的虧空她能虧得起。 好在這一次,雖是延續了上一年的干旱,卻撼動不了虞憐什么,她的大麥抗旱能力杠杠的,尤其是上等田更是大豐收,上邑村的百姓頭兩年靠著虞憐接濟的大麥才平安度過,第三年他們也怕了,看救過自己命的大麥眼神也跟看見親人一樣,第三年跟著虞憐全部種了大麥。 這一年上邑村都豐收了。 如今田地里到處一片金晃晃的顏色,村民佃戶到處都在搶收糧食,虞憐這邊也不缺人。 外邊百姓流離失所,有不少逃難來的百姓,虞憐見了不忍心,倒是收留了一些。 她不是隨意散發圣母心,一來怕亂世里人手少守著這么多糧食就像是小兒抱金,容易被搶劫,外面難民來了這么多,實在逼到極限,必定有人搶劫,不如主動伸出援手,將這些危機都化解了,讓那些難民賣身給她,成為她的自己人,等亂世過去后,這些人若要歸鄉,她就奉還賣身契,若要留下來,可在她田地耕種,也可以在工坊里做工,總歸有活路,總比在外頭等死強。 二來,她還做不到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在自己面前餓死渴死,看著人家吃孩子吃泥土也能無動于衷。 那些枯瘦絕望的面容……從影視劇照片里文字里只言片語很難感受到,真正親身經歷其中的人才從心里被深深震撼,虞憐的心理下限也一再地被刷新。 索性前面賣酒賣罐頭掙了不少錢,她拿出一部分,在上邑村邊上的荒地上,建了個新的村落,讓這些難民在那邊暫且落腳,房子是最簡單的土胚草屋,全是災民自己動手,他們感恩戴德,恩人給他們糧食,供他們吃喝,讓他們有力氣建造房子,活了下來。 這個村落本來沒有名字,有人便叫難民村,再后來都在傳收留他們的恩人是個大善人,便稱為善村。 虞憐看著村民冒著汗的消瘦臉龐,渾身流汗,卻冒著喜氣洋洋的勁兒在努力地收割大麥,不免再次嘆氣。 古代時候,尤其是亂世百姓的生活如何艱難她算是見識到了。 但過得這樣艱難,朝不保夕,但凡有一點點收成和希望又能喜得恨不得親吻大地千恩萬謝的模樣也叫人心疼。 來幫她的田地收割的都是善村的村民,這些四面八方逃難來的百姓深深知道外界有多么混亂,自從被收留就勤快做事老實做人,很怕被趕出去,無論男女老少皆是如此,倒是有煽動鬧事的,那等人還沒等鬧開,要么被竹影一劍叉走了,要么被難民自己給圍毆死了。 誰也不愿意讓好不容易得來的平安飽腹落了空,再去外頭,能去哪里?能走多遠?怎么活下來? 上邑村這邊地處偏僻,情況比外面已經算得上世外桃源了,尤其是虞憐家的田地,十里八鄉都知道她有糧! 但為啥沒人敢來搶?她家兩個男人會武功殺了好些人震懾不說,還有大好幾千號的難民都賣身給了她,都護著她,咋搶? 虞憐發著呆想事,一陣陣微熱的秋風拂過臉面,帶來一陣陣新鮮麥香味兒。 不時有村民路過,親切地喊她憐姑娘,憐丫頭。 虞憐皆一一回應。 這兩三年以來,經歷了各種災害,她和這個家和這個村民也緊緊聯系了在一起,好似一個真正的大家族一樣,沒有矛盾,有的只是同渡難關的齊心協力。 村民因著她的大麥才生存下來,對她心存感激,她對村民亦是如此。前期還沒有難民村的時候,別的地方莊稼欠收,唯獨她大麥收了不少,那時鬧了不少小偷強盜,不少村民自發住到她家附近,連一向不和的村長也派幾個兒子輪流過來,幫著守護她糧庫,一路并肩作戰下來,攢了不少情分。 這時,忽然一陣稚嫩的驚慌聲響起:“嫂嫂,嫂嫂救命啊,官府又來征兵了,他們要把二哥三哥都拉走!” 虞憐陡然一驚,朝廷瘋了。 真瘋了。 第97章 易主 ◇ ◎結尾修,添了一段,一定重看◎ 連十歲稚童都強征當兵, 不是瘋了是什么? 只怕皇帝內憂外患,已經走投無路,如瘋狗一樣跳腳。 前一年來征兵的時候, 官府便想把雙胞胎哥倆拉走一個當兵去,是虞憐塞了銀子才躲過一劫, 但村里其他十來歲以上的少年都沒躲過,不管你是不是獨子, 年齡到了,通通拉去當兵,沒有得商量。 孩子們的小夫子華天曲那樣瘦弱只會讀書的少年郎也被強行拉走了,虞憐使了銀子, 想把他保住,她深深知道這個少年半點功夫也沒有, 就他那個體格,上戰場也是給人送的命。 但沒想到, 年齡到了的少年, 官府也不收銀子,不放人! 好在后來, 竹影說他半路去將人劫了出來,但怕被官府的人發現, 也不敢叫少年回村,給了他銀子和一袋口糧, 讓他去別處躲躲。 竹影是這么跟虞憐說的, 實則他看華天曲頭腦靈活, 念書極好, 就送去了跟主子聯絡過的商號, 讓人送到主子身邊, 看能不能用上,主子這會兒鐵定缺人。 誰叫他那方勢力是所有起義軍中勢力規模人數最大的?皇帝見了都怕得直哆嗦,將他列為心頭大恨,頭號需要剿滅的賊寇! 皇帝的主力軍都集中在主子那頭,壓力自然也比其他雜牌軍要大得多,但也不知道皇帝的人太差還是主子的火力太強,皇帝越是送,主子越是強,一波波地投降給他送人頭。 不過這次,皇帝眼看是要完犢子了。 邊關失守,金遼聯軍連奪數十城,眼看京城老巢都要被搗了,皇帝只能撤兵,轉回去對付金遼。 也因此這回才狗急跳墻,不管是幾歲的孩子,只要是個男娃,能拿得起兵器,就通通送去戰場。 那些普通的起義軍趁著皇帝顧不上首尾,仍然在四處sao擾,皇帝內憂外患,狗急跳墻,怕是撐不了多久了。 “只怕是自己人還未分出個勝負,江山已經被關外蠻子奪去?!?/br> 所有人都這么認為,那些有些底蘊的家族已經開始掏銀子輸送人手準備幫皇帝一起御敵了,先把關外那些蠻子野人趕走再說! 對這些世家大族來說,自己人鬧一鬧沒事,皇位易主,改朝換代也沒事,但絕不能讓江山落入外族人手中,所以在鬧起義的時候,這些大族一個比一個跑得快,誰也不管。 但誰也沒想到,在這個關頭,最大的叛軍華字旗叛軍沒有趁著這個機會一舉向京城進兵,而是突然調兵,從另一頭將金遼逼退百里。 從這一點上來看,華字軍贏得了天下百姓和不少世家大族的好感,人人都在猜想,華字軍的首領是什么來頭,看得出來應該出身不凡,見識深遠,極有擔當。否則別的起義軍還在趁著皇帝首尾不顧的時候四處搗亂掠奪,他怎么不乘勝追擊,而是先選擇了先御外敵? 經此一戰,有些早有想法的家族開始暗戳戳地接觸華字軍,若是能輔助華字軍成大事,將來就是開國功臣,誰不想要這個功勞? 當然自古以來,起義大軍不知凡幾能成功的有幾何?會下場的家族也就三兩只膽子大的,大多數都裝聾作啞,不敢冒險,一旦冒險,等皇帝收拾了起義叛軍,回頭就能把你當成亂臣賊子收拾了。 然而誰也沒想到,華字軍首領倒是高傲,誰家遞來的橄欖枝都沒接,他打完金遼,轉頭就沖向京城,順著京城這條路線,連奪數城,眼看用不了多久就要把皇城拿下了,京城里人人自危,百官脫下朝服辭官避難的大有人在…… 這些事還沒從外頭傳進來,上邑村實在太偏僻了,至少要落后一兩個月的信息差,眼下虞憐獲知的消息是關外遼金聯軍破了邊關,從大后方直逼京城,皇帝老巢危矣,故而狗急跳墻,連十歲孩童都要送上戰場去送死。 她回來的時候,官府的人已經在上邑村作開了。 四處可聽見小孩的哭聲,大人的求饒聲,虞憐皺著眉匆匆跑進自家院子。 她家人最多,今兒個公爹和竹影出門購買物資,為今年過冬做準備,他們倆沒在,那些家里沒男娃的村民和善村的難民倒是過來了,圍在她家里,幫著護著兩個小孩。 三四年下來,當初從京城下來的兩只小矮冬瓜如今已經長大了不少,個子更是蹭蹭往上拔,虞憐瞅著,再有一兩年興許要趕上自己了,這就是習武之人的好處,兩個男孩皆有了少年的模樣,此刻赤紅著臉和眼睛,扶著年邁的祖母,氣得拿起木劍要與官兵決斗。 他們不怕被拉去當兵,也不怕去送死,就怕死了之后爹娘嫂嫂祖母meimei沒人照顧,嫂嫂從小就跟他們說,他們是家里除爹以外唯二的男子漢,爹年紀逐漸大了,遲早會老,只有他們才能護住一家人。 方才,祖母為了護著他們不惜給官兵跪下,求官兵不要把她兩個年幼孫兒帶走,那些官兵竟然踹了老太太一腳,氣得兄弟倆差點沖上去跟他們拼命,被村民拉住了。 民怎么跟官斗? 虞憐進來時,倆小子徹底紅了眼睛,大的華言扶著祖母,另一個小的華行跑了過來,顧不得什么一把抱住她的腰,將臉埋在她懷中,眼淚掉了下來,不停委屈地控訴:“嫂嫂……” 虞憐輕輕摸了摸小子的腦袋,“莫急,莫怕?!?/br> 抽了抽鼻子,好不容易話說清楚了,也不為自己告狀,不為自己被拉去征兵的事說什么只控訴說:“他們踹了祖母一腳……” 聲音哽咽,委屈得不行。 虞憐輕輕拍了拍弟弟的小腦袋。 往里面一走,老太太年紀大了,本來腿腳就不利索,再被成年男子踹一腳,好半晌還是站不直,站不穩,依靠在孫子身上,喘著氣。 虞憐過去,老太太渾濁的眼淚落下來,“憐兒……” 虞憐蹲下來,親自給老太太揉了揉腿,然后站起身來,對著那些官兵道:“我的兩個弟弟十歲不到,還未到征兵年紀,還請通融?!?/br> 官兵見她生得好看,氣質不凡,言語上倒是客氣兩分,然而還是強硬拒絕了。 如今世道征兵不容易,已經征了一波又一波,大批男丁不是死在戰場就是被餓死,現在上頭下了死命令,若是征不到兵,就把他們這些在衙門當差的都送上戰場充數去。 死自己還是死別人,這有得選? 虞憐還要說什么,兩個人高馬大的官兵已經不肯等了,不耐煩地將她甩開,虞憐往后退了數步,被華行扶住,他上前一步,將嫂嫂護在身后,狠狠瞪著官兵說:“嫂嫂,不用跟啰嗦,我不要你低聲下氣求他,我跟他們走,我去當兵!” “我有武功,你不要怕我去送死……” 虞憐眼睛微酸,看著少年抽條后顯得并不強壯的身體,上前拍了拍他的肩,“你們還小,還輪不到你們逞英雄!” 她掏出兩張百兩銀票,官兵的眼睛都看直了,虞憐冷笑:“一個人,一百兩?!?/br> 官兵眼睛發亮,但是想起征兵的困難和上頭的強制要求,還是搖了頭。 虞憐又出價兩百兩,官兵還是搖頭。 虞憐心里沉得越發厲害,看來這個皇朝是真的要完了,若不是上頭強制要求,這些見錢眼開的官兵又怎么會對百兩銀票無動于衷? 最后虞憐給出了百畝良田才保住了兄弟倆。 一人一百畝上等良田。 兄弟倆圍在祖母和老太太身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怎么那么貴,嗚嗚,我們不值那么多田,嫂嫂的田嗚嗚,我去換回來……” 虞憐長嘆一聲,她手上攏共也就四百畝上等良田,一下子去了一半,的確元氣大傷,然而在她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兩個孩子才半大少年,換作前世才上小學的年紀,哪怕跟著竹影和爹學了點拳腳功夫也上不得戰場,只要去了便是送死,她如何舍得? 錢沒了再掙,地沒了也能再添置,唯獨人沒了便什么都沒了,她不能讓祖母公爹婆婆兩次白發人送黑發人。 只要挨過亂世,她有信心再把地賺回來,還要當更大的地主! 竹影和華詹拉著一車物資回來,才發現家里亂成一鍋粥,上邑村各家各戶都哭聲震天,一問才知道官府又來強行征兵了,去年才被征過一波,好多兒郎也不知是死了還是如何,到現在也沒回來,現在又來拉人,連十歲稚童都要,簡直滅絕人性。 華詹拳頭握得咯咯作響,竹影直接抽出佩劍,“我去縣衙把那狗官殺了?!?/br> 華詹按住竹影握著劍的手,沉重搖搖頭,他固然可以殺了狗官,但卻解決不了最根本的問題,那些兵是被送到州府的總兵營地,而非縣太爺府上,縣令再糊涂也是一個聽令辦事的人,殺了他沒用。 只有結束亂世,才能一勞永逸。 不過雖然不能殺了縣令狗官,但是上邑村那些年幼無辜的孩子卻不能再讓他們去送死,竹影和華詹便研究了解救辦法,他們決定去半道上截人。 就如之前竹影把華天曲押去當兵路上救回來一樣,他們準備先將這些孩子安置在外面等到風頭過去了再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