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書迷正在閱讀:我讓前任高攀不起、誅仙之悠然見雪、影后O的小貓A、玫瑰先生、[陸小鳳同人] 用生命在賣癡、[咒回同人] 伏黑家溺愛日常、[綜漫] 天與暴君是神女、[咒回同人] 在高專討飯的日子、[海賊王] 草帽航海團的財務總監、[綜漫] 偉大航路戀愛中
步千雪霍出一張臉把有點沾親帶故的都拜訪了一遍,東拼西湊湊足一百兩,重新租了一個環境較好的四合院,又置辦了不少家當,買了輛馬車,一百兩就去了大半,剩下的錢加上安遣費估計撐不到發俸祿,因為朝廷半年才發一次俸祿,而現在才九月初,她還得另想辦法。 步千雪第一天去中景辦公,才知道入大承門要文書和蓋私印證明身份方可入內。 在華國印章、文書和文牒都可以證明身份,皇帝的私印為寶璽,其他皇室成員的私印則為私璽,勛貴和官員的私印就叫士印,其他人的私印則為私章;文書即任命文書,文牒則由戶籍所在地出具。 至于各衙門和官府的官印并不跟隨官員流動,只在赴任和離任時進行交接,若遺失在任保管官員會被治罪,所以交接的時候都很慎重。 沒進督察院以前,步千雪以為督察院人不多,進來才知道,她錯了,整個督察院有品級的加上沒品級的竟有九十多人,當之無愧的朝廷大署衙。 來報道的時候,還被做右督御史耳提面命了一番,讓她認識到身為言官諫官的責任和使命,真的是即期待又興奮。 因朝廷官員或多或少都進行了捐贈,地方官得知后,為了表忠心也都踴躍的進行了捐贈,勛貴有爵位者也都望風進行了捐贈,到天福三年年底,原本匱乏的國庫已經有五百萬兩。 雖然勉強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并非長久之計,所以一過完年,石忞就把涉及的相關署衙官員都宣到文宣殿進行了談話。? 第二十九章 遣散部分宮侍, 整頓宮內事宜,開始執行的時候遇到了一些麻煩,但在石忞緊急處理后, 還是在規定時限內, 完成了整改,到天福三年低,宮侍已經由原本的一千三百多縮減到八百, 并舉行了天福四年宮中采購競標,由出價低質量好的商家奪得, 加上各地、勛貴進貢的物品, 大大降低了宮中成本。 天福四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也是石忞心中的改革之年, 借由國庫匱乏的由頭, 著令戶部牽頭, 江河暢全程參與,其余涉及署衙配合, 對現有的賦稅制度進行完善和增加。 新年下的第一份圣旨就是頒布最新的《華國官員管理法》,在原有的基礎上, 更加細致的規定了各級官員的職責和義務, 并規定從上到下辦公皆上五天休沐一天, 原有的節假日當天休沐不變。 另外全國官員從上到下皆在原本俸銀的基礎上增長百分之五十,俸糧不變。俸祿發放形式也做了一些改變,由原來的每半年發放一次, 改為俸銀按月發, 俸糧依舊半年發一次。 繁都官員每月月初按署衙順序到戶部領取俸銀,每半年到太倉領一次俸糧;地方則由省府參照朝廷模式統一發放。除了在待遇上大幅度提高以外,也對官員可能犯的各種罪行進行了更細致的懲罰規定。 每次想到百姓見官無路, 石忞就寢食難安,在現代歷史成績堪憂的情況下,她除了在衙門外擺個大鼓給百姓鳴鼓伸冤以外,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借著新年新氣象,將這個決定也下發到了各地方,并要求各級衙門將文書張貼和大力宣傳大鼓的作用。 旨意傳到各地并落實完成,已經是天福四年四月,隆冬退散,春日登場,以農耕經濟為主的華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片農忙景象,就連繁都周邊也都是春意盎然。 繁都東邊郊外田間,壯年男女們一片忙碌,犁田的犁田,栽秧的栽秧,從遠處引來的河水已經將所有的良田都灌滿,在初晨的陽光下波光粼粼,和種下不就的秧苗組成了未來豐收的樂譜。 站在遠處管道上遙望的幾人與田間忙碌的景象,顯得格格不入。 “他們在那站了一早上了,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你們誰認識嗎?”正在犁田的女農戶忍不住大聲的向隔壁田正在栽秧的人問道。 “我們哪里認識那樣人,他們看穿著都不是普通人,別是來圈地的才好”手腳麻利不停栽秧的男農戶頭也不抬的大聲回道。 一聽到對方說圈地,女農戶也沒了再說的心情,她家的一個遠方親戚就是因為被圈地,家破人亡,現在活都活不下去了,現在只剩一人獨身投奔到她這里,想想都令人害怕。 當今陛下雖然免了他們三年賦稅,可是權貴霸占土地一事根本沒有人管,他們這些小老百姓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他們希望陛下能看到他們的難處,可今年都天福四年了,陛下都還沒有什么舉動,希望被一點點磨滅。 “離村里還有多遠?”站在管道上的不是別人,正是趁著休沐微服出巡的石忞一行。 “不遠,轉過前面那個彎就到了”前去探路回來的內禁軍恭敬回道。 “那走吧”第一次這么真實的見到田間耕作,一不小心就看久了。 石忞這次出城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子民耕作的情況和了解一下基層百姓的生活,沒有任何行程,也沒有任何提前安排,完全順心而走。 她最討厭的就是那種明明要來查,還要提前一個月告知,弄得雞飛狗跳不說,查也查不出什么,因為你能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有什么意思?走過場?! 她最不喜歡的就是走過場,該怎么辦就怎么辦,有走過場的時間還不如多辦點事實。 這次出來,她只帶了路關初、喜夏、凡秋和四名內禁軍,凡秋帶了一個人先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