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975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至于年號,更是五花八門,又擬永昌者,有擬順治者,亦有擬承乾者,一時間議者紛紛。 前者雖號永昌,但是歷史上使用這個年號的沒有一個能長治久安的。 中者與張順名諱犯沖,直接棄之不用。 后面一個承乾,除了像個人名以外,沒有什么不妥得了。 本來張順已經選定了這一個,不意有一天他誦讀《易經》,正好看到這么一句話:“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不由眼睛一亮。 這句話如果以“乾元”為主語,那么被大明“始終”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如果以“統天”為主語,也可以理解為把“大明始終”,也不是說不過去。 并且,相對于承乾這種老生常談的年號,顯然統天就霸氣多了。 一念之差,張順朱筆一揮,遂定下以統天為年號。 既已遍封后宮,張順又下旨冊封功臣勛貴及死戰之士。 敕封原弘光帝朱常洵為大明王,原崇禎太子朱慈烺為小明王。 由于小明王朱慈烺自義軍入京以后,“不見蹤影”,張順又下旨搜尋,以便早日受命。 敕封李自成為寧親王,耿仲明為懷順郡王,葉廷桂為鎮朔郡王、張維世為鎮代郡王、代善為平東親王、索倫部首領博穆博果爾為索倫汗,下轄六個千戶;科爾沁左翼滿珠習禮為親王,吳克善、洪果兒為郡王;科爾沁右翼巴達禮為郡王,若再加上大小明王,攏共一十二王。 敕封張慎言為輔國公,以彰其治理輔助之功。 封陳長梃為征西將軍,晉鎮西公;封蕭擒虎為征南將軍,晉鎮南公;封盧象升為征北將軍,晉鎮北公;封張三百為征東將軍,晉鎮東公。 敕封祖大壽為衛國公、大同總兵王世仁為鎮朔公、宣府總兵李國樑為鎮代公,副總兵楊國柱為歸義公。以上為開國九公爵。 遂后,宋獻策以說降定策功,冊封武侯,名列諸侯第一。 呂維祺以歸順功,冊封為弼侯,名列諸侯第二。 洪承疇以分師之功,封智侯,名列諸侯第三。 曹文詔以鎮守地方并殺阿濟格之功,封威侯,名列諸侯第四。 李定國(張如靖)破尚可喜,斬孔有德,封忠侯,名列諸侯第五。 張鳳儀以決戰奇襲之功,封鳳侯,名列諸侯第六。 黃得功以奪取遼陽之功,封剛侯,名列諸侯第七。 張胖子以奪取登州之功,封烈侯,名列諸侯第八。 姜襄,以殺喇瑪金州之功,封翼侯,名列諸侯第九。 李過以血戰黑石嶺之功,封毅侯,名列諸侯第十。 曹變蛟以破開封功,封壯侯,名列諸侯第十一。 劉成以殺山西巡撫宋統殷之功,封肅侯,名列諸侯第十二。 李信以從征分領之功,封平侯,名列諸侯第十三。 悟空以護衛功,封美侯,名列諸侯第十四。 王錦衣以救駕護衛之功,封安侯,名列諸侯第十五。 以上為開國一十五侯。 其他白廣恩、賀人龍、張大受、李牟、耿繼茂、王清之等亦得封侯,然而卻無名號,終不如以上一十五人貴重。 其他陳金斗被封誠義伯,劉應貴封忠義伯,趙鯉子封武功伯,名列諸伯三甲,其余孫傳庭、丁啟睿、汪喬年、吳阿衡等亦得以封伯。 前后共封王一十二,公爵九,侯爵二十七人,伯爵五十三人。其他衛指揮使、千戶不可勝數也。 除卻諸多文臣武將以外,張順又封賞自孟津起兵者,不論官職高低,白銀各五百兩;隨其奪去洛陽者,白銀各百兩;隨其參與西安之戰者,白銀各三十兩;隨其參與逐鹿大戰者,白銀各十兩。 又計算前功,各有賞賜不一。攏共計算下來,耗費白銀二百七十余萬兩,糧食百萬石,布帛十余萬匹。 只是稱個帝,好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錢糧,幾乎為之一空,張順一時間欲哭無淚。 當然,其實他也知道,哪怕自己不稱帝,這些該賞賜錢糧一絲一毫也少不得。 這一次,自己不過趁著稱帝的機會,一并賞賜下去了而已。 只是如此以來,入不敷出的財政問題再次浮出了水面。 幸夏稅已經盡征,又入白銀二百萬余兩,糧米三百五十萬石。 但是,若是以此推算下來,依舊是入不敷出。 今天是自己登基的大喜日子,張順當然不能“掃興”的和諸臣探討其財政問題。 他只得把此事壓在心底,在諸臣簇擁下歡天喜地,“與民同樂”。 從早上寅時,到處張燈結彩,鑼鼓喧天。一直到亥末,這一場“普國同慶”的登基大典才算勉強結束。 張順揮別了眾臣,這才拖著疲憊的身體折回了養心殿。 養心殿里黑咕隆咚,沒有燈,也沒有聲,一片極其安靜的景象。 “人呢?”張順愣了愣,不由扭頭向高起潛問道,“都到哪里去了?” “陛下,如今您已經是這紫禁城的主人,娘娘們也搬進來各自的宮殿!”高起潛聞言不由笑著提醒道。 “哦,你瞧我這腦袋!”張順聞言啞然失笑,這才想起來諸女早嚷嚷著這里太擠,恐怕一大早就搬走了。 “走吧,咱們去坤寧宮!”張順想了想,最終還是覺得還是要給李三娘這個皇后個面子,剛剛登基第一晚,去其他妃子那里有點不大好。 “好嘞,擺駕坤寧宮!”隨著高起潛一聲高喊,隨即抬著御攆趕了過來。 “不必了!”張順雖然十分疲憊,但是他還是不習慣這種交通方式,便擺了擺手拒絕了。 就這樣又走了兩刻鐘的樣子,這才走到了坤寧宮。 誰曾想,來到跟前,依舊沒有人迎接。 張順心中納罕,不由推門而入,只見坤寧宮里一片漆黑,依舊是寂靜無聲。 莫非是李三娘沒搬過來? 不曾想,就在張順驚疑不定之際,突然只聽見一聲叫喊,突然坤寧宮光明大作。 俄而紅娘子、馬英娘、李香、王奇瑛和高桂英諸女身著盛裝,一擁而出。 宮內早備好了酒水晚膳,正待開席。 “你們這是?”張順不由驚訝地問道。 “今天是陛下大喜的日子,我們姐妹幾個商量著給你辦一個家宴,好好慶祝一下!”紅娘子不由頷首笑道。 “???你們哪里來的錢?”張順一邊被眾女扯著落座,一邊奇怪地問道。 “我們如今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自然也就有了俸祿!”紅娘子,啊不皇貴妃笑道。 “依照前明舊例,皇后年俸一千兩,皇貴妃八百兩,貴妃六百兩,妃子三百兩,貴人一百兩,常在五十,答應三十?!?/br> “其他綢緞、紗綾、絲線、棉花及梳妝銀各有定例,每日豬羊雞鴨rou、米面調料亦各有定制……” 紅娘子話還沒說完,張順只覺得眼前一黑,差點想把她們的封號全都剝奪了,然后通通貶為最低級的答應。 好家伙,原來你們擱這等著我呢! 第717章 一去一留 “宋先生,趙先生,你兩位真的要走了嗎?”張慎言看著面前的兩位老人,不由眉頭緊鎖道。 他深知這兩人之于張順的意義,故而苦苦挽留。 不意宋獻策搖了搖頭,笑道:“雖然陛下苦苦挽留,奈何我們兩人出身草莽,文不能揮毫,武不能舞刀?!?/br> “如今既然已經功成名就,不如歸去,免得將來君臣反目?!?/br> “???陛下不是那樣的人!”張慎言聞言皺了皺眉頭,解釋道,“陛下苦勸二人不下,特意命我繼續勸說兩位?!?/br> “兩位從龍甚早,勞苦功高,如今正是陛下大展身手之際,豈能少了二位的幫襯!” “張首輔好一張利嘴,可惜我倆心意已決!”宋獻策和趙魚頭搖了搖頭,去意甚堅。 “莫非……莫非兩位嫌棄官爵低了?”張慎言猶豫了一下,忍不住開口問道。 “首輔說笑了!”宋獻策聞言搖了搖頭道,“老道士何德何能,竟然與諸葛武侯同列,豈有嫌棄官小爵低之理?” “這趙魚頭雖然不如我,卻也獲得了太師之職,伯爵之位,已經心滿意足矣!” “是啊,老朽不過孟津河上一漁夫,何德何能居此大位!”趙魚頭也接話道,“這一次真不是我倆有什么心思,實在是年邁體衰、精力不濟,不得已而退!” “那……那好吧!”張慎言眼見二人去意甚堅,不得已取出來兩個包袱,遞給二人道,“這是陛下親自為兩位準備的行李,倒也無甚貴重之物,不過是當初的舊衣服什么的,還請兩位收下?!?/br> “舊衣服?”兩人聞言一愣,頓時明白這是張順表示不忘舊情之意。 兩人連忙朝乾清宮方向拜了拜,感謝張順賜衣之舉。 然而,就在兩人就要離開之際,俄而見一隊人馬由南而來,正要入城。 三人正要避開,不意為首之人看到了他們連忙走了過來。 三人連忙一看,原來來人正是須發皆白的王徵。 “你們這是?”三王徵見狀不意一愣,連忙施了一禮,開口問道。 “年紀大了,精力不濟,告老還鄉去了!”宋獻策不意笑著解釋道。 “告老還鄉?”王徵聞言一愣,不意捋了捋胸前的雪白胡須。 實話實說,宋獻策、趙魚頭兩人年齡雖然不小,但是比起已經年近七旬的王徵,卻正是“年輕力壯”。 “你和我們不同,你雖然年輕看著大了一些,終究身體硬朗!”趙魚頭笑著接話道,“我們雖然看起來小了幾歲,其實這身子骨早不行了!” “這……我看兩位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這話從何說起???”王徵不由一愣道。 “王先生一去便知,何必如此追根問底?”宋獻策搖了搖頭,不由對著趙魚頭喊了一聲道,“時候不早了,咱們該上路了!” “啊,你們?”王徵更加一頭霧水,忍不住又張了張口。 “哦,對了,送你一句話哈!”宋獻策突然又回過頭來,神秘兮兮的一笑道,“對了,少講一些怪神亂力,多講一些奇技yin巧,或許對你此行有利!” 言畢,竟然頭也不回,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