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85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那里有二十門,不,至少有三十門紅夷大炮,撤,快撤!”那騎兵將領見狀不由肝膽俱裂,連忙大聲下令道。 開什么玩笑,一艘船上怎么會布置這許多火炮? 作為一名宿將,他當然知道在一處戰場上出現三十門紅夷大炮意味著什么。 如果這個時候不主動撤退,等待他們的只有敗亡一途。 第544章 目標遼陽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頂著三四十門紅夷大炮的猛烈轟擊,殲滅對手,哪怕后金也不行。 那多鐸指揮著麾下騎兵,試探著進攻幾次,都被“封舟號風帆戰列艦”轟了回來,只好放棄了殲滅羅象乾部的打算,退回西寧堡附近安營扎寨。 而羅象乾也在封舟號風帆戰列艦的掩護下逃出生天,渡過大遼河返回到牛莊驛。 “將軍,末將慚愧,未能守住西寧堡!”那羅向乾一見白廣恩,連忙請罪道。 “誰也沒想到多鐸會來的這么快,這事兒不怪你!”白廣恩聞言搖了搖頭,但是還是說道。 “不過,此事本將還是會上報舜王,請殿下定奪?!?/br> “此乃應有之意,末將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敢怪罪將軍?!绷_向乾不由感激道。 那白廣恩身為主將本來對羅向乾有責罰之權。 這一次事出有因,他就不處罰羅向乾了,只是從中立的角度把事情報上去,這對羅向乾來說是最好的結果了。 “對了,多鐸這一次人多勢眾,非一人所能抵擋,黃將軍何在?不如喊來,咱們一并商議一番?!奔热惶幜P之事揭過不提,那羅向乾連忙提醒道。 多鐸這一次帶領有四萬人馬,而白廣恩、羅向乾和黃得功三營尚不足萬人,自然需要嚴密的部署。 “黃將軍?黃將軍恐怕一時半會兒來不了了,這里只能靠咱們倆了!”白廣恩苦笑道。 “這是為何?莫非海州戰事不順?”羅向乾聞言一愣,不由連忙開口問道。 開什么玩笑,咱們總共才三營人馬,用抵擋后金主力已經捉襟見肘,你現在告訴我另外一營不能回來? “他去玩一把大的,偷襲遼陽去了!”白廣恩聞言一臉無可奈何道。 “什么?”羅向乾聞言大吃一驚,差點從凳子上摔下來。 且不說那海州距離牛莊不過六十里,而遼陽卻有一百八十里。 單那遼陽城本是大明遼東都司治所所在,城周二十四里有奇,乃遼東第一重鎮。 后來此城為老奴所據,設為“東京”,雖然后來因明軍軍事威脅,又遷往沈陽,但是仍然是后金“三京”之一。 偌大個城池,必有重兵把守。 你黃得功不過誰一個小小的總兵,麾下只有一營人馬,舍近求遠,舍易求難,莫非是得了失心瘋不成? 那黃得功當然沒有得了失心瘋,而是當初在計劃進攻海州之初,專門命人尋來當地百姓了解附近局勢。 那些被尋來的百姓還道黃得功部是明軍,囁嚅而不敢言。 黃得功本就是遼東明軍出身,自然明白遼民的顧慮,連忙解釋道:“如今京師已經換了皇帝,我們不是明軍,而是舜王麾下的義軍?!?/br> 他這一解釋不要緊,眾人不由眼睛一亮,紛紛暢所欲言。 原來這遼民苦于大明苛政和后金殺戮已久,早已經苦不堪言。 前不久聽說“韃酋”洪太為義軍領袖所斬,不由大為興奮。 滿心期待之下,不由私下里編了很多段子,講述“舜王”如何賢明仁義。 其實,他們倒真不知道“舜王”到底如何賢明仁義,只不過本著“能殺韃子就是替我們出口惡氣”的心態,有意無意的美化了張順。 這一美化不要緊,口口相傳,很快就把張順形容的天上少有、世間無雙,專殺韃子和貪官污吏,美化的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明君賢相,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最大的夢想。 那百姓一聽說“王師”已至,不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多時就把附近形勢講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黃得功聽了,不由樂開了懷,沒想到“遼民”如此熱情,不但好好的招待了他們一番,更是命士卒給他們分發一些銀錢作為獎賞。 而他這一舉動,更是做實了“遼民”對“王師”對猜想。 想到此處,有一個老漁民壯了壯膽,突然開口道:“草民大膽問一句,將軍這是打算攻打海州吧?” “是又怎樣,不是又怎樣?”那黃得功聞言一個激靈,頓時不由起了殺意。 “如果不是就算了,如果是道話,以草民愚見,將軍何不趁機襲取遼陽,復我故土?”老漁民好似沒看到黃得功的臉色一般,自顧解釋道。 “那遼陽雖大,我聽說經過韃子多番抽調之后,城中守軍其實只有千余?!?/br> “將軍若是果然有意,我愿意招呼附近漁民、船只,運送將軍逆流而上,經太子河直取遼陽!” “什么?”黃得功聞言大吃一驚,不由連忙問道,“這太子河尚能通大船乎?” 原來這太子河乃是遼河道支流,可以直達遼陽附近,這也是當初老奴把遼陽設為“東京”不久,又改遷沈陽道重要原因。 只是此事距今已經十余年之久,河道淤積,不知是否還能行船。 “如何不行?”那老漁民聞言不由笑道,“明太祖開國之初,清淤鑿石,疏通遼河,海船可抵遼陽、鐵嶺及開原之老米灣,年運糧餉不下百萬?!?/br> “及萬歷以后,遼事再起,雖不復國初之盛,百石之船往來無憂?!?/br> “今韃子雖毀我船廠,殺我船工,燒我船只,然而歷次走私亦多走此河?!?/br> “哦?既然如此,那還請老先生為我召集船只,待收復故土,舜王自有賞賜?!秉S得功聞言雖然將信將疑,不過仍然假意道。 “還請將軍稟告舜王,義軍若能驅逐韃虜,推翻殘明,讓百姓安居樂業,我等雖死無憾,安用賞賜耶!”那老者不由笑了。 “好,此話我一定轉告舜王殿下!”黃得功聽的這里不由一愣,然后眼睛就濕潤了起來。 他本是遼東出身,對遼民之苦自然是身同感受。 先前“高淮亂遼”,大明走遼東民心盡失,多有投女真者。 結果,不曾想趕走了豺狼卻來了虎豹,女真得勢以后大肆屠戮遼民,殘暴更勝大明,這正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br> 故而,待到洪太上臺,略施善意,遼民便無不感恩戴德。 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遼民連幾十年前的“高淮亂遼”尚且記得,如何記不得十余年前的殺戮舊事? 想到此處,黃得功突然明白了遼民的心理。 如果現在新來了一股勢力,一不造殺戮,二不起盤剝,那自然是堯舜禹湯,感恩戴德了。 果然,又聽那老者講述道:“將軍到了遼陽以后,不須管舊城,只管攻打那東京城?!?/br> “那東京城城周六里,城中為韃子所居,將軍只管興兵,無誤殺我漢人之虞?!?/br> “若是攻城不順,可盡招舊城百姓助戰?!?/br> “昔,老奴入主遼陽,多造殺戮,遼人恨不能寢其皮,食其rou,正因為如此,那老奴才不得不倉皇而去,改都沈陽?!?/br> 原來當初老奴入主遼陽以后,強行推行奴隸制,引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 這導致老奴不得不別筑新城,以免為漢人所趁。 再后來,老奴發現若是被明軍打來,新城“東京城”就會孤立無援,面臨著遼民和明軍的雙重威脅,這才遷都沈陽。 只是無論老奴,還是洪太、多鐸都沒有想到,這一個可怕的威脅,明軍沒有能夠實現,反倒讓義軍實現了。 第545章 孔府 就在后金境內戰火四起之際,遼陽以東八里處的東京城中幾乎滿城素縞。 原來自“恭順王”孔有德戰死關內以后,其部下折損泰半。 而這東京城作為孔有德封地的治所,除了留守的滿人以外,基本上都是孔有德的部屬。 故而,此仗一敗,東京城中幾乎家家戴孝、戶戶披麻,其中極盡哀榮者又以“恭順王”府為最。 如今夜色已深,恭順王府內燈火輝煌,幾個身著孝服的男女正跪在一排牌位跟前。 其中為首的那支牌位上書寫著“先祖至圣先師孔公諱丘生西神位”,最末的那支牌位上寫著“先夫孔公諱有德君生西蓮位”。 為首一婦人,正大聲教導道:“先祖至圣先師,乃天生圣賢;汝父恭順王人臣之至,文武兼備、忠勇蓋世,繼而以身殉國,名傳千古?!?/br> “今汝父為‘順賊’所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你兄妹二人理當同心戮力同心,報仇雪恨!” 那女子聲音剛落,果然有一個少年一個少女異口同聲應道:“戮力同心,報仇雪恨!” “好,啐他三口!”那婦人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指著旁邊掛著的一幅畫像道。 只見那畫上之人,白面無須,一臉陰沉狡詐,若非若非長著一副方腦殼,倒是和逝去的洪太有幾分相似。 而就在那畫像旁邊,正端端正正的寫著“順賊”兩個大字。 原來這婦人不是別人,正是孔有德的王妃白氏,配在她下首的則是孔有德的側妃李氏。 而正在接受教訓的兩人,正是孔有德之子孔廷訓和女兒孔四貞。 如今孔有德已經兵敗身死,那多鐸又剛剛即位,為了籠絡人心,穩定政局,謚其“武壯”,使其子孔廷訓繼任“恭順王”。 只是其子尚幼,不能主事,故而由王妃白氏代為管理和教育。 這孔有德在中原漢地人眼中固然是大漢jian、大逆賊,死不足惜,而在其妻子眼中那自然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其以身殉國,堪比關云長、岳武穆。 “呸!” “呸呸!” 那孔廷訓和孔四貞聞言不由紛紛站起來,向那畫像啐去。 只是好巧不巧,輪到那孔四貞啐時,那一口唾液正好啐在了畫像的嘴巴上。 按理說這倒沒什么,只是女孩子情竇初開,略知男女之事,只覺得被仇人占去了便宜,不由又羞又惱。 “四貞,你愣那干什么,還不陪你兄長練習武藝!”就在這時,白氏的聲音實時響了起來。 “哦?!笨姿呢懧勓赃B忙向嫡母施了一禮,然后取了一根槍桿,擺了個架勢。 那孔廷訓見孔四貞做好了準備,不由上前一步打了過來。 孔四貞連忙用力磕了一下,槍桿與槍桿相撞,發出了一聲清脆的撞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