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817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那……那我們收上來這些錢……就不值錢了?”頓時,四女覺得手中的算盤也不香了。 “誰說不值錢了?”張順不由笑了,“錢還是值錢,關鍵是怎么花!” “本王拿這些錢,一則是為了發放賞錢,安定人心;二則可用平抑物價,調整錢糧價差?!?/br> “平抑物價,怎生平抑物價?”眾女聞言一愣,不由開口問道。 “錢少了放錢,錢多了放糧!”張順嘿嘿一笑,不由開口解釋道。 “你道當初,為何由本色改為折色?還不是國初,糧多錢少,無法持久,故而這才有改本為折之事!” 本色一般是指朝廷征收的實物,而折色則是指折算的銀錢。 當初明廷控制力強大,故而能夠在征收實物和銀錢之間進行調整,故而能夠維持經濟平穩。 然而,到了王朝末年以后,除了朝廷的控制能力以外。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的人沒有能夠深刻認識到錢糧之間比例問題。 孫承宗、孫傳庭部分意思到了這個問題,分別采取了屯田和請屯的措施進行改革,一定程度了緩解了北方的錢糧矛盾。 但是,由于這兩人只是著眼于“缺糧”這個表面的問題,并沒有解決明末經濟的根本問題。 故而,隨著兩人的軍事失敗,而改革徹底失敗。 張順不同,張順身為前世之人,剛開始雖然也局限于“缺糧”這個問題,但是他跟前前世所學的經濟學知識,很快就意識到了明朝錢糧不均衡的問題。 故而采取了“以糧代餉”的方針,調整兩者之間的比例,并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然而,等到義軍占據北方大部分地區以后,這個錢糧比例的問題再度浮現在張順面前。 “聽,我們姐妹幾個算是聽明白了!”四女很快就提出了之間的問題,“但是,咱們現在只掌握銀錢,糧食掌握的并不多,怎么辦?” 張順這一次通過“三大案”掌握了大量的白銀,但是糧食還是不夠,怎么辦? “不妨事,一個是咱們手里已經有了二百萬石糧食,等洪承疇占據臨清,估計也能獲取幾十萬石糧食,暫時這個是沒有問題了!”張順笑道。 “但是,對咱們來說,最關鍵之處就在于夏糧和秋糧的征收!” 在義軍清理了大量勛貴、文官和寺宦以后,張順的新政權能不能征上來稅收,這才是義軍成敗的關鍵。 “那……他們能聽殿下的話嗎?”四女聞言皺了皺眉頭,不由開口問道。 “沒問題,他們可以不聽咱們的話,但是有些人的話他們總是要聽得!”張順笑了。 “誰?” “都察院!” 明代都察院由御史臺發展而來,下設一十三道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等事宜。 第494章 巡糧御史 “啟奏陛下,由于戰事頻仍,夏糧征收之事卻耽擱了泰半。如今天下方安,臣請都察院派遣巡糧御史,專門督管錢糧征收事宜!”乾清宮中,張順一臉正色的向朱常洵請示道。 “準……”弘光帝朱常洵非常具有人形橡皮圖章的自覺。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簡單的兩個字才說了一半,卻被左都御史唐世濟打斷了:“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這是為何?”朱常洵看了內閣次輔張至發一眼,心下里不由奇怪地問道。 “那個……那個都察院人手不足……”唐世濟一看朱常洵這神態,頓時打了一個激靈,連忙辯解道。 原來大明的都察院除了有正二品左、右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副都御史和正四品左、右僉都御史以外,還設置有經歷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具體辦事機構。 其下又以省為單位,設置了一十三道監察御史,有人手一百一十人。 先不算離職人員,僅編制而言,如果整個都察院全部加起來,絕對不超過二百人。 而大明全國上下,除了州、土司和衛所以外,僅縣就有一千四百二十七個。 義軍占領的北方,目前差不多也有六七百個州縣。 若是每縣派遣一個御史,那么整個都察院哪怕個頂個,也沒有那么多人手吶。 “唐都御史,你這是聽話聽一半吶!”張順聞言微微一笑,從懷來拿出來一張紙來,緩緩接話道。 “先前京官多有棄官者,臣早已經命人招募監生、生員一千人,如此出來彌補京官空缺之外,額外還多出來四百余人,若是再加上各省巡查御史一百一十人,庶幾夠用!” “這……這些人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恐……恐難勝任!”唐世濟又囁嚅道。 其實,他從內心來講,一點都不想和張順對上。 奈何如果自己真讓張順揮舞著都察院大棒,隨便敲打文官,恐怕自己的名聲就要徹底臭了。 “唐都御史,你要是不想當,可以不當!”張順不由冷笑道。 “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說的好像你們很專業似的?!?/br> “實話實說,朝中勛貴、文官能夠查抄出來如此多的錢財、宅院,想必都察院亦功不可沒。你說是吧,張閣老?” 你們都察院具有督查百官的職責,如今百官幾乎人人貪污受賄,你敢說你們都察院沒有責任? 那唐世濟聽了張順這話,頓時就頂不住了。 他連忙擦了擦腦門上的冷汗,只把余光撇向次輔張至發。 那張至發眼見被張順如此敲打,頓時心里一陣惶恐,惱怒的望了一眼正盯著自個的唐世濟,這才連忙應道:“對對對,舜王殿下所言甚是!” 混賬東西,前幾天我就說讓你順著他點,你怎么就聽不懂人話呢! 唐世濟聽了張至發這話,頓時心里一松,連忙改口道:“殿下所言甚是,下……下官一定把此事辦的漂漂亮亮!” 瑪德,不管了,這一次老子拼了,先把命保住再說。 “好,既然如此,那唐都御史只需按此行事,定然讓那些貪官污吏無所遁形!”張順這才冷笑著打開手中的紙張道。 “本王準備請陛下針對巡糧御史下達一個‘替官令’?!?/br> “何謂‘替官令’?”眾人聞言不由愕然。 “凡巡糧御史下縣,許其監督知縣、知州糧草征收,貪贓枉法和民間冤情三事。若是經刑部核查后屬實,以律治罪,所產生官缺,由盡職巡糧御史充填!”張順笑道。 “???”眾人一聽張順這話,頓時臉色大變。 你老這哪是征糧,這分明是要把大明的知縣清理一遍吶! 張順前世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這一世雖然還沒有這般稱呼,但是國事至此,自然是無官不貪。 要照張順這般玩法,那些“巡糧御史”定然會一個個化身餓狼,百般刁難所巡查知縣,以求外放。 到時候,地方豈不是官不聊生? “不可,此事萬萬不可!”這一次連馮銓都嚇了一跳,連忙提醒張順道,“若此,我……我恐怕殿下手底下無可用之人!” “馮閣老,你這是什么意思?你是說我堂堂大明,難道就沒有一個清官嗎?”張順不由開口質問道。 “對,要是咱大明有一個清官,殿下何至于此!”馮銓聽到這里,不由一咬牙道。 “所以,你的意思是本王就應該坐視不理,等待下一個舜王出來,然后再殺我全家?”張順冷笑道。 “???不不不!”馮銓頓時也腦門冒汗,不由連忙解釋道,“人常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還請殿下慎之!” “不用了,此事吾意已決?!睆堩様嘟^拒絕道,“讀圣賢書,所學何事?不外乎為民請命而已!” “今本王哪怕粉身碎骨,亦要為天下百姓請此命!” “孔某人愿為殿下擔此任!”張順話音一落,眾人正在面面相覷之際,不意輔臣孔貞運突然開口,主動請纓道。 “呃……孔閣老,你的意思是……”張順聞言一愣,不由有幾分遲疑道。 “殿下欲正天下官風,老夫身為孔圣人之后,豈可甘于人后?”孔貞運不由慷慨激昂道。 “好!”張順看了看須發皆白的孔貞運,第一次覺得這個頑固的老頭是那么的可愛。 “既然孔閣老有此心,那我與陛下就請你兼職這左都御史一職,不知你意下如何?” “大丈夫做事,何須用兼?”不意孔貞運聞言臉面通紅,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向朱常洵拜了拜道,“臣愿辭去閣老一職,甘愿擔任這左都御史一職!” “這……”朱常洵這一下也有點懵了,不意連忙用眼瞄向張順。 “好,既然孔閣老由此雄心壯志,陛下何不讓孔閣老和唐都御史換一換職務,也算是成全他這拳拳之心!”張順聽到這里,不由連忙開口道。 這一刻,他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一個“小頑固”和一個“老頑固”,這一刻他們的心是相通的。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總有拋卻了蠅營狗茍,為天下做一點有用的事情。 這是張順的心思,也是孔貞運的心思! 第495章 鐵面御史 “‘老頑固’孔貞運被貶職啦!”隨著孔貞運和唐世濟互換了官職,很快這個消息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很多看不慣孔貞運固執、頑固的人氏,不由紛紛編排道。 “太好了,太好了,這廝連個妓女都禁,實在是可惡至極!”有不少人聽了,不由歡欣鼓舞道。 “對了,他現在貶官何職?” “貶為左都御史!” “什么?糟了,這廝哪里是貶官,這分明是加官晉爵??!”本來還歡欣鼓舞的眾人,不由臉色一變,紛紛哀鳴了起來。 “這……這是為何?” “這廝純屬‘茅坑的石頭’,又臭又硬,由他執掌都察院,這天下百官還能有好?” “老夫的名聲,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了!”就在外面議論紛紛之際,新任左都御史孔貞運大剌剌的坐在都察院大堂上,冷笑著對下面的御史訓話道。 “做得好,自然加官晉爵,做不好,就休怪老夫鐵面無情!” “怎生是他!”而就在孔貞運出現在都察院大堂上之時,本來摩拳擦掌的新任御史們,頓時一個個面如土色。 “那……那怎么算是做得好,怎么算是做得不好呢?”有人不由大著膽子,主動開口問道。 “故意找茬,百般刁難,以致百姓遭難,是為不好;恪守盡職,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自然是做的好!”孔貞運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