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717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你待會兒帶人把你的親信、家丁都抽調回去,左右翼二營戰兵任你挑選,五日之內我要你新建標營一營,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沒問題!”李國樑偷偷看了一眼一臉尷尬的張維世,連忙應了。 “至于守兵,姑且不動,只是須讓他們個個給本王做實了,不許有半點虛假!”張順想了想,又強調道。 “記住,別想著跟本王?;ㄕ?。明天一早,我要依照花名冊逐個點名,個個校藝?!?/br> “點名不應向,視為未到。校藝不過,當場淘汰。個個俱要孔武有力,武藝嫻熟,如此才能打得勝仗!” “臣(末將)領命!”那原宣府巡撫張維世和麾下五個游擊將軍,聞言頓時汗如雨下,連忙應下了。 第342章 清查 “張大可、王昆、馬福祥……”宣府校場人頭攢動,義軍士卒唱名的聲音此起彼伏。 “薊鎮城墻、宣府校場、大同婆娘”,時人稱之為“九邊三絕”。 這“薊鎮城墻”和“大同婆娘”張順雖然不曾見識過,但是這“宣府校場”卻果然名不虛傳。 原來這宣府鎮作為九邊重鎮,地處京師西面,乃是大明王朝對抗察哈爾、土默特兩翼蒙古的第一線,故而每年的閱兵儀式都在宣府舉行。 據說宣府校場面積是京師的六倍,可以一次性容納幾十萬人同時受閱。 景泰年間,昌平侯楊洪鎮守宣府之時,御軍極嚴,“騎兵善馳射,步兵善弓弩”“士卒精壯,為一時邊將冠”。 到了隆慶、萬歷年間,王崇古、方逢時任宣大總督期間,亦是“謹烽火,遠斥候,繕甲兵,勤cao練”,可謂是兵強馬壯、器械精良。 場以人名,故而名列“九邊三絕”! 如今張順高坐在點將臺上,望著下面空空蕩蕩,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宣府校場,心中一時五味陳雜道:“這便是名震天下的宣府校場?” “正是,殿下!這便是號稱‘九邊三絕’之一的宣府校場?!蹦菑埦S世聞言不由接話道。 “大才子徐文長為此曾賦詩云:宣府教場天下聞,個個峰巒尖入云。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劍戟擁將軍?!?/br> 張維世此話一出,那宋獻策不由苦笑一聲,心道:你這廝怎么聽不懂好賴話,難為你還能做這么大官。 果然張維世此話一出,張順不悅道:“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劍戟擁將軍?酸腐文人之見!” “本王今日也有詩一首,請鎮代王品鑒!” “???臣……臣洗耳恭聽!”張維世一聽張順這話,如何不知這一次會錯了意,惹惱了此人。 “宣府校場天下聞,明光鐵甲耀入云;向有虎賁十萬士,敢教可汗舞前門!”張順這詩一出,眾人頓時把目光齊聚于張維世。 那張維世本來都準備好尬吹了,萬萬沒想到張順居然有這般本事。 他不由稍微一愣,連忙擊節叫好道:“好一個‘敢教可汗舞前門’,老臣聞之,亦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甘于戰死沙場,勝過老于床榻!” 這張維世雖非文學大家,好歹也是進士出身,經他親口認證,自然無有不服。 然而,張順聞言卻搖了搖頭道:“天冷就要穿衣;饑餓便要吃飯;夫國有難,民有患,就要整兵備戰,自然之理也!” “道理雖小,婦孺皆知,奈何仍有人止不住貪欲,欺上瞞下,結果兵敗身死,為天下笑,何其悲哉?” “這宣府校場雖大,不過一空曠之所,又有何異也?” “蓋昔日兵甲之盛,雄于九邊也!” “今合全鎮之兵,戰兵不過萬余,進不能制敵,退不能御虜,豈不悲夫!” 張順一字未提張維世、李國樑及五營游擊將軍,卻好好字字又在提他們。 這七人聞言頓時汗出如漿,連忙紛紛跪地討饒,口稱“死罪”。 “起來吧,前朝積弊如此,非一人一日之功!”張順搖了搖頭,下定論道。 “今日本王苦口婆心,只不過是為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br> “兵者,兇器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多一卒,則多一分勝機;多一cao,則多一分勝算。故而士卒務實,cao練勿真,戰場之上才能建功立業、活的性命!” “如若不然,豈不是自欺欺人,自蹈死地?” 話已至此,那張維世、李國樑一干人等這才明白張順并不是想借機除掉自己等人,而是勸說自己要核實兵馬,勤加cao練,后怕之余,不由感激涕零,紛紛拜服。 “報,經核實撫標報稱三千,實在兩千八百一十七人,缺額一百八十三人;兵機營報稱一千五百人,實在一千四百零七人;城東營報稱一千五百人,實在一千三百九十二人;城南營報稱一千五百人,實在一千二百七十三人;城西營報稱一千五百人,實在一千一百九十七人;城北營報稱一千五百人,實在一千三百六十二人。又汰老弱不堪用者,一百七十三人,守兵營攏共六千四百五十八人?!本驮谶@時受命清點人數的盧象晉不由上前匯報道。 只他這話一出口,本來君臣相得的眾人,一時間面面相覷。 “經制馬騾一萬兩千四百一十六頭,實在馬騾七千零六頭,缺額五千四百一十頭?!蹦潜R象晉哪知他們的心思,不由繼續匯報道。 “查得四面城守有紅夷西洋滅虜涌珠大小等炮一千四百三十一位,火藥三萬一千零一十一斤;兵機庫有西洋滅虜炮一十三位,火藥六萬一千九百一十七斤;撫標有滅虜涌珠炮二百一十五門,火藥一萬二千零二斤。別有三眼鳥銃等槍四千一十三桿,盔甲、臂手四千余副,萬人敵四千余罐,鉛子不計其數?!?/br> “哦?那就這樣吧,先編造成冊,以便日后調??!”實話實說,張順聽到盧象晉的匯報,心里有幾分失望。 宣府鎮作為北方重鎮,城中戰兵、守卒當在全鎮一半到三分之一左右。 結果,這宣府城中便這般模樣,想必其他各路、各衛、各堡情況也好不了多少。 那么也就難怪保安、延慶等地遭到后金進攻,很快就陷落了。 想到此處,張順不由眉頭一皺,立即下令道:“李過何在?本王命你即刻帶領麾下人馬南下蔚州?!?/br> “那南路參將若降,即許以侯爵;若不降,卿可自取。先屯兵馬于深井堡,其后順圣川東城、蔚州,最后為順圣川西城。務必護得宣大兩鎮右翼安全,不得有失!” “末將領命!”李過聞言眼神復雜地看了張順一眼,又看了叔父李自成一眼,不由深深施了一禮道。 在座諸人都是聰明人,當然知道張順所謂的“卿可自取”是什么意思。 但是,張順沒有當場說破,主要是擔心李過為此故意攻打分守宣府南路參將,壞了大事。 原來這分守宣府南路順圣蔚廣參將,下轄順圣川西城、順圣川東城、蔚州城、廣昌城、深井堡、黑石嶺堡、桃花堡和滹沱店堡四城四堡。 其中大多數都位于順圣川,即后世桑干河沿岸。 這桑干河和洋河正好匯于保安州境內,然后改稱永定河,流經京師以南宛平縣,走天津大沽入海,故而這兩處河谷素來為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河北地區的交通要道。 如今保安陷落,雖然洋河河谷為義軍占據的宣府城所阻,但是桑干河谷猶自暢通無阻。 一旦宣府南路有失,那么后金兵就可以逆流而上,進而圍攻大同、應州、朔州等地,已經占據了宣府城的義軍失去了地利優勢。 李自成聞言心里確實也有幾分不舒服,但是考慮到自己和張胖子兩營人馬剛剛攻下了萬全右衛和張家口諸堡,人困馬乏,比不得李過營狀態良好,只得作罷。 第343章 移師 “報,睿親王傳來消息,已經占據保安,肅親王已經占據延慶。但是聽聞宣府城已失,準備下一步奪取龍門、開平,徹底打開北面獨石口通道?!焙蠼鹬熊姶髱I中,一個留著金錢鼠尾的信使向“大清國皇帝”洪太匯報道。 “哦?”洪太聞言沉吟了片刻,不由開口向左右道,“你們都議一議,后面咱們該怎么做?” 范文程聞言率先道:“如今睿親王占據昌平,奪取宣府大半。陛下理當趁‘順賊’其立足未穩之際,率領大軍東向,與其爭鋒于宣府?!?/br> “宣府既下,然后再揮師東進,攻克明國京師,此萬世之業也!” “哦?其他人呢,其他人是什么看法?”洪太聞言又繼續追問道。 “陛下,臣以為范學士乃腐儒之見!”和碩成親王岳讬不由接口道,“我以為昌平之地腹背受敵,陛下理當派遣偏師一支,奪取密云,然后詔烏真超哈入關,以為萬全之計?!?/br> 烏真超哈意為“重兵”,乃是以漢人為主的炮兵部隊。 后金歷次入關,由于機動性的問題,不曾攜帶重型紅夷大炮,故而巧于迂回,拙于攻城。 依照成親王岳讬的意思,既然大貝勒代善試圖打通山海關一線通道勞而無功,不如干脆奪取密云,從古北口招烏真超哈入關和義軍爭雄。 眾人聞言不由各抒起見,有的支持范文程,有的支持岳讬,一時間雙方只把中軍大帳吵鬧的如同菜市場一般。 洪太聽到頭疼,不由喝道:“都給我住口!” 他這一喝不要緊,頓時嘈雜的中軍大帳為之一肅。 洪太這才開口問道:“濟爾哈朗和多鐸在哪兒?” “啟奏陛下,昨晚剛剛來信,先后攻克了容城、雄縣和文安,欲趁保定空虛,奪取其城?!狈段某搪勓赃B忙應道。 “保定?就算了!”洪太聞言搖了搖頭道,“現在不是鞭尸的時候,著濟爾哈朗、多鐸即刻帶領大軍前往易州,走紫荊關、倒馬關殺入蔚州境內?!?/br> “妙,妙??!”范文程等人聞言不由眼睛一亮,拊掌稱贊道。 “此城一下,不僅宣府丟了右翼,我‘大清軍’更能威脅其朔、代腹地,切斷宣大兩鎮援軍糧道?!?/br>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和碩豫親王多鐸兩人率有后金左翼人馬三萬,一旦被其攻入蔚州境內,“順賊”吃下的大同、宣府兩地恐怕都要吐了出來。 這果然是神算妙計,孫吳弗與,韓白不加! 洪太眼見只此一計,鎮住了眾人,這才自矜一笑道:“著和碩成親王岳讬率領滿蒙精銳一萬北上,奪取密云鎮,迎烏真超哈入關參戰?!?/br> 那岳讬聞言欣喜萬分,連忙應了,又忍不住開口問道:“不知‘三順王’是否一同入關?” “朕已命內臣草擬詔書,招烏真超哈左右固山額真馬光遠和石廷柱攜四十門紅夷大炮,招三順王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率領人馬火炮一同入衛?!焙樘勓圆挥牲c了點頭道。 “如此‘順賊’不足懼,天下不足定矣!”岳讬聞言不由大喜。 原來這兩翼烏真超哈有兵一萬五千人左右,“三順王”麾下有七千多人,各擁重炮,若是能調入關內,以步騎車炮協同作戰著稱的后金兵將再無短板。 洪太聞言心中頗為自得,但是表面上卻只淡淡一笑,繼續下令道:“本王帶領剩余三萬主力移師昌平,往來應援,呼吸可通?!?/br> “臣(奴才)領旨謝恩!”聽到此處,諸人如何不知“大清國皇帝”洪太的打算,不由紛紛激動萬分道。 洪太這一次的戰略很簡單,卻也及其精妙。 先前義軍為了占據戰略優勢,盡顯軍爭之妙,愣是在后金兵反應過來之前奪取了大同和宣府半數。 然而,就是因為義軍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宣大兩鎮,結果來不及布置完善的防線,反倒讓后金覷得了的機會。 雙方鹿死誰手,姑且不提,且說隨著洪太一聲令下,頓時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昌平方向行進。 后金主力這邊一動,那邊大明的斥候將領早覷得明白,紛紛報到中樞,然后再由中樞轉遞到大明皇帝朱由檢手中。 年僅二十六歲的朱由檢,早已經憔悴不堪,老態盡顯。 他不由急忙開口問道:“東虜可是退了,可是退了?” 這月余的圍城,早讓他寢食難安,好容易出現了一線希望,他不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新任兵部尚書李邦華聞言,略作沉吟,不由應道:“據探子來報,我失昌平,東虜圍京師不下,故而移師昌平?!?/br> “這是為何?”朱由檢沒有能聽到自己想象中的答案,有幾分不喜道。 “這……”李邦華聞言遲疑了一下,猜測道,“先前左督師朱燮元率領宣大精銳,大敗于太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