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550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另外,再從漢軍之中挑揀千余,攏共五千之數,隨我前往紅城子御敵?!?/br> “這……這些漢軍和其他八家土司,未必和咱們是一條心??!”魯宏不由為難道。 “不一條心?”魯允昌冷笑道,“你告訴他們?!?/br> “賊人不是那么好說話的,西安四衛就是前車之鑒?!?/br> “從我,則拼死一搏,尚有生機。不從,但等到賊人一到,一家老小,生殺予奪,cao之人手,到時候悔之晚矣!” “這……”魯宏聞言踟躕了起來。 “那莊浪兵備道都已經被咱殺了,如今官兵容不得我,義軍亦容不得我,難道咱們魯氏還有退路不成?”魯允昌不由提醒道。 原來這連登魯氏起兵的第一件事,就是拖出來整飭莊浪兵備道砍了。 表面上的理由,自然是兵備道辜負皇恩從賊,“我為天下殺之”,實際上,這是魯氏獨攬大權的手段。 莊浪衛除了流官之中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兵備道以外,最有威望實力的就是時任莊浪參將的魯允昌一人而已。 兵備道既死,魯允昌便能合理合法的調動整個莊浪土漢官兵,又可以排除大明朝廷對自己的影響,實在是一舉兩得。 “孩兒曉得了,我這就去安排!”魯宏聞言不再猶豫,連忙點了點頭就要告退。 “對了,這里就全交給你了,為父明日就帶領‘魯家兵’千人,前往紅城子布防,以待諸兵?!毕肓讼?,魯允昌又囑咐道。 “還有剩下二百魯家兵,我全交與你帶領。你再給我挑揀衛所官兵千余人,務必給我把連登城守嚴實了?!?/br> “須知連登在,魯氏就在;連登亡,魯氏就亡!” “是,孩兒曉得了!”魯宏又應了一聲,吱呀一聲關上了房門。 魯允昌聽著身后的動靜并沒有動,只有窗外的光線透了過來,斑駁的照在他那陰晴不定的臉上。 一錯,不能再錯! 紅城子乃是莊浪連登至蘭州通衢上第一重鎮,因其用紅土筑成,故而取名紅城,在永登東南七十里外。 若魯氏土司據此,義軍便不得西進;若義軍據此,則莊浪門戶大開,魯氏只能退守莊浪治所永登縣城。 故而此地十分重要,失此則魯氏便有覆亡之虞。 太陽升起來了,魯允昌望了望東方地平線上的太陽,頗有云開霧散之感。 “家主,這便是感恩寺,乃當年弘治皇帝為了表彰我魯氏忠貞為國而下令建造而成,最為靈驗。得菩薩、佛祖保佑,想必我魯氏必定戰無不勝,克敵制勝!”紅城子守備魯勝不由興奮道。 “哦?”魯允昌皺了皺眉頭,隨即展顏一笑道,“既然我到了此地,必然使賊人插翅難渡!” 但聽他族人魯勝之言,魯允昌發現大多數魯氏族人和官兵依舊心向大明,實在是讓他不喜。 這感恩寺乃是一處漢式建筑的藏傳佛教寺院,魯允昌走進大雄寶殿,只見里面供奉著三世佛二脅侍弟子,兩側列兩身十一面觀音、八大菩薩和兩身護法等。 這三世佛是哪三世? 過去佛燃燈佛祖,現在佛釋迦牟尼,未來佛彌勒佛! “弟子魯允昌,祈求三世佛保佑我,此戰必勝,大破賊兵……”魯允昌雖然對此將信將疑。 但是他仍然忍不住按照藏傳佛教大禮拜禮儀,誠心誠意叩拜起來。 第107章 騎戰 “魏將軍,前面就是紅城子墩了!”斥候遙遙指著遠處的城池道。 “哦?”魏從義帶領千余鳥銃騎兵,從蘭州出發,先是沿著黃河逆流而上,至河口鎮,然后,又逆流莊浪河而上。 前后共一百五十里,魏從義用了兩日,這才到達紅城子附近。 魏從義抬頭望去,只見紅城子正在莊浪河以東。 那紅城子城周雖然不過三里,但是其中鐘樓高聳,甚為顯眼。 張順前世有句詩句,叫做“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如今魏從義雖然沒有站在橋上,但是架不住魯允昌等人在樓上看他。 那紅城子鐘樓乃是城中最高處,魯允昌等人得到示警,早已經爬上鐘樓,遙望逶迤而來的義軍。 “家主,疑似賊人騎兵!”魯勝早斷定道。 “把榮,一會兒你帶領千余騎,教一教那賊人什么叫騎兵!”魯允昌站在鐘樓上觀看了半晌,不由冷笑道。 他魯氏本是蒙古人出身,世代擅長弓馬。 而把榮則是連登魯氏土司治下張、員、把、滿四大姓之一,其先祖乃是帖木兒。 明初,帖木兒隨魯氏先祖鞏卜世杰作戰有功,前者被賜魯姓的同時,帖木兒亦被賜姓把姓,協助土司管理土軍,世世隨魯氏征調作戰,多任馬軍千總。 “這算得什么鳥騎兵!”把榮聞言不由笑道,“這些漢兒,只是騎得馬而已,擱我等土司之中,欲為牧民不可得也!” 魏從義麾下的騎兵真的如此不堪嗎? 其實不然,這些人亦是魏從義從囊囊太后娜木鐘帶來的部落、土達和部分邊軍精銳之中挑選而成。 這些人亦精于騎射,不下魯家兵半分,魯允昌和把榮一唱一和,不過是鼓舞士氣罷了。 隨著魯允昌一聲令下,不多時紅城子南門洞開,一大隊騎兵魚貫而出。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某家槊下不死無名之輩!”魏從義見狀,絲毫不慌,反倒縱馬向前道。 “哼,連登把榮!”把榮冷哼一聲,冷笑道,“亂臣賊子,今日且把你性命留下!” 隨著把榮一聲令下,土司騎兵早以哨分成十余支小隊。 原本官兵騎兵列為一字長蛇陣,結果四散為漫天星斗,來回馳騁。 “好,咱們也試試他們的手段!”魏從義亦一聲令下,眾騎亦分為十來個小隊,馳騁起來。 “殺??!”雖然都是騎兵,打起仗來也不能沒有章法。 雙方這些小隊看似凌亂,其實亂中有序。 這些小隊騎兵大致分為左中右三陣,開始相向而行。 對沖是不可能對沖的,除了專門的突騎以外,大多數騎兵又不是傻子,為什么要做這種一言不合就你死我活的賭命游戲? 所以雙方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先用弓矢、彈丸相互射擊,削弱對手以后,再作打算。 把榮對此非常有信心,他麾下的騎兵既有精湛的騎術,又有出色的射術,更裝備了良好的鎧甲,根本不是對面只穿了一件青布鐵甲的賊人所能比擬的。 “咚咚咚!”魏從義一聲令下,義軍陣中鼓點響了起了。 “安塞腰鼓?”把榮不由一愣,心中不由納罕道:賊人又不是步卒,敲腰鼓作甚? 只見當面義軍,根據鼓聲開始控制馬速,裝填彈丸,點燃火繩,然后端起了火銃向魯家軍的騎兵沖了過去。 二百步、一百步、八十步、五十步…… “這賊人怎生還不散開,難道他們想就這樣沖鋒不成?”把榮一愣,不由奇怪道。 原來騎兵游斗,需要散開大陣,分散為小隊相互射擊。 結果義軍雖然已經分為小隊,并沒有散開,反倒繼續向魯氏騎兵靠了過去。 這些騎兵的速度并不快,對馬力的消耗也不十分大。 “射擊!”隨著魏從義把手中的馬槊往下一壓,身邊的鼓手敲鼓的鼓槌一停,原本連續不斷的鼓聲頓時停了下來。 “砰砰砰……”鼓聲剛停,原本瞄準了半天的義軍騎兵連忙搬動了手中的扳機。 雙方相距不過三四十步,還未到騎弓射程以內,義軍的火銃騎兵便發動了射擊。 “??!”官兵騎兵猝不及防,頓時有三五十人被射下馬來。 那些騎兵身上的鐵甲幾乎如同紙糊的一般,根本抵擋不住義軍新式火銃的射擊。 “沖,沖上前去!”把榮嚇了一跳,隨即反應過來。 鳥銃騎兵嘛? 雖然義軍的鳥銃威力大點,他又不是沒見過這玩意兒。 火銃裝填速度哪里有弓騎射速快? 只要魯家精銳騎兵沖上前去,還不是吊著打! “棄銃換槍!”魏從義冷哼一聲,端平了馬槊道。 原本義軍設想的戰術是先用火銃齊射,然后換弓箭再射,最后再換用騎槍沖鋒。 經過訓練以后,魏從義發現先以火銃齊射,繼而騎槍沖鋒效果反倒更好一些,于是便改變了戰術條例。 “沖??!”密集的鼓聲急促的如同傾盆大雨一般,咚咚咚的再度響了起了,這是義軍騎兵的沖鋒令。 “怎么回事?快,快散開!”把榮嚇了一跳,不由一邊下令道,一邊連忙換了手中的長槍,率領身邊的親衛就沖了上去。 開什么玩笑,哪有騎兵一上來就沖鋒rou搏的? 其實這一次倒是把榮指揮失誤了。 按照往常作戰習慣來說,騎兵會戰無論是游斗還是對沖,都是相應的應對之法。 比如原本準備游斗,結果對方沖了過來,騎兵左右散開避過敵人,然后尾隨其后,這便變成了雙方游斗。 只是義軍的火銃射程和威力都要遠超官兵騎兵,這個突發狀況,讓他下意識下令騎兵靠近義軍進行游斗。 結果萬萬沒想到,敵人突然棄銃換槍,本來看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命令,頓時成了讓士卒“自殺”的軍令。 雙方距離已經非常接近了,這個時候才下令騎兵避開,何其難也? “不!”特別是面對義軍騎兵中軍的騎兵,首當其沖。 左右兩翼全是蜂擁而來的騎兵,哪里有地方躲藏? 萬般絕望之下,反倒激起了這些人的兇性。 “和他們拼了!”早有土兵按耐不住,不由棄了騎弓抓起長槍,試圖和義軍一命換命。 然而,義軍從雙方相向而行的時候,就開始相互靠近,形成了準備沖鋒的密集陣型。 而官兵騎兵則是在雙方相向而行的時候,就開始相互疏遠,準備游斗,哪里抵得住義軍? 不僅陣型如此,雙方的速度也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