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520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主要是大戶人家借著災荒之年,一來囤積居奇,二來借機兼并土地,搶占逃荒百姓田地?!倍㈩2挥蛇B忙道。 “哦?”張順一愣,不由笑道,“囤積居奇,不足為懼?!?/br> “這一次咱們輸入榆林鎮糧食數十萬,輸入延安十萬石,定然讓本地糧食比黃河對面的山西還便宜,又有何懼之有?” 經濟戰嘛,這個他們能玩的過老子? 不過想到這里,他愈發警惕起來。 若是這伙人經濟戰打輸了,手中的糧食不值錢,難免有狗急跳墻之虞。 這時候自己就要走一步看兩步,早做準備為上。 張順不由又道:“此事暫且不急,等回頭我調李自成過來,再作計較不遲?!?/br> “當務之急,就是先把人手組織起來,及時發放賑濟糧米?!?/br> “等人手多了,再問耕田之事?!?/br> “這……要是這樣,他們早把閑田占了,又種了作物那可如何是好?”丁啟睿聞言一愣不由下意識問道。 “你替他們擔心什么?”張順聞言冷笑道,“他們說是他們的,就按照他們的說辭向他們征收賦稅?!?/br> “等秋糧收上來,再清理耕地不遲!” 丁啟睿一聽,哪里不知張順又準備把西安府那一套用在這里。 他不由連忙提醒道:“此地延安衛、綏德衛皆受榆林鎮管轄,其中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還請舜王慎之?!?/br> 又是榆林!張順皺了皺眉頭道:“吾已知之,此事先生不必擔心?!?/br> “若是沒有把握,我定然不會魯莽行事!” 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是朱元璋設計制度的惡心之處。 莫看這衛所制早已經敗壞,其中所有人依舊是以軍功地主為主體。 明初地廣人稀,基本上都是按照一戶百畝的標準進行分田,根本不是普通百姓所能企及的資產。 等到后來屯田制破壞,大量的衛所屯田也掌握在百戶、千戶乃至指揮使這樣的基層軍士手里,哪里是外人所能染指之物? 這就決定了張順這樣另起爐灶之人,可以在西安這樣的內地衛所比較輕松點進行清屯。 但是要是在延安府這樣的邊地進行改變土地所有制,恐怕第一個要反的就是這些掌握軍事技能的衛所官兵。 這些人本來就是大明王朝的支柱之一,好容易在義軍的威逼利誘之勉強投靠了義軍,張順要再敢拋了他們的根子,他們肯定當場就反給你看。 一場兩場造反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扎根于此,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衛就有五千戶,延安、綏德和榆林以及其他千戶所、百戶所加起來,怎么也有一萬多戶。 再加上這么多年人口滋生,估計怎么著也得有十幾二十萬口,難道自己還能把他們都圖圖了不成? 看來僅僅這個問題,就值得自己往榆林走一遭。 一定要摸清榆林將門的底線和榆林鎮和他們有多少牽扯才行。 “那個……那個其他士紳各結寨立堡,亦難為之!”丁啟睿不由羞愧道。 “這有何難?以兵臨之,一炮擊之,無有不破!”張順不由納悶道。 你不會連這個都不會吧? “舜王有所不知!”那丁啟睿一看張順表情,便知他根本沒明白怎么回事。 “這北虜雖曰敵我,實則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塞外降人如虎大威、猛如虎之流甚多,然焉知我延安未有投虜者?” “崇禎九月,蒙古插罕部落入侵延安、鄜州。河套古魯不落為插罕所迫,來投義軍‘不沾泥’等部,至三岔遇明軍總兵王承恩的抵御,即轉而東往葭州?!?/br> “舜王可知這些人各擁寨堡,賊來拒賊,虜來拒虜,若是輕易毀之,虜來又當如何?” 這妮瑪,都盤根錯節、無藥可救是不是?張順聞言不由大為頭疼。 難怪大明九邊,一東一西都出了問題,感情早就病入膏肓??! 第60章 圣人之后 當延安知府丁啟睿說出“河套古魯部落”試圖投靠義軍不沾泥的例子的時候,在張順心中已經下定徹底解決這些邊地衛所和士紳大戶的決心。 所謂“河套古魯部落”,乃是黃河幾字彎以內的襖兒都司,是直接威脅榆林鎮的襖兒都司部落之一。 而“不沾泥”本名張存孟,乃綏德人,于崇禎元年舉義旗于洛川。 按理說那“不沾泥”張存孟和“河套古魯部落”雙方本歸屬不同陣營,要么雙方有血海深仇,要么完全不相干才是。 結果這支蒙古部落特意趁著插漢兒部入侵延安、鄜州的時候,目的明確的試圖投靠義軍,其中關系著實耐人尋味。 不僅僅是義軍,還有當地士紳豪強。 這些人內能修塢堡,聚錢糧,驅衛所兵丁,為一方豪強;外能勾連胡虜,攜寇自重,幾如魏晉時期的塢堡豪強一般。 這些人當胡虜來時,只能據堡而守,坐視虜寇燒殺劫掠,無能為力; 胡虜去時,彼輩又不敢出堡追擊,又只能看著虜寇揚長而去,于國于民究竟何用之有? 若是仔細論起來,他們的存在不但擠占了當地大量的耕地,還嚴重影響了朝廷的賦稅收入。 那延安府地近榆林,剛好省卻長途運輸的損耗,故而延安府本色,原本是榆林鎮軍糧的主要來源之一。 大明國初,雖然延安府殘破,人口稀少,仍然能夠納糧四十一萬石。 后來結果經過二百年開墾,朝廷本色折銀,卻只征收額銀一十二萬九千五百八十九點七二兩。 再到最后,經過各種內除減免,每年實征三萬六千六百三十七點二二兩,猶不能足額征收。 就這點錢,哪怕是按照西安和洛陽兩處的糧價,也不過能購買三萬石糧食而已。 若是在延安府如今七八錢一斗的糧價,堪堪可以購糧五千余石。 這一折一減,來回折騰一番。 大明在延安府實際征收的賦稅神奇的由四十一萬石跌落到五千石,居然尚不足朱元璋開國之初的百分之二,真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原本這些豪強的存在,在大明朝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沒了他們,會在“河套襖兒都司”的破關以后,無法抵御胡虜的入侵。 如果讓襖兒都司占據陜北之地,那就可能出現另一個西夏,直接威脅到關中和山西等地,成為朝廷心腹大患。 因此朝廷不得不每年運入大量的餉銀和糧食,以支撐榆林重鎮。 然而,在張順看來,這些人卻是朝廷的毒瘤,若不除必為心腹大患。 若是自己鏟除了他們,那么義軍就可以重新分配耕地給災民耕種,每年至少可以征收四十萬石稅糧。 如果每年有了這四十萬石糧食,自己還要什么塢堡? 張順完全可以利用這四十萬石稅糧養活五萬大軍。 到時候,他不僅可以直接重整榆林鎮,甚至可以主動攻入襖兒都司,把“河套”的游牧如同明初一般驅逐出去。 寇可為,我復亦為;寇可往,我復亦往,有何難哉? 正當張順充滿雄心壯志的時候,丁啟睿不由又道:“臣保舉一人,定能助舜王一臂之力!” “哦?”張順回過神來,不由連忙問道,“不知是何人?有何履歷?” “此人乃孔圣人六十二世孫,屬息陬戶?!倍㈩?,“其人名孔聞謤,字觀我,天啟二年進士?!?/br> “其先后任禮部行人司主事,禮部郎中之職,現任分守河西道整飭延安慶陽兵備按察使一職?!?/br> “當初在鄜州為義軍所破,退守延安。其后延安又破,為義軍所獲,關押在城內大牢之中?!?/br> “等到我到達延安清理刑獄,這才發現此人?!?/br> “如今我已經擅自做主,先將此人釋放出來,安置在府中,正要請示舜王如何處置妥當?!?/br> “分守河西道整飭延安慶陽兵備按察使?”張順聞言一愣,隨即不由大喜。 這個職務其實就是兵備道,俗稱兵備副使,其主要職權是管理轄區內衛所的兵備、訓練、糧草等一應事務。 而這個河西道副使孔聞謤正是負責慶陽、延安兩地的軍務之人,難怪這丁啟睿主動向自己提及延安府耕地之事。 “做得不錯!”張順不由贊賞道,“不知那孔先生如今何在?速帶我前去見他?!?/br> 孔圣人之后? 雖然前世有“賊來降賊,洋來降洋”的“美名”,但是這塊招牌在士林之中也算得上好使,無論如何也要利用一番。 “那孔聞謤正在臣府中,我這就喊他過來!”丁啟睿聞言不由笑道。 “好!” 不多時,果然在丁啟睿帶領下,一個年方四旬之人博帶峨冠,施施然走了進來。 “罪人孔聞謤見過舜王殿下!”孔聞謤一見當面年輕人,不由連忙拜道。 “各為其主,何罪之有?”張順連忙將他扶了起來,不由哈哈笑道,“先生乃圣人之后,不知何以教我?” “圣人之道,非我所能盡知也。以吾淺見,不過仁禮二字?!笨茁勚€不由自謙道。 “仁者上之德也,禮者別尊卑也?!?/br> “尊卑既分,上下明矣。上下分明,則上施其仁,下守其禮,各司其職,天下定矣!” 本來張順也就客套客套,不曾想此人居然還這能講出一番道理來。 禮是什么,仁又是什么沒想到居然被這孔聞謤三言兩語說透徹了。 禮是用來約束下位者,仁是用來約束上位者,完美! 當然,至于什么叫仁,什么叫禮,那還不是上位者說了算? 張順聞言不由笑道:“真圣人之道也,今始知矣?!?/br> “今有慶陽、延安及綏德等衛,無禮于我,何以討之?” 那河西道兵備副使孔聞謤聞言不由愣住了,自己剛剛諫言了一番,他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不過拉虎皮扯大旗而已,如何敢逆了張順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