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514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老師傅,今天開爐了沒有?”宋企郊不由開口問道。 那老者聞言搖了搖頭道:“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現在距上次才過來五個月零八天,不著急!” 喲,這是個高手??! 張順不由瞇著眼,心中感慨道:這年月就懂饑餓營銷,不得了??! “廢話少說,這一次來了一個貴客,把你那上好的珍藏都拿出來吧,他看中哪個我就要哪個!”宋企郊不由財大氣粗道。 “若是賣的好了,你下半年也不用開張了!” “好嘞!”那老頭聞言連忙開門將眾人迎了進去前,沏了壺好茶,給眾人敬上。 然后不多時拿出七八件瓷器出來,請張順鑒賞。 張順順手抓起一只青色的碗來,端詳了半天,好像是前世網購的餐具一般,沒能看出什么門道來。 “青釉牡丹碗!”那老者連忙賣弄道,“你看這色澤,你看這花紋,標準的耀州青瓷?!?/br> “這是幾百年前的技術,現在除了我這家,沒人能做得出來了!” “仿古董?”張順一愣。 “咳咳咳……”頓時宋企郊、紅娘子一干人等差點被張順嗆死當場。 “什么仿古董!”紅娘子不由哭笑不得道,“宋代耀州青瓷名馳天下,只是后來遭遇兵戈,大多失傳?!?/br> “老人家這一手不得了,賣的是人無我有!” “多少錢?”張順眉頭一皺,他才不相信什么越老越吃香。 依照他的心思,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既然那耀州青瓷大多數不存于世,明顯是被淘汰的技術,有甚稀罕? “一……一兩紋銀,蓋不還價!”那老者一愣,不由伸了跟手指道。 多少?外面那些才值幾文錢,你這一下子翻了幾百倍,拿我當冤大頭呢? “不要不要,無甚稀奇,又不中看!”張順懶得理他,找了個借口不要了。 那老者一連拿出來七八個件,張順竟然一個也沒有入眼。 那老頭不由急了,一把抓起茶壺蓋,把那剛才倒茶的茶壺提起來道:“那你看看這一個呢?” “咦?”張順不由一愣,下意識問道,“壺蓋粘上去了?” “青釉倒流壺!”老者不由笑道,“此壺無蓋,水從底部注入,而不流出,故而稱之為倒流壺!” “貴客您要是要這一套,需要三兩紋銀!” 第51章 一舉三得 “你要給我三兩,我就要!”張順聞言不由笑道。 “……”眾人聞言頓覺無語,見過講價的沒見過這么講價的。 “閣下身份尊貴,又何必戲耍與我?”那老者聞言果然怒目而視。 “秦王殿下,這錢我出!”宋企郊聞言頓時哭笑不得,果然賊就是賊,買個雅致的玩物還要硬搶。 “聽我把話說完!”張順聞言不由笑道,“按理說我本不該要這錢?!?/br> “莫說三兩,就是三十兩,三百兩本王也曾不看在眼里?!?/br> “只是在商言商,我不能壞了規矩!” 那老者聽聞張順提到“規矩”二字,知他是個懂行的。 他不由抑制住怒火,開口問道:“此話怎講?” “可能你已經聽出來了,本王便是新占據陜西三邊四鎮的舜王是也!”張順聞言不由笑道。 “我一不偷,二不搶,直言說與你聽?!?/br> “若是你將此物與我,我便將它放到存心殿,專門用來招待來往客人之用?!?/br> “對了,我不要這一套,你再給我燒制一套新的,務必打上你的字號!” “本王所招待之人,不是達官貴人,就是文人sao客,經這些人一吹捧,莫說你這個小小的窯場,恐怕整個耀州窯都要風靡一時,暢銷陜西?!?/br> “這……”那老者聞言一愣,隨即一咬牙道,“好,那小老兒就且信秦王一次!” “我這就準備開爐燒瓷,定然選一套巧奪天工的珍寶奉于秦王殿下!” “好說,好說!”張順不由咧嘴而笑。 他果然懂得其中的門道,自己替他打廣告,他給自己支付廣告費,理所當然! 不多時,眾人走出了窯洞。 張順把那老者支付給自己的“廣告費”順手遞給紅娘子道:“你常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自從你跟了我也沒賺什么便宜,這三兩銀子算是我這輩子掙來最多的錢財,且與你吧!” “憑什么?”正當紅娘子愣神的功夫,馬英娘和王奇瑛聞言連忙阻攔道。 “偏生她是‘嫁漢’,難道我倆不是嗎?” “那……那你們三個偷偷分了吧,可別人其他人知道哦!”張順聞言不由苦笑著搖了搖頭,心道:不管什么你們都要分出個高低上下出來。 而與此同時,那耀州知州宋企郊聽到這里,哪里不知張順是“訛”那廝銀子,也不由搖了搖頭,勸諫道:“秦王富有三邊四鎮,豈在小民一分一毫哉?” 這是個只知空讀圣賢書,卻不知經濟學問的家伙。 張順搖了搖頭,也不接話,反而問道:“我看這黃堡鎮瓷業發達,不知有作坊幾許?” “這……”宋企郊聞言沉吟了一下,不由搖了搖頭道,“不曾仔細數過,怕不是有百余家!” “交給你個任務,把手中雜事且放一放,你親自帶人過來,給我挨家挨戶注冊登記一下?!睆堩槻挥上铝畹?。 “何謂注冊登記?”宋企郊聞言不由一愣。 “這注冊登記便如魚鱗冊一般,寫明作坊字號,作坊所有人,作坊雇傭人員幾何,每年產瓷器多少件?!睆堩槻挥尚Φ?。 “日后哪家做得好,別人冒用字號者,就要賠償處罰。哪家做得不好,不能如約交割合格產品,依舊依法處置?!?/br> “這……”宋企郊遲疑了一下,總覺得“秦王”有什么目的,不由直接問道,“不知秦王何意?” 執行這些倒不難,關鍵是耗費人力物力,總得有個說辭吧? “僅黃堡鎮一處既有作坊百余家,若是在加上陳爐鎮、立地、玉華村、上店村等處,怕不是有三四百家?!睆堩槇D窮匕見道。 “若是每坊征銀三五兩,一年怕不是能收千余兩,足抵田賦三四萬畝矣!” 明代田賦正稅很低,一畝才征收三升三合五勺,三萬畝足額征收也不過征收千余石。 “這么多?”宋企郊聞言頓時也嚇了一跳。 那耀州本是小州,除了本州以外,只轄同官一縣,每年田賦亦不過兩三千石而已。 張順張口就要從耀州窯收刮千余兩白銀,難怪嚇耀州知州宋企郊一跳。 雖然宋企郊也很心動,不過多年的儒家“仁義”教導驅使著他連忙諫言道:“如今天下動蕩不安,陜西又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民不聊生?!?/br> “秦王據天下之大義,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今秦人尚未聞秦王之仁德,秦王怎么能反而先計算利益得失呢?” 張順聞言不由哭笑不得,指著宋企郊道:“腐儒之見!” “我吃不過三餐之飽,衣不過五尺之布,住不過丈余之宅,又有何求哉?” “蓋收此稅賦,不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已!” “如今陜北旱災連連,饑民遍地,大明朝廷不思賑濟,故而災情愈演愈烈?!?/br> “而今陜西已歸義軍所得,當發銀糧賑濟。這銀從何來,糧又從何而來?不取于此,既取于彼矣!” “大明增餉,每畝先后增收三厘五毫至九厘不等,以至于天下百姓困頓?!?/br> “吾思彼作坊每年燒制瓷器千萬件兒,獲利不下數十萬不等,我征有余以補不足,又有何不可也?” 那耀州知州宋企郊聞言一愣,不由看著張順問道:“原本這作坊每月都征收門攤稅,又當如何?而新增賦稅又有何名目?” “哦?”張順心道,前世不都說大明不收商稅嗎?怎么還有個門攤稅來著? “這個門攤稅每月征收多少,又有何名目?” “這門攤稅耀州一年攏共征收二十多兩,凡臨街攤販、門店一概征收?!彼纹蠼疾挥山忉尩?。 “你這是商稅,我這是工稅!”張順聞言差點笑出聲來,你一年也征不到我的零頭,算什么稅收? “凡挖掘山林礦藏、制作物件發賣獲利者,皆以其值征收,故而稱之為工稅?!?/br> “其法視其作坊大小,制作物件多少,按字號一體征收?!?/br> “其所得稅賦暫用來雇傭陜北災民,以工代賑。使其輸瓷器于西安等地,攜米糧而歸,其中一往一返,不勞二力?!?/br> “這……”宋企郊聞言一下子愣住了。 人常說一舉兩得,秦王這是一舉三得啊。 先通過登記注冊耀州窯爐作坊字號,作為納稅基礎。 然后征得賦稅便用來雇傭從延安府等地逃難的災民,把耀州所產瓷器運輸到西安等地銷售,再用銷售所得,購糧返回耀州。 這樣既征收了賦稅,又賑濟了災民,同時還免除了征發勞役輸運糧食之苦。 “好!”耀州知州宋企郊不由撫掌應道,“秦王所思甚是巧妙,宋某拜服矣!” “若是果能如此,某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為秦王促成此事?!?/br> 第52章 工商法 宋企郊之前只在揚州擔任過推官,并無擔任一州主官的經歷,所以對賦稅這塊不甚敏感。 依照他的心思,還停留在儒家經典的“苛政猛于虎”的印象上。 故而,經過張順這番說辭,頓時大受震動。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