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34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大家同樣是“賊”,有的人就能夠雄踞一方;而他們只能如同野狗一般,被人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有的人僅憑一名號,就能嚇得官兵棄城而逃;而他們需要拼死拼活的和官兵搏命,才有一線生機。 蒼天何其不公也哉! 當羅汝才率眾趕到長葛縣城的時候,正聽到有人在哪里罵道:“亂臣賊子,也敢大言招降?世上只有死了的縣令,沒有投降的縣令。請速殺我,以全我忠義!” “這誰???”羅汝才奇怪的向一臉陰沉的李自成問道。 “長葛縣的狗官!”李自成怒道,“也不知為何那舜王隨隨便便就能招募一群文人名士,而我欲招募一七品縣令亦不可得!” 這我哪知道?羅汝才聞言苦笑一聲,心道:你“闖將”李自成多少還比我好點,挺早就招募了顧君恩作為軍師,我特么千辛萬苦才有一個王玄珪來投。咱倆大哥不說二哥,都差不多! 于是,羅汝才便笑道:“左右不過讀兩本書,神氣什么?若是兄弟心慈手軟,留給我玩心剖腹,看他嘴巴是不是還這么臭!” 羅汝才身邊的謀士王玄珪聞言一驚,欲言又止,卻聽到“闖將”李自成笑道:“不勞‘活曹cao’費心,我自為之!” 隨即,他便下令道:“劉宗敏何在?給我把他給我剝了,掛在城門上威脅不歸之徒!” 羅汝才聞言瞳孔一縮,便不在言語,只是笑道:“既然如此,城中之事煩勞兄弟了,我且歇息一番再說!” 等到羅汝才剛剛離開了李自成等人,他那謀士王玄珪連忙上前兩步,低聲問道:“主公何必自壞名聲?我觀那‘闖將’,亦非善茬。主公冷眼旁觀即可,何必污了口舌?” “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絕!”羅汝才冷笑道,“我和那李自成相識已久,雙方野心心知肚明。他一撅尾巴我就知道他想拉什么屎,而他對我的了解亦是如此?!?/br> “他想招賢納士,我若假惺惺的不予阻止,反倒顯得我更為深沉,容易引起了他的警惕!不若假意應之,以麻痹此人!” 而與此同時,李自成的侄子李過亦在營帳之內諫言道:“叔叔,‘活曹cao’羅汝才陰險狡詐,分明是想阻止你招降這長葛縣令,你如何遂了他的心意?” “哎呀!”李自成一拍腦門,“多虧了補之提醒,我竟著了這老賊的道了!侄子你既然字補之,還請以后多多為我查漏補缺,以免再有今日之事!” “叔叔你什么都好,就是為人太過實誠了!”李過聞言應了,隨口又抱怨了幾句。 那李自成心中好笑,不由暗自搖頭思道:“我若是連你都騙不得,又如何騙的了更為老jian巨猾的‘活曹cao’和‘順賊’?” 且不說那李自成和羅汝才占據長葛縣城以后,如何劫掠補充軍資,卻忽略了一件事情。 那昌平總兵官左良玉一路狂奔四十里,敗退到洧川,剛巧遇到了提前敗退到洧川的河南巡撫傅宗龍。 兩人一見,不由百感交集。幸好那傅宗龍和左良玉都是性子頗為呆板無趣之人。 若是換作性子跳脫的張順,說不定就會來一句:“你也是從舜王手里敗退下來的嗎?好巧啊,我也是!” 不過,那左良玉終究也是愛面子之人,豈能對河南巡撫傅宗龍說“左某見賊而逃,乃是上勇”? 他只好極力夸大“賊人”的實力,為自己不戰而逃,尋找借口。 剛巧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剛到。 那左良玉便趁機匯報道:“軍門明鑒,非左某怯懦,棄城而逃。實在是遇賊主力,苦戰不勝,不得已避其鋒芒,以求再戰!” “哼!”河南巡撫傅宗龍冷哼一聲,哪里肯信他? 他不由怒道:“你一失禹州,二失長葛,一避再避,一失再失,一逃再逃,如今又用謊話哄我,你當我是三生兩歲孩童不成!” “軍門明鑒,左某大好男兒,豈能以虛言哄騙與你?”左良玉一看形勢不好,連忙大呼冤枉。 朱大典實在看不下去了,勸說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傅撫軍不妨先小懲大誡一番,日后再慢慢處理不遲!” 那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本來是剛巧追擊賊寇路過河南,被河南巡撫傅宗龍拉來對抗義軍,傅宗龍多少欠他一個人情,豈能駁了他的顏面? 傅宗龍聞言便喝道:“既督師替你求情,此事也便罷了。日后如有再犯,休怪我軍法無情!” 左良玉聞言連忙分別拜了一拜,謝過了。 別看他表面誠惶誠恐,其實心里一點都不擔心。 他的恩主乃是如今的戶部尚書侯詢,掌管著朝廷大多數錢糧軍餉,哪個敢得罪與他? 即便是河南巡撫傅宗龍剛正不阿,旁邊的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也會替他扛下來此事。 傅宗龍見無可奈何此人,也就不罷了,便細問其故。 那左良玉連忙添油加醋一番,聲稱:“順賊親至,率領大軍五萬,朝夕不歇,輪番攻城,以至于禹州、長葛不守!” 河南巡撫傅宗龍聞言不由冷笑道:“你莫非真以為本院不敢治你的罪不成?你若再胡說八道,誤了軍機,恐怕大司徒也保你不得!” 明代所謂“大司徒”,乃是戶部尚書的別稱,又稱:地官、計相、大司農。其實就是指代如今的戶部尚書侯詢。 那左良玉吃了傅宗龍一嚇,這才厚著老臉應道:“我觀賊人旗號如此,想來實際差別不大?!?/br> 古代用兵,多用金鼓旌旗進行指揮,這也正是另外一方借此探查對方人數的重要依據。 所以,也常有將領多張旗幟,以虛張聲勢的行為。 那左良玉既然強調旗幟,其實已經算是服軟承認自己匯報的數量不準了。 傅宗龍揮手把他趕了下去,這才對朱大典說道:“這廝也沒說實話,以我估計賊人當在兩三萬之間,與我等相比,并不占據優勢?!?/br> “若是再合兵睢陳總兵駱舉,徐州副總兵馬爌及太監盧九德萬余人,當可有一戰之力!” “只是長葛不過一縣城耳,何必能聚得如此多人馬?以我之見,我的當按計劃,繼續攻打長葛,壞其心腹,使其南北不能照應?!?/br> 那長葛正處于新鄭和許州之間。若是長葛為官兵所據,那么新鄭和許州之間無法及時策應,因此更容易被官兵各個擊破。 “既然如此,我這就下副總兵牟文綬出兵!”朱大典聞言點了點頭,便同意道。 第83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 當張順率領義軍占據通許以后,第一時間便派遣斥候打聽附近官兵的動向。 僅半余日,便有探子急忙匯報道:“舜王殿下,經我們探查,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攜帶萬余人馬于一日前走陳留、尉氏,直奔洧川去了!” “這……這老賊真是疾行如風!”張順聞言不由吐槽道。 官兵向來行動遲緩,張順這一次雖然率眾繞道,本以為能夠后人發先人至,趕在朱大典之前設下埋伏,結果反倒讓朱大典搶先去了。 當然,其實官兵搶了先也不要緊。既然義軍已經滲透到官兵防線后面了,有的是手段收拾官兵。 牛金星聞言便諫言道:“既然朱大典率眾已走,開封府空虛,正合可以施展那圍魏救趙之計!” 所謂“圍魏救趙之計”,其實就是圍點打援。這是義軍出征前商討出來的方案之一。 由于大明藩王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每當義軍遇到困難的時候,率先攻打藩王封地,乃是調動朝廷大軍的不二選擇。 張順沉吟了片刻,搖了搖頭道:“按理來說,攻打周藩乃是最好的選擇?!?/br> “大明周藩隱然為天下諸藩之首,不但富甲天下,親王之下更有七十二家郡王?!?/br> “連聲名頗著的福藩、唐藩,與之相比,亦是小巫見大巫。開封一下,定然天下震怖!” “只是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一、能不能打的下來。既然周藩如此重要,我等有連破藩王,河南巡撫傅宗龍豈能無備?” “二、打下來能不能守得???我軍自占據洛陽以來,招兵買馬,實力大增,粗略算來也有四五萬人馬。若是處處布防,處處守城,豈可得也?” “三、即便開封已下,又被我等堅守下來。嵩山以東皆為平原,無險可守,東可以威脅山東及南、北直隸,北可以覷視山西。如此數處皆幽燕之根基也,一旦有失,大明朝廷定然分崩離析?!?/br> “到時候朝廷定然盡起精銳,與我爭鋒。官兵勝,我等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回河洛之地;我軍勝,便席卷山東、直隸、山西等地?!?/br> “到時候京師崩潰,后金入關,我等可有兵馬再度決戰?”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二百余載之朝廷乎?” “以我之見,不若暫且留著周藩,替崇禎小兒穩住架子,以備蒙古、后金?!?/br> “及我軍形勢已定,再出兵北伐,一鼓作氣連破大明、后金方為妥當!” “這……”牛金星一下子接受了太多的信息,猛的反應不過來。 沉吟了半晌,牛金星不由感慨道:“古人云:心懷天下者乃為天下王,吾始不解其意,今乃知之矣!” “吾千算萬算,卻是少算了遼東女真,塞外韃虜。若果如主公所言,彼輩亦有覷視天下之心,聚明幾釀成大禍矣!” 呵呵,上一世李自成兵敗一片石,就是你思慮不周的結果吧? 張順乜斜了牛金星一眼,不由笑道:“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br> 張順這段話出自于《孫子兵法·九變篇》,那牛金星自詡熟讀孫吳兵法,如今一聽便懂。 他不要拜服道:“主公用兵殆天授也,非人力所能及也!” 這就是你不學無術的借口?張順有心再教訓他幾句。 可是,后來他想了想,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萬萬不可打擊他的積極性,便作罷了。 隨即,張順便提議道:“既然開封不便攻,何不率眾攻下尉氏、朱仙鎮,以斷其歸路?!?/br> “然后,兩面夾擊,諒那傅宗龍、朱大典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這……計倒是好計,奈何義軍人馬不足,實在是太過行險了!”牛金星也是知兵之人,聞言頓時明白其中的利弊。 “昔日秦武安君白起圍趙四十萬大軍于長平,一戰而破,趙國因此元氣大傷?!睆堩樎勓匝赞o鏗鏘應道。 “秦王為此盡起河內十五歲以上男子。我雖無武安君的本領,秦王的魄力,若是果然圍困了傅宗龍、朱大典之流,盡起洛河男子,我還是辦得到的!” 牛金星一日三驚,被張順的豪氣震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也不知過來多久,他才拜道:“主公有如此雄心壯志,聚明敢不效死乎!” 隨即,牛金星便下令道:“調集七成斥候探子,給我盡數派往尉氏,我要今晚拿到所有的消息!” 張順聞言頷首一笑,牛金星終于開竅了。 他便笑道:“汝既為軍師,需要給我做出全套計劃來,時機一到,便聽我號令,發起進攻!” 正當牛金星在通許焦頭爛額的準備軍事行動的時候,長葛縣迎來了新一輪的戰斗。 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麾下副總兵牟文綬,年四十余,亦是一員宿將。 和大多數出生于邊地的將領不同,他出生于施州衛,也就是后世湖北恩施縣。 那施州衛治下除了衛所以外,又下轄了散毛、鎮南、大旺、施南等一堆土司,而那大名鼎鼎的出產白桿兵的石柱土司就在其隔壁。 這些土司時降時叛,朝廷頗為頭疼。為了震懾這些土司,從朱元璋開始,大明在這里陸陸續續設了不少衛所、千戶所,以防備當地土司的叛亂。 那牟文綬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長起來,他先后收復過重慶,防守過貴州,參與平定過登萊之亂。 后來被任命為江北副將,與總兵楊御潘一起收復了被義軍占領的鳳陽,擊敗了盤踞在英霍地區的“掃地王”張一川和“八大王”張獻忠,稱得上戰功赫赫。 當他得到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的命令之后,沒有二話,帶領麾下的士卒就往長葛城去了。 那“闖將”李自成和“活曹cao”羅汝才本道張順就在附近,再加上義軍連番逃竄,人馬盡疲,急需休整,是以二人也放松了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