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286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他連忙有逐個向張順介紹道:“此乃張氏嫡子張其瑾;我門人弟子袁應參、劉標、姜品高、陸沖霄、王澤泓、韓趙碧、張芮以及我的女婿戚孟瑛、郭允清?!?/br> 這呂維祺倒是好氣魄,居然把身家性命、全家老小都壓注在張順身上了。 張順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贊道:“劉標和戚孟瑛有功,回頭照例賞了。其余諸人單憑才能,各有留用!” 第333章 結盟 這一次燈會雖然倉促,卻頗為有特色。 在夜空綻開的絢麗煙花,滿天飛舞的孔明燈,被繩索系著在半空飄蕩的大孔明燈,以及街道兩旁掛滿的各色彩燈。 更有小商小販來往叫賣聲,稚子幼童調皮的點燃的爆竹聲,以及人山人海的喧嘩聲。 一時間聲色俱全,天上地下無所不歡。 這種立體式的布局,比起以往僅在地上做文章,對見多識廣的眾文士來說,更令人驚奇不已。 于是,眾人一邊賞燈,一邊探討些詩詞文章,倒有幾分雅興。 一時間興致來了,張順亦不由笑道:“今日我亦偶有所得,請諸位斧正?!?/br> “舜王好詩才,我等洗耳恭聽!”此前由柳如是捉刀,張順倒是好生出了一回風頭,眾人倒對他有信心。 只是張順這一次是偶有所感,自己所寫,心中就沒幾分底了。 他不由先打預防針道:“哪里,哪里!哪怕李杜那樣的大家,也不是篇篇傳世經典,更何況我這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 “莫過謙了,若是舜王是那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之人,那我們成了什么?且快快吟來,讓我等一聽為快!”眾人紛紛起哄道。 那李香和柳如是不要面面相覷,她們兩個“代筆”還沒出手呢,你怎么就有了? 兩人狐疑地看了一眼對方,發覺對方眼中亦充滿了疑惑的時候,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老爺又要搞saocao作了。 兩人不由都想先了掩了面目,以防日后沒了見人。 不意卻聽到張順用那有幾分低沉的聲音吟道:“地上燈點點,天上星燦燦;地燈騰空起,日月皆黯淡!” “九天若有仙,應悔登九天!地景若如此,何似在人間?” 眾人沉默了半晌,突然不知何人高呼了一聲“好”!眾人才如夢初醒一般,連忙附和起來。 “好在何處?”張順笑咪咪地問道。 有人說:“好在‘地燈騰空起,日月皆黯淡’一句”。有人說:“好在‘九天若有仙,應悔登九天’之語?!?/br> 都是千年的狐貍,萬年的妖精,若是眾人聽不出來張順的意思,那還不如拿塊豆腐一把撞死拉倒。 連李香和柳如是目瞪口呆了半晌,也不由竊竊私語道:“爺這一次真寫了一手好詩!” 原來當眾人聽到“地上燈點點,天上星燦燦”的時候,暗中只是搖頭。 可是當眾人聽到“地燈騰空起,日月皆黯淡”的時候,就覺得味兒不對了。 再到“九天若有仙,應悔登九天!地景若如此,何似在人間”,已經是非常赤果果了。 很明顯地燈指義軍,天星指朝廷。地燈騰空而起,勢力大興,那么代表日月的大明朝廷便只能黯淡無光了。 而“九天”更是神來之筆,既指天空,又指代宮禁。那么九天上的仙,很明顯就是指代宮禁之中的帝王了。 “地景若如此,何似在人間”一句,更讓人想起了南朝宋武帝第八子劉子鸞臨死之前說的那句“愿身不復生王家”。 有三人聽了之后,不由神情一動,上前拜道:“舜王果有凌云志,愿為羽毛助飛天。不須高處不勝寒,但愿青史有遺篇!” 張順仔細一看,卻是三位少年才俊,頗為面生。 那呂維祺如何不知何意?他連忙上前介紹道:“此三人號‘嶰谷三才’,分別是溫廷枟,字伯庸;張師樊,字勝之;師佐,字靖公!” 哦?原來君擇臣,臣亦擇君,還有不少人雖然應邀前來,卻是還在觀望。估計這三人剛才被自己志向所動,這才站出來出仕。 張順心中一亮,不由連忙夸道:“原來是三位少年才俊,如今肯為出仕義軍,真是不勝榮幸!” “三位且跟隨我左右,做一段時間文書?;仡^州縣有缺了,再屈就不遲!” 跟著張順左右做文書,那是要當做親信來培養了?;仡^再外放州縣,那就是按照封疆大吏、中樞閣老的標準進行選拔了。 且不說以后如何,但就外放州縣就足以動人心了。 十年寒窗何所事,半為蒼生半為官! 依照他們的學問,恐怕也得個十年二十年才有中舉中進士的可能,再等到外放為官,又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這果然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 一時間眾學子兩眼放光,顧不得殺頭誅九族大罪,紛紛或吟詩或作賦,盡力展現自己的才華。 那呂維祺也不得不喜笑顏開,口干舌燥的向張順逐個介紹起來。 張順又先后收納賢才:姚賡唐、楊英、丁泰吉、楊鐮、楊士英、劉紹周、石岳、田乃實、李旒楠、張鑒橫、張祖恕、吳治平、劉介、徐琦等五十余人。 一時間賓主皆歡,賞燈會大獲成功。 只有呂維祺還懊惱的抱怨道:“惜乎孟化鯉、張抱初二位大家已逝,不然天下文人墨客來者更眾矣!” “更可恨那靈寶許氏,竟是半分顏面不肯賣與我。家中嫡庶無一人肯來?!?/br> 念及此處,呂維祺還有幾分憤憤不平。 也難怪呂維祺這般神態,那靈寶許氏盛于明代前中期。其家族許進和三個兒子,皆官至明代尚書。 “父子四尚書”,古今罕見。哪怕已經成為河南府儒林代表的呂維祺,在人面前也不敢大聲出氣。 當然,這呂維祺看似抱怨,實在報功。頗有后世“凡爾賽”的風范。 張順哪里不知?他不由擺了擺手,笑道:“天道輪回,興衰有常。許氏雖然名望甚高,只是如今人才凋零,不復往日之盛,又值得什么?” “今日全賴呂公之力,方招得河南英豪,盡數來投。如若不然,即便我奪取了這豫州之地,恐怕也只能望洋興嘆,忍痛棄之矣!” “過譽了,過譽了!”雖然這只是雙方一個交易罷了,實則是雙方結成了文武聯盟。 那呂維祺嘴上不說,心中也頗為得意。 昔日荀彧見曹cao,潁川謀士盡歸魏;如今我呂維祺見舜王,河南文士盡仕順,庶幾無差矣! 第334章 收獲與戰略 經過上元節“賞燈會”一役,張順戰果斐然,幾乎把河南府里的人才一網打盡,為義軍政權在文官上面增添了許多血rou;而與此同時,義軍大破官兵的戰果也已經計算出來,更是讓義軍“鳥槍換炮”,有了近乎脫胎換骨的變化。 張慎言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當眾大聲朗讀道:“經嵩縣一役,活捉鄖陽巡撫盧象升,陣斬副總兵李卑,破官兵四千余人。俘獲官兵二千一百一十七人,斬殺八百七十七人,余則潰散而去?!?/br> “洛陽一役,活捉五省總督洪承疇,降服甘肅總兵官柴時華、參將賀人龍、白廣恩,陣斬臨洮總兵官王承恩、副總兵艾萬年、副總兵柳國鎮、副總兵劉成功三四將,只有陜西總兵官左光先一人在逃?!?/br> “破官兵四萬兩千人,陣斬六千零八十二人,擒獲五千零六十三人,受降一萬六千五百二十一人,余則在逃。未免sao擾百姓,義軍當及時清剿為務?!?/br> “繳獲紅衣大炮二十門,大將軍炮九十八門,弗朗機炮六十二門,滅虜炮一百零一門,其余鳥銃、三眼銃、快槍、弓箭不計其數。繳獲鎧甲四千七百二十七副,腰刀、長矛、斧頭、劍等不計其數?!?/br> “繳獲糧食八千石,火藥五千二百斤,硝石、硫磺及木炭近萬斤,rou干、油、鹽、醬及咸菜等不計其數?!?/br> “義軍傷亡二千七百五十八人,輕傷四千余人。大將‘亂世王’不幸戰死;主公舜王身受重傷;大將劉成身負重傷,幸得香夫人醫治,暫無性命之憂。其余將領各有大小傷,已經無礙矣!” “義軍又先后奪取汝州、新安兩縣,官兵為之一空。如今之際,當命義軍分兵四向,占據周邊諸縣,以為根據,不知舜王意下如何?” “你們覺得呢?”張順聞言不由笑著向大家問道。 曹文詔聞言不由站了出來諫言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明有天下二百余載,坐擁天下兩京十三省,豈可輕視哉?如今五省總督洪承疇新敗,秦地無主,舜王何不取之?效法秦漢故智,坐擁關中而制天下,進可攻,退可守,足為天下王!” 曹文詔話音剛落,頓時滿座嘩然。這是取天下的大計,幾乎關乎到在座的每個人身家性命。一步踏錯,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場,豈能輕易而定? 呂維祺連忙站起來反對道:“昔日荀彧勸魏武舍徐守兗以固根本,張賓勸石勒取河北以成基業,皆帝王策也!” “夫長驅四野,飄蕩擄掠,此盜賊之術也。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何也?根不固則木不長,雖百戰百勝,亦為無本之木,稍有挫折,則作鳥獸散矣!” “昔日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終濟大業,此乃帝王之略也!” “今舜王既據洛陽,方破官兵,正合全據河南。內以八關為守,外以潼關、懷慶、南陽、鄭汴為據,以豫西毛葫蘆為干戈,以河洛英豪為城櫓,天下孰能擋之?” 開玩笑,自己這邊才效法荀彧說服眾士人投靠舜王,你后腳就讓義軍主力走了,大家身家性命還要不要了? 即便眾士子不被殺全家,到時候陜西“地頭蛇”來投,哪里還能顯示出他豫西子弟的用途? 曹文詔聽了毫不畏懼,反倒笑道:“呂先生所言深根固本之說,甚合吾意。我聽說江南有盆景,但取松柏植于盆中,時人謂之‘小天地’是也。正所謂‘盆小天地大,樹老景物新’!” “于家于國,亦蓋如此也。夫植于天地之間,方能成參天大樹;植于盆池之中,唯有成一景矣。如今河南府地狹小,譬如盆池,豈可成參天之株哉?猛虎雖烈,不可落平陽;蛟龍雖雄,不可入淺水,蓋如是哉?” 那呂維祺本道自己的對手乃是“亞夫”張慎言,他萬萬沒料到竟然本路殺出來個程咬金,反倒曹文詔和自己唱起來對臺戲。 原來這曹文詔身為邊軍最有聲望的將領,又多次統帥過邊軍諸將,是以聲望頗隆。原本投降義軍之后,他一來擔心舜王猜忌,二來不屑與諸將爭權罷了。 如今義軍大勝五省總督洪承疇,舜王一飛沖天可知矣。又有甘肅總兵官柴時華,參將白廣恩、賀人龍加入,一時間降軍系實力大增。那曹文詔不由蠢蠢欲動,借以成為降軍系頭領人物。 這倒是不是曹文詔心懷異志,要與張順爭一日之長短,反倒是對張順的前途更加信心十足了,要借機表明自己的價值。 曹文詔借力打力,一通“盆景說”,差點把河洛士子代表呂維祺噎死當場。不過,那呂維祺也不甚吃素的,聞言稍作思量,不由辯駁道:“閣下視我河洛為盆池,實乃不值一駁。于此向南則湖廣也,向西則三秦之地,向北則河內、山西,向東則平原一望無際,天下膏腴之地也。舜王坐河洛而覷天下,此乃夏商之業也!” “南湖廣,北山西,西三秦,東中原,此乃四戰之地也,何以稱廣?”曹文詔聞言便譏諷的道,“秦地有精兵悍卒之利,號為天下精兵。西接青甘西域,有甲馬之勝;地處九邊,無四面圍攻之虞;坐擁崤函之固,成四塞之國。進可攻,退可守,秦漢唐擁之以制天下,遂成漢唐之勝矣!” 呂維祺被曹文詔一通攪和,差點吐血。他連忙對張順說道:“世異則事異,昔日膏腴之地,四塞之國,如今龍脈斷絕矣?!?/br> “一曰:漢水改道,關中至漢中水路絕矣;二曰:干旱,自從大明立國以來,陜西多旱災,近年來更是連年大旱。洪武之初,陜西、河南人口相差仿佛,如今其人口不過河南之半,賦稅亦不過河南之半矣?!?/br> “夫富國強兵者,不外乎人口、糧食。陜西據四鎮三關,尚不及河南一省,豈可為根基哉?更何況如今河南府一下,只需稍作治理,便可穩固。而若入陜西,連戰不休,曠日持久,若是稍有挫折,豈不是連河南府都不可守也?” 第335章 戰略 那呂維祺和曹文詔相互一頓辯駁,一時間爭的臉紅脖子粗。若非彼此之間武力差距過大,兩人當場就要打起來。 雖然此二人皆有私心,不過所言之事卻是公論。其論各有長短,對張順也頗有啟發。 人們常說“成王敗寇”,以結果論英雄。但是王何以成,寇何以敗,對張順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呂維祺的“盜賊之術”和“帝王之略”的對比,深刻的揭示了其中的差別?!氨I賊之術”勢力來得快也去得快,因為沒有根基,經不起挫折;而“帝王之略”,選擇一片根據地,“深根固本”,能夠經得起挫折,所以才能成一番事業出來。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便張順也不會認為自己永遠正確。和后世革命根據地理論兩相對比,張順反倒更深刻的認識到建設一片基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