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110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張順聽了務虛道人的言辭,心中不由暗暗吐槽道:你這廝說的倒像真的似的,這世上真有長生不老之術,老子還辛辛苦苦打什么江山?我干脆拜你為師,也去修仙得了。 不曾想,那務虛道人繼續說道:“老漢俗家姓宋,乃是河南永城人士,上無父母,下無子女,乃是天煞孤星的命格?!?/br> “我自幼苦讀《梅花易數》、《奇門遁甲》、《太乙神數》和《六壬術數》,觸類旁通,乃以《易經》為綱,一以貫之,推演上下五千年變數,算得真龍所在?!?/br> “如今既然真龍已出,我當入世歷練,輔助其人榮登龍庭?!?/br> “可是我年邁無力,進不能上陣廝殺,退不能治理天下,唯有推演天下變化,獻計獻策而已。如此這般,諸位可呼我宋獻策便是!” 張順聞言不由一愣,只覺得此名甚是耳熟。奈何他初中高中的歷史課上,大多數時間都是用來背誦什么政治經濟改革,什么歷史意義之類的東西,確實不太了解明末歷史的細節。 不過,好在張順也明白中華上下五千年,明末對華夏的歷史長河來說,也不過一瞬罷了。 無論這宋獻策是忠是jian,無論這宋獻策是成功還是失敗,總歸能留下姓名,便是非同小可之人。 于是,張順順水推舟,連忙應道:“若得宋先生相助,我軍必然如虎添翼,日后對敵,必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依我之見,不如任命你做這三十六營大軍師,為我軍出謀劃策可好?” 兩人相互吹捧一番,只是牛皮吹得過大,不少人不由撇了撇嘴,頗為不信。 原來的務虛道人,現在的“宋獻策”早已洞若觀火,便笑道:“固所愿爾,不敢請爾?!?/br> “宋某既然接受此位,恐各路好漢不服,我卻是要獻上一計,方不負我‘獻策’之名!” 張順連忙配合道:“宋先生請了,張某愿聞其詳!” “凡是舉義旗,興義兵者,無不以聚眾為上,逞強恃勇為下。遠有瓦崗寨四十六友結義反隋,近有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替天行道。今日,我等三十六營齊聚于此地,理當趁機效法天罡之數,派出一般座次出來?!?/br> “活曹cao”一聽,心中啞然,連忙問道:“此話怎講?” “我等三十六營兵馬,正合天罡三十六之數,可依次排之!”宋獻策笑道。 “活曹cao”一聽,果然如此,連忙問道:“三十六營義軍統領分散各處,多有不在,或有傷亡,為之奈何?” “不妨事,且定下名號,其他事宜日后再提。若有不滿者,可與他人更換名號,若有戰死者,可有繼承者繼續任之,如此可也!”宋獻策輕松應對道。 “活曹cao”也是智謀之士,聞言不由心中一驚,心道:你這廝輕飄飄幾句話,少不得日后平白多造了多少殺孽!日后義軍統領之間,若想更換名號,動一動座次,少不得領兵相互攻伐,以血換之。 只是“活曹cao”雖然想的明白,卻也沒有辦法。虛名浮利,自古以來便是人們爭奪的目標,“活曹cao”又豈能例外呢? 于是,“活曹cao”連忙提議道:“既然如此,我認為舜王身為三十六營盟主,理當擔任天魁星之位,不知大家意見如何?” 天魁者,即斗魁也,乃是北斗第一星。正所謂: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張順地位超然,此星舍張順其誰也? 其他人既然已經接受了張順三十六營盟主之位,自是無話可說,聞言紛紛贊同道:“‘活曹cao’所言甚是,舜王當為天罡第一星,號為‘天魁’,正合其身份地位?!?/br> 這時候“闖將”聞言也連忙站起來說道:“既然如此,那天罡星當為何人?” “八大王”聞言便笑著站起來道:“區區不才,愿為天罡!” 其他人聞言,不由轟然大笑道:“汝何德何能,也敢稱天罡耶?天罡乃是北斗七星的斗柄,唯有‘闖王’、‘闖將’之輩,才能安居此位吧?” 張順聞言頗為忌諱“闖王”,便笑道:“既然如此,不如‘闖將’黃兄任這天罡星之位吧?” “闖將”倒也實誠,聞言拒絕道:“我何德何能敢居此位?反倒‘闖王’聲名遠揚,實力雄厚,當居此位!” 雖然上次聽到“闖王”的名號,張順早使人打聽明白,此“闖王”非彼“闖王”,并非歷史上的“闖王”李自成,反倒是姓高。 他心中不由又喜又憂,喜得是歷史上的李自成并沒有出現,暫時無人威脅自己的位置;憂的是李自成不出,這大明王朝何時滅亡,他心中依舊沒底。 但是,不管怎么說,他對這“闖王”依舊頗為忌憚,不曾想此人竟然已經被選為“天罡星”之位。張順見大家都贊同,心中無奈,也得應了。 張順對“闖將”黃來兒頗有好感,本待提議“闖將”擔任第三星“天機星”之位,不曾想那“活曹cao”趕快站出來道:“這第三星‘天機星’乃是智謀之士擔任,我‘活曹cao’雖然不才,兄弟們抬愛,送我‘善謀’的名號,理當由我擔任!”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發覺確實這天機星正與“活曹cao”相合,無奈之下,“闖將”便推讓道:“既然如此,便有你任這天機星吧,我且擔任那‘天閑星’便是!” “闖將”話音剛落,不曾想宋獻策卻笑了,道:“‘闖將’莫怪!此星與我有緣,老道士我正合與那‘入云龍’公孫勝頗似,還請讓我一讓吧!” “闖將”黃來兒哪里想到,自己這一謙讓,竟然反倒讓出三個位次出來。 “闖將”為人老實,反駁不得,直得認了。便要居那天勇星之位,結果“八大王”卻是不干了,非要奪那天勇星之位,準備把那天雄星之位與那“闖將”。 正所謂“泥人尚有三分火氣,匹夫也有匹夫之怒”,“闖將”一忍再忍,無可再忍,便要和那“八大王”動怒。 那“八大王”自知實力不濟,也不由心怯了三分,眾人趁機再勸,“八大王”只得悻悻而退,不過嘴不饒人地嘟囔著:“那天雄星‘豹子頭’林沖也是沒了老婆的,豈不是正和你相合?” 第279章 糧草先行 “闖將”對女人之事頗為忌諱,因為“八大王”嘴賤,兩人又差點打起了。 好在眾位兄弟借機訓斥了“八大王”一番,才把這事情壓了下來。 “闖將”也借坡下驢任了那天勇星之位,“八大王”任了那天雄星之位。實力最為雄厚,名聲最為響亮的諸人既然各自歸位,剩下只能隨便按個名號罷了。 “亂世王”因為和“紫金梁”不善,得罪人較多,他便自嘲道:“我這人脾氣不好,與眾人不合,我便任那天孤星吧!怎么說‘花和尚’魯智深的位置也不算辱沒了我?!?/br> “掃地王”聞言也站了出來,說道:“既然如此,咱們兄弟兩個也做過伴,我便任那天傷星便是。行者武松的名頭,我卻是仰慕已久?!?/br> “九條龍”和“破甲錐”本是小角色,見狀也連忙紛紛自薦,各自任了“九紋龍”史進的天微星和“沒遮攔”穆弘的天究星。 張順知他們利用自己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方便,各自選中了自己喜歡的星位,為了拉攏他們。他也不反駁,但做好人,一一應允了便是。 至于其余諸營或戰死,或不在,諸人便沒有再替他們選中星位。張順便趁機提議悟空任了“霹靂火”秦明的天猛星,陳長梃任了雙鞭呼延灼的天威星,蕭擒虎任了小李廣花榮的天英星,張慎言任了“小旋風”柴進的天貴星,“小尉遲”魏從義任了雙槍將董平的天立星。 張慎言聞言連忙推辭,張順認真地看了他一眼,這張慎言才明白過來,這是張順要自己納了投名狀,斷了自己反投朝廷的后路。 張慎言可以想象,隨著義軍的壯大,以后朝廷肯定按圖索驥,依照三十六天罡排名捉拿懸賞諸人。雖然他心中頗為不舒服,也只能無奈任了天貴星之位。 這時候天閑星宋獻策連忙走近了,低聲勸道:“我營一下子占據如此多位置,恐怕其他營不滿,特別是我們占據了太多前面的排名,頗為不妥?!?/br> 張順思索了一下,笑道:“不妨事,如果有其他義軍實力雄厚,德高望重,我讓大家退位讓賢便是。不過,你這話說的也有道理,那便讓悟空退出天猛星的位置,任了‘黑旋風’李逵的天殺星位置吧!” 如此,眾人計議已定,其他人各自占據了好星位,自然對張順塞人的行為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此,天閑星宋獻策的三策:一策更名號,任舜王;二策送神石,定天命;三策分天罡,定星位,皆圓滿成功。 張順借此在義軍之中樹立了威望,分別了上下尊卑,完成了對義軍的整頓改造工作。 既然諸事已畢,張順已經在濟源耽誤了許久,亟需立刻出征,討伐左良玉、鄧玘等官兵。 于是,張順趁機說起此事。結果其他義軍統領紛紛表示贊同,但是又提出道:“如今義軍群集,人馬眾多,糧草匱乏,為之奈何?” 張順知道,這是其他義軍對自己“耍了這么多花招”的不滿。他們雖然政治敏感性不足,但是自己吃沒吃虧,心里還是明白的。 他們的心思很簡單,既然你要壓我們一頭,讓我們聽你指揮,那么吃喝拉撒的糧草之事,你得想辦法給我們解決。畢竟“皇帝還不餓差兵”呢,更何況你一個拿著雞毛當令箭的三十六營盟主呢? 不過好在張順搭上李百戶的線以后,糧草問題便沒有那么嚴重了。更何況紅娘子經歷過陜西大災,對缺乏糧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慌。所以她利用張順從城中大戶手中詐出來的銀兩,拼命的從李百戶這條線購買糧食。 特別是經過和李百戶兩次交易之后,雙方建立了最基本的信任,李百戶特意承諾這一次要給他運來五千石糧食。 當然,這五千石糧食依舊不能滿足義軍整體需求。按照張順估算,這時代士卒一個月的口糧大概在0.6石左右,約合后世九十斤左右。這五千石糧食頂多也就能支撐義軍一萬八千四百人半月支用,若想堅持久一些,必須另想辦法。 好在張順也不是省油的燈,干脆提出道:“如果糧草讓我一人承擔,也不是不可,只是義軍日后繳獲理當歸公才是。日后安功行賞,不知大家覺得可也不可?” 張順這招準備完全將其他義軍納入麾下,其他人如何肯依?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只得示意“活曹cao”代替自己等人發言。 “活曹cao”白了一眼,只得站出來說道:“義軍上下皆是兄弟,并無直接統帥關系,焉能讓盟主一人承擔。只是濟源地小人寡,經過義軍多次搜刮,早已經山窮水盡?!?/br> “如今我們義軍人馬加上男女老幼,總共不下五六萬。這人吃馬嚼早已不夠用,本就不應當久待此地。只是因為盟主之位,才耽擱至今。如今盟主又要帶領大伙進攻官兵,實在是無能為力?!?/br> “還望盟主念在大家兄弟們一場,接濟大家一番,這樣也好同心協力共謀官兵?!?/br> 張順當然也知道不可能自己一點油水不出,就讓他們給自己賣命。他見其他義軍退了一步,便主動言道:“‘活曹cao’所言甚是,既然大伙齊心協力準備做一番事業出來,那么我也竭盡全力,盡量給大伙承擔一些糧草便是?!?/br> “先以一個月為期,我為大家擔任一半糧草,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其他人見張順如此“豪爽”,不由大為滿意。原來王嘉胤、“紫金梁”擔任盟主之事,自顧尚且不暇,哪里有為其他義軍負擔糧草的慣例? 平日也就支援點武器鎧甲,或者打了敗仗,無路可走的時候,前去投靠之人被他們收留一番罷了。 這時候,連對張順頗為不滿的“亂世王”都不由夸贊道:“舜王仗義,果然有圣王之風。正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雖然我們并非食舜王之祿,但是舜王為我們提供了糧食,我們理當知恩圖報,定然唯舜王之令是從,賣了討伐官兵!” 其他人見“亂世王”都表了態,也紛紛表態表示服從張順命令。 第280章 發起會戰 既然張順已經整合了義軍,他便“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李際遇正好回報軹關空虛,無人把守,正好可以占據,以備東來之兵。張順便將從原本“紫金梁”麾下新挑選士卒選拔了一千,撥付與他,命他修整軹關,防備官兵張應昌。 這軹關便是太行八陘第一的軹關陘。軹者,車軸之端也。軹關者,通道僅當一軹(車)之險關也。 這軹關陘地處王屋山與中條山之間,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論天下形勢時,曾有“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的說法。 語中的軹道就是軹關陘,這里的南陽便是先秦時期,約與孟津相對的黃河以北,太行山脈南端以南的一片廣闊地區的稱呼,也就大致是明清時期的懷慶府附近。由此可見,軹關陘便是由河東進入懷慶府的軍事要道。 只是大明王朝建立以后,中華核心省份二百年無戰事,這些關卡早已廢棄,反倒便宜了張順等人。 李際遇占據此處,修整防御設施,日夜巡防,哪怕張應昌率領數千大軍來攻,也不能頃刻而破。 張順心中大定,又連忙命令“闖將”黃來兒率領大軍,北出占據碗子城,據守天井關。 此地險要之處,張順早已盡知。由于此地官兵不堪使用,多次被義軍攻破路過,所以沒有多少防守兵力。 前番“闖將”雖然領了命令,卻推諉不前。但是先逢二當家“紫金梁”葬禮,又因張順盟主之位登臨典禮等事耽擱,張順也不再追究,只是再次嚴厲命他前往。 這次“闖將”黃來兒倒也老實,一聲不吭,便率麾下四千人馬前去,據守了天井關的碗子城。 至于留守濟源的人選,張順和麾下宋獻策、張慎言、李信商議許久,才下令任命張慎言為留守總管,徐子淵為糧草總管,蔣禾率領一千步卒,為防御總管,協調“掃地王”八百士卒,一同防守濟源,同時負責運輸糧草之事。 其余人馬“八大王”三千,“亂世王”三千,“活曹cao”二千,“九條龍”五百,“破甲錐”七百。外加張順麾下“左金王”五百騎兵,“革里眼”五百騎兵,劉成五百騎兵,外加步卒三千一百人,共計一萬三千八百人出征。 此時,二當家“紫金梁”身死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張順借勢宣稱:“我舜王如今繼承二當家‘紫金梁’遺志,統合天下三十六營兵馬,率十萬大軍東征。欲破三府,戮三王,以報二當家殺身之仇!” 張順及麾下其他義軍,皆身著孝衣,白盔白甲,以示勢不兩立、報仇雪恨之意。 其實,義軍手中根本沒有那么多白衣白甲,大多數士卒系了一根白布拉倒。只是這聲勢造了出來,由不得鄧玘、左良玉穩坐彰德府。 張順等人宣傳的所謂“破三府”,便是黃河以北的河南北部懷慶府、衛輝府和彰德府?!奥救酢?,乃是指懷慶府城內的鄭王、衛輝府城內的潞王和彰德府城內的趙王,三位明朝王爺。 那鄧玘、左良玉之流不過是個小小的總兵罷了,哪里敢擔如此大的責任,只得棄了圍剿武安縣和林縣的義軍,倉促整頓軍隊,前來應戰。 而張順率領大軍,至懷慶府城,卻不圍不攻。他前番也曾和其他義軍圍攻過懷慶府,深知懷慶府城墻高大,防守嚴密,不可驟破。 他便率領大軍繼續西行,過修武、獲嘉等縣,直至輝縣乃至,直接威脅衛輝府城。 這衛輝府城比不上其他兩個府城,那懷慶府內有懷慶衛,彰德府內有彰德衛,雖然皆不堪戰,守城之時好歹也能根據花名冊拉出人馬出來。 而這衛輝府城內僅僅有一個衛輝守御千戶所罷了,比不上另外兩府城,好歹也有一個五千多人的衛所,哪怕吃空餉再嚴重,士卒再不堪使用,拉出來千余人馬還是足夠了。而這衛輝府滿打滿算也拉不出五百士卒出來,真是可憐可嘆可悲吶! 城中潞王朱常淓聞言嚇破了膽子,幾欲逃亡。幸好其母妃李氏勸阻道:“天下仍然是我朱家的天下,潞王若是聞風喪膽,豈不是為天下人所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