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83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盧象升為人清廉,常與部下同甘共苦,再加上他為人勤奮,日常工作時間甚至遠遠超過了麾下的官吏。夜間常常挑燈加班,早上雞鳴過后,便起床更衣洗漱以后,開始工作。如果半夜有軍情傳來,便披上衣服,立即進行處理。其實他根本對這些吃穿住用,不甚在意。 只是為了拉攏當地士紳,以便于自己剿匪安民,便勉強應酬一番。應戳完畢,士紳生怕盧象升麾下士卒劫掠,特意獻上銀兩千余兩,盧象升也來者不拒,全部充作軍費了事。 事情既畢,盧象升在廣平府修整一日,準備第二日便率軍離開,回到大名府。結果,第二天一大早廣平府知府著急忙慌找上門來。 其時,盧象升已經早起多時,已經把昨日參戰士卒的功績、獎懲分別處理完畢,只待回到大名府一并執行,并及時上報朝廷。 盧象升見廣平府知府面帶驚慌,便問道:“何事如此著急?且慢慢與我道來!我盧某人,不信鬼,不信邪,有賊前來,便誅殺之,何懼之有?” 廣平府知府聞言連忙稟告道:“臬臺,如何安坐此間?我剛剛得到消息,有賊寇‘擎天柱’、‘闖將’自山西翻山越嶺而來,已破黃榆關和十八盤,吾恐其圖我等廣平也。而又有巨寇自號‘盧閻王’,率眾十萬,據于趙州臨城縣西山之地,頗有漢末賊人張角之勢,是以焦急萬分!” 這臬臺便是時人對按察使的敬稱,那“臬臺”盧象升聞言皺了皺眉頭,問道:“此何人也,竟如此膽大?敢自號‘盧閻王’,怕不是日后欲將此綽號讓與盧某也!” 那廣平知府焦急之下,哪里有心與他調侃,便忍不住請求道:“爺爺也,我知你素來膽大??墒沁@許多賊寇已經將山西攪的天翻地覆,我等順德、廣平、大名三府,唯有你這精兵二千,如何抵擋住如此多賊寇?你竟也不急!” 盧象升其實也頗為頭疼,不過為了安撫這廣平知府,便笑道:“你卻是高看我了,我便是天大的膽子,如何敢以卵擊石,以兩千弱旅,對陣十萬賊寇?我這便召集梁總兵,寇參議合力剿滅此三股賊人,還直隸一個朗朗乾坤!” 這邊盧象升還在勉力支撐,以為能夠剿滅他們三股賊寇。卻不曾想這三股賊寇,竟已同流合污,三股匯作一股。 原來那日張順與“闖將”商議已定,便率軍北上來到了臨城縣西山。這臨城縣倒不甚有名,但是其歸屬的真定府卻是大名鼎鼎。正是三國趙子龍故鄉常山郡。 這臨城縣本是個山區縣,位于太行山東麓,地勢西高東低?!氨R閻王”所據西山,更是地形險要之處,正好適合義軍安營扎寨。 張順與“闖將”到時,“盧閻王”大喜過望,連忙親自帶隊歡迎。他將張順與“闖將”迎到營地之中,說道:“‘擎天柱’與‘闖將’大名,我早已知之,簡直如雷貫耳一般。本寨人少地狹,見識淺薄,如今有二位前來,定是能大破州縣,壯我義軍聲威!” “闖將”不善言辭,只得干巴巴的客套了兩句。而那張順卻厲害多了,便拱手道:“‘盧閻王’哪里話?閻王叫誰三更死,那個敢留到五更?!R閻王’之名,才是天下婦孺皆知,能止小兒夜啼!我與‘闖將’二人不過略有薄名,入不得盧大家法眼!” “我等兵微將少,比不得‘盧閻王’你擁眾十萬,威震京畿。若非我等早來幾日,少不得‘盧閻王’已經踏平畿南八府,威逼京師,天下震恐了!” “盧閻王”一聽,哎吆喂,這是個高人吶!便不敢怠慢,連忙使人擺下宴席,與他們二人接風洗塵。 一番觥籌交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順便向他打聽道:“我等初來貴地,人生地不熟的。不知貴地有何頭面人物,值得我等交接?” “盧閻王”聞言笑道:“義軍之中,武安‘闖將’,臨城我‘盧閻王’,余人不足道哉!官府之中,唯有駐扎在河南的左良玉頗有實力。大名府的盧象升,好大的名氣,不過一文人罷了,算不得英雄豪杰!” 張順一聽,頓時頭皮發麻。他前生雖然不甚了解明末歷史,但是也不知道從哪犄角旮旯里聽說過這兩個名字。這左良玉他前番聽過一次,便覺得耳熟。后來回憶良久,記得此人最終好像做了一方軍閥,戰績雖不知如何,肯定是個難對付的主。 而那盧象升雖然更是不知其人如何,不過名氣確實很大,光聽他這名字,就覺得霸氣的緊,不似尋常人物。 張順聽到這里,抬頭仔細看了看這“盧閻王”半天,心想:這人本事不大,牛皮不小。不知如何虛活了半生卻能眼瞎若此? 第209章 三策圖賊 這“盧閻王”對張順、“闖將”的到來,其實甚為厭惡。正所謂“蛇有蛇道,鼠有鼠道”,這“盧閻王”雖然號稱義軍,其實不過土匪賊寇罷了。 古代社會與現代社會不同,政府管控不力,常常在地形偏僻險要之地,有土匪山賊盤踞。這些土匪山賊雖然不被官府正式承認,其實也都是官府默認的存在。 雙方皆有默契,土匪山賊不犯下大案,以收取往來過客的過路費為主要經濟來源,這正是“盜亦有道”是也。而官府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既不費力去圍剿賊寇,亦不影響自己歌頌太平盛世。 若是這些土匪山賊勢大了,或者犯下滔天大案,影響到官府的圈外,這樣雙方的默契就會被打破,勢必會引起官府的進剿。 這“盧閻王”本來是一個小小的山賊,只因義軍攪亂山西,大量流民災民涌入太行山以東,才使得他勢力壯大起來。 雖然號稱“十萬”,實則男女老少不過三四萬人罷了。若是拉出來的壯丁,也不及萬余。至于所謂的能戰之輩,不過四五千而已,若是與張順、“闖將”起來沖突,說不得今日這山寨便要換了主人。 這“盧閻王”還沒從小小的山賊首領的身份轉變過來,還幻想和官府和平共處,井水不犯河水呢。結果這就來了“擎天柱”、“闖將”兩個悍匪,心中頓時也擔心的緊。一怕這二人奪了自己的山寨,二怕引起了官府的圍剿。 張順與“闖將”黃來兒本來就是一世人杰,和這“盧閻王”幾番接觸下來,便摸到了此人心思。兩人假裝不知,便自顧和這廝吃酒。 酒足飯飽之后,兩人便臨時辭別了“盧閻王”,去往山下營地休息。 眾人離了“盧閻王”的眼線,那“闖將”便問道:“小兄弟,你以為此人如何?” “心胸狹隘,做不得大事!”張順評價道。 “我們下一步當如何行動?” 張順看了看“闖將”一眼,心想:這廝看似個悶葫蘆,也是狡猾狡猾的。他便笑道:“無法離、殺、合三策而已,不知‘闖將’如何抉擇?” “什么叫‘離、殺、合三策’?”“一只虎”沉不住氣問道。 “‘離’便是離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此人既然不合我意,離開便是;‘殺’便是取而代之,我們趁機殺了此人,奪了他的山寨和部屬;‘合’便是我們三人合營于此,互為犄角,將直隸之地攪動個天翻地覆?!?/br> “一只虎”聞言不由目露兇光,厲聲道:“若是離開,未免太便宜了此人。若是合營,我等又受制于此人。不若殺之,盡取其人與財貨而用,南破官兵,北挾京師,大家共同做一番事業出來?!?/br> 張順饒有興致的看了“一只虎”一陣,只到將此人看的不甚自在,才扭頭向“闖將”問道:“黃兄以為如何?” 那“闖將”聞言臉上一陣紅一陣白,過來半晌才一咬道:“我實在難以抉擇,不知小兄弟意下如何?” 張順聞言輕輕一笑,心想:這“闖將”雖然是個豪杰,可惜做不得大事。仁義與利益,不可兼得,其人則蛇鼠兩端。 若是學劉備那般仁義,便以仁義籠絡天下英雄,切不可見利忘義;若是學那曹cao,以利益籠絡天下英雄,便要使盡手段,玩弄天下英雄于股掌之間。此人畫虎不成反類犬,圖增笑耳。 然此二者亦不足學,非帝王之道也。帝王之道,內圣而外王,胸懷天下,志在四方,如此方為真英雄耳。 想到此處,張順便笑道:“‘盧閻王’雖非列于三十六營之中,亦是義軍一員。如今官兵洶洶,義軍多方艱難,若是我等不能同心協力,反倒為官兵所趁,此豈非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依我之見,人各有志,不若離之!若是他日,此人幡然醒悟,我等再同心協力,為未可知!” “一只虎”聞言不由斥道:“假仁假義!” “‘一只虎’不得無禮!”“闖將”連忙喝止了自家侄子,對張順拜了拜道,“‘擎天柱’果然仁義無雙,在下佩服的緊,反倒是在下起了貪心!” 張順聞言哈哈一笑,便辭別了“闖將”等人,率眾回到了營地。結果張順剛剛分別了眾人,進入自家帳篷,便聽聞張慎言、李信前來拜訪。 張順心中奇怪,便將此二人請到賬內,使李三娘、竹兒上了茶水,才問道:“二人夜深卻不休息,不知以何事教我?” 二人連道不敢,那張慎言自恃年齡大一些,便說道:“我與李信二人,方才反復琢磨將軍之策,頗有爭議,特來請教將軍!” “我年齡大些,深知虛名浮利皆是虛妄,以為殺之為妙;而李信認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唯有仁義之士,方能取天下。我二人爭論不休,如今見將軍選了‘離’策,不知其中緣故,故來相詢耳!” 張順聞言不由哈哈大笑道:“你二人皆是著相了,夫帝王之道,以大仁大義為上,以小人小義為下。是以圣人云:受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既然為了天下,當一力行之,且不可畏懼閑言碎語?!?/br> “夫‘盧閻王’者,不過耳聾目瞽之輩,生死由不得己。他自以為和官府有了默契,豈不知且勢力膨脹,已經觸犯了官府逆鱗。如今官府未及進剿,不過暫時抽不出手而已?!?/br> “其人不過山賊之輩,或生或死,與我何涉焉?我若殺之,反倒觸怒其部眾,此皆孱弱無能之輩。我勉強聚之,亦得不償失,反倒為其所怨?!?/br> “不若退而待之,以為之見,不過半月之內,其必為官兵所伐。此‘盧閻王’才能不及中人,如何應付那左良玉、盧象升。等到其山窮水盡,必有求與我等。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到時候,我等再收攏其心,整頓起麾下兵馬,事半功倍矣!” 第210章 暫別 張順與“闖將”既然定下離去之策,第二日便又帶人大張旗鼓拜訪“盧閻王”山寨。 當時“盧閻王”驚疑不定,勉強接待了他們。張順與“闖將”便當面對他說道:“我等本是太行以西義軍,只因山西之地不能待了,才到翻山越嶺到訪貴地?!?/br> “按照規矩,我等前番特來拜訪一番,此乃為客之道。如今我等稍微了解了直隸這里形勢,便欲去往他處。所以這次又來打擾,只為辭別之事耳!” “盧閻王”一聽這二人要辭別離去,心中歡喜,便連忙使人備下銀子一千兩,分給他們一人五百兩,全作路資之用。 “闖將”見此,不由皺了皺眉頭,倒是沒說什么。而那張順卻一副沒見過銀子的樣子,頓時喜笑顏開,連忙道:“‘盧閻王’真是太過客氣,那我們卻之不恭,先行收下便是!” “盧閻王”見他們收下了銀兩便連忙使人備下酒水,與他們二人踐行。一番觥籌交錯之后,諸人吃好喝好,張順才感激不盡的辭別了“盧閻王”。 諸人下得山來,不及走遠,那“一只虎”便沉不住氣的諷刺道:“好大的威名,奈何不是英雄。不過五百兩銀子,便把你們打發了,還與人喜笑顏開,端的是個不爽利的!” 張順聞言,便知這廝指桑罵槐,不滿意自己等人剛才的表現。義軍這伙人雖然是賊,卻是鼠有鼠道,賊有賊道,頗多講究。 比如“賊不殺賊”,再比如莫名其妙的英雄氣,或者稱之為好漢標準。這些標準具體表現為:一、做不得朝廷鷹犬;二、爽利,不計較利益得失,義氣為先;三、不近女色。 這三條中,“闖將”表現的最為出色,是以“一只虎”素來不服張順。在“一只虎”看來,張順身邊常常攜帶兩個女子,是為好色;別人送了五百兩銀子,張順爽快的接受了,是為貪財,此皆非好漢行徑。 張順看得明白,心想:此人怕是個傻子喲,“盧閻王”既然拿出銀兩來,就是試探他們是否真心離開,若是自己等人拒絕了,說不定又起風波。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接受別人的銀兩,隨便穩住對方的心呢? 不過這番話卻是不便說與他聽,這“一只虎”又不是自己兒子,何必教對方一個乖,讓對方少吃一個虧呢? 想到此處,張順便笑道:“‘一只虎’此言差異,‘盧閻王’是個爽利人,我等也是個爽利人。所以‘盧閻王’送我等五百兩銀子也好,三千兩銀子也罷,總歸是兄弟義氣,‘盧閻王’沒放在心上,我等也沒放在心上。我等心中已經放下了這五百兩銀子,你怎么還念念不忘呢?” 張順一番話,反將了“一只虎”一軍,把“一只虎”說的啞口無言。他只得強辯道:“貪財好色,非英雄也!” 一句話,捎帶著把和他一起的“捷軒”說的有點不高興了?!瓣J將”黃來兒一看事情不對,連忙訓斥道:“‘一只虎’,休得胡言亂語!” “一只虎”自知失言,便應了一聲,不再言語。這時候黃來兒才向張順問道:“此番定計倉促,不知小兄弟以為我們下一步當如何行事?” 張順哪里肯實話與他,便笑道:“我們新來乍到,先不著忙。此番離了遼州之地,到了此處。黃兄營寨在此附近,倒不用太過擔心,只是小弟我輜重糧草等物卻不多了,準備去那臨城縣卻借些糧草,不知黃兄可有意同行?” “闖將”黃來兒本來有心南下,退回自家武安縣的營寨之中,修整一番。聽了張順這番言辭,轉念一想,負責管理自家營寨的婆姨邢氏已經沒了,即使回得營地,好像沒有太多補給。既然如此,便隨此人走一遭吧。 反正事有不諧,自家還可以隨時退守武安,想到此處,那黃來兒便答應了張順的邀請。 那臨城縣縣城位于臨城以東,正好有一條東西向河流流經臨城縣縣城。于是,張順和“闖將”等人拔營以后,便沿著河流向東行軍。 當天下午,太陽將近落山的時候,隊伍才趕到了臨縣城?!瓣J將”本待強攻,張順卻連忙制止了他們,并派遣陳長梃前去叫門。 臨城縣縣令本來就聽說西山的“盧閻王”勢大,如今見城外氣勢洶洶了來了一大伙人,早就嚇了個半死。他連忙召集了城中的丁壯和衙役等人前去守城。 那陳長梃按照張順囑咐,拍馬上前喊道:“我乃按察使盧象升盧九臺也,聽聞西山賊寇盤踞,特帶兵前來剿滅此輩。如今天色已晚,欲入城休息。等到士卒吃飽喝足,修整完畢,明天便替爾等誅滅此僚,還不速速開門?” 城上丁壯聞言不敢自專,連忙前去告知那臨城縣令??h令不過是七品官,哪里敢得罪三品按察使?可是他心中又不安,便親自趕到城上觀看,以作決斷。 那臨城縣令于臨城城上一看,只見城外旗幟密密麻麻,士卒黑壓壓一片,怕不是有五六千人。再看城下叫門之人,身披綠袍,騎著一匹棗紅馬,手里提著一把偃月刀,威風凜凜,猶如關公再世。 他不由心中信了三分,便問道:“原來是臬臺當面,恕在下眼拙,無緣與臬臺見過,有眼不識泰山。只是如今是非常時刻,還是需要查驗一番臬臺大人的印信!” “二關公”陳長梃聞言大怒道:“豎子,安敢辱我?盧某手中的大刀,天下無雙。你不識得我盧九臺,難道還不識得盧某的大刀不成?” 可是這縣令膽小如鼠,任陳長梃如何叫門就是不應。陳長梃廢了一番口舌,實在不耐煩了,便抽出腰間的虎筋弓,搭弓射箭。只一箭便把射傷了那臨城縣令。 然后,陳長梃怒氣沖沖地喊道:“一個小小七品縣令,焉能阻我?今日盧某便要踏平這小小縣城,我看哪個敢阻我!” 第211章 真假莫辨 這臨城縣傷了縣令,頓時士氣大跌。更何況城上是個小官,城下卻是個大官。城中丁壯哪里有半分抵抗之心,只等張順等人攻了一會兒,便攻入到臨城縣城。 縣城既破,“闖將”等人也準備和張順一般蜂擁而上,進入城內。那張順連忙攔了“闖將”等人,對他們說道:“剛才叫城之事,諸位兄弟也看到了。到了城中,萬萬不可自稱原來名號,把自己等人當做官兵既是?!?/br> 那“捷軒”聞言不由冷笑道:“我們是來做賊的,不是來坐官老爺的,難道我們還進城幫他們審理冤案不成?” 張順一聽,不由笑了,說道:“閣下所言甚有道理,既然演戲便要演全套,審理冤案之事,我也一并安排了便是。更況且‘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閣下焉知官老爺不會比我們更兇殘呢?” “捷軒”無言以對,那“闖將”便應了張順,想看看這廝到底搞什么名堂。 諸人進了臨城縣縣城以后,那陳長梃捉了受了傷的縣令,便徑直帶人去往城中縣衙。 到了衙內,陳長梃高坐明堂,把驚堂木一排,喝道:“好你個臨城縣令,既然敢冒犯虎威,你如今可知曉我盧九臺的厲害?我使刀可用一百四十斤大刀,我射箭可以百發百中,爾等焉敢小瞧與我?來人吶,將這廝拖下去,梟首示眾!”